高一物理必修一培优 1---3-推荐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一培优 1匀变速直线运动强化训练1—2—11.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
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
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
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
2. (2011·安徽·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2Δx (t 1-t 2)
t 1t 2(t 1+t 2)Δx (t 1-t 2)t 1t 2(t 1+t 2)C. D.2Δx (t 1+t 2)t 1t 2(t 1-t 2)Δx (t 1+t 2)t 1t 2(t 1-t 2)3. 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
隔1 s 就有一个小孩子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1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丙两孩子间
的距离分别为12.5 m 和17.5 m ,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g 取10 m/s 2)
(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加速度是多少?(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子不会超过几个?4.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 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 ,在第二个4 s 内经过的
位移是60 m
.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
5.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1)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6.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7.刹车问题的处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与5 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
A.5∶4 B.4∶5 C.3∶4 D.4∶3
8.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
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
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
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9.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内位移是A.3.5 m B.2 m C.1 m D.0
10.(2011·新课标全国·2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
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高一物理必修一培优2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2—2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是加速度恒为g的匀变速运动,处理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降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
(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物
理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降;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3.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1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
点,则
(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 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
所用时间t CA相等,同理t AB=t BA.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图1
强化训练1—2—2
1.(2011·重庆·1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2.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3.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边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
4.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得,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 归于测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向上抛小球又落到原处的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到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测得T 1、T 2和H ,可求得g 等于 ( )
A. B.8H
T 2-T 214H T 2-T 21C.
D.8H
(T 2-T 1)2H 4(T 2-T 1)2运动图象1 1-3-1 考点 对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 -t 图象和x -t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x -t 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 -t 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4.四看“面积”:即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例如v 和t 的乘积v t =x 有意义,所以v -t 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
移,x -t 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例如t =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例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例如x -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 -t 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
强化训练1-3-11.如图1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1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t1时刻v1>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图线3和图线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图线2和图线4中,t2、t4时刻都表示物体反向运动
2. (2010·天津理综·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
方向分别为( )
A.0.25 m/s 向右图2
B.0.25 m/s 向左
C.1 m/s 向右
D.1 m/s 向左
3.(2009·广东理科基础·3)图3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
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图3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4.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
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
动的v-t图象如图4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海盗快艇在0~66 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图4 B.海盗快艇在96 s末开始调头逃离
C.海盗快艇在66 s末离商船最近
D.海盗快艇在96 s~11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3-2 运动图象2
5.2011年12月23日下午瓦良格号三度海试,为飞机降落配备的拦阻
索亮相,这使得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降成为可能.若该机在甲板上加速起飞过程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x-t图象如图所示,视歼15舰载战斗机为质点,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判断该机加速起飞过程中,下列选
项正确的是( )
A.经过图线上M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 m/s
B.在t=2.5 s时的速率等于4 m/s
C.在2 s~2.5 s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2 m
D.在2.5 s~3 s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2 m
6.美国国会住房能源和商业委员会的调查小组2010年2月23日就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举行听证会.美国田纳西州退休妇女朗达·史密斯在听证会上诉说了自己2006年10月驾驶丰田雷克萨斯ES350型汽车的生死经历.
史密斯当时驾驶那辆开了不到5 000千米的新车行驶在公路上,突然间,汽车莫名地从时速70千米加速到时速100千米.此后大约10千米距离内,无论史密斯怎么刹车都不管用(可看成匀速运动).按照史密斯的说法,“上帝干涉后”车才慢慢停了下来.如果用图象来描述当时这辆车的运动情况,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可以简化为匀变速运动,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7. 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
上世纪末,对1A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
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
8.(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19题)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
公路上形式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
9.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高一物理必修一培优3
追及相遇问题1-3-3
考点 追及与相遇问题
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
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
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
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例题:[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人骑自行车以v0=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
(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强化训练
1.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
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2. 汽车A 在红灯前停住,绿灯亮时启动,以0.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 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同时,汽车B 以8 m/s 的速度从A 车旁边
驶过,且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 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A .A 车在加速过程中与
B 车相遇 B .A 、B 相遇时速度相同
C .相遇时A 车做匀速运动
D .两车不可能相遇3.A 、B 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向做匀速运动,A 在前,速度为v A =8 m/s ,B 在后,速度为v B =16 m/s ,当A 、B 两车相距x =20 m 时,B 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为避免两车相撞,刹车后B 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4.(2009海南卷 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图中v t -和的面积分别为和.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
OPQ ∆OQT ∆1s 2s ()21s s >0s A .若,两车不会相遇
012s s s =+B .若,两车相遇2次
01s s <C .若,两车相遇1次
01s s =D .若,两车相遇1次02s s =5.如图所示,直线MN 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 、B 两处,A 、B 间的距离为85 m ,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 1=2.5 m/s 2,甲车运动6.0 s 时,乙车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5.0 m/s 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 处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