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平均数》这节课。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
但是材更加注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因此,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研究平均数。
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没能呈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后,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平均数”还是不了解,教学效果不佳。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以下这几点是今后需要不断努力研究和反思的。
首先,我没有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理解还不够透彻。
我没有在课堂上把握好尺度,在尺度失衡的情况下更不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其次,我没有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实际问题(比较两组同学的踢键水平)踢键比赛是男生赢了还是女生赢了,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
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在学生的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到比较其中的一人不合理,一人不能代表男女生的整体水平;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研究“平均数”的需求。
第三,我没有创造有效的数学研究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先合再分”,再小组合作研究,互相将自己探索的方法交流,达到共识。
并通过学生移一移、说一说,从而找到另一种方法“移多补少”,进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逐步建立“平均数”的表象。
第四,我没有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在课堂这个彰显个性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作用,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展。
在彰显个性与凸显主体性的过程,我们又该如何捕捉期间的生成,让生成服务课堂,让课堂绽放光芒。
最后,我没有设计不同层次的练。
练在学生的数学研究过程中是必须的,但新课程的背景下,练也要注入新的内涵,巧妙地设计课堂练,通过练拓展思维,并让学生加深对求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在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