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四家”之一黄庭坚,诗书俱佳,与苏轼并称“苏黄”。
黄庭坚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
有多重意义:对其形式语言的模仿借鉴,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其书理的发现运用,是书法学习的中级阶段:对其天人合一精神的领悟贯通,是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
这三个阶段,姑且称之为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再到“本我之境”。
这里的“无我之境”是指深入学习对象,意识不到“我一的存在。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
或任何一种风格,对其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
为深入了解
和学习书法对象,习书者需要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需要澄心静虑,下大
力气研究书法传统,深耕艺术经典,做到李可染先生所言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
认真体悟经典艺术特点。
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信仰的程度
才会深入其中。
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进一步的学习则是了解与掌握书法经典的方法和原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
实践中,即达到“有我之境”。
这是对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大致属于“遗貌取神”,“神”
就是艺术本体的方法和原理。
例如,黄庭坚书理,体现在章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
黄庭坚草书的章法是“大九宫”原理,是穿插争让的“嵌合”之法。
推而广之,凡是一流书法作品在形式上都符合“大九宫”原理和“嵌合”之法。
黄庭坚的书法结字上灵活多变,他把每个字内部的矛盾关系﹣﹣欹正、疏密、宾主、参差、虚实、向背、繁简等,夸张
出来,又能处理妥当,创造了独特的结字法。
黄庭坚的笔法也充满律动和涩势,中锋
行笔,笔画圆劲而有弹性,如千里阵云,力透纸背,对后世影响很大。
上述对黄庭坚
书风的研究与熟练运用,属于“有我之境”。
因为这个阶段不再是生吞活剥地搬用形式,而是开始回味审视所学对象,并运用其原理形成新的形式。
不过,这个阶段还不是真
正的“自我”,因为自我的独创性还未形成。
“本我之境”是出乎对象之外,发现与形成独特的艺术“自我”,即形成个人艺术独特
的风格面貌。
通过艺术历程中漫长的“无我”“有我”阶段,有作为的艺术家一定会形成独特的“自我”,即“本我”。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是黄庭坚关于书法原创性
的宣言,显示出他卓尔不群的铮铮风骨。
黄庭坚最终从自然中获得书法创造的原动力。
他在《山谷题跋》中写道:“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
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黄庭
坚找到了书法艺术与自然规律相通之关键﹣﹣“同是一笔法”,也就是从自然界发现书
法创造的原动力。
实质上,艺术家只有回到自然,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才
会获得艺术创造的本源,从而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节选自刘宗超《书法研习三境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这三阶段分别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和本我之境。
B.无我之境指对艺术对象的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这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
C.有我之境指对艺术本体的方法原理的学习和掌握,这阶段运用原理形成新形式。
D.本我之境指出乎对象之外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有作为艺术家表现出自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谈到黄庭坚及其书法学习的三阶段,对下文的深入论述起总领作用。
B.文章第二段引用李可染先生等言论,论述了书法学习基础阶段如何进行模仿。
C.文章以黄庭坚书理为例,从章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解析了有我之境的含义。
D.文章指出黄庭坚的书法因为达到了本我之境,所以能从自然之中获得原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模仿借鉴、书理运用到领悟天人合一精神,这过程仅仅适用于书法艺术。
B.只要深入书法学习对象,达到信仰的程度,就能自然达到书法的本我之境。
C.如果学习黄庭坚书法时理解并熟练运用其书理,就能达到书法的有我之境。
D.艺术家回到自然就能获得艺术创造本源,从而通过体验创造新的艺术风格。
【答案】
A
D
C
【考点】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
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
A.错在“黄庭坚学习书法”,据原文信息应该是学习黄庭坚书法。
原文第一段为:对其
形式语言的模仿借鉴,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其书理的发现运用,是书法学习的
中级阶段:对其天人合一精神的领悟贯通,是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
D.错在“因为……,所以……”因果倒置,“从自然之中获得原动力”是“达到本我之境”的
原因。
相关内容在原文最后一段。
A.“仅仅适用于书法艺术”,表述绝对化;B.错在“就能自然达到书法的本我之境”,
达本我之境还须经过“有我”磨练、追求“自成一家”等过程;相关内容在原文最后一段。
D.错在“回到自然就能获得艺术创造本源”,忽略“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条件。
原文最后一段为:实质上,艺术家只有回到自然,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才
会获得艺术创造的本源,从而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
下主要障碍:一是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二是人
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合规审查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动通
畅度有待提高:四是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展望2018年,报告指出,尽管贸易摩擦升温,关联储继续加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减税降费、放管服改善企业营商
环境,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平稳,金融风险有效缓解,资本项
目及金融市场加速开放。
这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德国、法国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国际化投
下信任票。
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中国铁矿石期货
引入境外交易者,A股纳入MSCI、CIPS二期正式运行,这些积极迹象的不断出现,标
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7月15日《人民币国际化正回归2.0快车道》)
材料二:
近日,建设银行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2018人民币国
际化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人民币作为新兴国际货
币的地位逐步稳定,境内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扩大人民币使用、深化人民币交易能力
的兴趣继续提高:2018年人民币参与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63%的境内企业、4716的
境外企业和57%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活动,40%的境外企业和54%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存款。
报告指出,在离岸市场上,建设银行积极推进人民币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在主要
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做市报价能力,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截至2017年末,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其中英
国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量累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人民币清算。
展望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坚
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摘编自2018年5月28日《金融时报》)
材料三: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新的思路。
短期应该以稳定汇率为主。
“811汇改”之后,人民
币持续贬值,引起大量资本外流,这延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因此,人民币资本
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应暂缓推进。
同时,中行要加强短期热钱的进出管制,
防止短时间内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进大出,引起境内居民恐慌性挤兑外币,给人民币汇
率下跌造成更大的压力。
中期需有序推进金融改革。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际货币均是开放资本兑换项目与浮
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
中国在经济形势逐步企
稳后,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
具体路径应该是:先推进汇
率完全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
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根本在于该国经济、金融
的硬实力。
因此,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步发展,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也是人
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期,在这个阶段,国内各项经济、金融改革必须以合理的经济增长为核心,遵循一定的次序,不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
化而急功近利。
(摘编自2018年7月31日《新一代经济学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报告可知,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客观上存在一些障碍,
展望未来不难感知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B.建设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2017年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建行将要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C.由于“811汇改”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大量资本外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延缓,因此我
国当务之急是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D.人民币国际化中期目标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
场化改革,可先推进汇率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因为举措得当,2018年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从而
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德、法与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信任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交易等
迹象的出现,标志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C.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说明
在离岸市场上,建行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D.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追求是深入夯实经济基础,因为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硬实力,决定人民币国际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与基础。
(3)关于人民币国际化,2018年国际货币论坛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报告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A
D
第一问:①国际论坛侧重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与积极迹象;②中国建行侧重介绍建设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推动作用。
第二问:①国际论坛的报告动机是客观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②建设银行的报告旨在表达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立场。
【考点】
科普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
A.错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令人担忧”,据材料一第二段信息可知,人民币国际化前景令人乐观。
D.错在“近期追求是深入夯实经济基础”,据材料三第三段“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可知,“近期”偷换概念。
第一问:结合“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下主要障碍:一是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二是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合规审查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有待提高:四是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可知,国际论坛侧重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与积极迹象;结合“2017年……,63%的境内企业、4716的境外企业和57%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活动,40%的境外企业和54%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存款”可知,中国建行侧重介绍建设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推动作用。
第二问:分析不同的原因,可以结合国际论坛的开放性是与国际挂钩,建设银行则是从国内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角度分析,立场不同,据此分析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痴李老三
书名
城不大,如一大铗锅平放地上,锅沿四周是高高的山,锅底略略平缓的地方便是城。
城里人戏称为锅城。
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
城志载曰:“梨园婆婆,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
”
早年,大凡城里庙会、祭祀或富人家红白喜事,无不搭台唱戏,熟热闹闹。
当年
的锅城,戏是无日不演,看戏呢,则是通宵达旦。
可自锅城人热衷于办企业挣大钱,锅城演戏几近销声匿迹。
城南李老三却是热衷
依旧,不仅爱听,更爱唱。
李老三,原名李阿山,独喜潮剧《柴房会》,因钦敬戏里正直、善良、诙谐、幽默的李老三而改名。
《柴房会》是一出经典潮剧,讲的是小商人李
老三夜宿客栈柴房,半夜遇鬼魂莫二娘,正直善良的李老三同情莫二娘的悲惨遭遇,
毅然助其复仇的故事。
戏里李老三唱《柴房会》身兼二角,一会是声音宏亮朴实、字
正腔圆的男声念白,一会又是悲戚戚、哭啼啼的女声唱。
台下的李老三早年听遍了四
邻八乡《柴房会》,每每听完看完,回家叉学又评,十足一个戏痴。
戏痴李老三足足等了30年,找了一个同样是戏痴的女人。
女人喜听喜看却不会唱。
闲暇时,李老三一字一句教女人学念学唱。
低矮的泥砖房里,常常传出《柴房会》精
彩片段。
清汤寡水的日子里,女人和李老三夫唱妇随,常引来邻居伫足听戏。
夫妻俩
纵然艰辛,生活却因戏而精彩。
日子就在这一唱一和中悄悄流逝。
一日,农闲在家的李老三夫妇又在家拉开架势。
女声:不怕,奴自藏于大哥伞下,便能去得。
男声:天地不公,世道崎岖,恶人自在,屈死无事,我老三越思越想,就是身无
盘缠,一路上我求爹爹拜奶奶,忍饥受饿当化子,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定教冤魂
吐气把贼诛。
女声:大哥仗义恩德难忘,等候来生做马报还。
夫妻二人边走边唱。
走着,唱着,女人忽然软绵绵地靠在了李老三的肩臂上。
女
人走了。
李老三右手持着一把红伞,一直为女人撑着。
送走了女人,李老三收藏了红伞和
黑戏包。
伞是女人先前买的道具,戏包是李老三和女人手牵手逛街时一起看中买的。
李老三相信,女人自藏于伞下。
李老三自此只听戏不唱戏。
在锅城,李老三靠着录音机,一个人孤零零地听了几年戏后,经不住儿子劝说进
城了。
那是一个锅城根本无法比拟的真正的城。
在城里,李老三先是靠录音机听《柴
房会》。
录音带换成了光盘,李老三不仅有声听,还有得看。
莫二娘:(入室,见室中有异,又闻蚊帐内鼾声,揭帐探视)啊!是何方狂汉,酣
睡在帐中?
(莫用手一拂,老三翻身下床)。
李老三:哎呀!怎么静静跌落眠床下?(老三坐地搔首狐疑)
看着电视里李老三初遇鬼魂莫二娘,在二丈高的竹梯上蹿下跳,欲逃无路,惊恐
万状,李老三目不斜视,想唱又不张口,一动不动,呆呆坐上半天,恍若隔世。
一日,李老三在报上看到城里大戏院请了一著名潮剧团,连演三天,戏目有《柴
房会》。
看到《柴房会》三个字时,李老三的眼直了。
《柴房会》开演那晚,李老三收
拾齐整,带着收藏多年的红伞和黑戏包,一人持两票早早到大戏院。
“还有一位呢?”
李老三进场时,服务员问。
李老三看了看年轻的服务员,笑笑没吭声,径直入场。
偌
大的戏院,李老三第一个进场。
走到8排正中1、2号位置,李老三在1号位坐下,把红伞和黑戏包小心翼翼地放在2号位置。
红伞和黑包在空无一人的大戏院里格外显眼。
戏开演了。
“为生计,走四方……”,戏里李老三朗朗上口的开场白震慑了满满一戏
院的“潮粉”。
李老三在座位上身体微微前倾,聚精会神,竖耳聆听,右手却不忘抚着2号座位的红伞黑包。
莫二娘:尊一声,我的我的……大恩人!
李老三:叫一句,我的我的……冤鬼魂。
台上,李老三和莫二娘边走边唱。
台下,李老三听着看着身子忽然一软,斜靠在
了2号位上。
戏痴李老三走了。
他是伴着带来的红伞和黑包里自己画的一张工笔老妇人像,安
详地走了。
戏还在唱……
(节选自2017年2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戏痴李老三”,有揭示主人公性格特点的作用,同时“戏痴”二字又暗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开头描写锅城的地理形势,介绍锅城人喜爱演戏、看戏的民间风俗,这些环境描写有力地增强了这个李老三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C.李老三在妻子去世时一直为她撑着红伞,他相信妻子就藏在红伞下,戏院看戏时仍带着红伞,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他思想很迷信。
D.李老三夫妇热爱潮剧《柴房会》,妻子是演此戏时离开了人间,李老三是看此戏时离开了人间,可见小说歌颂的是重情重义的爱情。
(2)小说中三处戏文的呈现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把戏里角色李老三与戏外戏痴李老三对照着写?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
C
①表现夫妻志同道合、情感深厚。
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③增强文化韵味。
①互衬,戏外李老三痴迷衬托戏中李老三表演精彩,戏中李老三善良高义衬托戏外李老三有情有义;②双线交织,既丰富小说情节内容,又凸显小说歌颂情义的主题;③揭示人物性格的成因,戏中李老三影响着戏外李老三个性品格形成;④戏中李老三寄寓着戏外李老三的感情。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引用作用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
C.“目的是表现他思想很迷信”错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李老三对妻子永别的悲痛与不舍。
第一处戏文中的“天地不公,世道崎岖,恶人自在,屈死无事,我老三越思越想,就是身无盘缠,一路上我求爹爹拜奶奶,忍饥受饿当化子,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定教冤魂吐气把贼诛”“大哥仗义恩德难忘,等候来生做马报还”通过对夫妻日常琐事的具体描绘,极其形象地展现出夫妻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入室,见室中有异,又闻蚊帐内鼾声,揭帐探视)啊!是何方狂汉,酣睡在帐中”这一内容在结构上推动小说情节进一步发展,通过对下文的具体描绘,使得下文与戏文内容紧密联系。
“尊一声,我的我的……大恩人”“叫一句,我的我的……冤鬼魂”这些内容具有文化气息,增强了小说的文化韵味,使得小说更具核心魅力。
小说中这些具体内容得互相对照,一方面使得戏外的李老三痴迷于戏中李老三的精彩表演,形象地互相衬托,展现出戏里戏外的李老三所具有的情谊之感。
这是两条具体
的线索,这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丰富了小说的核心内容,极其鲜明地展现出小说歌颂
情义的核心主旨,进而呈现出小说所展现出的具体内容。
戏中的李老三影响着戏外的
李老三,通过戏里戏外中的人物特点,鲜明直观地凸显出不同人物个性的形成,展现
出戏外李老三所蕴含着的一种独特情感,使得小说更具核心内涵。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韩弘,滑州匡城人。
少孤,依其舅刘玄佐。
举明经不中,从外家学骑射。
由诸曹试大
理评事,为宋州南城将。
事刘全谅署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五年全谅死军中思玄佐以弘才
武共立为留后请监军表诸朝谣检校工部尚书,充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先是,曲环死,吴少诚与全谅谋袭陈、许,使数辈仍在馆。
弘始得帅,欲以忠自表于众,即驱出少诚使斩之,选卒三千,会诸军击少诚,败之。
弘察军中素恣横者刘锷等
三百人,一日,数其罪斩之牙门,流血丹道,弘言笑自如。
自是讫弘去,无一敢肆者。
李师古屯曾州,以谋郑、滑,或告:“师古治道矣,兵且至,请备之。
”弘曰:“师来不
除道也。
”师古情得,乃引去。
累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弘以官与太原王锷等,诒书宰相,耻为锷下。
宪宗方用兵淮西,藉其重,更授检校司徒,班锷上。
严绶以王师败,乃拜弘淮西诸军行营都统,使扞两河,而令李光颜、乌重胤击贼。
弘
不亲屯,遣子公武领兵三千属光颜。
然阴为逗挠计,以危国邀功者,每诸将告捷,辄
累日不怡。
吴元济平,以功加兼侍中,封许国公。
李师道诛,弘大惧,因请入朝,册
拜司徒、中书令,以足疾,命中人掖拜,固愿留京师。
帝崩,摄冢宰。
俄出为河中节
度使。
以病请还,复拜司徒、中书令。
卒,年,五十八,赠太尉,谥曰隐。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刘全谅署/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五年/全谅死/军中思玄佐/以弘才武/共立为留后/请监军表诸朝/
B.事刘全谅/署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五年/全谅死/军中思玄佐/以弘才武/共立为留后/请监
军表诸朝/
C.事刘全谅/署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五年/全谅死军中/思玄佐/以弘才武/共立为留后/请监
军表诸朝/
D.事刘全谅/署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五年/全谅死/军中思玄佐/以弘才武/共立为留后请监
军/表诸朝/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本是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此指与进士科并列的唐朝科举考试科目。
B.“两河”所指地区各朝代不相同,文中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河南、河北二道。
C.“出”指委派京官担任地方官,它与降职调往边远地方的“迁谪”含义不同。
D.“谥”指对逝去帝王、大臣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古代平民百姓死后也可“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弘年少孤苦,锐意进取。
父母双亡之后他依附舅舅刘玄佐生活;早年从文无果就
矢志武学,通过自我奋斗再加上提携,仕途青云直上。
B.韩弘遇事果敢,忠于朝廷。
他继任宣武军统帅后,不与朝廷叛逆为伍,立即斩杀吴
少诚使者;向朝廷和部众表明忠心,出兵讨伐吴少诚。
C.韩弘治军有方,很有见解。
察知军中刘锷等人一向骄横放恣,他严惩不贷,立威军营;当听说李师古修路来犯时,他料定李军不走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