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小说类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表察现四手:法分析文章的主旨、感情
1、答题模式:内容 + 主旨(情或理) 本文通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人物)…………的故事(事件、事迹、 经过), 表现了(表达了、反应了、赞扬了、批评了、讽刺了)…………的感情。 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 句、照应句
(例如《荷塘月色》中,以游踪为明线,以心情变化为暗线,明线暗线共同贯穿全文,相辅相成。)
考察六:文章的写作特点
1.表达方式: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应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 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悬念,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 照、伏笔、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铺垫、正侧面结合、象征、借古讽今、渲染、虚实相生、实 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 3.结构特点:照应、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层层深入。 4.语言特点: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富有哲理、饱含深情、幽默、诙 谐。 5.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饰,以提高语 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1.次表要现人手物的法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 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诬陷下狱、 刺配到沧州后在患难中忽然间遇见的李小二。作者顺笔交代了林冲在东京 时曾救助过他,使李 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 性情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 情合理,还反衬陆谦这位“朋友”的奸诈, 而且为后文张本。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 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 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 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 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 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 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 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 。种田苦,你看他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 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 天下哪有倒贴钱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 ,本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的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 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 ,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 ,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 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 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 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1.这篇小说环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4分) 答:①租给张六叔种。②想请刘二叔种。③不忍丢荒打算自己种。④雇别人种。 12.说中“母亲”的形象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结合文中的材料,简要分析“母亲”身上透出的 人性之美。(6分) 答:母亲为人宽容大方,心地善良,对张六叔很体谅,不计较田租多少;对自己的土地怀有深厚 的感情,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是她最大的愿望。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 :“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故乡饭就行。”刘二 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 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 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您”,实 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 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作用: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②揭示或暗示主题。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次要人物柯瓦连科兄妹,他们是小说中敢作敢 为的人物,显示了外来新派人物的力量,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希望。
③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如初中教材上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小伙 计“我”和《祝福》中的“我”。
2.表人物现的手个法性探究
常见提问方式: 1.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 2.小说的人物形象,都充满丰富的个性,你认为主人公是哪一个,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该人物 个性的理解。 3.请你谈谈对××人物的看法。 解题思路: 1.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 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2.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论述或作适当的合理拓展。
表如现《祝手福法》,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
的桎梏和毒害下毫无人身自由和生存权利,她挣扎过,也抗争过,最后还是遭到毁 灭 。应该看到,在祥林嫂的性情中,主导方面还是她恪守“女子从一而终”的夫权思想 。
祥林嫂的悲剧意义在于,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压迫 祥林嫂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神,从阳间世界到阴间世界,从鲁四老 爷、四婶到婆婆、大伯甚至还有柳妈和鲁镇的群众都参与这样一个周密的封 建观念大 网络。这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努力 。作者塑造祥林嫂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际的描述,表现了中国劳动 妇女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捆绑下被吞噬的命运,揭露了封建阶级 在思想上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毒害。
考察表三现:手分法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 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画,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 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首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 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 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 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良,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 惨命运的必然性。
高中小说阅读知识
统编版语文高中阅读课件
表现一手.基法础知识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主要考察内容 小说类型阅读主要考察概括情节、赏析环境与手法作用、人物形象、 小说主旨主题、小说语言特点、线索、构思等等。(主要方面)
回家 徐风①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
条悠久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腐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②妈,再过一两个 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③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张 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④不是想给 您个惊喜吗,呵呵。 ⑤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 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⑥五岁的 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 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⑦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 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 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 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 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
(4)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例1:表《现孔手乙法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 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照鲜明海上景象,分别 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 当时阶级对峙、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 了铺垫。
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 2.小说塑造××物象,有何作用? 3.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解答思路:1.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 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 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也就是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应的主题方面考虑。
考察六:线索
(1)含义:线索是联系全文,将材料串联下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 又和谐的有机体。
(2)线索设置的方式: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人物的某一特征)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时 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3)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 ①明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②暗线: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情感抒发提供切入点。
13.按照下面的要求,鉴赏这篇小说。(6分) ⑴文本为何以“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命题? 答:“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是小说的线索,“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能够承载热爱故乡的主题。 ⑵纵观全文,结尾一段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评析。 答:照应题目,照应上文;表现“我”的思想感情,“我”孝顺母亲,对母亲非常理解,坚持满足母 亲的愿望;强化现实意义,表明农民种田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引起读者对现实问题的寻思;深化主题 ,表达对老一辈农民与土地血脉相连感情的深切理解。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⑴小说母亲“一向宽容”,请举例说明母亲宽容的表现。(说出两点即可)(4分) 答:⑴①理解张六叔送糙米田租,且田租减一半。②“空手来我家”不交田租。 ⑵联系实际,自圆 其说便可。例如:①我们要在商品经济背景下,继承、发扬热爱故乡的良好传统。②宽容待人。③ 孝敬父母。
表现手法 考察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提问1:小说的开端、高潮、结局是什么? 提问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 提问3:请根据情节按照以下的格式完成流程图、列表。
考察表二现:手赏法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考察五:人称区分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 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 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 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