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度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寒假预习测试卷 (10)化学反应与电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学年度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寒假预习测试卷
(10)化学反应与电能
1.关于原电池及其电极名称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
B.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定产生气体
C.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D.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
2.下列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 ②③④
3.对于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B.溶液中离子向负极移动
C.电子由片通过稀硫酸流向片D.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4.下面是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以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
B.
C.=
D.
5.下列装置中,电流表指针能发生偏转的是()
A. B.C. D.
6.将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 ;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7.—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A.A
B.B
C.C
D.D
8.由质量均为100g的铁片、铜片和足量CuSO4溶液组成原电池装置,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差变为1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片溶解了12g
B.导线中通过了0.2 mol电子
C.铜片上析出了6g Cu
D.铜片溶解了6.4g
9.如图所示,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
B.铝是电池的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10.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溶液中,铝片作负极
B.铁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中,铁作负极
C.镀锌铁和镀锡铁的镀层破损后,前者较易被腐蚀
D.将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可用锌片作负极,铁片作正极,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11.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作正极的是。

(填“A”或“B”)
(2)装置乙溶液中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

装置乙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电极的质量增加12.8g则该电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装置丙中金属A电极上的反应属于(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可以是两种不同金属,也可以是一种金属、一种非金属等,A错误;原电池中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但不一定产生气体,B错误;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C正确;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错误。

2.答案:D
解析:①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②③④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⑤中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⑥蔗糖为非电解质,该装置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⑦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④正确,故选I)。

3.答案:C
解析:该装置中,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正确;原电池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正确;电子从负极片沿导线流向正极片,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C错误;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 ,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D正确.
4.答案:C
解析: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

A中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A不符合题意;B 中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氢氧燃料电池,B不符合题意;C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C符合题意;D中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甲烷燃料电池,D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A项中锌电极和乙烧杯中的ZnCl2溶液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A项错误;B项中冰醋酸不导电,不构成原电池,B项错误;C项中装置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但两极直接接触,相当于短路,因此电路中无电流,C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在两种金属片相连浸入稀硫酸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而导致质量减少,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则②是正极、①是负极,金属活动性②<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则金属活动性①>③;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④为负极、②为正极,活动性④>②;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则③为负极、④为正极,活动性③。

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①③④②,答案选B。

7.答案:D
解析:电池总反应为=,失电子作负极,正极上电极反应为=,所以选取含有的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正极选择比锌不活泼的金属即可,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由质量均为100g的铁片、铜片和足量CuSO4溶液组成原电池装置,其中铁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Fe-2e-=Fe2+,铜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
Cu2++2e-=Cu,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差变为12g,设溶解的铁的物质的量是x 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析出铜是x mol,所以64x+56x=12,解得x=0.1。

A.铁片溶解了5.6g,A错误;导线中通过了0.2 mol电子,B正确;铜片上析出了6.4g Cu,C错误;铁溶解,铜片不溶解,D错误。

9.答案:D
解析:A项,在Mg、Al与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由于Al能够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所以A1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被氧化成,A项错误;B项,铝是电池的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产生的会与溶液中过量的发生反应产生容易溶解的,因此溶液中不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B项错误;C项,该装置的外电路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在内电路中则是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C项错误;D项,由于能够与NaOH发生反应而溶解,所以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D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由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作负极,失电子生成,A正确;由、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与浓硝酸反应失电子,作
负极.B错误;镀锌铁镀层破损后,作正极被保护,镀锡铁的镀层破损后,作负极被腐浊,后者较易被腐蚀,C错误;将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失电子,作负极,活动性比弱的材料作正极,溶液作电解质溶液,D错误。

11.答案:(1)B
(2);0.4
(3)还原反应
(4)D>A>B>C
解析:(1)甲装置中,金属A不断溶解,说明A是负极,B是正极。

(2)乙装置中,C的质量增加,说明C电极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放电生成铜,电极反应式是,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电极的质量增加12.8g,即生成铜的物质的量为12.8g÷64gmol=0.2mol,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2=0.4mol。

(3)丙装置中A电极上有气体生成,所以A电极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4)甲中A是负极,B是正极;乙中C是正极,B是负极;丙中A是正极,D是负极,所以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