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20210919/9/9//2244
10 10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 即物质的颜色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
物质的本色
20210919/9/9//2244
无色溶液:透过所有颜色的光 有色溶液:透过光的颜色 黑色: 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白色: 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迁,产生光谱。用于分子结构分析。
M h 吸收辐射能量 M * 吸收光谱
基态 光
激发态
20210919/9/9//2244
88
2、发射光谱:物质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而产生的原子或分子光谱。 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或分子荧光光谱、分子
磷光光谱等。
M * 发光释放能量 M h 发射光谱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 即物质的颜色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
光 的 互 补 规 律
为什么溶液呈 黑色或白色呢?
20210919/9/9//2244
14 14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透光率(透光度)和吸收度
透过光 吸收光 反射光
①透光率T
Ir
t Ia
I0 = It + Ia + Ir
2、百分吸光系数 / 比吸光系数 E11c%m:
一定λ下,c=1%(W/V),L=1cm时的吸光度。单位:100ml/g.cm
3、两者关系:
1g/100ml
M 10
E1% 1cm
例:P158~159
4、吸光系数的意义:
(1)一定条件下是一个特征常数。
(2)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
尤其浓度过高(>0.01mol/L)会使C与A关系偏离定律: ①粒子相互作用加强,吸光能力改变。 ②溶液对光的折射率显著改变。
(二)光学因 素1.非单色光的影响:入射光为单色光是应用该定律的重要前提:
2.杂散光的影响:仪器本身缺陷;光学元件污染造成。
3.反射和散色光的影响:散射和反射使T↓,A↑,吸收光谱变形。 通常可用空白对比校正消除。
c , 1
σ是波数,C=2.9979×108m/s
微粒性:光的吸收、放射、光电效应等现象。光子能量:
E h h c
例1:P153
E∝ 1/λ,λ ↓ E ↑
20210919/9/9//2244
44
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在于频率不一样。 按波长不同排列起来就形成电磁波谱。表13-1
A=k1 ×L A=k1 ×C
朗伯-比尔定律: A=k C L 液层 厚度
射与光其一的浓束度波平C长行及、单液强A色层度=光厚-以lg通度T及吸系过L,溶的光数一T液乘=均1温积浓0匀-度成度A、=等正1非0保比-散kc持。L射不的变L吸时→光,2物L该质时溶溶,液2液AA的时、吸,TT光在2→度入?A
①吸收峰→λmax ,②吸收谷→λmin ③肩峰→λsh , ④末端吸收 ⑤强带: max>104,弱带: max<103
特征值
20210919/9/9//2244
18 18
定性、定量分析: 在吸收曲线λmax 处测吸光度A。 ●同一物质的吸收光谱特征值相同, (每一波长处吸光系数相同)。
同一物质相同浓度的吸收曲线重合。
●同一物质不同浓度,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相同。(定量) ●不同物质相同浓度,其吸收曲线形状,λmax不同。(定性)
吸收光谱 特征值:
λmax λmin λsh
20210919/9/9//2244
19 19
五、偏离光的吸收定律原因
朗伯-比尔定律:A=k C L
22 22
一、主要部件
1.光源:
钨灯或卤钨灯 —可见光源 350~1000nm 氢灯或氘灯 —紫外光源 200~360nm
2.单色器:包括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
狭缝:进出光狭缝。最佳宽度:减小狭缝宽度而溶液吸光度不变。 准直镜:复合光→平行光→色散后→聚集狭缝
色散元件
棱镜 光栅
对不同波长的 玻璃棱镜:适用于可见区 光折射率不同 石英棱镜:适用于紫外区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三节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 第四节 分析条件选择 第五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 第六节 应用
2019/9/24
本章要点
基于物质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跃迁、 产生分子吸收光谱与物质组分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分析方 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
|
|
|
|
|
|
10-2 0.1nm 10 nm 102 nm 103nm 0.1 cm 100cm 1 cm 103 m
紫 外--可见 光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
波长 短
(10-3~10nm) χ射线 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20210919/9/ΔE)为:
ΔE=ΔEe +ΔEv +ΔEr 对多数分子而言, ΔEe (电子)约为1-20ev,紫外可见 ΔEv (振动)约为0.05-1ev,近红外、中红外区 ΔEr (转动)小于0.05ev,远红外、微波区 ΔEe >ΔEv >ΔEr 因无法获得纯粹的振动光谱和电子光谱, 故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
依据Beer定律,A与C关系应 为经过原点的直线
偏离Beer定律的主要因素表 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化学因素 (二)光学因素
20210919/9/9//2244
20 20
(一)化学因素
朗—比耳定律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该定律适用于稀溶液,溶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化学变 化也会引起偏离。
按波长不同分: 红外、可见光、紫外光谱法等
20210919/9/9//2244
33
一、基本概念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电磁辐射(电磁波,光是其中一种) :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 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粒子流(能量)。
2.电磁辐射的性质:具有波、粒二向性
波动性:光的反射、折射、偏振、干涉衍射现象。
原子吸收辐射能条件:
E
E2
E1
h
h
c
h
c E
原子光谱为一条条彼此分立的线状光谱。
2、分子光谱: 在辐射能作用下,分子内能级间的跃起迁产生的 光谱。包括:分子吸收、分子荧光光谱等。
分子光谱产生的机制与原子光谱相同,但复杂得多,包括:电子 运动、原子间振动、分子转动三种不同运动。
非光谱 分析法
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速度等物理性质进行分 析的方法。内部能级不变化,仅电磁辐射性质改变
光谱分 析法或 光谱法
在光(或能量)作用下,通过测定物质产生(发射、 吸收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定量分 析的方法。内部能级变化.
按作用物分:
分子光谱分析、原子光谱分析
按能级跃迁方向: 吸收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
激发态
基态 光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20210919/9/9//2244
99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的颜色由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方式决定。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可见光,波长范围是:400~760nm。表13-2 ●让白光通过棱镜,能色散出红、橙、黄、绿、蓝、紫等各色光。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如白光。 ●光的互补: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23 23
二、光学性能
—可见光 400~1000nm 1.波长范围: —紫外-可见光 190~360nm
2.波长准确度:一般误差为±0.5nm
3.波长重现性:波长准确度的1/2左右。
4.非平行光的影响:使光程↑,A↑,吸收光谱变形。
20210919/9/9//2244
21 21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测定待测液吸光度A的仪器。(选择不同波 长单色光λ、浓度)
分光光度计外观 分光光度原理图:
0.575
光源
20210919/9/9//2244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处理及显示
1.了解光学分析基本概述 2.熟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3.掌握紫外-可见一可见分光光法特点 4.掌握光的吸收定律 5.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原理 6.熟悉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7.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8.熟悉测定方法及应用
20210919/9/9//2244
22
第一节 概述
光学分析法:基于物质光学性质(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作用)而 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之。
待测物浓度c和液层厚度L无关;
(3)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时ε值不同。 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时ε值不同。
εmax表明了该物质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最大吸光能力。
20210919/9/9//2244
17 17
四、吸收光谱(吸收曲线) 1.定义:以A为纵坐标, λ为横坐标,绘制的λ~A曲线。 2.吸收光谱术语:
注意! 适用范围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适用于可见、红外、紫外光。 ②均匀、无散射溶液、固体、气体。 ③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Aa+b+c= Aa + Ab + Ac
20210919/9/9//2244
16 16
三、吸光系数
A=k c L
k = A /c L
1、摩尔吸光系数或Em: 在一定λ下,c=1mol/L,L=1cm时的吸光度。单位:L/(mol.cm)
(1)灵敏度高,可测到10-7g/ml。 (2)准确度好,相对误差为1%-5%,满足微量组分测定要求。 (3)选择性好,多种组分共存,无需分离直接测定某物质。 (4)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仪器设备简单、便宜。 (5)应用广泛,无机、有机物均可测定。
20210919/9/9//2244
13 13
物质的颜色
20210919/9/9//2244
77
(三)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
1、吸收光谱: 物质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对辐射能选择性吸收 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
(1)紫外分光光度法(UV):λ∈(200~400nm),用于有机物定性、定量、 结构分析。
(2)可见分光光度法(Vis): λ∈(400~760nm),用于有色物质定量分析。 (3)红外分光光度法 (IR): λ∈(2.5~50μm),用于有机物结构分析。 (4)核磁共振谱(NMR):原子核吸收无线电波,发生核自旋级跃
11 11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光谱示意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表观现象示意
黑色
复合光
无色
吸收黄光
20210919/9/9//2244
蓝光 12 12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特点
基于物质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 生分子吸收光谱与物质组分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分析方 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A=-lgT , T=10-A
③T与A关系: A∝1/T,T=0,A=∞ ,T=100%,A=0 例2:P157
20210919/9/9//2244
15 15
二、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Lambert)和比尔(Beer)分别于1760年和1852年研究吸光度 A与溶液厚度L和其浓度C的定量关系:
朗伯定律: 比尔定律:
衍射和干涉,不同波 高度抛光的玻璃上刻有 长的投射方向不同 等宽、等距平行条痕
3.吸收池:比色皿、比色杯,装样品溶液。有玻璃、石英杯两种
4.检测器:光→电,光电池(硒,硅),光电管(红,紫),光电倍增管。
5.信号处理显示器:放大较弱的电信号,并在检流计上显示出来。
20210919/9/9//2244
定义:
T=
It I0
×100%
T 取值为0.0 % ~ 100.0 % T = 0.0 % : 光全吸收 T = 100.0 % :光全透过
显然,T↑,溶液吸收度↓;T ↓,溶液吸收度↑。
即透光率T反映溶液对光吸收程度,通常用1/T反映吸光度。
②吸光度(吸收度)A
定义:A = lg
1 T
I0 = -lgT = lg It
光学光谱区 紫外光 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10nm~10μm) 可见光 红外光 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 微波
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长
(0.1cm~1000m)
20210919/9/9//2244
55
(二)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1、原子光谱: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 的光谱。包括:原子吸收、原子放射、原子荧光光谱等。
20210919/9/9//2244
10 10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 即物质的颜色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
物质的本色
20210919/9/9//2244
无色溶液:透过所有颜色的光 有色溶液:透过光的颜色 黑色: 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白色: 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迁,产生光谱。用于分子结构分析。
M h 吸收辐射能量 M * 吸收光谱
基态 光
激发态
20210919/9/9//2244
88
2、发射光谱:物质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而产生的原子或分子光谱。 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或分子荧光光谱、分子
磷光光谱等。
M * 发光释放能量 M h 发射光谱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 即物质的颜色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
光 的 互 补 规 律
为什么溶液呈 黑色或白色呢?
20210919/9/9//2244
14 14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透光率(透光度)和吸收度
透过光 吸收光 反射光
①透光率T
Ir
t Ia
I0 = It + Ia + Ir
2、百分吸光系数 / 比吸光系数 E11c%m:
一定λ下,c=1%(W/V),L=1cm时的吸光度。单位:100ml/g.cm
3、两者关系:
1g/100ml
M 10
E1% 1cm
例:P158~159
4、吸光系数的意义:
(1)一定条件下是一个特征常数。
(2)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
尤其浓度过高(>0.01mol/L)会使C与A关系偏离定律: ①粒子相互作用加强,吸光能力改变。 ②溶液对光的折射率显著改变。
(二)光学因 素1.非单色光的影响:入射光为单色光是应用该定律的重要前提:
2.杂散光的影响:仪器本身缺陷;光学元件污染造成。
3.反射和散色光的影响:散射和反射使T↓,A↑,吸收光谱变形。 通常可用空白对比校正消除。
c , 1
σ是波数,C=2.9979×108m/s
微粒性:光的吸收、放射、光电效应等现象。光子能量:
E h h c
例1:P153
E∝ 1/λ,λ ↓ E ↑
20210919/9/9//2244
44
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在于频率不一样。 按波长不同排列起来就形成电磁波谱。表13-1
A=k1 ×L A=k1 ×C
朗伯-比尔定律: A=k C L 液层 厚度
射与光其一的浓束度波平C长行及、单液强A色层度=光厚-以lg通度T及吸系过L,溶的光数一T液乘=均1温积浓0匀-度成度A、=等正1非0保比-散kc持。L射不的变L吸时→光,2物L该质时溶溶,液2液AA的时、吸,TT光在2→度入?A
①吸收峰→λmax ,②吸收谷→λmin ③肩峰→λsh , ④末端吸收 ⑤强带: max>104,弱带: max<103
特征值
20210919/9/9//2244
18 18
定性、定量分析: 在吸收曲线λmax 处测吸光度A。 ●同一物质的吸收光谱特征值相同, (每一波长处吸光系数相同)。
同一物质相同浓度的吸收曲线重合。
●同一物质不同浓度,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相同。(定量) ●不同物质相同浓度,其吸收曲线形状,λmax不同。(定性)
吸收光谱 特征值:
λmax λmin λsh
20210919/9/9//2244
19 19
五、偏离光的吸收定律原因
朗伯-比尔定律:A=k C L
22 22
一、主要部件
1.光源:
钨灯或卤钨灯 —可见光源 350~1000nm 氢灯或氘灯 —紫外光源 200~360nm
2.单色器:包括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
狭缝:进出光狭缝。最佳宽度:减小狭缝宽度而溶液吸光度不变。 准直镜:复合光→平行光→色散后→聚集狭缝
色散元件
棱镜 光栅
对不同波长的 玻璃棱镜:适用于可见区 光折射率不同 石英棱镜:适用于紫外区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三节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 第四节 分析条件选择 第五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 第六节 应用
2019/9/24
本章要点
基于物质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跃迁、 产生分子吸收光谱与物质组分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分析方 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
|
|
|
|
|
|
10-2 0.1nm 10 nm 102 nm 103nm 0.1 cm 100cm 1 cm 103 m
紫 外--可见 光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
波长 短
(10-3~10nm) χ射线 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20210919/9/ΔE)为:
ΔE=ΔEe +ΔEv +ΔEr 对多数分子而言, ΔEe (电子)约为1-20ev,紫外可见 ΔEv (振动)约为0.05-1ev,近红外、中红外区 ΔEr (转动)小于0.05ev,远红外、微波区 ΔEe >ΔEv >ΔEr 因无法获得纯粹的振动光谱和电子光谱, 故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
依据Beer定律,A与C关系应 为经过原点的直线
偏离Beer定律的主要因素表 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化学因素 (二)光学因素
20210919/9/9//2244
20 20
(一)化学因素
朗—比耳定律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该定律适用于稀溶液,溶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化学变 化也会引起偏离。
按波长不同分: 红外、可见光、紫外光谱法等
20210919/9/9//2244
33
一、基本概念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电磁辐射(电磁波,光是其中一种) :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 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粒子流(能量)。
2.电磁辐射的性质:具有波、粒二向性
波动性:光的反射、折射、偏振、干涉衍射现象。
原子吸收辐射能条件:
E
E2
E1
h
h
c
h
c E
原子光谱为一条条彼此分立的线状光谱。
2、分子光谱: 在辐射能作用下,分子内能级间的跃起迁产生的 光谱。包括:分子吸收、分子荧光光谱等。
分子光谱产生的机制与原子光谱相同,但复杂得多,包括:电子 运动、原子间振动、分子转动三种不同运动。
非光谱 分析法
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速度等物理性质进行分 析的方法。内部能级不变化,仅电磁辐射性质改变
光谱分 析法或 光谱法
在光(或能量)作用下,通过测定物质产生(发射、 吸收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定量分 析的方法。内部能级变化.
按作用物分:
分子光谱分析、原子光谱分析
按能级跃迁方向: 吸收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
激发态
基态 光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20210919/9/9//2244
99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的颜色由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方式决定。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可见光,波长范围是:400~760nm。表13-2 ●让白光通过棱镜,能色散出红、橙、黄、绿、蓝、紫等各色光。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如白光。 ●光的互补: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23 23
二、光学性能
—可见光 400~1000nm 1.波长范围: —紫外-可见光 190~360nm
2.波长准确度:一般误差为±0.5nm
3.波长重现性:波长准确度的1/2左右。
4.非平行光的影响:使光程↑,A↑,吸收光谱变形。
20210919/9/9//2244
21 21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测定待测液吸光度A的仪器。(选择不同波 长单色光λ、浓度)
分光光度计外观 分光光度原理图:
0.575
光源
20210919/9/9//2244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处理及显示
1.了解光学分析基本概述 2.熟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3.掌握紫外-可见一可见分光光法特点 4.掌握光的吸收定律 5.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原理 6.熟悉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7.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8.熟悉测定方法及应用
20210919/9/9//2244
22
第一节 概述
光学分析法:基于物质光学性质(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作用)而 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之。
待测物浓度c和液层厚度L无关;
(3)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时ε值不同。 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时ε值不同。
εmax表明了该物质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最大吸光能力。
20210919/9/9//2244
17 17
四、吸收光谱(吸收曲线) 1.定义:以A为纵坐标, λ为横坐标,绘制的λ~A曲线。 2.吸收光谱术语:
注意! 适用范围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适用于可见、红外、紫外光。 ②均匀、无散射溶液、固体、气体。 ③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Aa+b+c= Aa + Ab + Ac
20210919/9/9//2244
16 16
三、吸光系数
A=k c L
k = A /c L
1、摩尔吸光系数或Em: 在一定λ下,c=1mol/L,L=1cm时的吸光度。单位:L/(mol.cm)
(1)灵敏度高,可测到10-7g/ml。 (2)准确度好,相对误差为1%-5%,满足微量组分测定要求。 (3)选择性好,多种组分共存,无需分离直接测定某物质。 (4)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仪器设备简单、便宜。 (5)应用广泛,无机、有机物均可测定。
20210919/9/9//2244
13 13
物质的颜色
20210919/9/9//2244
77
(三)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
1、吸收光谱: 物质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对辐射能选择性吸收 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
(1)紫外分光光度法(UV):λ∈(200~400nm),用于有机物定性、定量、 结构分析。
(2)可见分光光度法(Vis): λ∈(400~760nm),用于有色物质定量分析。 (3)红外分光光度法 (IR): λ∈(2.5~50μm),用于有机物结构分析。 (4)核磁共振谱(NMR):原子核吸收无线电波,发生核自旋级跃
11 11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光谱示意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表观现象示意
黑色
复合光
无色
吸收黄光
20210919/9/9//2244
蓝光 12 12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特点
基于物质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 生分子吸收光谱与物质组分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分析方 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A=-lgT , T=10-A
③T与A关系: A∝1/T,T=0,A=∞ ,T=100%,A=0 例2:P157
20210919/9/9//2244
15 15
二、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Lambert)和比尔(Beer)分别于1760年和1852年研究吸光度 A与溶液厚度L和其浓度C的定量关系:
朗伯定律: 比尔定律:
衍射和干涉,不同波 高度抛光的玻璃上刻有 长的投射方向不同 等宽、等距平行条痕
3.吸收池:比色皿、比色杯,装样品溶液。有玻璃、石英杯两种
4.检测器:光→电,光电池(硒,硅),光电管(红,紫),光电倍增管。
5.信号处理显示器:放大较弱的电信号,并在检流计上显示出来。
20210919/9/9//2244
定义:
T=
It I0
×100%
T 取值为0.0 % ~ 100.0 % T = 0.0 % : 光全吸收 T = 100.0 % :光全透过
显然,T↑,溶液吸收度↓;T ↓,溶液吸收度↑。
即透光率T反映溶液对光吸收程度,通常用1/T反映吸光度。
②吸光度(吸收度)A
定义:A = lg
1 T
I0 = -lgT = lg It
光学光谱区 紫外光 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10nm~10μm) 可见光 红外光 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 微波
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长
(0.1cm~1000m)
20210919/9/9//2244
55
(二)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1、原子光谱: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 的光谱。包括:原子吸收、原子放射、原子荧光光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