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所谓礼、义、廉、耻,即春、夏、秋、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子》所谓礼、义、廉、耻,即春、夏、秋、冬
《管子》所谓礼、义、廉、耻,即春、夏、秋、冬
何解?
《管子》曰:“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一、礼:
“节”,即节制,有度。
“逾”即超过,越过。
“礼不逾节”,就是说:尊守社会秩序,而不使行为过度而造成偏失。
即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举止要有分寸,不过失,这就是所谓之“礼”。
所以,“礼”是教养的表现。
没有教养,即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没有得到约束,我行我素,也就是行为举止有过失、偏失、过度、失当之意。
而教养需要教化。
所以“礼”是教化而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失礼,就是失教化。
所以,国之四柱之一——“礼”,即“教化”。
有一个良好的“教化”,社会才能文明有序,才能在分工协作时,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摩擦,从而使社会分工高效有序的运行开来。
“夏”,是“火”的象征。
“火”有炎上的特性。
炎上而缺乏约束,便为火失德。
所以,火无德的表现就是人们的行为举止没有约束。
其结果就会导致:人性好争。
所以,火失德在社会中的表现就是人们爱起各种纷争,社会普遍浮燥不安。
所以,火德即教化,即“礼”也。
二、义:
“自进”即没有是非标准。
“义不自进”,即指:行事要有是非标准,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对的,发现不对的行为时,就要立即上前去制止。
所以,国之四柱之一——“义”,即要有明确的是非标准。
一个人若没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则就不会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对的,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价值观混乱。
一个价值观混乱的社会,就会是一个乌烟瘴气的社会。
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纷纷按照自己的行为标准来行事,就会有各种“耍流氓”的行为产生,从而把社会搅得鸡犬不宁。
“秋”,是“金”的象征。
“金曰从革”,有肃杀的特性。
一个社会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把英雄说成狗熊,把狗熊吹成英雄,不断搅乱着人们的是非标准,是为金失德。
所以金无德,其表现就是不知对错,当制止的不去制止,当宏扬的不能宏扬,各种私刑乱立,自己认为对的就乱提倡,自己认为错的就乱加制止,而不去考虑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各种观念观点争锋相对,从而把整个社会搅得一片乌烟瘴气,能见度极低。
所以,金德即有明确的是非观,即“义”也。
三、廉:
“廉不蔽恶”,即不根据自己的好恶而行事。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因为自己不喜欢而去遮掩,不因为自己喜欢而去提倡,这就是“廉”。
我不因为根你有私仇,就去否定你正确的,亦不因为喜欢你,而去包庇你错的,即是廉。
所以,国之四柱之一——“廉”,即能客观、理性去对待人和事,不因个人喜好而取舍。
“春”,是“木”的象征。
“木曰曲直”,是生发的特征。
一个社会,若能理性去对待一件事,不因个人喜好而行事,则这个社会才会生生不息。
所以,木德,即理性,而依个人喜好而取舍,即“廉”也。
四、耻:
“枉”,即歪曲。
“耻不从枉”就是不歪曲事实,不把对的当错的,把错的事当荣耀去对待,没羞没臊的。
所以,国之四柱之一——“耻”,即不歪曲事实,不扭曲,不变型,要有羞耻心。
“冬”,是“水”的象征。
“水曰润下”,是收藏的特征。
当一个人,有羞耻心时,就会知道什么事当做,什么事不当做,不当做的,就将它隐藏于内心深处,不去为之,对不当做之事有羞耻之心。
所以,水德,即羞耻之心,即“耻”也。
所以,国之四柱——“礼”、“义”、“廉”、“耻”,即四季之“春”、“夏”、“秋”、“冬”,亦即“金”、“木”、“水”、“火”,亦即“生”、“长”、“收”、“藏”。
四柱全,则不偏失,不偏失,则国安;四柱不全,则有所偏失。
缺失一,则倾;缺失二,则危;缺失三,则覆;缺失四,则灭。
所以,“礼”、“义”、“廉”、“耻”被象征为国之四柱,就是这么来的。
说白了,中国古代的礼、法制度,就是考天地之得失而来的,是效法天、地、自然的结果。
因为其效法的是天、地、自然,所以才会有收,有放,才能周全,才能完满,不偏失。
所以:“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
即:要想做到刑罚不繁重,教化就因该得当。
有了个好的教化,很多过错就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减轻刑罚之事。
所以,守国之度,就在于饰四维。
而若要想让民心顺从,则就必需让人们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