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说课稿精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说课稿第【1】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把长文读短,把繁文读简的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格。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原文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施教学目标:
一、充分读文,理清脉络。
这篇文章节选自原著,学生读起来势必会觉得有些生*。
因此,课上我们
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文本。
在学生能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通过“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样,一篇冗长的文章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成了饮酒、上冈、打虎、下冈几个主要片段。
文章的内容简化了,学生理解起来也就相对轻松了。
二、重点研读,感知人物形象。
此时,学生在对文章内容已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已经那对一些片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细细品味语言,从而更进一步地感知人
物形象。
“打虎”是这篇文章的精华部分,会有一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重点研读这部分内容。
抓住描写老虎和武松行为的关键词语,体会武松的勇敢机智。
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精读“打虎”这部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的其他部分与“打虎”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格特点。
三、播讲评书,内化语言。
通过以上的品读,武松英武、豪放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如果就体会人物特点这个目的来说,我们已经达到了。
但是,这篇文章出自名著,是打开学生对《水浒传》这部名著兴趣的一把钥匙。
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内化文章的语言,感受名著的语言魅力。
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觉得它很适合播讲评书。
于是就像借播讲评书这一形式,激发学生回归文本的兴趣,引领学生内化语言,抒发情感。
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播放评书《武松打虎》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评书这种艺术形式独有的韵味,以及播讲的独特方式。
然后,请学生以评书的形式试着讲一讲“打虎”这部分。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练习,再在小组中播讲,从他人那里取长补短。
接着,由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播讲评书,教师和学生提出指导意见。
待学生将“打虎”这部分熟练地播讲之后,我们还可以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
其他部分用评书的形式播讲出来。
四、拓展延伸,阅读名著。
现在,学生通过播讲评书,对原著已经有了兴趣。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
如:我们可以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请学生看资料袋中的或出示经典章回的题目,向学生介绍:武松只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水泊梁山的108将可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这108个人,每人背后都有一段精*的故事。
想了解他们吗?那就读读《水浒传》吧。
读过之后,试着用评书讲讲他们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说课稿第【2】篇〗
6 《景阳冈》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景阳冈》选自《水浒传》原文,片段主要讲述了经典故事情节“武松打虎”。
课文篇幅很长,详细的描写了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生动的展现了武松“打虎英雄”的好汉本色。
从本课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四大名著的原文,这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四大名著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读“倚、箸”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了解文章结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3.体会武松豪放倔强、鲁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难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强、鲁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
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拓展阅读法
课文节选自《水浒传》,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水浒传》,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其中的人物。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水浒传》以及作者施耐庵简介,还包括课文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了
解名著《水浒传》。
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引入《水浒传》)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齐读“资料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出示阅读要求: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什么,跟打虎有什么关系;人物性格。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
3.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冈饥碟俺榜杖申兼勿拖悉肋坠膛截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截”的左下部分是“隹”,不要写成“住”。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针对不常见的词句适当提示。
2.梳理层次。
第一段(1-2)喝酒;第二段(3-4)上冈;第三段(5-6)打虎;第四段(7)下冈
明确:“喝酒”“上冈”都是“打虎”的铺垫,“下冈”是“打虎”后的举动。
3.学习第一段、第二段,分析人物形象。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喝酒”:豪迈、粗鲁;“上冈”倔强。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武松的喝酒和上冈,知道了武松倔强、豪迈鲁莽的一面,也知道了怎么理解一些不常见的词语的意思。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课最精彩的部分——武松打虎。
二、深入学习,感受魅力
1.指名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学生发言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2.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虎的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比较体会。
大虫→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闪、躲(表现出本能的机警敏捷)
“抡、劈、揪、按、踢、提、打”形象生动凸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和过人的高大形象。
3.有感情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4.分析手法。
(“打虎”动作描写,“喝酒”语言描写,“上冈、下冈”心理描写)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
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有人说武松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有人说武松不听劝告好面子。
都没说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凶猛的老虎,证明他是一个勇敢的英雄。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敢于斗争、勇敢直前的精神,不害怕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拦路虎”,不退缩,不放弃,同时,我们也要吸取武松的教训,有自己的判断力,适当采纳他人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太好面子。
2.拓展:讲讲武松下冈后的故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四、课文小结
课文写了“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豪迈、不听劝告
上冈→好面子、倔强
打虎→勇敢敏捷、力大
下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说课稿第【3】篇〗
《景阳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景阳冈》一文改编自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
纵观全文,有如下特点:
1、篇幅较长,适合学生进行快速默读训练。
2、本文生字和难读字较多,在布置预习时,重点是鼓励学生多花时间掌握生字新词。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学生日常阅读中较少出现的文言词汇,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差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只有在扎实理解这些词汇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
4、教材在具体描写人物时,突出了武松的语言、心理和动作。
特别是描写“打虎”一章时突出了武松的动作描写,而在“喝酒”一章中则强调了人物的语言。
“上冈”时着重表现人物心理。
因此在阅读指导中,应紧紧抓住人物的对话,心理和动作,来指导学生概括分析人物个性品质,这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在以上对文本解读后,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11个生字,识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等词语。
2.感悟课文中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推荐阅读名著《水浒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2,感悟课文中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应该安排学生课下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做好预习。
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进行重点片段研读,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体会人物性格,感悟名著魅力。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梳理脉络。
在音乐中引出话题与人物,进而导入新课。
由于课前安排了预习,所以在导入新课后,直接引导学生梳理好文章的脉络,以便于更好地学习课文。
(三)品读课文,以“喝酒—上冈—打虎—下冈”为主线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性格。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1、喝酒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语言方面的特点。
我先让同学们依照屏幕上出示的武松和店家的对话采取同桌两人进行联系,然后指名表演。
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武松的语言,可以看出武松的倔强、豪爽。
当然,孩子们也会有其他比较率性和独特的答案,对此首先应该给予肯定并适当点评引导。
2、描写武松上冈,作者着重从心理描写入手。
写了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动。
这三次心理活动描写的后两处是隐性的心理描写,比较容易忽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初步找出了心理描写,所以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
从三处心理体会武松的内心变化。
侧面烘托武松的上山时犹豫的心理,但又不乏英雄气概。
3、景阳冈上打虎时,需抓动作见特点。
教这部分时,我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教学。
提问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引导他们说出这一部分的特点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在明确本环节的基调后,请孩子们交流在预习时画出的老虎和武松的动作词。
从中体会人物特征。
那就是武松力量超人,机敏过
人。
从“抡、劈、揪、按、踢、提、打”等词可以看出武松力量超人。
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然后我点拨,“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鼓励学生说出一些相接近的字,引出“躲”字。
顺势提问,“闪”与“躲”在这里哪个字用得更好?用“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
这样层层递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进一步感受武松的大智大勇,豪爽好强,处世不惊,并激发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同时也较为妥帖的体现出了打虎这一重点内容。
在了解了打虎的全过程后,我又找了两组同学根据他们的动作来表演打虎情景,重在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准确拿捏文本的用词准确。
4、系统的分析完课文内容之后,把整个课文贯穿起来,纵观武松的“生活化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及文中精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感悟名著魅力,激发学生研读名著的热情,有序的完成《景阳冈》的全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