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
证监会关于并购重组的规定

证监会对于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规定•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应当提供拟购买资产的盈利预测报告。
上市公司拟进行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至(三)项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以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还应当提供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报告。
盈利预测报告应当经具有相关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
此项规定既针对资产也针对股权•审计报告关注事项−标的资产是否提供最近两年经审计的标的资产财务报告−审计机构是否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非标准审计报告:对于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关注保留事项所造成的影响是否已消除;对以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关注强调事项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关注近两年经审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对各项财务指标的说明及指标匹配情况•关注盈利预测报告−假设前提是否合理,是否难以实现;预测利润是否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对未来收入、成本费用的预测是否有充分、合理的分析和依据;−盈利预测报告中是否存在预测数据与历史经营记录差异较大的情形,相关解释是否合理−盈利预测报告中的预测盈利数据与评估报告中(收益法评估)的预测盈利数据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涉及的预测数据是否相符,相关解释是否合理•其他关注事项:−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相关项目及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对应−标的资产涉及的产品交易是否存在公开市场且能够实现正常销售−标的资产涉及的产品或业务是否受到合同、协议或相关安排约束,如特许经营权、特种行业经营许可等,具有不确定性−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是否与上市公司一致;−该项资产或业务是否在同一管理层下运营两年以上;该项资产或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后,上市公司是否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补偿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a. 是否已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要求签订了切实可行的补偿协议,补偿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现金补偿方式或股份补偿方式) b. 股份补偿协议是否包含了资产减值测试的相关内容,包括减值测试的具体方式是否可行,以及补偿金额计算是否准确等•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有利于上市公司在业务、资产、财务、人员、机构等方面与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保持独立,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独立性的相关规定•需要注意注入资产是否会带来新的关联交易或潜在关联交易,还需特别关注注入资产中非业务配套设施及服务是否会带来新的关联交易,主要关注点:−上市公司内部是否就本次重组是否构成关联交易作出明确判断,履行相应程序并予以披露−重组报告书是否充分披露本次重组前后的关联交易变化情况−重组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强经营独立性,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重组方案是否严格限制因重组而新增可能损害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持续性关联交易−对于重组完成后无法避免或可能新增的关联交易,是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规范,相关各方是否作出了明确具体的承诺或签订了完备的协议,以提高关联交易的决策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促进定价公允性−独立财务顾问和律师事务所是否已审慎核查本次重组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并依据核查确认的相关事实发表明确意见•注入资产的独立性是证监会审核要点之一•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重组后主要资产为现金或者无具体经营业务的情形•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是否做到人员、资产、财务方面独立•财务方面独立包括但不限于独立开设银行账户、独立纳税,以及独立做出财务决策•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负债比率是否过大(如超过70%),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很高•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是否将承担重大担保或其他连带责任,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明显偏高•重组完成后控股股东或关联方是否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上市公司是否为控股股东或关联方提供担保•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之间是否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如存在,是否已就同业竞争问题作出合理安排•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收入是否严重依赖于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收入及相应利润在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中所占比重是否合理•相关申报文件的齐备性,涉及资产重组的行政许可申请文件关注内容:−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方就重大资产重组事宜是否采取保密措施并提供保密制度说明,以及与所聘证券服务机构签署的保密协议和交易进程备忘录−是否出具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票交易自查报告−是否出具登记结算公司查询记录•相关交易行为的合法性−如果相关人员有股票买卖记录,根据其交易时间及数量判断是否属于内幕交易•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关注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活动提供服务的审计机构、人员与评估机构、人员是否能够保持独立性,包括:−公司聘请的对标的资产进行审计的审计机构与对资产进行评估的评估机构是否存在主要股东相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双重任职、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等情形−是否由同时具备注册会计师及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人员对同一标的资产既执行审计业务又执行评估业务。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程序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程序导读:1、申报接收和受理程序,证监会办公厅受理处统一负责接收申报材料,对上市公司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2、审核程序1、反馈和反馈回复程序2、无需提交重组委项目的审结程序。
有很多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风生水起,因此国家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程序严格管制,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制,下面由为您详细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流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包括:1、要约收购义务豁免,2、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核准,3、上市公司合并、分立审批,4、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置换(构成借壳上市的)行为审批。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按照标准公开、程序透明、行为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依法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核。
一、审核流程图(一)要约收购义务豁免行政许可事项,审核流程为:1. 受理,2. 初审,3. 反馈专题会,4.落实反馈意见,5.审结归档。
(二)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核准,上市公司合并、分立审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置换(构成借壳上市的)行为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审核流程为:1.受理,2.初审,3.反馈专题会,4.落实反馈意见,5.审核专题会,6.并购重组委会议,7.落实并购重组委审核意见,8.审结归档。
二、主要审核环节简介(一)受理中国证监会受理部门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证监会令第66号)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08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09号)等规则的要求,依法受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文件,并按程序转上市公司监管部。
并购重组管理制度

并购重组管理制度1. 引言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来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
然而,并购重组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者,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重大风险和损失。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并购重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并购重组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以及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
2. 管理制度设计2.1 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合法合规:制度要求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执行国家有关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
•公开透明:制度要求相关信息公开透明,确保信息对各方可以获得,并可以及时更新。
•公平公正:制度要求在并购重组中保护各方利益平衡,不偏袒任何一方。
•高效务实:制度要求在并购重组活动中保持高效率和务实的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果。
2.2 制度的内容和要求2.2.1 决策程序和规范制度应规定并购重组的决策程序和规范,包括决策权限的设定、决策流程的规定、决策材料的准备等。
2.2.2 信息披露制度制度应规定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披露的时机和方式。
信息披露要求既要保护各方利益,又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和商业竞争的需要。
2.2.3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制度应规定并购重组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并购重组中的责任和权限。
2.2.4 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制度应规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重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也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制度实施3.1 培训和教育为了保证并购重组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制度的认知和理解,确保制度的正确执行。
3.2 监督落实制度的实施需要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可以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评估,提供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3.3 优化完善制度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完善。
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提高制度的有效性。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制度和审核要点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制度和审核要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为了规范并购重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和审核要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制度和审核要点。
一、监管制度1.《证券法》《证券法》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核心法律,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需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股票发行审批、上市公司股份变动情况的披露、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报告书的编制等程序。
2.《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是我国证监会制定的重要法规,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办法明确了重大资产重组的概念和适用范围,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监管程序,保障投资者权益。
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施细则》《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施细则》是证监会为了进一步规范并购重组行为而制定的细则,主要涉及对重组标的资产的认定、交易结构设计、重组方案报告、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批程序、交易披露、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
二、审核要点1.标的资产评估在并购重组中,标的资产的评估是重要的一环。
上市公司在对标的资产进行评估时,应当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要求,选择合格追溯日进行评估,并保证评估结果真实、准确,以便在后续的交易中确保交易价格的合理性。
2.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应当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施细则》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
包括交易方案、标的资产情况、交易对方的资信状况、交易价格的合理性等,以确保投资者充分了解交易的真实情况。
3.独立财务顾问的角色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上市公司应当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参与审计和评估工作。
独立财务顾问应当根据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交易标的与上市公司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估,为上市公司决策提供专业建议和意见。
4.监管程序的履行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应当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要求,履行资产重组报告书的编制和报送程序,及时向证监会提交申请,并接受证监会的审核和批复。
C12014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C12014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8 年修订2006 年5 月17 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0 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8 年8 月27 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修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证券法》、《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自觉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接受政府、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三条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充分披露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权益及变动情况依法严格履行报告、公告和其他法定义务。
在相关信息披露前负有保密义务。
信息披露义务人报告、公告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第四条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涉及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国有股份转让等事项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取得批准后进行。
外国投资者进行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的应当取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适用中国法律服从中国的司法、仲裁管辖。
第五条收购人可以通过取得股份的方式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可以通过投资关系、协议、其他安排的途径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可以同时采取上述方式和途径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
收购人包括投资者及与其一致行动的他人。
第六条任何人不得利用上市公司的收购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行业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及合规要求

行业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及合规要求概述行业并购重组是指企业通过合并、收购或重组等方式,实现企业扩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在进行行业并购重组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合规要求,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行业并购重组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及合规要求。
并购重组的基本法律法规在中国,行业并购重组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行业并购重组中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根据该法,企业进行并购重组需要履行以下基本程序和要求:1.立案:并购重组的交易当事方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向相关机关提交申请并办理立案手续;2.协商:并购重组交易双方必须进行充分的协商,明确交易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条件等;3.股东大会:并购重组涉及的公司必须召开股东大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取得股东的同意;4.监管:并购重组涉及的公司必须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查和监督。
合同法行业并购重组涉及的交易合同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
合同必须具备合法的目的和内容,各方必须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在并购重组交易的过程中,相关合同应明确交易的双方、交易的具体内容、交易的履行方式和期限等。
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行业并购重组中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根据该法,企业的并购重组必须遵守反垄断法的规定,并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批准。
如果交易可能对市场竞争产生不良影响,监管部门有权阻止或限制该交易的进行。
行业特定的法律法规不同行业的并购重组还需要遵守特定行业的法律法规。
以金融行业为例,金融并购重组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其他行业如能源、电信、医疗等也都有自己的特定法律法规,并购重组必须遵守。
合规要求内外部分析在进行行业并购重组之前,企业需要进行内外部的合规风险分析。
国有企业上市收购并购重组工作方案

国有企业上市、收购、并购重组工作方案推动上市公司引领高质量发展是省政府、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推进国有企业上市是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入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凤凰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浙政发(2022)6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凤凰行动” XX计划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22)48号)和《XX市市属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甬发改规划(2022)251号),深入实施XX市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主要目标经过五年(2022-2025年)努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均实现翻番,资本市场运作水平持续提高,公司治理更加规范,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
——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
力争2022年末,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3家,到2025年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少于7家,其中新增IPO上市企业数量不少于2家,市属主要国企力争至少拥有1家控股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市值翻番。
2022年前,国有持股50% 以上的上市公司引入积极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水平和市值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5 年末,力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并购重组更加规范有效。
充分发挥并购重组在获取高端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破解产业短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到2025年末,力争新增并购重组金额累计达到100亿元以上。
资产证券化率进一步提高。
通过IPO上市、并购重组、资产注入等途径,推动经营性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到2025年末,力争市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0% o二、主要任务(一)培育企业上市1.建立市属企业上市培育库。
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较强、盈利水平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国有控股企业,建立市属企业上市培育库(首批入库企业8家,见附件2),进行动态跟踪调整。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7.25•【文号】证监发[2006]83号•【施行日期】2006.07.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9)8号--关于废止部分证券期货规章的决定(第八批)》(发布日期:2009年4月10日实施日期:2009年4月10日)废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的通知(证监发[2006]83号)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提高并购重组监管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根据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并制定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提高并购重组监管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根据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设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以下简称重组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对根据有关规定应提交其审议的并购重组事项进行审核或提供咨询意见。
申请人对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对其并购重组事项所作决定存在异议的,可以申请将其并购重组事项提交重组委审议。
第三条重组委通过重组委工作会议履行职责,以投票方式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进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
第四条中国证监会负责对重组委事务的日常管理以及对重组委委员的考核和监督。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监管工作规程》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监管工作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02.05•【文号】证监公司字[2007]20号•【施行日期】2007.0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监管工作规程》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20号)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市公司辖区监管责任制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监管工作规程》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有关上市公司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的监管工作按《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监管工作规程》执行,200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工作规程》涉及的其他事项仍按原规定执行。
二○○七年二月五日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监管工作规程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适应我会在证券市场全流通新形势下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动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活动,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5号)的规定,以及《派出机构监管工作职责》(证监发[2003]86号)和《上市公司辖区监管责任制工作规定》(证监公司字[2005]42号)的要求,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监管职责(一)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以下简称上市部)负责制定有关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的法规政策,并对30%以上公司控制权变化及要约收购进行审核,对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权益变动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依法提请相关部门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指导证券交易所制定配套业务实施细则,组织证券交易所完善上市公司股东信息披露系统的建设;组织构建上市公司收购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财务顾问等专业机构的诚信档案共享系统并制定相关执行细则;督促和检查证监局和证券交易所监管职责的履行情况;组织、指导、协调证监局、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工作。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带目录)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合同编号:_______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甲方(上市公司):________________乙方(财务顾问):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是一家上市公司,拟进行并购重组业务,乙方是一家专业财务顾问公司,具备丰富的并购重组经验,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定义1.1 并购重组:指甲方为实现业务整合、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益等目的,与其他公司进行的合并、收购、资产重组等行为。
1.2 财务顾问:指甲方聘请的乙方,负责为甲方提供并购重组相关的财务顾问服务。
第二条财务顾问服务内容2.1 乙方作为甲方的财务顾问,应提供以下服务:(1)为甲方提供并购重组的方案设计、分析和建议;(2)协助甲方进行并购重组的估值分析和财务评估;(3)协助甲方进行并购重组的融资安排和资金筹措;(4)协助甲方进行并购重组的谈判和合同起草;(5)协助甲方进行并购重组的申报和审批;(6)协助甲方进行并购重组后的整合和管理。
2.2 乙方应根据甲方的要求,及时提供并购重组相关的财务数据和报告,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条甲方的责任3.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并购重组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表、业务计划、合同协议等。
3.2 甲方应保证提供的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因提供虚假信息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3.3 甲方应按照乙方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履行并购重组相关的决策程序和手续。
第四条乙方的责任4.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委托,提供专业、客观、独立的财务顾问服务,并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
4.2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决策和要求,及时提供并购重组相关的财务数据和报告。
4.3 乙方应协助甲方解决并购重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协助甲方完成并购重组的申报和审批。
第五条服务费用5.1 甲方应支付乙方财务顾问服务费用,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1)财务顾问服务费用为人民币____元整(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2)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乙方财务顾问服务费用的50%;(3)剩余的财务顾问服务费用,甲方应在并购重组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
专家评审委员会工作办法

新能源公司专家评审委员会工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新能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投资决策行为,防范投资风险,提高公司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设立公司专家评审委员会。
第二条专家评审委员会是为公司投资决策及有关事项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
其服务宗旨是:独立、公正、科学、客观,其行为准则为:敢言、多谋、慎断、保密。
第三条为规范专家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第四条专家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副主任由公司委任,对公司负责。
第五条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对提交公司决策的各类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业主预算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进行评审;(二)负责公司发展战略、投资方向、宏观形势研究等方面的咨询和成果评审;(三)负责对项目评审专家组的评审结论或评审意见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上报公司决策;(四)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咨询任务。
第六条专家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由公司任命。
第七条专家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专家库的组建、更新、维护等管理工作;(二)负责项目评审或工作咨询的组织工作;(三)负责项目评审或咨询资料的收集、管理;(四)承办专家评审委员会日常事务。
第八条公司设立专家库。
专家库由具有一定资质和专业背景的内部专家、外部专家组成,并定期调整、更新。
第九条专家库专家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的安排,参加公司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会议和活动;开展投资项目评审或工作咨询时,独立发表意见和建议。
专家对所参与评审的项目和咨询的业务负有必要的保密义务。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条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专家组会议的方式开展项目评审或咨询工作。
第十一条专家组成员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根据项目涉及的业务内容和领域在专家库中选取,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审核批准,原则上不少于5人。
根据项目需要,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同意,可在专家库之外聘请专家参与专家组。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流程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流程上市公司是我国最优质的公司了,上市公司基本上代表⼀个国家的经济竞争⼒。
上市公司进⾏兼并收购是很平常的,上市公司收购的⽬的⼀般是增强竞争⼒或者弥补不⾜,那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流程就怎样的?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流程(⼀)、申报接收和受理程序证监会办公厅受理处统⼀负责接收申报材料,对上市公司申报材料进⾏形式审查。
申报材料包括书⾯材料⼀式三份(⼀份原件和两份复印件)及电⼦版。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以下简称证监会上市部)接到受理处转来申报材料后5个⼯作⽇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或发出补正通知。
补正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作出书⾯解释、说明的,上市公司及独⽴财务顾问需在收到补正通知书之⽇起30个⼯作⽇内提供书⾯回复意见。
逾期不能提供完整合规的回复意见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到期⽇的次⽇就本次重⼤资产重组的进展情况及未能及时提供回复意见的具体原因等予以公告。
收到上市公司的补正回复后,证监会上市部应在2个⼯作⽇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出具书⾯通知。
受理后,涉及发⾏股份的适⽤《证券法》有关审核期限的规定。
为保证审核⼈员独⽴完成对书⾯申报材料的审核,证监会上市部⾃接收材料⾄反馈意见发出这段时间实⾏“静默期”制度,不接待申报⼈的来访。
(⼆)、审核程序证监会上市部由并购⼀处和并购⼆处分别按各⾃职责对重⼤资产重组中法律问题和财务问题进⾏审核,形成初审报告并提交部门专题会进⾏复核,经专题会研究,形成反馈意见。
1、反馈和反馈回复程序:在发出反馈意见后,申报⼈和中介机构可以就反馈意见中的有关问题与证监会上市部进⾏当⾯问询沟通。
问询沟通由并购⼀处和并购⼆处两名以上审核员同时参加。
按照《重组办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反馈意见要求上市公司作出解释、说明的,上市公司应当⾃收到反馈意见之⽇起30个⼯作⽇内提供书⾯回复,独⽴财务顾问应当配合上市公司提供书⾯回复意见。
逾期不能提供完整合规回复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到期⽇的次⽇就本次重⼤资产重组的进展情况及未能及时提供回复的具体原因等予以公告。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4)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4)【法规类别】上市公司【发文字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09号【修改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2016)【发布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日期】2014.10.23【实施日期】2014.11.23【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09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7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2次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1月23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肖钢2014年10月23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购买、出售资产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达到规定的比例,导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收入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以下简称重大资产重组)。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上市公司按照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发行证券文件披露的募集资金用途,使用募集资金购买资产、对外投资的行为,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重大资产重组损害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有关各方必须及时、公平地披露或者提供信息,保证所披露或者提供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第五条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重大资产重组活动中,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公司资产的安全,保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为重大资产重组提供服务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遵循本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严格履行职责,对其所制作、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

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为了规范担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的机构(以下简称“财务顾问”)从事相关业务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证监会制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现就《办法》相关内容说明如下:一、《办法》制订的背景我会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明确设立了财务顾问制度,将并购重组从证监会直接监管下的全面要约收购,转变为财务顾问把关下的部分要约收购;将完全依靠中国证监会的事前监管,转变为实施财务顾问制度下的中国证监会适当事前监管与重点强化事后监管相结合。
而在此制度下,财务顾问机构能否切实履行其职责,能否真正督促并购重组活动的相关当事人自我约束、自觉规范运作并维护市场秩序,是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但从财务顾问机构执业现状看,财务顾问机构在专业水平、职业操守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远远不能达到市场要求。
因此,为规范好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执业行为、促进其担当好并购重组“第一看门人”,我会拟定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办法》的指导思想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条款对证券公司、投资咨询机构以及从业人员从事财务顾问业务的原则要求和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我会对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财务顾问机构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活动实行资格许可和持续监管。
在此基础上,《办法》的指导思想是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建立财务顾问负责制,由财务顾问事前把关、事中跟踪、事后持续督导,通过对财务顾问和财务顾问主办人“明责、尽责、问责”的要求,形成市场力量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市场效率。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办法》分为总则、业务许可、业务规则、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附则五章,主要对证券公司和投资咨询机构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的资格许可及财务顾问主办人资格条件、财务顾问及财务顾问主办人的职责及工作程序、对财务顾问的持续监管及对不当执业或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作出明确规定。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是指在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时,需要遵循的审核程序和规范。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审核机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机构主要包括证监会、交易所和中介机构。
其中,证监会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审核标准,交易所负责实施审核程序和监管工作,中介机构则提供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
二、审核标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 是否存在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情况;3. 是否存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4. 是否存在操纵股价或其他不当行为的情况;5. 是否存在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或经营管理能力的情况。
三、审核程序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申报:上市公司向交易所提交申请,并公告相关信息;2. 初审:交易所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是否符合要求;3. 审核:交易所组织审核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包括对公司财务状况、重组方案、交易价格等进行评估和分析;4. 公示:交易所将审核结果公示,并接受公众意见和投诉;5. 决策:审核委员会根据审核结果和公众意见,作出是否批准的决策。
四、注意事项上市公司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 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3. 确保交易价格合理、公正,并避免操纵股价等不当行为;4. 关注投资者利益,确保重组后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能力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
只有遵循规则,才能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流程怎么走

Energy and persistence conquer all thing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流程怎么走
导读:(一)中国证监会受理部门依法受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文件,并按程序转上市公司监管部。
(二)初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后,审核人员从法律和财务两个角度对申报材料进行审阅,撰写预审报告。
(一)中国证监会受理部门依法受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文件,并按程序转上市公司监管部。
(二)初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后,审核人员从法律和财务两个角度对申报材料进行审阅,撰写预审报告。
(三)反馈专题会反馈专题会主要讨论初审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拟反馈意见及其他需要会议讨论的事项,通过集体决策方式确定反馈意见及其他审核意见。
(四)落实反馈意见申请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受理部门提交反馈回复意见。
(五)审核专题会审核专题会主要讨论重大资产重组申请审核反馈意见的落实情况,讨论决定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是否提交并购重组委审议。
(六)并购重组委会议并购重组委工作程序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执行。
(七)落实并购重组委审核意见对于并购重组委会议的表决结果及书面审核意见,上市公司监管部将于会议结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及其聘请的财务顾问进行书面反馈。
申请人应当在并购重组委审核意见发出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上市公司监管部提交书面回复材料。
上市公司监管部将审核意见的落实情况向参会委员进行反馈。
(八)审结归档。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修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9.09•【文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6〕17号•【施行日期】2008.04.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4月16日公布根据2016年9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修订)第一条上市公司拟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全体董事应当严格履行诚信义务,切实做好信息保密及停复牌工作。
重大资产重组的首次董事会决议经表决通过后,上市公司应当在决议当日或者次一工作日的非交易时间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告。
董事会应当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相关的信息披露准则编制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报告书,并将该预案或者报告书作为董事会决议的附件,与董事会决议同时公告。
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对方应当承诺,保证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声明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该等承诺和声明应当与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同时公告。
第二条上市公司首次召开董事会审议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应当在召开董事会的当日或者前一日与相应的交易对方签订附条件生效的交易合同。
交易合同应当载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一经上市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并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交易合同即应生效。
重大资产重组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合同应当载明特定对象拟认购股份的数量或者数量区间、认购价格或者定价原则、限售期,以及目标资产的基本情况、交易价格或者定价原则、资产过户或交付的时间安排和违约责任等条款。
第三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后,董事会在6个月内未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上市公司应当重新召开董事会审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并以该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发行股份的定价基准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2024年4月修订)》的通知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2024年4月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日期】2024.04.30•【文号】上证发〔2024〕5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2024年4月修订)》的通知上证发〔2024〕50号各市场参与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同时加强对重组上市的监管力度,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修订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详见附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现予以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所于2023年2月17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上证发〔2023〕30号)同时废止。
上市公司申请实施重组上市,在本通知发布之前未通过本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的,适用修订后的规则;已经通过本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的,适用修订前的规则。
特此通知。
附件:1.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2024年4月修订)2.《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2024年4月修订)》起草说明上海证券交易所2024年4月30日附件1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2024年4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统称《上市规则》)及本所其他业务规则,制定本规则。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他财务顾问机构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是指为上市公司的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合并、分立、股份回购等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利润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并购重组活动提供交易估值、方案设计、出具专业意见等专业服务。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核准具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或者其他符合条件的财务顾问机构(以下简称财务顾问),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 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第三条财务顾问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行业规范,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进行尽职调查,对委托人的申报文件进行核查,出具专业意见,并保证其所出具的意见真实、准确、完整.第四条财务顾问的委托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配合财务顾问履行职责,并向财务顾问提供有关文件及其他必要的信息,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财务顾问履行职责,不能减轻或者免除委托人、其他专业机构及其签名人员的责任.第五条中国证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财务顾问实行资格许可管理,对财务顾问及其负责并购重组项目的签名人员(以下简称财务顾问主办人)的执业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证券业协会依法对财务顾问及其财务顾问主办人进行自律管理。
第六条证券公司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公司净资本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二)具有健全且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和内部隔离制度; (三)建立健全的尽职调查制度,具备良好的项目风险评估和内核机制;(四)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五)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信誉良好且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六)财务顾问主办人不少于5人;(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工作,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咨询委)的专家咨询作用,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2011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11〕40号,以下简称《工作规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专家咨询委为非常设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并购重组规则的制订、审核中的重大疑难问题、重大创新事项等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二)对并购重组监管审核中涉及的法律、会计、资产评估、产业政策等问题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三)对并购重组审核标准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四)对并购重组申请人的申诉提供评审意见;
(五)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事项提供评审意见;
(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以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并购重组委)认为需要咨询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专家咨询委由中国证监会会内外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领域或熟悉产业政策的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35名。
专家咨询委委员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任。
专家咨询委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小组。
各专业小组设组长1名。
第四条专家咨询委委员由中国证监会聘任。
中国证监会可以商请相关行业自律组织、主管单位推荐专家咨询委委员人选。
中国证监会依据本规则对专家咨询委委员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专家咨询委委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存在其他不良诚信记录;
(二)坚持原则,公正廉洁,忠于职守,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声誉;
(三)熟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法律和政策,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业时间不少于8年,且目前仍从事该专业或行业工作;
(四)本人愿意且有一定时间参加专家咨询委工作。
第六条专家咨询委通过召开全体会议、评审会议、专题会议等方式开展工作。
专家咨询委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开展并购重组专题调研、会同并购重组委进行回访。
第七条专家咨询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会议,研究会商并购重组市场发展和监管中的重大问题,总结分析并购重组审核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并购重组申请人按照《工作规程》第三十一条规定提出申诉,中国证监会经审查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提请专家咨询委召开
评审会议,就申诉理由是否正当进行研究判断,形成评审意见。
第九条中国证监会接到人民法院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会商函后,可以提请专家咨询委召开评审会议对上市公司重整计划草案中涉及的并购重组相关事项提供评审意见。
第十条专家咨询委评审会议参会委员不得少于7人,由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根据评审事项和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确定。
会议设召集人,由1名专业小组组长担任。
会议讨论形成评审意见草稿,提交投票表决,出席会议委员一人一票,过半数同意通过。
会议应当形成书面记录并留存,出席会议的委员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十一条并购重组监管审核中涉及法律、会计、资产评估、产业政策等问题及其他重大疑难问题,中国证监会可以提请相关委员召开专题会议,形成专题会议意见。
第十二条专家咨询委委员应当按照要求参加相关会议及活动,因故不能出席的,应当事先请假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中国证监会可以通过书面、邮件或电话方式向专家咨询委委员征询意见,委员应当在中国证监会要求的期限内出具专家意见书。
专家意见书应当有明确的结论性意见,由本人签名确认,中国证监会留存。
第十四条专家咨询委委员应当以个人身份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或提供意见,有关意见应当说明依据和理由。
第十五条专家咨询委委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存在持有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等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情形
的,及时提出回避;
(二)保守国家秘密及并购重组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向第三方和外界泄露咨询事项、咨询意见和其他有关情况;
(三)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受并购重组事项及其他咨询事项所涉及的并购重组当事人及相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资金、物品等馈赠和其他利益;不得在履行职责期间私下与并购重组当事人及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接触;
(四)未经中国证监会授权或许可,不得以专家咨询委委员名义对外公开发表言论及从事与专家咨询委有关的工作;不得在教学、演讲、写作和接受采访等活动中直接引用本人因担任专家咨询委委员而获悉的信息。
第十六条专家咨询委委员违反本规则规定的,中国证监会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委员采取谈话提醒、通报批评、暂停履职等措施;情节严重的,予以解聘。
第十七条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