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电教片创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员电教片创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党员电教片是运用现代电视载体传播表达党的政论、方针政策和党员群众实用技能的相对独立的一种电视体例,但它又与现代电视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它必然要伴随着电视的发展而发展,如何利用电视这个载体,更好地传达党的声音、教授党员群众实用的科技知识与技能,是党员电教工作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电视发展对党员电教片创作的影响
电视的发展变化影响着党员电教片创作。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兴起、多元思想文化更加交融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更多关注民生、体现人性关怀题材的电视片和电视节目迸发出强劲的生机,而新的文化景观也异彩纷呈,都市片、生活片浪潮兴起,电视“平民化”的演进,反映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平淡,反崇高、反英雄,又可能作为一种审美趣味得到社会受众的广泛共鸣。

到如今,电视的主要功能已发生了新的改变,从“以宣传教育为主”逐渐走向休闲、娱乐、服务为主,娱乐化趋势更加明显,而党员电教片创作也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国家日益强盛,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历了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阵痛与欢喜。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多元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到文化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人们少利益冲突、重功名轻实利,理想主义色彩浓厚。

当迈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越来越奉行实用主义。

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每个人都越来越被日常所累、生产所压,现代人生活愈是快节奏和高压力,对娱乐的需求就愈盛。

而工作和学习是严肃的、沉重的、紧张的,人们每天能够闲下来与电视共处的时候,身体和精神已是疲惫,而突出强调教育作用的党员电教片就显得有些孤傲、生硬,在受众心中产生共鸣程度就相对差一些。

电视走入人们生活的时间比较晚,对伴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而享受电视带来的新鲜与喜悦的观众来说,电视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祈求,而且他们的生存状况也决定对电视的态度。

在中国社会,年轻一代成为受宠的家庭成员,他们的生活的物质环境是最为优越的、最丰富多彩的,而经历过苦难年代的长辈又义不容辞地把电视遥控板交给了他们,当电视已相当普及的
今天,年轻一代更具选择的条件和资格,电视的发展几乎完全和他们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感受同步了。

二、解决党员电教片创作的思路与对策
电视发展趋势是无可阻挡的,党员电教片创作也不能游离于“大电视”发展潮流之外,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忽视社会对电视文化和现象的普遍价值标准,必须要遵循电视发展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党建组织工作实际,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教育功能与服务功能更强的电视片。

现实社会下,大众媒介在满足于行政伦理愉悦和追求官能愉悦两者之间左右逢源,而党员电教片试图通过电视媒介这种桥梁传达政治理念、引导教育特定观众群,就要善于运用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把握电视片创作的规律,并注意激发观众主动接受电视节目所传输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而不是靠强迫命令式地严肃说教,同时,党员电视片创作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能贴着“寓教于乐”的标签而流于“低俗娱乐”,而要通过党员教育片的教育、宣传、引导,来倡导主流思想、弘扬正气、鞭策后进,把源于普通民众的传统道德的价值观念和蕴藏在人们心底的美好情感,引导、教育观众怎样做人、做党员、当干部,怎样以身作则,并教给党员群众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实用技能。

党员电教片因为所承载的社会义务和党建工作责任的原因,它表达的主题必然要强调政治性、教育性,一些创作者因为对选题把握不准,害怕冒政治和道德上的风险,选题时往往瞻前顾后、谨小慎微,选题就相对比较单一、正统、陈旧;在创作理念上不求创新、但求无过;在表现手法上相对简单、传统,所以,电教片服务性差、互动性显得不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不够强,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要强化党员教育片的作用,在创作上就要克服自身不足,大胆学习借鉴大众传媒创作的理念、手法和技巧,提高党员电教片的收看效果。

1、要强化艺术性。

党员电教片的艺术性就是要求创作者把所诠释的教育主题,用自己的感受、体验,真实地、创造性地把它的美表现出来,达到党员群众振撼、共鸣和学习的目的。

当然,这都体现着创作者的情感冲动、认识水平、审美情趣、知识修养、创作技巧等,这种艺术性的创作是一种有意识的参与和劳动,如果没有投入真实的情感、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只
会是空洞的概念、虚假的言辞、伪造的形象、装腔作势的说教,就会陷入公式化、概念化,所以,创作者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艺术秉赋和业务能力;第二要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体验生活;第三,要从平凡的表象、纷杂的线索中寻求情感冲动,催发创作灵感、发现美;第四,努力把自己的感觉加工转化成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学习行动,这样创作出来的党员电教片才会更有生命力,才更有可视性和教育性。

2、要加强服务性。

党员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党的政策理论的引导、典型的带动、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促进党员群众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深入理解,提高其自身**理论水平,同时,掌握实用知识和技能,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这种政策、理论、实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性就体现了为党员群众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特性,但如果不注意策划和运用,教育内容就会显得空乏、抽象、教条,不具备服务的操作性,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语言上,所以要增强服务性,就要求创作者自身就要领悟教育内容、领会精神内核,然后结合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创造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教育电视片,让他们能很快领会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实质,掌握实用的技术要领,能很快地运用到生产实践和实际生活中。

3、要增进互动性。

互动性就是把受众当作与创作者平等的主体,提高作为受众的党员群众的第一时间、无限空间和广泛参与性,把过去点对点式的互动推进为全景式互动、把过去的预设式互动推进为自发式互动、把过去不同步式互动推进为即时式互动,既把党员群众当作教育对象,又当做参与者,这种互动性体现了媒介传播的人性关怀,而摒弃了传统的“输灌式”、“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育,真正把党员群众之所想、之所需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

同时,注意把握政策走向、倾听基层党员的心声、提倡平等交流。

在教育片创作上的互动更多体现在运用平民视角、平民思维的平等交流,运用访谈式、观众参与式、场内外连线式等手法,而互动性更多地则体现在播放思想和播放方式方法上,在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传播平台上,融文字、图片、音视频、在线交流、网上直播等方式和手段,灵活运用对话交流、背景介绍、相关链接等,从而在这种交互平台上传达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使教育片和教育节目更具备现场效果,使教育内容具有全方位的表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