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
1. (13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骈死于槽枥之间
B . 暮寝而思之;臣之妾畏臣
C . 窥镜而自视;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 . 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5)假如你的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2. (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________
②乃不知有汉________
③处处志之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B .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

C . 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D .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3. (7分) (2017七上·睢宁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子荆①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②“当枕石漱流”,误日“漱石枕流”。

王日:“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日:“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注释】①孙子荆:孙楚,字子荆。

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人,西晋官员、文学家。

②王武子: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司徒王浑次子,官至骁骑将军、侍中。

(1)解释下列划线词意思。

①孙子荆年少时欲隐________
②语王武子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3)《世说新语》中有不少早慧儿童,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的一位(不超过20字,本文人物除外)。

4. (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至于夏水襄陵()②沿溯阻绝()
③或王命急宣()④虽乘奔御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作者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张弛相间,可称妙笔生花。

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凸显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5. (23分) (2019九上·南浔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1)给下列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给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而屡易其号________ A.改变B.交换
②吾固知名之不可逃________ A.坚决 B.本来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4)【甲】文结尾如何点明太守身份?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欧阳修在滁州与在颍州时心态的变化。

链接一: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链接二: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① ,帝辄优诏弗许。

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

(①谢事:辞官)
6. (19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乐:________ ②可:________ ③空:________ ④清:________
(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7. (14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缘溪行________ 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 ③沙鸥翔集________ ④ 把酒临风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理解填空。

(4分)
甲文描写了两地的优美的景色,即________ 和________ 之景;乙文写了两时之景,即________ 和________ 之景。

(4)两文的作者都写到了“乐”,请结合全文,说说它们的用意各是什么。


8. (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造饮辄尽③箪瓢屡空④衔觞赋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五柳先生有哪些志趣?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9. (20分) (2017八上·淅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①晏子将使楚________ ②今方来,吾欲辱之________
③王曰,何坐________ ④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圣人非所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4)课文的人物性格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人写活了,请概括晏子的性格特点。

中国是礼仪之邦。

你认为楚王怎样做比较得体?
10. (19分) (2018七下·嘉兴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见往事耳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③当日知其所亡________
④遂七年不返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的句子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 .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 . 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5-5、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8-2、8-3、
9-1、9-2、9-3、9-4、10-1、
10-2、10-3、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