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新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专项训练及答案(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新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专项训练及答案(5)
一、选择题
1.有些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可见光,大额钞票的荧光防伪标志就是一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用红外线照射荧光物质也可以发出可见光
B.荧光物质发出的可见光的频率比红外线的频率低
C.荧光物质中的电子吸收了紫外线光子的能量
D.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的过程是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产生的
2.用a.b.c.d表示4种单色光,若①a.b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的临界角小于b的临界角;②用b.c和d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的条纹间距最大;③用b.d 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b能使其发射电子.则可推断a.b.c.d分别可能是( ) A.紫光.蓝光.红光.橙光B.蓝光.紫光.红光.橙光
C.紫光.蓝光.橙光.红光D.紫光.橙光.红光.蓝光
3.如图所示,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b,波长分别为λa、λb,该玻璃对单色光a、b的折射率分别为n a、n b,.则()
A.λa<λb,n a>n b B.λa>λb,n a<n b
C.λa<λb,n a <n b D.λa>λb,n a >n b
4.已知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
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C.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
5.下面事实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B.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
C.水中的气泡显得格外明亮D.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6.一个不透光的薄板上有两个靠近的窄缝,红光透过双缝后,在墙上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将其中一个窄缝挡住,在墙上可以观察到()
A.光源的像
B.一片红光
C.仍有条纹,但宽度发生了变化
D.条纹宽度与原来条纹相同,但亮度减弱
7.先后用两种不同的单色光,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在屏幕上相邻的两条亮纹间距不同,其中间距较大
.....的那种单色光,比另一种单色光()
A.在真空中的波长较短
B.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在玻璃中传播时,玻璃对其折射率较大
D.其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
8.两束单色光Ⅰ、Ⅱ从水下同一位置同一方向射向水面,只产生两束光线,光路图如图所示,则
A.两束光在水中传播时,光束Ⅱ的速度大于光束Ⅰ的速度
B.两束光在水中传播时波长一样
C.两束光线通过同一小孔时,光线Ⅰ的衍射现象更明显
D.光束Ⅰ从水中到空气中频率变大
9.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电场的周围,一定存在着由它激发的磁场
B.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一定能形成电磁波
C.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无线电波的波长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10.甲、乙两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各自的干涉图样,相邻两个亮条纹的中心距离分别记为Δx1和Δx2,已知Δx1>Δx2。

另将两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分别用λ1、λ2,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分别用v1、v2,光子能量分别用E1、E2、在同种介质中的折射率分别用n1、n2表示。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λ1<λ2 B.v1<v2 C.E1<E2 D.n1>n2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来测定物体的位置
B.调制是电磁波发射的过程,调谐是电磁波接收的过程
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长总比静止时的杆长短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存在变化的磁场
B.红外线遥感技术是利用红外线的化学作用
C.在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是因为紫外线比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D.工业上的金属探伤是利用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13.下列应用没有利用电磁波技术的是
A.无线电广播 B.移动电话 C.雷达 D.白炽灯
14.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
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
C.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
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
15.如图所示的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电流i的方向为顺时针,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A板带正电,则电流i在增大
B.若电容器在放电,则电流i在减小
C.若电流i减小,则线圈两端电压减小
D.若只减小电容C,则振荡电流周期变小
16.太阳光照射下肥皂膜呈现的彩色,瀑布在阳光下呈现的彩虹以及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些现象分别属于()
A.光的干涉、色散和衍射现象
B.光的干涉、衍射和色散现象
C.光的衍射、色散和干涉现象
D.光的衍射、干涉和色散现象
17.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是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
B.紫外线是一种紫色的可见光
C.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D.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18.ABCDE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中五棱镜的一个截面示意图,AB⊥BC,由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细光束从空气垂直于AB射入棱镜,经两次反射后光线垂直于BC射出,且在CD、AE边只有a光射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
B.在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
C.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角较小
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
19.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从两个狭缝到达像屏上的某点的光走过的路程相等,该点即为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即k=0对应的那条亮条纹),双缝屏上有上下两狭缝,设想在双缝屏后用一块极薄的玻璃片遮盖上方的缝,则屏上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将(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不动 D.可能向上移动,也可能向下移动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
B.各种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明线光谱
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乙物质的蒸气形成的是甲物质的吸收光谱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光导纤维传送图象信息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D.微波能使食物中的水分子热运动加剧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在医学上常用红外线来杀菌消毒
C.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的电荷量最大时,线圈中的电流最大
D.调幅和调频是电磁波调制的两种方法
23.下面四种与光有关的叙述中,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B.B 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
C.通过两枝铅笔的狭缝所看到的远处日光灯的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所致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黄光改为绿光,则条纹间距变窄24.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B.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C.稳定的电场一定产生稳定的磁场
D.均匀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2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美丽的彩虹
B.阳光下肥皂膜的彩色条纹
C.光通过三棱镜产生的彩色条纹
D.对着日光灯从两铅笔缝中看到的彩色条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因为红外线的频率低于紫外线的频率,所以改用红外线照射荧光物质不会发出可见光,A错误;可见光的频率不一定比红外线的频率低,B错误;荧光物质被紫外线照了之后,分子内一些电子会迁跃到更高能级,然后不再接收到紫外线时又会自主迁跃到低能级,前一过程吸收紫外线能量,后一过程以发光形势放出能量,而荧光物质分子较复杂,两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来回迁跃,而是涉及到很多能级间的迁跃,C正确D错误.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临界角C、折射率
1
sin
n
C
=,由①a的临界角小于b的临界角,可知n a>n b,根据色
散规律可知a的频率大于b即γa>γb;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
L
x
d
λ
∆=,由②c的条纹间距
最大可知b、c和d中c的波长最长,故c的频率最小;每种金属都有对应的最小入射光频率,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效应越容易发生,由③可知b和d中b的频率较大即γb>γd,综合上述可知a、b、c、d的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abdc,故A正确.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图知,三棱镜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又因为光的频率越大,介质对光的折射率就越大,
所以n a<n b,故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在根据
c
v
λ
=,所以b光的波长小于a光的波
长,即λa>λb.
A.λa<λb,n a>n b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A项错误.
B.λa>λb,n a<n b与分析结果相符;故B项正确.
C.λa<λb,n a<n b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C项错误.
D.λa>λb,n a>n b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D项错误.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蓝光的折射率比红光的折射率大,可以判断这两种光在该玻璃中的波速大
小,以及波长、临界角等大小情况,然后以及相关物理知识即可解答.【详解】
A.由
C
v
n
=可知,蓝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大,蓝光的速度较小,故A错误;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蓝光的折射率大,向法线靠拢偏折得多,折射角应较小,故B错误;
C.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由公式
1
sin C
n
=可知,红光的折射率小,临界
角大,故C正确;
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由公式
L
x
d
λ
∆=可知蓝光的波长短,相邻条纹间距小,
故D错误.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的原理传播光信号,与光的干涉无关,故A错误;
B.光照射在水面上的油膜上光在油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发生反射,两列反射光在油膜的上表面发生薄膜干涉形成彩色干涉条纹,故与光的干涉有关,故B正确;
C.光从水或玻璃射到气泡中时,由于一部分射到气泡界面上的光发生了全反射,所以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与干涉无关,故C错误;
D.白光是复色光,而同一种玻璃对不同的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故虽然不同的单色光的入射角相同但经玻璃折射后的出射角不同即发生了色散,故折射的结果与光的干涉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若将其中一个缝封住,属于单缝衍射,那么单缝衍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而波长越大,中央亮条纹越粗。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双缝干涉中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公式λd
L
x Δ=
,用同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条纹间距大的说明波长大,所以A 项错误;波长越大折射率越小,所以C 项错误;在介质
中的速度根据公式n
c
v =
,折射率越小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越大,所以B 项正确;在空气中不同的单色光的速度与在真空中速度相同都等于光速,所以D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双缝干涉和不同色光的折射率
8.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光路图可知,Ⅱ光发生了全反射,则Ⅱ光的临界角较小,折射率较大,根据
c
n v
=可知两束光在水中传播时,光束Ⅱ的速度小于光束Ⅰ的速度,选项A 错误;Ⅱ光的
频率较大,则波长较短,选项B 错误;因光线Ⅰ的波长较大,故两束光线通过同一小孔时,光线Ⅰ的衍射现象更明显,选项C 正确;光束Ⅰ从水中到空气中频率不变,选项D 错误;故选C .
考点: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衍射
【名师点睛】本题整合了光的折射、全反射、衍射、速度等多个知识点,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光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要知道折射率较大的光,频率较大,临界角小,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9.C
解析:C
【解析】只有变化的电场才会产生磁场,恒定的电场不能产生磁场,A 错误;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但是恒定的电场不会产生磁场,B 错误;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正确;依照波长的长短的不同,电磁波谱可大致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伽马射线),故无线电波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的波长,D 错误.
10.C
解析: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求解波长大小关系,波长越长,频率越小,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率越小,结合c
v n
=、E h γ=分析解题. 由于同一装置,L 、d 相同,根据公式L
x d
λ∆=
可得12λλ>,波长越大,频率越小,折射率越小,故12n n <,根据E h γ=可知12E E <,根据c
v n
=
可知12v v >,故C 正确. 11.C
解析:C
【解析】A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故A 正确;
B、调谐是电磁波接受的过程,调制是电磁波发射的过程,故B正确;
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根据,由于波长变大,故条纹间距变大,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考系,考虑相对论效应,根据长度与速度关系:L=L0,沿自
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长比静止时的杆长短,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答案,故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存在磁场,不一定是变化的磁场,选项A 错误;
B.红外线遥感技术是利用红外线的衍射作用和热效应,选项B错误;
C.在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杀菌的化学作用,选项C错误;
D.工业上的金属探伤是利用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选项D正确.
故选D。

13.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下列应用没有利用电磁波技术的是白炽灯,无线电、移动电话、雷达都要利用电磁波向外传输,D对;
考点:考查电磁波的应用
点评:难度较小,电磁波传输不需要介质,对电磁波的应用实例要注意积累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相位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双缝的作用是为了获得频率相同的两个光源,故A错误,B正确;
C、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处出现明条纹,故C错误;
D、两列光波只要相遇就会叠加,满足相干条件就能发生干涉,所以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也会发生光的干涉,用光屏接收只是为了肉眼观察的方便;故D错误.
故选B.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通过图示电流方向,知电容器在充电,则电容器上极板A带正电,下极B板带负电,振荡电流正在减小,电容器上的电荷量正在增加,由U=Q/C知AB两板间的电压在增加,线圈两端电压增加.故ABC错误.
D.根据2
T=可知,若只减小电容C,则振荡电流周期变小,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充电时,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增大,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当电容器放电时,电流在增大,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减小,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16.A
解析:A
【解析】
太阳光照射下肥皂膜呈现的彩色,这是薄膜干涉;瀑布在阳光下呈现的彩虹,这是色散;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是单缝衍射.
17.A
解析:A
【解析】A、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是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A正确。

B、紫外线是一种波长比紫色光短的不可见光,B错误。

C、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恒定的磁场,C错误。

D、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波是一种波,但不能说明是横波,D错误。

故选A。

【点睛】掌握电磁波谱中各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了解各种色光在生活中的应用.18.C
解析:C
【解析】
所有光在真空中有相同的速度,选项A错误;在CD、AE边只有a光射出,b光发生了全
反射,说明b光的临界角小,在五棱镜中的折射率大,由
c
v
n
=知,b光在棱镜里的速度
小,选项B错误;由折射定律
sin
sin
i
n
γ
=知,b光的折射率大,折射角小,选项C正确;a
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则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由
l
x
d
λ
∆=知,a光的相邻亮
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和干涉现象.关键要根据光路图正确判断出折射率的大小,再根据其他量与折射率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析:A
【解析】
【详解】
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所以同一种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于在空气中的波长;同样的距离,光在玻璃中的波长的个数多,光程变长。

所以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在双缝屏后用一块极薄的玻璃片遮盖下方的缝,通过双缝的光仍然是相干光,仍可产生干涉条纹,经过上下两狭缝到中央亮纹位置的光程差仍等于0.
由于光通过玻璃时的光程变长,所以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动。

故选:A
【点睛】
当光程差是光波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中央亮纹P点分别通过双缝到S的光程差为零,抓住该规律判断中央亮纹位置的移动.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选项A正确;通常吸收光谱中得暗线要比对应得明显光谱少一些,并不是一一对应,选项B错误;由A分析可知,气体发出的光也可以形成连续光谱.故C错误.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乙物质的蒸汽后,有一些波长的光被乙物质吸收了,所以形成的是乙物质的吸收光谱.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关键要掌握光谱的种类及各种光谱产生的条件,容易出错的是D项,得到的应是乙物体的吸收光谱,通过分析此光谱可知道乙物质的成分.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赫兹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故A错误;
B.光导纤维传送图象信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故B错误;
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了光是横波,故C错误;
D.微波与食物中水分子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发生共振使热运动加剧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故D正确.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麦克斯韦提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使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向
外传播,形成电磁波,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错误.
B.紫外线能杀菌,紫外线总是伴随着紫光出现.根据紫外线能杀菌制成了杀菌的紫光灯.紫光灯中起杀菌作用的是紫外线;故B错误.
C.LC电路中的Q不断增加,说明电容器在不断充电,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
当电荷量达到最大时,充电完毕,则充电电流减为零;故C错误.
D.在无线电波的发射中,需要把低频信号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调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高频载波的振幅随信号而改变,这种调制方式称为调幅;一种是使高频波的频率随信号而改变,这种调制方式称为调频;故D正确.
23.C
解析:C
【解析】
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A正确,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横波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所以B正确,通过两枝铅笔的狭缝所看到的远处日光灯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色散现象,C错误,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
入射光由黄光改为绿光,波长减小,根据公式
l
x
d
λ
∆=,间距变窄,D正确.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中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电场,当中的变化有均匀变化与周期性变化之分;均匀变化的电场只能产生恒定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才能产生同频率的磁场.【详解】
A.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的磁场,A正确;
B.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B错误;
C.稳定的电场不会产生磁场,C错误;
D.均匀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恒定不变的磁场,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中变化的分类:均匀变化与非均匀(或周期性)变化.要注意准确把握.
25.D
解析:D
【解析】雨后天空美丽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A错误;日光照射在肥皂泡上出现彩色条纹属于光的干涉,故B错误;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通过一个狭缝观察日光灯可看到彩色条纹,属于单缝衍射,故D正确。

所以D正确,ABC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