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四)(湖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4年新省中考统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湖北专用)
第四模拟(解析版)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本题12分)学校组织“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下面是同学摘录的湖北革命烈士纪念馆简介,请你阅读并完成。
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洪湖市新堤镇西南部,南临长江,北望洪湖,雄伟肃穆。
纵1ǎn①馆区,地域广阔,占地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
革命烈士纪念碑高27 米,碑身为汉白玉饰面,线条简洁,庄严挺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②,奋勇向前。
大型浮雕壁环绕纪念碑的东西两侧和北面,长82 米、高4.5米,蜿蜒曲折,反映百年来先烈们英勇奋斗的历史。
纪念馆主馆雄踞纪念碑东南侧,巍峨壮观。
1.(2分)根据拼音和语境,为①处选择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揽B.览C.缆
2.(2分)根据语境,为②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乘风破浪B.翻波涌浪C.随波逐浪
3.(2分)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同学们为革命烈士献上挽联。
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功同日月先烈英名垂青史”选出下联()
A.青山绿水翠柏苍松慰英灵B.誉满山河英雄遗志展宏图
C.赤胆吟高歌英灵含笑苍穹D.一腔热血浩气长存留寰宇
4.(3分)生活当中说话不恰当的地方有很多,请找出来并改正吧
①爷爷,我奉劝您多锻炼,保重身体。
②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③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5.(3分)返程途中,同学们对本次活动展开了热烈讨论。
请你根据以下内容,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研学活动。
要求:(1)题目自拟,按照消息格式写作;(2)采
用第三人称:(3)120字左右。
研学2024年4月3日研学地点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馆
【答案】1.B 2.A 3.B 4.①“奉劝”改成“希望”②“也”改成“就”③去掉“他们” 5.示例
xx学校师生赴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4月3日,xx学校九年级全体师生赴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以“传承革命精神·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同学们在参观纪念馆、敬献挽联、讲述革命事迹等环节中了解了革命历史,感受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纷纷表示要发扬革命精神,为建设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
纵1ǎn——纵览:意思是放眼任意观看。
故选B。
2.本题考查成语辨析能力。
A.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依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勇向前”可知,这里形容英雄们奋勇向前的情景就像船只趁着风势破浪前进的样子。
符合语境;
B.翻波涌浪:形容水势大而猛烈。
依据依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勇向前”可知,形容的
对象有误。
不符语境;
C.随波逐浪:随着波浪飘荡。
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
这里用来形容革命先辈们,用错对象;故选A。
3.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
分析“功同日月先烈英名垂青史”可知,其中“功同日月”属于动补短语,“先烈英名”属于偏正短语,“垂青史”是动宾短语。
A.“青山绿水”“翠柏苍松”属于并列短语,“慰英灵”属于动宾短语;
B.“誉满山河”属于动补短语,“英雄遗志”属于偏正短语,“展宏图”是动宾短语;
C.“赤胆吟高歌”属于主谓短语,“英灵含笑苍穹”属于主谓短语;
D.“一腔热血”属于偏正短语,“浩气长存”属于主谓短语,“留寰宇”是动宾短语;
故选B。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①依据“爷爷,我奉劝您多锻炼”这一语境可知,“奉劝”指郑重劝告。
用在这里过于正式,不符合二人之间关系,可将其改成“希望”。
②“既然……就”表因果关系,“既然”和“也”不搭配,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将“也”改成“就”。
③四个句子的主语都是“我们的革命前辈”,“他们”多余,可将“他们”去掉。
5.本题考查消息内容拟写能力。
需要注意消息格式的正确书写。
消息的格式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四个部分。
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导语写在标题下方,可以是一小段或一句话。
主要是概括事件的主要过程或消息的主要内容。
导语要求语言简洁,生动,抓住事件要点或读者的痛点,能够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正文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重点叙述事件的经过或消息的思想内容。
如果是事件,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背景和经过;或者还有实践产生的结果。
如果事件比较复杂,还需要分清主次,具有逻辑结构。
正文部分的语言要求简洁,准确,客观,真实。
我浮夸,不虚报。
实事求是。
正文部分可以由作者的观点,但观点应当是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
结尾主要是对消息内容的总结或归纳,以及消息给人们的提示或警示。
可以是:思考式,启发式,感召式等等。
示例:
xx学校九年级全体师生参观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馆2024年4月3日,我学校九年级全体师生远赴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以“传承革命精神·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同学们在参观了纪念馆,向先烈们敬献了挽联,开展了讲述革命事迹邓活动。
通过参观,师生们解了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努力学习,将来为做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6.(本题8分)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诗言志,文载道。
楚楚引用古诗文名句写了一
段感悟,请你根据积累,补全名句,感受高尚情操。
许多古代文人都有自己的风骨,曹操高诵“①,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虽近暮年仍雄心不减的昂扬姿态;刘桢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岂不罹凝寒?②”(刘桢《赠从弟(其二)》),抒发凛然正气;陶渊明追求“③,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生活境界,不屑于追名逐利的复杂官场;李清照面对苦闷现实,仍怀有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的勇气“④。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追寻心中理想;吴均面对怡人山水,慨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⑤”(吴均《与朱元思书》),抒发了放下名利、归隐林泉的淡泊之心;韩愈面对无辜遭贬,誓言“⑥,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志;范仲淹无论命运浮沉,仍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⑦”(范仲淹《岳阳楼记》),保持忠君爱民的忧乐情怀。
他们都是真正的君子,和古今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诠释了“⑧,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风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精神力量。
我们青少年,也要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老骥伏枥松柏有本性采菊东篱下九万里风鹏正举窥谷忘反欲为圣明除弊事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富贵不能淫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骥”“枥”“窥”“反”“弊”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本题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①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②。
巫峡③啼猿数行泪,衡阳④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⑤上秋帆远⑥,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
②谪(zhé)居:贬官的地方。
③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
④衡阳:地名,今属湖南。
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
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⑤青枫江:地名,在花溪。
⑥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
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7.(2分)颔联上句写李少府被贬峡中,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郦道元曾经在《三峡》中引用古民谣曰:“,。
”
8.(2分)诗歌尾联劝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
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惜别的,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的展望,显示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
【答案】7.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8.愁怨忧伤乐观豁达
【解析】7.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识记。
颔联上句写李少府被贬峡中,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郦道元曾经在《三峡》中引用古民谣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意思是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凄凉得另人眼泪满衣裳。
和题目中的“巫峡啼猿数行泪”意境相同,所以此空应填“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诗歌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的意思是:在这圣明的时代,君王方方面面都很体恤下臣,你们这次的离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只要你们继续努力,忠心为国,一定会再次被朝廷起用,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这是针对李、王二少府因为远贬而惜别的“愁怨忧伤”的情感,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豁达”的展望,显示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
所以第一空应填“愁怨忧伤”,第二空应填“乐观豁达”。
(二)、(本题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陶庵梦忆》张岱【乙】
二十八日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视.,弥山漫谷矣。
余强卧。
巳刻①.,同伯化②.蹑③.屐④.二里,复A 文昌阁。
览地天一色,虽
.阻游五井,更益奇观。
二十九日奴子报:“云开,日色B 林端矣。
”急披衣起,青天一色,半月来所未睹。
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
偶步楼前,则香炉峰正峙其前。
三十日雪甚,兼雾浓,咫尺不辨.。
伯化携酒至.舍身崖,饮睇边饮边C 元阁。
阁在崖侧,冰柱垂垂⑤,大者竟丈。
峰峦灭影,近若香炉峰,亦不能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注释】①巳(sì)刻:指巳时。
②伯化:人名,汪伯化。
③蹑:踩,踏。
④屐:木头鞋。
⑤垂垂:低垂的样子。
9.(4分)请你参考“方式提示”,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重点字词解释】
10.(3分)结合语境,请将“浮”“抵”“看”依次填入文章空格处。
A B C
11.(2分)请为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
12.(2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2分)【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雪景,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
14.(2分)同样是赏雪,甲乙两文的作者在文中却抒发了不一样的心情,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9.看分辨虽然①10.抵浮看11.饭
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
12.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13.甲文通过人鸟声俱绝,描写雪后的寂静,再以全景的角度,描绘周围的雪景上下一白,视野开阔的美景;乙文从“我”的视角展开描写,先写第一日大雪弥漫山谷,再写第二日短暂日出后大雪又至,堆积盈尺,后写第三日大雪持续、冰天雪地的奇美之景。
14.甲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乙文记载作者“冒雪蹑水”不畏艰难,尽享山色美景,可见当时游历的匆匆与作者渴望遍游全山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促奴起视”中的“视”,根据迁移课内字词的方法,可以联想到“直视无碍”中的“视”,意为“看”,因此,“促奴起视”中的“视”也解释为“看”,句意:我催促仆人起床查看。
(2)“咫尺不辨”中的“辨”,通过联系常见成语“明辨是非”可以推断出,“辨”在这里的意思是“分辨”。
因为“明辨是非”中的“辨”就是分辨、辨别的意思,所以“咫尺不辨”中的“辨”也应解释为分辨,句意:在咫尺之间不能辨别方向
(3)“虽阻游五井”中的“虽”,根据语境推断,这句话有转折之意,即前后两部分存在对比或相反的关系。
因此,“虽”在这里应解释为“虽然”,句意:虽然游览五井胜景被阻,表示尽管有前面的情况(阻游五井),但并不影响后面的情况。
(4)“伯化携酒至舍身崖”中的“至”,通过查阅字典,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在这里,“至”的意思是“来到,到达”,因此选项①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句子中描述的是伯化带着酒来到舍身崖的情景,所以“至”的意思是来到、到达。
10.本题考查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A处,“复抵文昌阁”中的“抵”意为到达,符合句意,表示作者和汪伯化走了二里路后到达了文昌阁。
B处,“日色浮林端矣”中的“浮”意为漂浮、悬浮,用来形容日光从云层中透出,照在树林之上,显得轻盈而生动。
C处,“饮睇边饮边看元阁”中的“看”意为观看、观赏,与“饮”(饮酒)并列,表达了作者在舍身崖边饮酒边观赏元阁的情景。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吃完饭,大雪又下起来,飞雪积起来超过一尺厚。
重点字词:复:再次。
至:到达或来临。
积:指雪花堆积起来。
盈:充满。
句子结构:"饭已"表示吃完饭,"大雪复至"表示大雪再次来临,"飞积盈尺"则形象地描述了雪积累得很深。
每个部分都有独立的意义,因此需要在它们之间进行断句。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余:我。
强:尽力。
饮:喝。
白:指杯酒。
别:告别。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根据甲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及“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等可知,甲文是通过描绘雪后的寂静和整体雪景来展现雪景之美,特别强调了人鸟声俱绝的安静氛围和整个世界被白雪覆盖的壮观景象。
根据乙文“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视,弥山漫谷矣”“奴子报:‘云开,日色浮林端矣。
’急披衣起,青天一色,半月来所未睹。
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雪甚,兼雾浓,咫尺不辨”等可知,乙文则是通过“我”的视角,详细记录了连续三天的雪景变化,从大雪初降时山谷的弥漫,到短暂日出后的大雪重积,再到冰天雪地的奇景,细腻地描绘了雪景的动态演变。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以及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词句可知,甲文抒发了作者独自赏雪的孤寂之情,同时也通过“痴”字反映出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世俗的不妥协,以及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在其中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根据乙文“虽阻游五井,更益奇观”以及作者在雪天中依然坚持游历的行为可知,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雪景的热爱与赞美,不畏艰难,尽享山色美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美景的热爱之情。
同时,“冒雪蹑水”等词句也反映了作者渴望遍游全山的心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
二十八日,睡梦中听见有人说下大雪了,我催促仆人起床查看,白雪已漫山遍谷了。
我勉强躺到床上。
上午巳刻时分,(我)和汪伯化穿好木头鞋,走了二里路,又抵达文昌阁。
看天
地间茫茫一片白色,虽然游览五井胜景被阻,但更增加了奇异的景象。
二十九日,仆人报告说:“云已散开,太阳光已浮现在树林梢端了。
”(我)急忙披好衣服起床,只见蓝天一色,是半个月以来所没有见到过的(好天气),然而严寒的威力还非常的厉害。
于是催促汪伯化一同吃饭。
吃完饭,大雪又下起来,飞雪积起来超过一尺厚。
偶然走到楼前,只见香炉峰正好屹立于楼前。
楼后走出一位叫程振华的道士,为我讲述九井、桥岩、傅岩等各处胜景。
三十日,雪下得更大,又有浓雾弥漫,(使人)在咫尺之间不能辨别方向。
汪伯化带着酒来到舍身崖,在睇元阁里边饮酒边看雪。
睇元阁在山崖侧面,冰柱一根根从崖上垂下来,长的竟然有一丈。
峰峦的影像都已消失在雪雾之中,像香炉峰这样距离很近的,人也不能看见它的影像。
(三)(本题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为什么烟花是五颜六色的?
①提到过年,大家一定会想到烟花。
美丽的烟花点亮黑色的夜空,烘托出浓浓的年味。
烟花是由什么组成?为什么会呈现各种各样的颜色?过量燃放烟花又会带来哪些危害?
②烟花是由什么组成的?一枚完整烟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氧化剂、可燃物、显色剂和增亮剂四大部分。
氧化剂起到助燃、氧化放热的作用,主要有硝酸盐和氯酸盐类等;可燃物主要包括木炭粉、硫磺等,主要起到燃烧、提供能量的作用;显色剂主要由一些金属盐,如钠盐、铜盐、钡盐等组成,也是烟花五彩颜色的主要来源;增亮剂的作用是使得烟花更加明亮,绚丽,主要利用了镁粉和铝粉在燃烧时明亮的白光。
③烟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烟花的颜色主要来自一些金属盐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特殊火焰颜色。
为什么它们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各种颜色呢?这就是化学中的“焰色反应”。
尽管焰色反应涉及金属盐的燃烧,但其实它本质上是一个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的原理简而言之就是金属盐将燃烧时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了出来。
当部分金属盐燃烧时,金属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级较低的轨道跃迁到了能级较高的轨道,而这一过程是不稳定且可逆的,当电子从高能级的轨道又回到原来轨道时,则会将多余的能量再次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而不同的金属盐可以释放出不同波长的光,反映到我们肉眼中就是不同颜色的光了。
因此,向烟花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盐,烟花在燃烧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红色的烟花中一般添加锶盐和钙盐;黄色的烟花中主要添加钠盐;紫红色的烟花中主要添加钾盐和锂盐;绿色的烟花中主要添加铜盐和钡盐。
不同金属盐的焰色反应,再配合增亮剂铝粉、镁粉燃烧时绚丽的白光,使我们的烟花最终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颜色。
④尽管烟花绚丽多彩,可以增添节日的气氛,但是近年来多个城市相继开始在不同的区
域实施禁燃禁放,主要是由于过量
..地燃放烟花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
烟花中由于
含有大量的木炭、硫磺和金属氧化物粉末,燃烧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和污染性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⑤同时,烟花爆竹中的金属氧化物在爆炸后会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有害的粉尘,吸入后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眼睛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除去燃放烟花可能产生的火灾、烧伤,烟花爆炸时产生的噪声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禁燃禁放对于居民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⑥近两年来,一种“冷烟花”悄然兴起,冷烟花中添加了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通过燃烧喷射达到类似于烟花的效果。
尽管冷烟花燃放时不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但是其喷射口的温度接近700800℃,很容易造成人体的烧伤,引发火灾。
目前,冷烟花作为易燃易爆品被纳入和传统烟花爆竹同等的管控。
烟花能为我们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隐藏着一些危险。
希望大家在相关规定下,在燃放区安全地燃放。
15.(2分)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
16.(2分)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17.(3分)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15.事理说明文16.烟花的组成;烟花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过量燃放烟花带来的危害;冷烟花的危险性。
17.分类别,条理清晰地介绍说明了烟花的四大组成部分及每部分所起的作用。
【解析】15.本题考查文体特征。
根据第①段“烟花是由什么组成?为什么会呈现各种各样的颜色?过量燃放烟花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可知,本文事理文旨在解释烟花的相关原理、影响,因此是事理说明文。
16.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烟花是由什么组成的”可知,介绍了烟花的组成;
根据第③段“烟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可知,介绍了烟花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
根据第④段“烟花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木炭、硫磺和金属氧化物粉末,燃烧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和污染性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第⑤段“同时,烟花爆竹中的金属氧化物在爆炸后会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有害的粉尘,吸入后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眼睛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可知,说明了过量燃放烟花带来的危害;
根据第⑥段“尽管冷烟花燃放时不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但是其喷射口的温度接近700800℃,很容易造成人体的烧伤,引发火灾。
目前,冷烟花作为易燃易爆品被纳入和传统烟花爆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