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1每空1分,共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古诗文的地名总惹无限情思。

“夜发清溪向三峡,(1) ”,地点转换中相思暗生(李白《峨眉山月歌》)。

“(2) ,闻道龙标过五溪”,地名隐含诗人满腹的担忧(李白《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崔九堂前几度闻”,同样的地方却有物是人非的感伤(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乡书何处达?(4) ”,地名是家的方向,可望却不可及(王湾《次
北固山下》)。

“(5) , ”,在碣石山看到了波涛汹涌,高山耸立的景象(曹操《观沧海》)。

“(6) , ”,“天涯”成为游子心中无限忧伤的远方(马致远《天净沙》)。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7) , 。

贤哉,回也”,表
明颜回即使住在非常简陋的房子,依然不改乐道之志(《<论语>十二章》)。

2.(3分)请你选出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
A.中国古代人在交流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

敬辞如令尊、尊君、贵姓、高见等,谦辞有家父、舍弟、拙著、寒舍等。

B.《春》最后三段,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表现了春天“新生”“美丽”“健壮”的特征。

C.《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
文的教育引导下,走出了迷茫绝望,获得了新知和幸福。

D.《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被合称为“四书”。

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通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晴。

我们企盼走进冬天。

然而北方的冬天,却
显得肃杀,我们要学会享受冬天。

享受冬天,就是坐在山巅感受大自然的cūguǎng( )与旷达;享受
冬天,就是静坐窗前,欣赏雪花的①,守住冬天的这片jìng mì( ),抛开心中的忧虑,便会走进zhùxù( )着抒情诗的意境;享受冬天,就是走进呼啸的寒风里,不吝啬自信和勇气,去与
冬天较量,让酷寒锻造你的意志,与怯懦诀别,然后去谱写青春的奋斗篇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
①cūguǎng
②jìng mì
③zhùxù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3分)
A.纷纷扬扬
B.咄咄逼人
C.气焰万丈
D.气势磅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使我们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晴。

B.由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晴。

C.通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晴。

D.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晴。

4.(12分)七年级(1)班举行“师生同乐,教学相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四个任务,请你来参与解决。

(1)任务一:小龙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送了一张贺卡,并写上了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历史老师,您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

请你仿照画波浪线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你最喜欢的学科老师。

(2分)
(2)任务二:这次学习活动于11月19日下午两点在七(1)班举行,小龙想代表七(1)班学生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江老师参加,请你代表班级完成下列邀请卡。

(3分)
尊敬的江老师:
你好!
此致
敬礼!
七(1)班小龙
2024年11月16日(3)任务三:《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表格。

(4分)
地点篇目主要内容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① 》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
略》的痛苦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南京《② 》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日本《藤野先生》③
(4)任务四:鲁迅和藤野先生曾被人们称作是同道为友的君子之交,请结合原著《朝花夕拾》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二、阅读(36分)
5.(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阅读古诗文时,我们可以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迁移推理的方法疏通文意。

如“谢太傅寒雪
日内集”中“集”字的甲骨文是,根据其字形,可得出其解释为“① ”,“俄而雪骤”
中“骤”的解释可以联系成语“② ”,得出其解释为“急”;“与人期行”中“期”的解释可以联系成语“不期而遇”,得出其解释为“③ ”。

(3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2分)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分)
(3)请分析这两篇短文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相同之处。

(4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好雨知时节
陈爱民
①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

②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

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

接着,雨下得大起来。

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

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
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

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

③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

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

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

④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

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

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

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白鹭喜欢做独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

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精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雨下得久,这轻灵的一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①向四周,洇向远方。

⑤一犁好雨伴春来。

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

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

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被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几天就蹿出了苗;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再加盖薄膜。

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上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

⑥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

⑦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

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

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⑧“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日)注:①洇(yīn)液体落在纸或其他物体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1)作者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3分)
(2)有人认为文章第④段写柳树、紫云英、布谷、白鹭等动植物是赘笔,没必要写。

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3分)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
网里。

(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②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

(选出语句中重音的词语,
并说明理由)(2分)
7.(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爱到无力
①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

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
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

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

这个喜
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

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

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

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

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

的确有点像。

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
带回城,以便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批注:“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
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

我们的孩子,一齐
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

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

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
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

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

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
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

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

姐姐说,妈
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

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
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

(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

(批注:)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

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

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

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
脏你的衣裳。

”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

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

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
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
有母亲。

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

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
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

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
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

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
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

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

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
头已伸不直了。

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

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

母亲竟还在切芋
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

锅灶却是冷的。

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

看到我,她恍然惊
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

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

我说,妈,还是我
来吧。

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

(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

(批注:)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

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

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

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1)文中的母亲为子女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3分)
(2)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

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对A、B两处划线句进行批注。

(4分)(3)谈谈你对“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这句话的理解。

(分)
(4)选文和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荷叶•母亲》都是歌颂母爱,请你从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这一角度,说说这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4分)
三、作文(50分)
8.(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主角,不只是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不只是纵横赛场的体育明星,不只是改革大潮里的风云人物。

一张过去的照片、一段温馨的视频、一个难忘的生日、一次有趣的活动、一场激烈的比赛……你都可能是当中的“主角”。

请以“这一次,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1)思君不见下渝州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岐王宅里寻常见
(4)归雁洛阳边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 D。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不是仅记录孔子言行。

3.
(1)①粗犷;②静谧;③贮蓄
(2)A。

“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符合语境。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气焰万丈”形容人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均不适合形容雪花。

(3)C。

原句“通过……让……”使句子没有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C 项修改正确。

A、B 项修改后仍无主语;D 项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我们”。

4.
(1)示例:语文老师,您妙语连珠,像熠熠生辉的文学灯塔,引领我们畅游知识海洋。

(2)我班将于11 月19 日下午两点在七(1)班教室举行“师生同乐,教学相长”综合性学习活动,特邀请您参加,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

(3)①《五猖会》;②《琐记》;③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没有民族偏见对鲁迅产生深刻影响。

(4)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是纯粹而高尚的君子之交。

藤野先生在学术上对鲁迅悉心指导,没有因为鲁迅是中国人而歧视他,他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毫无偏见的胸怀深深影响了鲁迅,使鲁迅对他充满敬意与感激;鲁迅在文中也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敬重,即使多年后仍铭记藤野先生的教诲与情谊,这种感情超越了国界与民族,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二、阅读
5.
(1)①聚集;②骤雨狂风;③约定
(2)①和子侄辈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3)写法上:都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咏雪》中谢太傅与子侄辈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太丘父子与友人的对话,都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都以简短的篇幅叙述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表现力。

内容上:都与家庭生活场景相关。

《咏雪》描绘家庭聚会时咏雪的场景,展现家庭文化氛围;《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家庭中与友人交往的故事,体现诚信和礼仪等道德观念。

都有对人物形象的侧面烘托,《咏雪》通过公大笑乐烘托谢道韫的才华,《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友人惭烘托元方的聪慧和方正。

6.
(1)春雨是“好雨”因为:①春雨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生长,让大自然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花草树木迅速生长,河流丰腴,山峦变绿,天气转暖;②春雨中的田野风景优美,柳树、紫云英、布谷、白鹭等动植物在春雨中各显风姿,构成美丽画卷;③春雨有利于农事农活,对春耕、春播、春种等有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化农机具在春雨中的使用也体现了农业的进步,给农村带来新气息。

(2)不同意。

理由:这些动植物在春雨中的描写丰富了春雨中田野的景象,从侧面烘托出春雨滋润下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使春雨的“好”更具体可感,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春雨带来的美好,为下文
写春雨对农事的作用以及农村的新变化作了铺垫,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有层次。

(3)①“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这三个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的轻柔、细密、连绵不断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②重音应落在“昨天”“今早”“只是”“就连”上。

“昨天”“今早”突出时间的变化之短,“只是”强调草芽初始状态的微小,“就连”突出草生长速度之快,通过这些词语的重读,突出春雨滋润下草生长迅速、生机盎然的特点,表现春雨的力量。

7.
(1)①春节期间为子女们准备合口味的饭菜,还为“我”备好多好吃的带上;②照顾卧床不起的祖父,在冬天为祖父洗弄脏的被褥;③因姐姐孩子患眼疾而愁得夜不成眠;④为弟弟婚姻破裂而落泪不止;⑤操持家中家务,即使身体多病仍在厨房忙碌。

(2)A 处批注:把母亲的背影比作褶皱的核桃,形象地写出母亲身体的瘦小、衰老,表现出岁月在母亲身上留下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老去的心疼与怜惜。

B 处批注:通过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的神态和反复念叨的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因没能给“我”带东西而内心充满愧疚,体现出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和她因爱而产生的无力感。

(3)母亲一直以来都全身心地关爱子女,为家庭默默奉献,但随着岁月流逝,母亲身体日渐衰弱,面对家庭中的诸多苦难和子女的需求,她渐渐力不从心,尽管内心仍充满爱,却已无法像从前那样给予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表达了作者对母亲老去和母爱的深沉敬意与疼惜,以及对母亲辛苦操劳一生的感恩与愧疚。

(4)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感激之情。

都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母爱的伟大,如《荷叶・母亲》中荷叶护红莲的情景,本文中母亲为子女做的诸多事情。

不同点:《荷叶・母亲》主要运用象征手法,以荷叶象征母亲,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依赖;本文则侧重于通过描写母亲在生活中的种种表现以及家庭现状,突出母亲因岁月和生活压力而爱到无力的无奈与心酸,情感更显深沉、复杂,多了对母亲衰老和生活艰辛的感慨。

三、作文
8.《这一次,我是主角》
审题立意:题目强调“这一次”,限定了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我是主角”,突出自己在某个经历或事件中的核心地位和独特体验。

立意可以是在一次活动、比赛、经历中,自己从原本的配角或默默无闻到成为关键人物,收获自信、成长、感悟等,如在班级演讲比赛中克服恐惧,大放异彩;也可以是在家庭、友情等场景里,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成为主导,体会到责任、温暖等,如组织家庭聚会让家人欢乐团聚。

选材构思:可以选择学校文艺表演中自己从候补队员成为舞台焦点的经历,重点描写准备过程中的努力、上台时的紧张与发挥时的精彩;也可以写一次社区志愿者活动,自己积极策划组织,带领大家完成任务,体现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是在与朋友的矛盾化解中,自己主动沟通、理解包容,成为修复友情的关键人物,突出情感的变化与成长。

在写作时,要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生动地展现自己成为主角的过程和感受,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