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温州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温州人经济互动研究——基于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分析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题
中国在从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时间里,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

在中国作为整体这一引人注目的经济奇迹后有许多区域发展表现显眼且特色突出的地区,就是这一区域之一。

在改革开放后的儿十年时间里,经济以高速的民营经济增长引来学界的关注和讨论,有学者称之为“模式”,但模式在中国总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以及国际经济发展形式的转换,模式也突显了一些问题,因而有学者提出“后模式”的提法。

“模式”是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上要容,以家庭和联户经营的民办工业和专业市场、农民购销员和民间信贷相结合为特点的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致富之路,也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一种新型家庭经济和市场体系相结合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当年的小手工作坊制造曾创造了发展的奇迹,成为乃至全国争相学习和效仿的新经济模式。

直到1994年股份合作制在中国得到确认和推广,经济模式一直“领先国”。

“模式”的提法,
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学界的讨论,在“模式”的各种解释背后最重要和最宝贵的在于它的基本精神,也就是人的独特文化。

作为沿海地区当然在国家阶梯式开放和梯度开发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一原理的核心就在于边际观点。

在经济学思想史上,以边际观点分析问题曾经引起一场边际革命,因为边际分析式改变了人们思考的方式。

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指由边际效用和边际
成本发展而来的经济学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是在1870年左右,是由英格兰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瑞士的利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他们最终使边际主义广泛流传,但是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早就指出了交换价值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思想的这次变革被称作新古典主义革命或边际革命。

边际主义的指出了在决策中最重要是边际,即最后一单位的消费品或是产品。

例如,有一辆车可以方便出行,假如它要维修或作为备用车,第二辆车也相当有用,但不如第一辆车有用,第三辆车就更加不如前面的两辆车了。

给定汽车的价格,没有人会相信会有人去购买三辆车,因为第三辆车的收益可能低于其价格。

而“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运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运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句话包含了两个基本信息。

即:“边际”的概念及“效用”的概念和理性人的决策行为。

首先说“边际”的概念,边际是经济学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

边际的概念有以下几个要点:一、边际量是描述因果关系的单位自变量的绝对值;二、边际量的变化近似于因变量函数的导数;三、边际与弹性的区别:弹性是描述因果关系变化程度的相对值。

而效用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效用是评价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二、效用是主观的;三、效用是因人而异
的;四、效用有时是不可精确度量的
本课题主要基于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第三条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角度,来分析新形势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人经济互动研究现状。

从而为未来的经济的走向和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容
本课题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模式入手,逐步运用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视角来探讨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人经济之间的互动方式。

经济,强调的是地域,主要是指市围的人和新人创造的经济总量。

广义的人经济,强调的是人,主要是指
750万人在以及以外任何地方创造的经济总量;狭义上的人经济,是相对于本土经济而言的225万在外人创造的经济。

这里所说的人经济,特指狭义上的人经济。

相对而言,经济是静态的、稳定的,人经济是动态的、发展的。

人的流动性带来了模式的异地复制,使人经济具有独特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并由此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抢占了发展先机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人经济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经济更是经济的宝贵资源。

因此,促进人经济与经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太会做生意了,很多都这样讲,有谚语讲:人生什么都敢吃,人什么话都敢讲,人什么生意都敢做。

人每天有百万人在外跑生意。

按照人总人口数685万来讲,每七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为各种各样的生意走南闯北。

此外,人做生意不怕吃苦,他们的原则就是“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我”。

同时,人做生意反应快。

这些特征都反应了人经济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浪潮中,找到合适自己发展的方向,并且迅速付诸于实施。

这些都是人经济成功的因素。

而且,经济的走向也在改革当中,逐渐从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济到股份合作的集体经济转变。

从而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迅速引领市场的能力,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市的经济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商业欺骗,产品造假等负面新闻。

经济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如何界定和改善党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本课题将主要利用“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一经济学原理,为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人经济的关系进行“把脉”和阐述,从而提出合理的经济发展建议。

本课题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那就是“边际效用”的概念和意义,并如何利用该理论来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人经济的互动提供良好的建议。

边际效用或者边际收益,指的是消费者从一单位新增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效用(满意度或收益)。

这个概念是从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解决价格的基本经济意义发展而来。

奥地利学派的弗里德里希··维塞尔定义了这个术语。

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尔根··庞巴维克对于边际价值理论给了一个很精彩的描述,经常被经济学教科书所引用,简单地翻
译为:
一个农民开拓者拥有五大袋的谷物,不能卖掉,也买不来更多。

他有五个可能的用途:做主食,长力气,喂养小鸡来改善伙食,酿造威士忌和喂养鹦鹉娱乐。

然而他丢了一袋谷物,他不会减少每一个用途的量,而是让鹦鹉少吃点,因为它相比其他的用途带来的效用小,换句话说,这就是边际。

正是基于边际,人们做出经济决策,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美妙东西。

边际效用递减指每一新增的货物的边际效用要低于前一个的。

例如每一块新增面包的效用给拥有很少面包的人来说很大,当他拥有的面包很多时,效用就小了。

而经济在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以后,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最为严重的就是经济的发展一直依靠的是人的勤劳苦干,这在过去可以;在现在,却已经达到一个瓶颈。

没有高精尖的设备,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没有创新产品的上市,这些都是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

而且还连累了外出的人经济的健康发展。

运用边际理论对目前这样的瓶颈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将边际效应最大化。

这个是本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目前,共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他们的足迹遍及大陆32个省、市、自治区。

这个就算庞大的人经济的畴。

在行业分布上,在外人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约占85%;其中贸易业107万人,占61.1%;服务业25万人,占14.3%;从事工业18万人,占10.3%;从事其他行业25万人,占14.3%,主要为建筑业、
房地产业、农业等。

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

5万人以上的城市有、、、、、等13个,共98万人,
占外出人口总数的56%,其中约18万人,成为人口最多的流入地。

同时,近两年来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也明显增多,其中、、、、、呼和浩特等城市均在2万人以上。

据初步统计,目前人在全国各地累计投资额达3000亿元,创办工业企业3万余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近500家。

人在全国各地(地级市以上)创办商品交易市场500余个,全国各地人经营的贸易业年销售额达到3000余亿元,相当于本地贸易业销售额的3倍。

有关数据表明,在外人通过利用遍布全球的人网络,年销售产品达6650亿元,企业70%的产品通过人营销网络销售。

在外人还拓宽了与全国各地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尤其是遍布各地的商会与各地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培植了宝贵的社会人际资源。

商人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经成为新时代商业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为了使得上述人企业的开办和运营能够顺畅,人在生意所在地都会成立相应的商会。

以此来保证商人在当地的合法权益,以及进行融资等项目的平台。

可是,随着当下大环境的转变,各地的商会的运营情况也不是非常的乐观。

因此,急需相关的理念和措施对其进行彻底更改,从而为人经济把把脉,并提出相应好的建议。

3、预期价值
本文运用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分析视角,来分析新形势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人经济互动研究。

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当下未曾有其他人运用这样的理论去探讨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对于强调地域的本土经济,关注人的能动性,具有独特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的人经济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一个新的表征,研究有助于了解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配置,这也是本文关注的问题所在。

本课题将为经济的发展走向以及人经济发展的趋势提供理论研究支持。

参考文献
[1] 川康芒斯·约翰.制度经济学[M]. :商务印书馆,1982.
[2] 海定. 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J]. 法学研究,2004 (02).
[3] 泽. 民间组织管理[J]. 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1999 (03).
[4] 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 :中国社会科学,1987.
[5] 王名,培峰. 民间组织通论[M]. :时事,2004.
[6] 华.商人通过互助会民间集资百亿美元,美洲零售业刮起旋风[N].商报,2007,7,13.
[7] 邱建新,信任文化的断裂——对崇川镇民间“标会”的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2004,7.
[8] 王春光,巴黎的人[M],: 人民,2000.
[9] 叶大兵: 民间“呈会”习俗与现代股份所有制——论经济模式和民俗文化之一[J].民俗研究,2002,(02).
[10] 震宇,毛春华.金融现象透视[M].: 大学,1993.
[11] 振龙,林海.民间金融的利率期限结构和风险分析: 来自标会的检验[J].金融研究,2005,(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