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教学⼤纲
成都理⼯⼤学
《旅游学概论》教学⼤纲
⼀、课程适⽤层次、专业与参考学时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旅游管理(含饭店管理、旅⾏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向等专业⽅向)
参考学时:40
⼆、课程的性质、⽬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是该专业学⽣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门课程。

教学⽬的是使旅游专业的学⽣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作奠定基础。

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以多媒体为⼿段的理论教学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调研实习的⽅式。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重点和难点
该课程讲述了旅游的基础知识,如什么是旅游、旅游的历史沿⾰和未来发展;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主要的国际、国内旅游组织;旅游对社会、⽂化、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和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各⾃的相关内容;⼀些重要的旅游组织;旅游对于社会、⽂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四、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考核办法
学⽣的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

平时考核成绩⼜细分为课堂表现、案例讨论和平时作业成绩。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具体构成如下:
课堂表现 10%
案例分析 10%
作业 10%
期末考试 7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编著,⾼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参考书⽬:
1.⽥⾥主编《旅游学概论》,南开⼤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陶汉军编著《新编旅游学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马勇主编《旅游学概论》,⾼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刘伟、朱⽟槐《旅游学》,⼴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5.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第2版
6.魏向东主编《旅游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
7.王洪滨主编《旅游学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七、课程具体讲授内容及要求
第⼀章旅游的产⽣与发展
学习⽬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度观察⼈类旅⾏和旅游活动的产⽣与发展;并认识⼈类旅⾏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规律——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演进这⼀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学习重点、难点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现代旅游的概念
主要内容
●原始社会早期的⼈类迁徙活动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的
●⼈类旅⾏需要的产⽣与发展
社会经济背景
⽣产技术社会分⼯交换
奴⾪制社会的旅⾏发展
奴⾪主阶级的享乐旅⾏
●封建社会的旅⾏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发展
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发展
封建社会旅⾏发展的特点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产业⾰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旅游发展中的铁路时代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
●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现代旅游的概念
⼆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学习⽬的
使学⽣掌握旅游学研究的对象——旅游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熟悉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了解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指标及统计⽅法。

学习重点
旅游的概念;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按地域和⽬的对旅游的分类;旅游活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
旅游活动的性质
主要内容
●旅游的概念
定义的类型
旅游活动
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之定义
●旅游活动的类型
划分标准
国际旅游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差别
●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性质
●旅游活动的特点
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综合性异地性暂时性审美性
●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
旅游⼈数旅游收⼊
旅游⽀出⼈均停留天数
主要统计⽅法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学习⽬的
了解有关国际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了解国内外旅游统计⼝径的异同,掌握我国旅游统计和⽬前国际上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

掌握影响个⼈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及其意义。

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的和⽅法,并掌握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决定个⼈旅游需求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旅游者的类型
主要内容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国际联盟的解释
罗马会议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
我国对来华旅游者的统计⼝径
⽬前国际统计意义上的游客与旅游者
国内旅游统计的有关规定
●决定个⼈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够的可随意⽀配收⼊
⾜够的闲暇时间
其它客观因素
●决定个⼈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旅游动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划分标准和意义
按旅游⽬的划分的旅游者的类型
各类旅游者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
学习⽬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与类型;认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了解旅游资源的评价⽅法;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
原则及主要内容;认识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与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评价
主要内容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
●旅游资源的开发
开发的含义
现实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资源
开发⼯作的必要性
旅游资源的评价
开发项⽬可⾏性研究
开发⼯作的主要内容
开发⼯作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旅游资源保护⼯作的原则与措施
第五章旅游业
学习⽬的
了解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业的构成;熟悉旅游业的⼀般特点及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掌握旅游业的定义、构成、旅游业的性质、特点,旅⾏社的定义、分类及开展业务的⽅式,酒店集团化经营的模式以及旅游产品的概念、旅游产品的特点等内容;熟悉旅游业的“ 三⼤⽀柱” 分别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酒店的类型划分及等级,主要旅⾏⽅式及影响旅游者选择旅⾏⽅式的因素,旅游景点的定义、景点的类别及景点经营中应注重的主要问题,旅游产品质量的衡量标准及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住宿业的演进及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与问题等。

学习重点、难点
旅游业的定义、构成、性质;旅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旅游产品
主要内容
●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的定义
旅游业的构成
●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
供给作⽤组织作⽤便利作⽤
●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旅游业的定义
旅⾏社定义
旅⾏社分类
旅⾏社的作⽤
●饭店与住宿业
饭店的类型饭店的等级
饭店在⽬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
饭店业中的集团化经营
●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
主要旅⾏⽅式
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
●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的定义
旅游景点的类别划分
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旅游景点经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旅游业的产品
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的特点
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
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旅游组织
学习⽬的
熟悉政府⼲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段;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要领及其主要职能;熟悉我国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并了解同我国有关系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

学习重点、难点
政府⼲预旅游的主要⼿段;国家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主要内容
●政府对旅游发展的⼲预
国家政府⽀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
政府⼲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政府⼲预旅游发展的⼿段
●国家旅游组织
概念及其设⽴形式
各国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基本职能
●我国的旅游组织
旅游⾏政组织
旅游⾏业组织
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
●国际旅游组织
概念与分类
同我国有关的国际旅游组织
第七章旅游市场
学习⽬的
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常⽤的划分标准;熟悉全球国际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并能据以分析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在了解我国旅游业海外客源市场状况的基础上,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能分析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划分的⽅法;国际旅游客源分布。

主要内容
●旅游市场的概念
市场的概念与旅游市场
客源市场的重要性
●旅游市场划分的概念和意义
旅游市场划分的概念和意义
旅游市场的划分⽅法
●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国际旅游客流量
国际旅游客源分布
国际旅游客源的地区分布
国际旅游客流规律
●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
我国旅游业国际客源现状
有组织接待的来华旅游者⼈数
重点客源市场的选择
我国旅游业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
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的出境旅游市场
我国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
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出境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
第⼋章旅游的影响
学习⽬的
掌握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的地的经济、社会⽂化以及环境产⽣的影响,了解旅游乘数理论和旅游乘数类型;熟悉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习重点、难点
旅游对经济、社会⽂化及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
主要内容
●旅游的经济影响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旅游乘数效应
●旅游的社会⽂化影响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旅游对⽬的地环境的影响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可持续旅游发展
基本概念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容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
附件:课堂辩论:"黄⾦周"的利与弊
正⽅:"黄⾦周"利⼤于弊
反⽅:"黄⾦周"弊⼤于利
学时:2学时
重点:从旅游对⽬的地经济、社会⽂化和环境三个⽅⾯正⾯影响和负⾯影响⼊⼿展开辩论。

要求:1.按照辩论赛的正规程序进⾏;2.论点明确;3.论据充分
⽬的:通过开展辩论赛,实施研究式教学模式改⾰,提⾼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的分析能⼒和综合能⼒,让学⽣更好地掌握旅游对⽬的地经济、社会⽂化和环境三⽅⾯的影响。

附件⼀:“武侯祠”市场调研指南
学时:2
地点:成都武侯祠景点
组织形式:3~5⼈为⼀组,统⼀动员,分散⾏动。

调研要求:⾸先按统⼀要求设计好⼀张调查表(见附件)。

每组学⽣⾄少采访25位的不同游客,然后填写调查表格,归纳总结,以组为单位提交调查报告。

⽬的:通过对“武侯祠”景点当⽇游客的调研,⼀⽅⾯锻炼学⽣接触社会、与⼈交往的能⼒;另⼀⽅⾯使学⽣客观地认识成都旅游市场的概况,加深对旅游市场的掌握。

附件⼆
游客调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