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的阿里人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富
Fortune
财智人生
张勇的阿里人生文/云心庐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出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宣布: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马云在公开信中高度评价张勇:在担任CEO的3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
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
取得了长远发展,连续13个季度实现
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已经证明
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更因为他的
战略格局和组织文化传承上的担当,阿
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
队,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现在
最正确的决定。

张勇来到阿里已经11年。

天猫是张勇首次创业的成果。

2009
年3月,张勇接手了处于困境中的淘宝
商城,以内部创业的姿态主导了天猫的
崛起,在阿里巴巴原有的商业模式上创
造了赋能全球品牌的新模式。

三年前他接任CEO时,阿里股价
起起落落。

张勇曾说,股价的涨跌,不会让他在内部产生什么压力。

“我们不按照股价来运营我们的业务。

”他说,“能够让别人理解你和看懂你,第一是要把自己做对,第二是要拿到结果。


按照阿里巴巴内部流传的说法,张勇是“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

他所带领的阿里巴巴早已超越了电子商务公司,彻底蜕变为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的数字经济体,服务于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千万的中小企业,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未来商业。

阿里蜕变中的张勇
2015年5月7日,马云发表题为《这是年轻人的时代》公开信,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全面把领导权移交给70后。

5个月后,阿里巴巴发布上市后的
第一份年报,提出要做苹果树,打造第四种“商业基础设施”,并开始大刀阔斧地布局。

如今两年过去了,阿里最大的改变就是,没有人再仅仅将其看作电商公司,短短两年时间,阿里完成了一次蜕变。

张勇表示:“这两年我们大踏步发展,已经从一个大家所熟悉的电商公司,彻底蜕变为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产生数据并且用数据来反哺行业的一家数据公司。

”马云对外界这样描述:“我们在创造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诞生过的,跨边界、跨时空、跨国界的经济体。


让我们来认识下这个庞大“经济体”的面貌。

阿里起家的电商业务依然高速发展,2016年交易总额超过3.7万亿,消费者达到5亿,预计2020财年交易总额将达到6万亿。

蚂蚁、菜鸟作为电商的两翼已经蜕
财富▁Fortune
变成独立的平台。

蚂蚁金服在一年前估值已经达到600亿美元,这个超级独角兽已有取代百度,将BAT 变更为ATM 的趋势。

目前,菜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物流网络平台,每天超过5000万个包裹“流”过,支撑着中国快递行业的大半壁江山。

“云计算业务,在过去几年中,特别是过去的一年继续三位数以上的增长,超过100%以上的年增长,云对于社会的影响,刚刚开始。

云计算业务已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新一代的主力业务,已经对未来的阿里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张勇表示。

2016年,阿里还完成了对优酷的收购,围绕着优酷、UC、阿里影业形成一个崭新的生态——文化娱乐生态,显示出阿里致力于用科技生产力打造文化娱乐产业新基础设施的野心。

同时,阿里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国,它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频频海外布局。

这都是外界能看到的东西。

在张勇眼里,阿里还有一个重要调整,是外界不知道的。

“过去一年中,阿里内部做了技术性调整,比如明确整个IDC 运营的负责人是谁,计算平台的负责人是谁,还建立起技术,语音、自然语音处理、语意、翻译等共性基础能力的研发实验室。

”张勇特意解释说,“这些实验室是偏研究型的,不是说今天明天做了就要出成果的。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是一个以技术为手段去服务商业的公司,偏研发,而非研究。

但阿里的这些新实验室着眼于看未来五年、十年的技术。

张勇认为,技术团队不应该只做明天看得见掌声和火花的事情,技术积累是一个很严肃和长期的工作,而不是说大家都是为了明
天放个鞭炮,所谓放鞭炮就是做一些立
阿里CEO张勇亲入一线当客服要听到客户的声音 ▼
竿见影的项目。

这些未来的技术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与阿里的商业结合,产生化学反应。

张勇最担心的是,10年、20年后看阿里巴巴,如果业务还只是刚才那几个报出名字来的,那就傻掉了。

“一定是过几年能够有一些新的东西冒出来,而这个东西有些是商业,有些是技术,是商业和技术的结合。


“我们内部也是个生态,各个业务板块也是生态,它有一个涨潮期、高峰期,也有一个消退期,是所谓养精蓄锐再整合整合,然后用新一代的技术、思想去重新做这个商业的过程。

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循环。

只有这样,在我的理念里,这个公司才是一个常青的公司。


这也体现了马云对阿里业务“履带式前进”的规划,即旗下业务轮流领跑。

按照计划:2017~2019年,由当下已成600亿美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领跑;2019~2021年则由阿里云接棒;2021~2024年,菜鸟将挑头。

分析师指出,按照目前的增速预测,新财年阿里巴巴GMV有望冲击“全球前20大经济体”,到2036财年,阿里巴巴将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欧盟和日本。

张勇眼中的阿里经济体的本质
面对阿里经济体,外界看到的多只是庞大的雄心。

作为CEO,张勇心中的阿里经济体有怎样的逻辑?他认为两点很重要:市场驱动和消费者。

张勇说:“我们以前喜欢叫生态,我喜欢把这个话讲实了”,其实,阿里经济体就是一个重新构架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上有不同参与者,通过分工合作,各自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在张勇看来,云业务的出现对阿里来说是巨大的机会,让阿里看到了B端客户的需求。

“这样整个经济体的构架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一条是2C的主线,
一条是2B的主线,中间会形成各自的
生态。

所谓生态,就是说里面不同的角
色互相分工合作,但是这个分工合作是
市场机制说了算,没有人可以用行政命
令说你必须和谁合作,它都是一个市场
机制演进的东西。

”有了市场驱动这一
点,一切都是活的。

在阿里经济体中,大数据是在价值
运转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积累,同时数据
又被加工使用,回到价值链当中,用在
自己或者合作伙伴身上。

“我们把电商、
金融、物流、云、文娱,都看成各自价
值链产生数据的商业场景,它既产生数
据,又消耗数据,形成一个循环,这就
是经济体的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是市场
驱动,它是个活的,不为人的意志左右。


张勇表示。

阿里经济体的核心是什么?张勇认
为是客户价值,“这四个字是不会变的,
这个经济体最终能够运行得好,其实就
是客户价值。


阿里经济体正在变得愈加庞大,在
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阿里会有怎样
的选择标准?张勇说:“我自己总结,
阿里进入一个产业在做的事情有个共同
特征,就是期望能够用互联网的思想和
技术去重塑这个行业。

它的核心表现是
什么?就是把整个行业的元素数字化以
后,让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更好。

我们
在不同行业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一句
话,就是把一个行业或产业链条数字
化。


在文娱行业,这一点表现的很清楚。

“我们自己间或也参与投资了一两
部电影,但是核心的概念不是说搞了多
少部好电影,更多是怎么去重塑产业链,
怎么把产业链数字化。

”在张勇看来,
阿里在金融、物流行业都在秉持这种思
路,背后的逻辑归结起来还是那句“让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正如阿里在2015年的年报中表述的
那样,“未来阿里提供的服务会是企业
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
的商务基础设施资源”。

张勇的用人之道
工作之外,张勇希望自己在生活上
有一些纯粹的爱好。

张勇喜欢看篮球和足球,骨子里是
火箭的球迷。

他比较喜欢雷吉·米勒型
的球员,一剑封喉。

足球喜欢阿森纳,
周末晚上会看英超,偶尔看看中超。

“今
年还没有看过恒大淘宝的球,飞一次就
为看场球实在太奢侈。

时间太宝贵了。


张勇不想从看球中体悟什么工作的
东西。

“看球就看球,总要有自己的一
点爱好。

”不过,足球和他的工作确实
有相通的地方。

“基本上我就像个教练
一样,带着个队,想11个人怎么排列组
合。

”不同的是,阿里这支“球队”远
超11个人,要复杂千万倍。

如此庞大的阿里经济体,工作千头
万绪,张勇如何下手?
首先是确立战略思想。

“阿里在战略思想上一直非常清
楚,从最早的使命愿景,到去年的‘五
新’。

”可是,“思想是没法执行的,
思想是要转化成战略布局,演进成一个
战略的路径图,最重要的就是把战略布
局展开,用什么人做什么事,以什么样
的标准来衡量事情的效果”。

“另一方面,集团大了,不同的
BU之间怎么样形成合力,什么样的情
况下应该一起干,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
分开干,什么阶段应该让他们单独跑,
什么阶段应该把它糅到一起,这是第二
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更重要的还是人,就
是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能够让他
们担当更大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阿里内部,张勇反对以新人和老
Fortune▁财富
财富▁Fortune
人来区分同事。

“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看味道,是看人的特质。

什么是阿里的味道?第一,这个人必须善良,第二,愿意主动先相信别人一点。


张勇一直在文化和人力资源上推动多样性。

“这是我作为CEO对这个公司的责任,也是过去两年我身体力行的。

”他觉得,让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不同特质的人在一起,在一个大的舞台上形成一种连接,这是阿里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事情。

张勇找人的方式很特别,“我不太喜欢用‘招人’这个词,我用‘找人’,我找人很简单,大家坐下来喝杯茶”,要么是看中他的潜力,要么就是已经有非常好的特质,年龄在35~45岁之间。

喝茶聊到最后,就一句话,“可能你在原来的地方已经功成名就了,财务自由至少一大部分,但你想不想一起折腾点事情,以后你可以讲故事给孙子听”。

张勇培养人的方式也很特别,特别重要的人,先让他干助理。

“新来的同事,你把他找来,你不能把他扔着不管,你得给他撑把伞,让他能够先适应一下环境、土壤、水温。


他觉得,阿里这几年对于整个无线化的成功转型,正是依靠了原来那批没有电商基因的同事。

他们就是无线化的一代产品经理,他们和PC时代没有关系,他们就是生于长于无线时代的一批85后。

“阿里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味道,而不是形式,关键骨子里你是不是简单真诚,愿意去相信这件事情。


和马云很互补的“老逍”
身边人叫张勇或“老逍”,老逍称呼马云为“马老师”。

老逍虽然是70后,但“马老师”只比他大8岁,老逍自己也觉得“其实大不了几岁”。

2007年张勇从盛大来到阿里巴巴,马云在西湖边请新人喝茶聊天,问大家
为什么来阿里。

张勇说,他已经干过一
个30亿美元的CFO了,想干个300亿
美元的。

他没想到,自己现在干的是
3000亿美元的公司,而且不再是CFO。

发展如此成功,当然就有人来问张
勇是怎么设计职业规划的。

这让他很无
语。

“这不是规划得出来的。

我很幸运,
其实从来没有想过做阿里的CEO。

今天
既然在这个位置上,第一个是感恩,第
二是责任。


张勇和马云性格不同,但很互补,
星座也是。

马云思想上非常活跃,停不下来,
物理空间上也很活跃,在外面跑的时间
很多。

“像今年他自己说,一年光飞行
时间就800多个小时,那再加上落地的
时间,大量的时间在外面。

”财务出身
的张勇相比之下要安静很多,即使在杭
州工作10年,熟悉的也只有阿里园区附
近。

在外面过上两三个礼拜甚至一个多
月的话,马云就会在杭州待上几天。


次回来,张勇就和马云提前约好,两个
人坐下来单聊,通常一开始说要聊两三
个小时,最后可能会聊到三四个小时。

不一定非要说业务,聊的都是碎片化的
东西。

“要在业务和思想上对个焦。


张勇觉得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马云的天马行空给阿里带来的是巨
大价值,因为从日常的事务中跳出去了,
所以能够俯视一些东西。

张勇的比喻是,
“马老师”有点像外星人在俯视地球的
感觉。

“我们要做好今天,这是肯定的,
因为机会已经很多了,也已经布了很大
的局,其实还是不错的局,但是核心是
你要站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远的角
度来看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看互
联网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些,马云从
日常管理中跳出去会做得更好。

张勇和马云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
候,不过没有想象中的剑拔弩张,他不
是那种火爆型的性格。

有一次马云甚至
忍不住问他,说好像没有看到他发过火。

其实,张勇也有发火和焦虑的时候。

对不同意见,张勇一般是先听,把观点
讲清楚,过一段再说。

因为有些事情时
间是最好的证明,争是争不清楚的。

马云开会爱打太极拳,张勇开会则
喜欢围着桌子溜达,一天坐12个小时受
不了。

之前,压力大的时候张勇喜欢关
门在屋子里一个人抽烟,现在抽得少了,
毕竟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在公司
内网上,张勇被认同最多的那个标签是
“既聪明又勤奋”,这是员工自发为他
标注的标签。

张勇很忙,计划都得提前三周安排,
事情和问题太多,但他说问题再多也不
愁。

“这么大的公司,每天都有解决不
完的问题,如果被这个问题愁死了,其
实对解决问题一点好处都没有。

见招拆
招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要跳出来,不
是问题追着你,是你追着问题,就是你
认为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这上
面可能时间管理变得非常重要。


谈起这几年的改变,他觉得自己多
了一些冒险精神和担当,“要善于做不
完美的决定。


张勇很佩服马云的演讲能力,前几
年,他还想着怎么去学,后来一琢磨,
发现学不会,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
还是要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做事。

现在,身边工作人员也不给他写讲
话稿,而是张勇自己想好要讲几点。


完后一整理,就是一篇稿子。

有时候,痕迹在每个人身上都很难
抹去。

阿里CEO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
的方式,并且游刃有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