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研究效率的关键。
通过有效的导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创造和谐愉悦的研究环境。
然而,信息技术课堂导入也存在一些问题:
1.过长的导入时间。
教师过分强调导入,创设导入的情境占用了太多时间,影响了课堂的主题教学。
2.与教学内容脱节。
导入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没有逻辑相关性,偏离教学主题,影响了教学效率。
3.缺少创新。
导入方法千篇一律,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
充满欢乐、惊诧、悬念等氛围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研究活动。
2.新颖性。
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实践到课堂教学中去,具体到课堂的引入方式上。
只有“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营造良性的师生互动的氛围。
3.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艺术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只有有效的课堂导入,才能让课堂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