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精测】
(总分6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
1.(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认为:“(宋明儒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而形成
C. 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D. 明确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
【答案】C
【解析】AD都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排除;B项是西汉董仲舒提倡新儒学,排除。
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属于理学对于儒学的全新的创造,故C项正确。
2.(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下期高二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
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
”此处程颐所说的“理”
A. 包括宇宙间的普遍法则
B. 仅指儒家伦理
C. 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
D. 源于人的内心
【答案】A
3.(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三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
生活。
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
A. 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C. 趋于世俗化大众化
D. 具有思辨性哲理化
【答案】C
4.(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周考历史试题)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 “贵儒”又“尊道”
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答案】B
【解析】根据“遵儒者之教”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两人都“贵儒”,根据“履道家之言”和“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说明两人都“尊道”,故答案选B。
三国时期,儒家思想虽遭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传统文化没有断裂,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佛教,排除D。
5.(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美国历史学家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
这表明作者认为理学
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C. 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的发展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认为我们不能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即不能仅仅看到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更应该看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故A项错误;CD两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故答案选B。
~网
6.(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
们称为天理)相符。
”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 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
B. 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
C. 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
D. 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是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B项正确。
A项“天人合一的观点” 是汉代儒学,排除。
汉代儒学已经提出封建等级观念,因果报应为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排除C。
格物致知是求理的途径和方法,排除D。
所以选B
7.(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学者余英时认为:“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
其强调宋明理学是
A. 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B. 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
C. 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
D. 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
【答案】C
8.(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5月全程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
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
据此,王阳明
A. 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
B. 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
C. 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
D. 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
【答案】A
【解析】陆王心学把内心反省作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的信息,排除C;材料认为要发明本心,认为“千经万典……皆为我之所用”,并未体现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排除D。
由材料“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揭示了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故选A。
9.(江西省临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
这是因为
A. 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
B. 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
C. 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
D. 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律
【答案】B
10.(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
B. 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 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D.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影响。
从材料中看,葛兆光认为理学从原则变为规则再转变为常识,这是一种世俗化的过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宗教的内容;B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悖;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1.(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 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孟子思想地位日益重要,故C正确。
材料未涉及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故A排除。
程朱理学与民本思想深入人心没有关系,故B排除。
陆王心学也属于理学,故D排除。
!网
12.(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注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
这表明
A. 四书是南宋朱熹所著
B. 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
)
13.(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双周练历史试卷)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
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6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6分)
【答案】(1)说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
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6分)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分)【解析】
(2)本题设问,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