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仁者,爱人” ②“民贵君轻” ③“兼爱” 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
2.温家宝总理曾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

”此语体现了“民至上”的思想。

古代先哲中首次明确提出类似思想的是 ( )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3.《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
4.汉武帝采纳董仲树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5.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
7.儒家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A.它主张“仁政”B.它主张“天人感应”
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D.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8.太学是中国古代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②《书》③《孟子》④《春秋》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
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黄宗羲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
1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原D.抗衡佛老
14.“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
15.“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关于孟母的儿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仁”的学说B.主张以“法”治国
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16.下图中的条幅是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17.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18.一位哲人说过:“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②马丁.路德③米开朗琪罗④达芬奇⑤伏尔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19.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的原则是,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

”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倡导追求现世幸福B.文艺复兴主张推翻封建专制
C.科学家勇于追求科学真理D.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
20.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

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子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21.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A.农业发展的需要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2.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23.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与苏格拉底类似的是
①老子②孔子③孟子④韩非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24.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意大利出现B.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天主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意大利有杰出的文化遗产
25.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26.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B.《伤寒杂病论》是重要药典
C.中医创立了针灸疗法
D.《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2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2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现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29.假如你是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北京城,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有
①阅读楷体字印刷的《论语》②在茶馆听人讲《三国演义》
③带朋友去看京剧④鉴赏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A.全部都能享受B.②③④C.①②④D.全部无法享受
30.某班的部分同学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应是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
二、简答题
1.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作用?(10分)
2.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

试分析这种状况产生的社会原因,并从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农民起义中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10分)
3.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试从儒、墨、道、法四家学派核心思想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8分)
三、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4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分)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吉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仁者,爱人” ②“民贵君轻” ③“兼爱” 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孔子的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兼爱”是墨子的思想。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
2.温家宝总理曾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

”此语体现了“民至上”的思想。

古代先哲中首次明确提出类似思想的是 ( )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民安了国才能安”体现了“民至上”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一致。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
3.《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遵循现代的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加强对人民的约束。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根据以上分析,ACD均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
4.汉武帝采纳董仲树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董仲舒相关知识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思想。

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5.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汉代董仲舒的儒学。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6.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

由“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这主意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其它的与材料不相符合。

所以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7.儒家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A.它主张“仁政”B.它主张“天人感应”
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D.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也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8.太学是中国古代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②《书》③《孟子》④《春秋》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的太学,其积极作用是有利于改变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儒学称为正统思想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所以③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9.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的状况。

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得到极大发展,处于独尊地位,当时不可能学习法家经典,故①是不可能遇到的状况。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10.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米”,表明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学术自由发展局面结束,儒家思想确立了主流地位,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文化专制和自然经济的鼎盛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④。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流思想的演变
11.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
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儒家思想到宋代朱熹时期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注重人身修养,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理学变成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①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

朱熹的题词不能简单地用伪善和欺骗性来评价,所以可以排除④。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1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黄宗羲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李贽的反正统是思想,他在作品中反对盲从孔子,肯定农民起义的,赞颂男女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时期这种思想为统治阶级所不容,被称为“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其他选项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思想
没有李贽这样激进。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1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原D.抗衡佛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在试图并努力从万物本源的角度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人间的伦理纲常。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14.“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程朱理学。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
做“天理”。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15.“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关于孟母的儿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仁”的学说B.主张以“法”治国
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孟子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A项是孔子的主张;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顾炎武的思想。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
16.下图中的条幅是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
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主张的理解。

从材料中“批判君主专制”和“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判
断这是黄宗羲的思想。

故正确答案是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17.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
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
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东方的“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西方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是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东方“天人感应”学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是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关系;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东方的理学家提出的“致良知”是强调人内心的自省;故同时
符合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中国“独禁本能”要求的是C。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18.一位哲人说过:“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②马丁.路德③米开朗琪罗④达芬奇⑤伏尔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

根据所学知识,②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人物,⑤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人物,①③④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所以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
19.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的原则是,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在人间的时候
去追求它是对的。

”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倡导追求现世幸福B.文艺复兴主张推翻封建专制
C.科学家勇于追求科学真理D.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由题干所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之一,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因此可以直接排除C与D,而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是天主教会,并不主张推翻封建专制,B不合史实。

材料主要阐述了以人为中心,及追求现实幸福,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0.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

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
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子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米开朗琪罗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米开朗琪罗
21.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A.农业发展的需要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长期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学之所以
得到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主要得益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
22.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早期民主思想,所以D正确,ABC不是根本原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
23.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与苏格拉底类似的是
①老子②孔子③孟子④韩非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古代的思想家。

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和孟子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与苏格拉底类似。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西古代的思想家·中西古代的思想家
24.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意大利出现B.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天主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意大利有杰出的文化遗产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大利首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因此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所以答案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
25.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不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所以答案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比较
26.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B.《伤寒杂病论》是重要药典
C.中医创立了针灸疗法
D.《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根据所学知识,《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不是药典。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2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C
【解析】根据词句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进行回忆所反映的文学特色,进而判断其文学形式。

第一句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是宋词的名句;第二句是李白的代表名句,代表了唐代诗歌的特色;第三句是战国诗人屈原的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