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中西医诊治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和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由于破坏支气管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麻疹、百日咳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已使本病的发病率大为减少。
一、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依据
1.病程较长多在儿童和青年时发病。
常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时行感冒、肺热病等之后。
2.长期咳嗽早晚为甚,吐大量脓性痰,痰量与体位有关,痰液静臵可分为泡沫、粘液和坏死组织沉淀物三层。
3.间断咯血咯血量差异很大,可自痰血到大咯血,或无咳嗽而仅表现为反复大量咯血。
4.反复肺部感染特点为同一部位反复感染和迁延不愈。
5.体检时常在病变部门听到局限性粗、中湿啰音,咳嗽后可暂时减少或消失,部分患者有杵状指(趾)。
6.X线摄片可见肺下野纹理增多、,粗乱,或有环状或条状透亮阴影及卷发样阴影。
7.支气管造影、肿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出现相应改变。
(二)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第十一版《西医内科学》对支气管扩张的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
1.多有童年患肺炎、百日咳等肺部严重感染病史。
2.慢性反复发作,病程长,主要症状是咳嗽、咳脓痰和咯血。
3.体征:病变局部可听到局限性粗、中湿啰音,咳嗽后可暂时减少或消失,部分患者有杵状指(趾)。
4.胸部x线检查。
胸部平片见肺纹理增粗,或粗乱肺纹理中见环状或条状透亮阴影,或呈卷发
状阴影。
支气管碘油造影可确诊,并能明确病变部位、范围、性质及严重程度。
二、鉴别诊断
(一). 慢性支气管炎
龟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患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咳嗽、咳,痰明显久多为白色粘液痰,很少脓性痰。
,两肺底有散在细的干湿啰音。
(二).肺脓肿.
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X线检查可见局部浓密炎症阴影,中有空腔液平,急性肺脓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可完全消退吸收。
若为慢性肺脓肿则以往有急性肺脓肿的病史。
(三).肺结核
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干湿啰音多,位于上肺部,X线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作出诊断
(四)先天性肺囊肿
X线检查可见多个边界纤细的圆形或椭圆阴影。
壁较薄,,周围,组织无浸润。
支气管造影诃助诊断。
三、治疗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咳嗽”、“肺痈”等范畴。
认为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正气亏损等均可导致本病。
如感受热邪,或风寒之邪化热,蕴结于肺,肺受热灼,失其清肃,热壅血瘀,蕴结成痈;或痰热素盛,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辛热厚味,脾虚不运,使湿热内蕴,复感外邪,致内外合邪而发病;或六情不遂,肝气郁结,化火犯肺,灼伤肺络;或久病体虚,劳倦过度,损及肺脏,肺气不足而发病;或阴虚火旺,灼伤肺络而致病。
(一)辨证论治
1.风热袭肺证
(1)症舌脉: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咽疼咳嗽i痰粘不易咳出,苔黄,脉浮滑数。
(2)治法:宣散表邪、肃肺清热。
(3)代表方药:银翘清肺汤。
金银花20g.连翘30g竹叶l0g.牛蒡子l0g.荆芥l5g、芦根30g.桔梗10g.
鱼腥草30g.海浮石30g.海蛤壳30g:浙贝20g.杏仁l0g、甘草6g。
(4)临证参考与用药:热甚烦渴者,加栀子、天花粉摹生石膏;喘促甚者,加麻黄、生石膏;咽喉肿痛者,加射干、蒲公英;胸痛明显者加延胡索、桃仁;咳痰粘稠者加川贝。
(5)院内制剂或中成药:可选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昀清肺颗粒,每次3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2.肺热壅盛证
(1)症舌脉:咳嗽痰多,黄、绿粘稠或有臭味,.或反复咯血,咳甚胸闷气促,或有身热,口渴口臭,便秘溲赤,苔黄厚腻质红,,脉弦数或滑。
(2)治法:清热泻肺豁痰。
(3)代表方药:清肺化痰汤加减。
桑白皮30g、黄芩15g.山栀子15g、杏仁9g《知母10g全瓜蒌30g、浙贝母20g.白头翁15g.鱼腥草30g、生大黄6g.生甘草6g。
(4)临证参考与用药
若兼外感加荆芥、牛蒡子;咳甚加百部;痰多加胆南星、半夏,便秘加生大黄,泻腑通便,釜底抽薪,咳血甚者加仙鹤草、白及、大小蓟。
(5)院内制剂或中成药:可选具有解毒攻里、清热化毒的解毒颗粒,一次3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3.肝火犯肺证
(1)症舌脉:每于发病前有明显情志因素,突感咽痒,并有血腥味,随即咯血,色鲜量多,伴呛咳,胸胁引痛,心烦易怒,口干苦,咳时面赤,头晕而痛,苔黄质红脉弦数。
(2)治法:清肝泻肺、降气、凉血止血
(3)代表方药:旋复代赭汤合黛蛤散加减
旋覆花l0g.代赭石15g.桑白皮20g.黄芩15g.焦山栀15g.丹皮20g.黛蛤散l0g.仙鹤草30g.夏枯草l0g.藕节l0g.白及l0g.甘草6g。
(4)临证参考与用药
胸胁疼明显加郁金、川楝子、枳壳,痰多色黄加鱼腥草、浙贝母、半夏。
4.阴虚火旺证
(1)症舌脉:咯血停止,咳嗽痰少或见痰中带血,低热盗汗,口舌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乏津,脉细弦带数。
(2)治法:滋阴降火,润肺化痰
(3)代表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30g.生地15g.熟地l0g.麦冬30g.川贝20g.玄参5g.桔梗l0g.当归15g.白芍15g.沙参20g.丹皮20g.甘草6g
(4)临证参考与用药
潮热明显加知母、白薇、地骨皮等;兼气虚症见气短乏力加黄芪、太子参等;兼脾虚运弱,食欲木振,便溏加淮山药、白术、鸡内金、谷麦芽等。
(5)院内制剂或中成药:可选具有养阴清肺止咳的加味泻白颗粒,一次3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5.气虚失摄证
(1)主症、舌脉:长期卧床不起,体虚气弱,神疲乏力,久咳不已,痰中带血或略鲜血:动则喘促汗出,头晕心慌,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2)治法:益气摄血,宁络止嗽
(3)代表方药:益气止血汤。
党参15~30g.黄芪30g.麦冬30g.川贝l0g.杏仁9g.阿胶l0g.沙参 20g.仙鹤草30g.旱莲草15g.白茅根15g.甘草6g。
(4)临证参考与用药
若突然出现大咯血,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此为气虚血脱之危象,急以独参汤,用人参10~30g煎汤立服,固气救脱;此证当中西药结合治之,待病情稳定后即转益气养血,润肺止咳善后。
(5)院内制剂或中成药:可选具有益气助阳,滋阴补血的回力口服液,一次20ml,一日3次口服。
(二)非药物疗法
1.针灸
(1)体针
选孔最、膈俞、肺俞、三阴交为主穴。
若痰湿盛者配膻中、丰隆;阴盛火旺配太溪、劳宫;肝火犯肺配太冲、阳陵泉:肺肾气虚配脾俞、足三里。
每日针1
次,平补平泻,可留针10~20分钟。
( 2').穴位敷贴:以肉桂3g.冰片9g、大蒜头1个,共捣泥取上药适量,敷于双侧涌泉穴。
(3)穴位注射:选双侧孔最穴,用装5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鱼腥草注射液2~4ml快速垂直刺入穴位约0.5cm,然后缓慢向深部刺入约lcm,抽无回血,将注射液深深注入。
咯血期间一日三次,每次每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2-4ml,7天为一疗程。
咯血止后改为一天一次,剂量同上,双侧穴位注射或隔日交替注射巩固治疗2-3天。
2.其他疗法包括单验方,食疗方,医院名医专家经验方等
(1)单方
①取野百合(野生百合)9g.白及18g、蛤蚧粉(另包煎)6g、百部9g.麦门冬12g.天门冬lOg,每日1剂,加水煎二次,取汁,分早晚二次凉服。
连续服5剂,可显效或愈。
②白及粉组成:白及。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2~4g,每日3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
⑧三叶青散组成:三叶青、坤草。
用法:三叶青研粉,坤草炒炭(存性)研粉,分别过100目筛,两者按3:2混匀。
日服3次,每次l0g。
饭后开水送服。
(2)食疗方
①川贝杏仁粥:川贝母l0g.杏仁l0g.百合20g.大米l00g.蜂蜜30g.梨3个。
将川贝母、杏仁、百合捣碎,梨捣烂挤汁,共放于锅内,和粳米一起加水煮粥。
粥将熟时,加入蜂蜜,再煮片刻,空腹服用。
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②猪肺薏米粥:猪肺l叶,生薏苡仁、粳米各50g,将猪肺洗净切成条状,加水同煮为粥,再加蜂蜜适量,代早餐食用。
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③白鸭煨虫草:白鸭1只,冬虫夏草50g。
宰杀白鸭,去内脏及毛,洗净。
冬虫夏草包在纱布里,用线扎好,放入鸭腹中,加水煨煮,至肉烂为度,放盐少许。
食肉饮汤,分6次3天内服完。
5只鸭为一疗程。
④阿胶粳米粥:阿胶30g.粳米lOOg、红糖适量。
将粳米加水煮粥,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文火炖煮,边煮边搅。
稍煮片刻,加入红糖调味,空腹食用。
每日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⑤猪肺白及散;猪肺1具,,白及300g。
,将猪肺洗净,切成块状,和白及一同放入锅内,另取一只稍小的铁锅盖紧,以泥封口。
锅顶放粳米几粒,文火焙烧至米黄为度,取出猪肺及白及冷却后研末。
每次服lOg,日3次,粳米汤送服。
(3)医院名医专家经验方
①我院名老中医石峻治疗支气管犷张素有经验。
经验方一:全瓜蒌15g.桑白皮l0g-薏苡仁15g.冬瓜仁15g,黛蛤散(包)15g桔梗l0g.芦根30g.广郁金l0g-百合l0g.干地龙l0g.川芎6g.金荞麦15g。
水煎,每日1剂,分次服。
治法:泄热化痰祛瘀。
适用于痰热瘀阻证。
经验方二:南北沙参(各) 15g.川百合l0g.金荞麦30g.蒲公英15g.杏仁l0g-全瓜萎15g、生苡仁15g-麦冬l0g、广郁金l.0g、花粉15g.太子参l0g.白及粉(另冲服)3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治法:养阴清肺。
适用于阴虚火旺证。
经验方三:栀子炭15g-黛蛤散(包)15g-海蛤壳15g、,金荞麦30g、知母10g.蒲公英15g.桑白皮15g.杏仁lOg.瓜萎皮15g.桃仁15g.南沙参12g、生苡仁15g、甘草8g。
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治法:平肝泻肺。
适用于肝火犯肺型。
经验方四:太子参15g、炒白术l0g.南北沙参(各)12g.川百合l0g、杏仁l0g-知母l0g、麦冬log、桃仁1魄、黛蛤散《包》15g、生苡仁15g、陈皮8g.金荞麦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治法:益气摄血,兼以清肺止咳。
适用于脾胃气虚,气不摄血。
(三)辨证施护
1-天冷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2-戒烟,避免接触烟雾及蒯激性气体。
3.痰量多时宜采取体位引流《如病变支气管在下叶的采取头低脚高势),每日2-3次,每次约15分钟。
4.咯血时应轻轻将血咳出,切忌屏住咳嗽以窒息。
5.抗菌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要自己滥用或长期使用。
6.急性期应注意休息,缓解期可作呼吸操和适当的全身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7.多食蛋、肉、鱼、奶和新鲜蔬菜、瓜果类食物。
(四)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和排痰,必要时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
1.内科治疗
(1)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措施,由于反复细菌感染,患者多有经常使用抗菌素的情况,其耐药致病菌感染率较高,对急性感染者,应尽可能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在结果未回时应尽可能根据症状、体征、痰液性状选择药物。
轻症患者一般可选择口服药物,如阿莫西林、一、二代头孢,喹诺酮类等。
感染严重者应考虑静脉用药,若痰培养出致病菌,可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其中,如是假单胞绿脓杆菌感染及其他耐药菌难治菌感染者,需选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等。
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可加用甲硝唑、替硝唑、或克林霉素等。
定期吸入庆大霉素可明显降低痰中致病菌的浓度,疗效优于静脉用药。
(2)药物祛痰祛痰药物可使痰液稀薄,便于排出,常用药物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氦溴索等,可口服或雾化吸入,病情较重时静脉用药。
(3)扩张支气管部分患者存在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不利于痰液引流,可考虑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可吸入f3:受体激动剂、异丙托溴胺等,或口服氨茶碱及其缓释剂。
(4)物理治疗首先是体位引流,原则上是患侧抬高,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使痰液流入大气道而排出,一般饭前进行15 ---30分钟,每日2-3次,并可辅以祛痰药物及叩击胸部。
另外可采用支气管—肺物理卫生治疗的其他方法,如胸腔叩击、胸腔振荡、胸腔摇动,辅助性咳嗽和用力呼气咳嗽等。
(5)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经体位引流效果不佳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或进行生理盐水冲洗,并可支气管内注入药物如抗菌药物以加强抗菌效果。
(6)咯血治疗若支气管扩张患者少量咯血,可给予维生素K4,每次4mg,每日3次;或口服云南白药等中成药治疗。
若支气管扩张出现大咯血,应紧急入院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对症状严重(严重咳嗽、脓痰,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大
咯血),年纪较轻,病变局限在一侧肺脏,尤其局限于一个肺叶或肺段的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差,不能控制病情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但双侧弥漫性、进展性支气管扩张患者不宜外科手术治疗。
四、疗效标准
1.临床痊愈:咳嗽咳痰、咯血完全停止,呼吸道其他症状及体征基本或完全消失,可坚持工作。
2.显效:咳嗽及痰量明显减少,咯血停止,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肺部X线检查炎性阴影显著吸收。
3.有效:咳嗽、咳痰好转,大量咯血停止,但痰中仍带血丝或血块,呼吸道症状、体征减轻。
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未见改善。
五、转归与预后
支护的预后难以估计,要进一步改善预后,要依靠对发病机制的了解,发现特发性支扩的原因,改善对特殊原因(如免疫缺陷)所致支扩的处理,并设法预防“有危险性”人群中支扩的发生。
六、出院指导
保持呼吸道通畅,平时有痰尽量将痰液咳出,以减少感染;若发现咳嗽加剧,痰量明显增多,提示合并有感染加重;亦有痰量虽不多,但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精神不振等,提示感染加重,别流不畅,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