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框架结构方钢龙骨与木模板组合新型模板体系施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框架(框剪)结构方钢龙骨与木模板组合
新型模板体系施工技术
一、前言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们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当前,国内各地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各项建筑周材消耗日益增加,加之我国森林资源日趋匮乏,国内木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建筑施工领域木材节约代用工作势在必行。
为了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目的,我单位通过调研,对传统模板体系进行了改进,采用定型方钢代替传统方木龙骨作为模板主、次楞,与胶合板混搭的一种新型模板体系。
该项技术操作简单,已在我公司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综合效益明显,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我们希望,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国家节约更多的木材资源,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技术特点
1、该新型模板体系方钢龙骨采用薄壁型钢,减少木材用量,消除火灾隐患,材料回收率较高。
2、施工中圆钉、铁丝等耗材使用量大大减少,相对方木龙骨可节约木材、圆钉、铁丝等耗材,安装不需任何专用工具,可多次周转使用,大大降低应用成本(传统方木可周转5~6次,而方钢龙骨可周转300次左右)。
3、操作简单,工效较高。
施工无任何特殊要求,工人一学就会,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大约可提高效率60%,4人组8小时可安装400m2左右)。
4、提升企业形象:采用新型方钢龙骨、木模板组合模板,施工现场整齐美观,不杂不乱,更易于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能大大提升施工现场形象和企业形象。
5、适用于各种房屋建筑工程现浇框架(框剪)结构楼板、剪力墙、柱模板工程。
三、技术原理
1、方钢龙骨承载力较高、刚度大、变形小,与木模板组合拼装操作简便,对于楼板模板,通过合理设置主、次楞方钢的间距,方钢龙骨与木模板组合的新型模板体系能较好的承受楼板模板上部的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对于墙柱侧模,通过合理设置竖向方钢龙骨的间距,新型模板体系能较好的承受墙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浇筑后的侧压力。
2、“现浇框架(框剪)结构方钢龙骨与木模板组合新型模板体系施工工法”是用薄壁型钢代替传统方木支撑,由主、次龙骨和下部可调托、支撑架体等组成的顶板模板组合支撑体系。
主龙骨采用薄壁型钢,在竖向支撑杆件搭设好后,用可调托支撑主龙骨,在主龙骨上安装次龙骨,用可调托调整
标高,按要求进行起拱,在主次龙骨组合结构上方铺排模板。
四、梁、楼板新型模板工程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钢管脚手架搭设→安装板底可调顶托→安装梁底模、板底模、梁侧模。
2、操作要点
1)较小截面梁(梁高h<600)及楼板新型模板及支撑体系如图1。
图1 较小截面梁(梁高h<600)、楼板新型模板及支撑体系示意图较大截面梁(梁高600≤h≤800)及楼板新型模板及支撑体系如图2。
图2 较大截面梁(梁高600≤h ≤800)、楼板新型模板及支撑体系示意图
2)钢管脚手架搭设
首先根据梁板支撑体系设计方案定出立杆的位置,然后竖钢管立杆,板底立杆间距为1000-1200mm ,梁底排架立杆排距为900mm ,排架立杆纵距为1000-1200mm ,然后安装纵横扫地杆、水平联系杆、梁底大横杆及小横杆。
钢管均采用Φ48×3.5钢管,水平联系杆的歩距为1200—1500mm 。
3)安装板底可调顶托
可调顶托插入立杆的深度不小于可调顶托长度的2/3。
可调顶托上部开口托板的宽度须满足放置两排40×60方钢以上,以便于方钢主楞搭接时的安放,可调顶托剩余的宽度可通过稍微扭转来卡紧方钢。
可调顶托安装好详见图3。
图3 可调顶托示意图
4)安装梁底模、板底模、梁侧模
板底次龙骨、主龙骨安装:先调整可调顶托的标高,并按规范要求设置预拱度,再安装方钢主龙骨,方钢的规格为40×60×3mm,方钢长度为2700mm,然后安装方钢次龙骨,方钢的规格同主龙骨方钢,次龙骨间距为250~400mm。
当主龙骨搭接时,两根方钢的搭接范围设置在相邻两个主龙骨支座(即相邻两个可调顶托处);当次龙骨搭接时,两根方钢的搭接范围设置在相邻两个次龙骨支座(即相邻两个主龙骨处);如图4所示。
可调顶托支座
图4 主次龙骨搭接平面示意图
板底模安装:在次龙骨上铺设板底模,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板底模间隔1500mm设置与次龙骨方钢同大小的方木,钉铁钉将板底模与拼缝方木连接牢固。
根据下层结构所放轴线定出梁底模位置、校正标高后安装梁底模。
梁高h<600时,梁底模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梁底模直接搁置在小横杆上,要求小横杆安装水平,并按照规范规定设置预拱度。
梁高600≤h≤800时,先将梁底纵向方木与梁底模拼装好,再安装梁底模。
封梁侧模:先用纵向方木将梁侧模拼装连接起来,再安装梁侧模,最后安装步步紧,用步步紧将梁两侧模外下边端部的方木卡紧,以固定梁两侧侧模。
梁高600≤h≤800时还需要在梁中设置对
拉螺杆进行加固处理。
五、墙柱新型模板工程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墙柱定位放线→钉压脚板→墙柱模板安装。
2、操作要点
下层梁板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在楼板上弹线放出墙柱定位线,再安装墙柱压脚板,然后安装墙柱预先拼装好的木模板(剪力墙沿墙长方向间隔1500mm设置拼板方木,柱子则在每侧边的两端各设置一根拼板方木,拼板方木为40×60mm),方钢采用40×60×3方钢@250mm,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
剪力墙设置水平双钢管、穿@500×500对拉螺杆及套管锁紧方钢及模板,如图5所示。
图5 剪力墙模板安装示意图
柱模板采用40×60×3方钢竖向龙骨@200-300,双钢管抱箍穿对拉螺杆及套管、蝴蝶卡固定,钢管抱箍下密上疏,间距为350—500mm。
截面尺寸≤600的柱子模板安装示意图如图6所示。
图6 截面尺寸≤600的柱子模板安装示意图600<截面尺寸≤800的柱子模板安装示意图如图7所示。
图7 600<截面尺寸≤800的柱子模板安装示意图800<截面尺寸≤1000的柱子模板安装示意图如图8所示。
图8 800<截面尺寸≤1000的柱子模板安装示意图
六、质量控制
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求
1)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的正确;
2)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模板接缝要严密,不得漏浆;
4)便于模板的安拆;
5)对跨度不小于4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3‰。
6)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表1。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表1
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满涂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用水湿润木模板,但不得有积水;
3 、为了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模板重复使用时应编号定位,清理干净模板上砂浆,刷隔离剂,使混凝土达到不掉角,不脱皮,表面光洁。
4 、精心处理柱、梁、板交接处的模板拼装,做到稳定、牢固、不漏浆。
5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均应控制在允许值内。
6 、施工中在施工现场做好试块,与结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经试验确定具体的拆模时间;
7 、上层梁板施工时应保证下面一层的模板及支撑未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