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设计有效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2019 年 2 月
100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设计有效性研究
肖宗秀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景谷镇小学 云南 普洱 666411)
摘 要: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知识为目的,利用做习题的方式来实现的一种上课形式,能够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
力,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也是小学数学课的重要课型之一,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练习课 有效性研究
通过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的开展,学生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但是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逐渐减少了数学计算练习课的开展,将课后的计算题留给学生们当作家庭作业,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对日复一日,枯燥的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开展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的原因
1.枯燥的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低
许多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只是在机械的讲解教材,并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十分消极,在课堂上无法专心听讲,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学习效率低下,在课后无法独立完成练习作业[1]。
2.过分重视书面练习
现行教材以及学习指导主要是书面练习,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则很少。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数学作为必学学科,成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失去教学的积极性。
3.教师只重视讲解,未意识到练习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重视讲解知识点,练习的部分留给学生们自己做,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无法顺利的完成每一道练习题,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练习的重要性,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2]。
4.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个知识的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理解的快,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可能稍差一些,但是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能较弱,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过多的表达出来,教师也没有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或者检测,不能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情况,使得数学课程没有实现原本的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3]。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1.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查阅、收集、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2)实践研究:针对“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实践,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4)案例研究:对校内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
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能够更熟练地掌握运用新知识。
复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温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
2.研究步骤
(1)准备资料
①收集资料;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③成立课题研究小组;④申报立项
(2)课题实施阶段
①全面实施方案;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③撰写研究阶段报告;④修订、完善研究计划方案关实施。
(3)总结阶段
①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总结。
②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总结阶段(论文、研究报告、数学作业案例)
三、开展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的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
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要详细的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才能够制定出适合教学的方式。
对不同的课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因为运用到的计算方法较多,学生容易将计算顺序弄混,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性,进行针对性练习[4]。
2.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同,教师不能以理解能力最好的孩子作为所有学生的代表对象,也不能将理解能力最差的学生作为所有学生的代表对象,而是要因材施教,尽可能地了解每一名或者大多数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出分析,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
3.课上练习与课后练习有效结合
练习也分有几种类型,如课前练习,课后练习,新课过程中的练习,运用知识的练习,综合练习,复习课的练习等,不同类型的练习,练习题的选择设计就应有不同。
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之后,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对应的习题练习,练习之后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课后给学生留一些相应的课后习题,并在习题课上进行统一的讲解[5]。
结语
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凸显出来,学校和家长也开始重视教育改革,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教育方式的改革,要改变人们对教育的固定思想,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更高效,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刘传教.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45-45.
[2]严萍.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5(22).
[3]吴建华.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以《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练习》一课为例[J].教育导刊,2008(12):51-53.
[4]赵万成,胡彦月.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12):326-326.
[5]王秋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析[J].学周刊,2014(36):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