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习题:第6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选择题
1.下列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四幅对联中,哪一幅能够反映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 A.“学生含冤,定卜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年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解析在全国人民的斗争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罢黜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释放被捕学生,学生相继复课,商店相继开门营业,D项反映出了这一点。

答案 D
2.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

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精神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D.科学精神
解析《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由此可以反映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

答案 B
3.2013·豫南联考“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是不行的。

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

”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 )
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主张劳动者(即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中共一大明确规定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与材料信息符合,故选A项。

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革命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则是采取争取资本家支持的和平改造方式,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4.2013·郑州质检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
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这里“最基本条件”指( )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B.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解析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发动农民,武装农民,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答案 D
5.2013·台州调研“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

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
起航。

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

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土地革命
解析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答案 A
6.下面是一幅刊载于192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解析A项是在1927年后的农村革命根据地;B项是1949年;D项是五四运动时的口号。

C项“消除内乱,打倒军阀”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后,“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成为革命运动的重要目标。

答案 C
7.2012年6月11日,风展红旗如画·201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主题活动——“红色漫游·星火燎原”动漫网络传递活动登陆遵义。

如果按照当时的行军路线,下一地点会是( ) A.南昌B.瑞金
C.井冈山D.吴起镇
解析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1月,下一站应该发生在其后的历史事件,吴起镇会师是1935年10月,故选D项。

南昌起义是1927年,瑞金苏维埃成立于1931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始于1927年,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8.《中国全史》:“……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
中共和红军,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伟大转折。

”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与下列图片有直接关系的是( )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共和红军”“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与遵义会议密切相关,故选C项。

答案 C
9.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
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重要成就。

①项的提出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②是新的革命道路;③是遵义会议;④是这一时期共产党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答案 C
10.下图漫画《春天到,河冰解》是华君武先生于1949年所作。

图中河冰解冻,河上漂浮着七零八落的几块冰块。

冰块上的是当时几个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等。

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49年”及关键信息“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由此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C项。

从时间上排除其他选项。

答案 C
11.下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
支前的影片剧照。

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

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

根据材料中“胶东解放区”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个战役的区域,“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
等可以判断出这场战役的大概时间,两个信息结合,这个战役是指淮海战役,本题选B项。

答案 B
12.《解放日报》提到“在举行了这种诉苦大会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俘虏兵打开了眼睛,他们立即就觉悟到一系列的问题,立即就自动要求加入我军,与蒋介石和帝国主义者拼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诉苦会能够俘虏大量士兵
B.诉苦会是反对蒋介石和帝国主义的唯一途径
C.诉苦会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
D.诉苦会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由题干中的“《解放日报》”、“与蒋介石拼命”等信息可知是解放战争,故选D 项。

诉苦会能使俘虏觉悟,A项说法错误;B项错在“唯一”;C项错在“抗日战争”。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商界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做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要在海洋的大波涛之中去游泳,势非淹死不可。

——《中国近代史大纲》材料二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民国时期的政党在社会结构中真正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通史》材料三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20世纪初“工商界及学界”起来进行反抗的表现是什么?是
否真的被“淹死”?结果如何?
(2)中共成立后,为“扭转乾坤”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她的成立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政治上有什么重大发展?
影响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有什么内在联系?
解析第(1)问,先判断出五四运动,然后回答其意义。

第(2)问,第一小问回答中国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目标,第二小问从革命面貌改变回答。

第(3)问,回答国民大革命相关知识。

第(4)问,回答出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国民大革命之间的必然联系。

答案(1)表现:五四运动。

没有。

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
资本主义私有制。

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政治: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影响: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

(4)五四运动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为
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中共成立后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在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当时革命的国民党成为对象;孙中山在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认识到必须联合中共,最终促成国共合作。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
(3)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问,结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回答。

第(2)问,结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回答。

第(3)问,从三个阶级探索真理的内容、依靠的革命力量、结果方面回答。

答案(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2)努力:①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②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3)特点:①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②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

启示: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