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窟艺术名词解释
窟就是石窟,是指开凿在山崖上供佛教徒朝拜的洞穴。
卢舍那大佛:在石窟艺术中,一般说来,石窟寺的建造与雕塑,主要表现佛教教义和表达各种题材。
佛像有坐有立,有的为释迦牟尼或其他菩萨,也有释迦牟尼和十大弟子;还有供养人等等。
在雕刻风格上,可分为北魏石窟,如云冈石窟,有丰富的高浮雕;也有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较早的洞窟在平面布置上采用三个窟组合成一个前堂后室,空间明朗,显示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新的美学观念。
北魏晚期的洞窟,则流行优美的平面三阶梯形,室外增加倚柱、角柱,墙面呈凹凸的火焰纹,形象雄浑厚重。
摩崖石刻:即山崖上的石刻、佛像,石刻也包括在山体中,只不过在峭壁上留下较小的佛像。
唐宋以前多出现在山林名胜之地,它和云冈石窟不同的是,并非纯粹为纪念性质,而是带有某些造型装饰的游览景观。
我们通常把山崖上的石刻称为“摩崖”。
摩崖石刻和云冈石窟的差别在于,云冈石窟造像强调整体效果,往往造成特殊的统一与完美的整体,但在设计时也没有忽视局部的精致与完美。
我们说这种手法的创作具有古典传统,在云冈石窟就有许多证明。
摩崖石刻因地处边远的山区,所以很难找到类似云冈石窟的作品。
至今在重庆长江三峡的白帝城、夔门和奉节天坑中尚有存在。
经文:石窟寺内刻于岩壁或巨石上的文字、图像。
经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经文按照自己所见或按照原有图像雕刻而成。
石窟里的经文内容多记述佛教故事和教义。
经文的开凿始于南北朝时期。
唐代是
经文发展的兴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曾规定在全国州郡都建造一所梵经院,即翻译经文的机构。
当时佛教得到了很大发展,印度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而中国佛教又依靠经文的翻译发扬光大。
目前遗存的石窟寺经文很少,经文碑上写的文字已多次出现错误,其书法作品保留至今也是非常珍贵的。
经文与书法同属佛教文化艺术,有着相同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对我国佛教艺术研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