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2004-2005-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一中2004-2005-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有8个小题,每个小题有4个选项,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出)
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正确的说法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既然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应该能互相抵消
B.作用力首先产生,随后才有反作用力,作用力首先消失,反作用力随后消失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当然不能相互抵消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平衡力必为相同性质力
2.物体在升降机中处于超重状态,关于升降机的运动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加速上升
B.可能加速下降
C.可能减速下降
D.可能减速上升
3.下列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就越来越大
B.速度变化的方向,不一定是加速度方向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4.物块A质量为m1,物块B质量为m2,且m2>m1,通过定滑轮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系统处于静止状态,B受地面的支持力为N,摩擦力为f,绳的拉力大
小为T,当物块B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之后,系统仍保持静止,关于各力
大小的变化,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T不变,f变小,N变大
B.T变大,f变大,N不变
C.T变小,f变大,N变小
D.T不变,f变大,N变大
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
化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零
B.物体在20秒末的瞬时速度为零
C.物体在20秒末又回到出发点
D.物体在10秒末的速度最大
6.用恒力F拉着三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运动,现在中间的B物体上轻轻放
上一个小物体,仍让它们一起运动且F保持不变,则A、
B 之间绳的拉力T 1和B 、
C 之间绳的拉力F 2的变化情况是:
A .T 1变小
B .T 1增大
C .T 2不变
D .T 2增大
7.如图所示,在托盘测力计的盘内固定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现将一重4N 的物块
轻放于斜面顶端,令其自由下滑,则在m 下滑过程中测力计因m 的存在而增加的读数为:
A .22N
B .4N
C .3N
D .2N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长为L 、质量为M 的木板,在木板左端放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今对物
块m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设物块与木板分离时木板的速度为V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只增大物块质量m ,则V 变大
B .若只增大物块质量m ,则V变小
C .若只增大恒力F ,则V 变小
D .若只增大恒力F ,则V 变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
9.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第4秒末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m/s. 10.扶梯与水平面成37°,质量为m=50kg 的人,站在扶梯上,
随扶梯一起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人受到的支持力是重力的
15
14
,则电梯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2,人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___N.(g=10m/s 2,sin37°=0.6,cos37°=0.8)
11.甲、乙两车从同一点同时出发,甲以速度V 0作匀速运动,乙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则乙追上甲时乙的速度为__________,乙追上甲之前,甲乙之间距离最大时乙的速度为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均为16N ,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系住一质量为1kg 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
簧秤的示数均为8N ,当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为6N ,这时小车的加速度方向是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m/s 2.
13.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8s 内的
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位移为__________m,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m,最后两秒内的位移为__________m.
14.一物体在斜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运动,斜面的倾角
可在0~90°之间变化,设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
之间关系如图,则当θ=__________时,X有最小值,X的最小值
为__________m,物体的初速度V0=__________m/s,物体和斜面
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5.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个工件的长度,如图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_____mm.
1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A.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短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17.下图为用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图中A、B、C、D、E、F是按时间顺序打出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实验点未画出),AB、EF间的距离分别为2.40cm,0.8cm,那么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当打出B点瞬间,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四.计算题:
18.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与水平面成37°角的恒力F 拉着物体A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经过30s 前进450m ,物体A 的质量为10kg ,求:
(1)拉力F 为多大? (2)10s 末的速度多大?
19.如图所示,质量m=5kg 的物体,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37°,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40N 的力F 推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0kg ,且始终静止,取g=10m/s 2,求:
(1)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
20.物体从h 高处自由下落,它在落地前的1s 内共下落35m ,求物体下落时的高度及下落时间?
21.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如沿斜
面方向加一个推力F 1,能使物体沿斜面向上以加速度a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沿水平方向加一个力F 2,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向上以加速度a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F 1:F 2?
2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B ,质量M=8kg ,质量为m=2kg 的小物块A
以V 0=10m/s 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 ,已知A 、B 间动摩擦因数μ=0.4,求:小物块A 的最终速度及A 在B 上滑行的距离(设B 足够长,取g=10m/s 2)
2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用两条等长的细线a 、b 连接在车厢的A 、C 两点,乙知两线拉直时,与车厢前壁的夹角均为45°.试求当车厢以加速度(1)g a 2
2
1=
(2)g a 22=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a 、b 两线的拉力的大小.
天津一中2003-2004-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答题纸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9._____________m/s,_____________m/s 10._____________m/s2,_____________N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s2
13._____________m/s,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m
14.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V0=_____________m/s,μ=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
15.____________mm 16.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m/s2, ____________m/s
四.计算题:
18.
19.
20.
21.
22. 23.
参考答案和解析:
以物体为对象 mgsin300=ma 1 a 1=gsin300 以整体为对象
∵∑F y =m 1a 1y+m 2a 2y
∴(M+m)g-N=ma 1y+m ×0 ∴N=(M+m)g-mgsin 2300 =Mg+
4
3mg ∴增大读做为
4
3
mg=3N 8. 解析
设物块与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对物块
F-μmg=ma 1 ① 对木板
μmg=Ma 2 ② 又有
L t a t a =-22212
1
21 ③ v=a 2t ④ 联立以上四式
g M
m g m F L M
mg
v μμμ--=
2 ⑤
由上式可得,当m 增大,则v 增大,当F 增大,v 将变小。

二、选择题 9.9m/s 8m/s 解析:
2v 5
4+=
v v =
2
5
242⨯+⨯
=9m/s v 4=at 4
=2×4=8m/s 10.1.1m/s 2, 44N 解析
以人为研究对象 ∵∑F y =mg-N=ma y ∴037sin 15
14
ma mg mg =-
037sin 15
1
a g = 22/1.1/9
10
6.0151s m s m g a =⨯= ∵∑F x =ma x ∴f s =macos370
=508.0910
⨯⨯ )(449
400
N N ≈= 11.2V 0,V 0 解析
02022
12
1)1(v at v at v at t v ==∴=
∴=乙 (2)临界条件
距离最大时甲、乙速度相同 12.方向向右,4m/s 2 解析
由胡克定律可知 F=kx

_
甲示数减少2N ,则乙示数增加2N
)
(/41
)28()28(2方向向右甲
乙s m m
F F a =--+=-=
13.1m/s 8m 10m 0m 解析
1s~3s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21/11
32s m t v a =-=∆∆=
3s~6s 作匀速直线运动,v=2m/s 6s~7s 作匀减速运动,22/26
12s m t v a -=--=∆∆=
7s~8s 作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 2=-2m/s 2 8.秒内位移
s
m v m s /188
)(8212
1
2)63(21===⨯⨯-⨯+=
8秒内路程 )(10212
1
2)63(21m d =⨯⨯+⨯+=
14.600
35m s m /210
3
3
解析:
)
cos (sin 220
θμθ+=
g v x 当θ=900 物体竖直上抛
10
21020
⨯=v
s m v /2100=
当θ=00时
μ
μ⨯=
=20)210(23102
20g v
3
3=
μ sin θ+μcos θ
)
sin(1)cos sin sin (cos 1)
cos 1sin 11(1222
2
2βθμθβθβμθμ
μ
θμ
μ++=++=++
++=
当sin(θ+β)=1 θ+β=900 ∵β=300
∴则当θ=600时
)(35)2
13323(
102200min m x =⨯+⨯=
三、实验题
15.104.05mm 16.A 、B 、D
17.0.4m/s 2,0.22m/s 解析
2
2
12
2
15/4.0)10(410)4.28.0(4s m T s s a -=⨯⨯-=-∆=
-- /41s s ∆=
∆ 6.141
⨯=
=0.4 cm
∴s 2=2.4-0.4=2cm
s
m T
s s v B /22.01.0210)24.2(2221=⨯⨯+=+=
∴-
四、计算题
18.12.5N ,10m/s 解析:
2
202
2/130
452221)1(s m t s a at s =⨯==∴=
∵Fcos370=ma
)(5.128.01
1037
cos 0
N ma F =⨯==
∴ (2) v t =at
=1×10 =10m/s 19.32N 224N 解析: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满足∑F=0 ∑F X =0 f 地=Fcos3370 =40×0.8 =32 (N) ∑F y =0
N+Fsin370=(M+m)g N=(M+m)g-Fsin370
=(20+5) ×10-40×0.6 =250-24 N=226 (N)
20.h=80 (m); t=4 (s) 解析
2
2
1gt h =
① 2)1(2
1
35-=-t g h ②
t=4 (s) h=80 (m)
21.
αμαsin cos 2
1-=F F 解析 )2()sin cos (sin cos )1(sin cos 221ma F mg mg F ma mg mg F =+--=--ααμααααμ
αμααμααμααμαsin cos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2
121-=-++=++=F F g g a m F g g a m F 27.2m/s 10m
解析
对A
2/4s m g m mg a A ===μμ
对B B Ma mg =μ
g M
m a B μ=
104.082⨯⨯= 达共同速度后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v 0-a A t=a B t
)
(21
410
0s a a v t B A =+=+=
v A =v 0-a A t
=10-4×2
=2m/s
)
(102
820212
124212102
1)21(222
20m t a t a t v s s s B A B A =--=⨯⨯-⨯⨯-⨯=--=-=∆ 23.0,2
6)1(==b a T mg T m g T m g T b a )221()221()2(-=+
= 解析
先求临界加速度,当T b =0且拉直时 g gtg a ma mgtg F ====∑00004545
012
2)1(a g a <= b 线未拉直, T b =0 α<450 212)()(ma mg T a += m g m g m g 26)22(
)(22=+= (2) g a 22=时,两绳都有拉力
m g T m g T m g T T m a T T b a b a b a )221()2
21()2(045cos 45cos )1(45sin 45sin 002
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