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体制及价值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1933年的《帝国居民点法》(ReichsWohnsiedlungsgesetz 1933) 1937年纳粹时期宣布了《德意志城市新形象法》(Gesetz zur Neugestaltung deutscher Stdte 1937),1960年出台的《联邦建设法》 以及1971的《城市建设促进法》
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对人类自身及其命运的关注,从来都必须 成为一切技术工作的目的” ——爱因斯坦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二、价值观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影响
权 威——专家意见影响目标确定 洞 察 力——某些人群对特定问题有良好直觉和判断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创新有助于目标确立 科学理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解释是目标确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 议” ——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影响全球的题为 《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深刻指出:在过去,我们关
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正迫切地感到 生态的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一条新 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不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苦干地方支持人 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标
城市规划的职业起源与任务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职业起源与任务
一、城市规划职业的起源
有组织的城市规划职业起源于19世纪末 工业革命和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问题激增,卫生、 供水、交通、住房等领域的状况极度恶化——“暗 夜城市”(霍尔)。 专业人士致力于化解城市危机: 工程师,设计大规模给排水系统;建筑师,致力于住 宅管理以保证必要的通风和日照;景观建筑师,推动 城市美化理念;规划师,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 机,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基本方针。
立的重要依据 动 机——特定人群的动机决定总体目标 类似事件——类似经验是是目标形成的重要参考 类 推——不同问题的共通之处 价值体系——人类积淀的思想与价值体系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三、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
贯穿于城市规划所有环节和阶段主要涉及: 健康与安全; 方便与效率; 公平与平等;
城市与城市规划
三、永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由生态的永续性扩展到社会、文化、经济的永续性 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城市对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永续发展的三个维度:
社会维度:强调社会的融合与包容; 环境维度:强调政府应致力于城乡自然与历史环境品
质的保护与提升; 经济维度:强调政府有责任推动稳定并富有活力的经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法 与 部 分 国 家 、 地 区 的 城 市 规 划 核 心 法 结 构 比 较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卡逊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 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 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 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1968年,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成立;
1972年,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 长的极限》,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间 的基本联系 。
由于法律传统和国家管理体制的原因,德国城市 规划法比较重视规划实施所需要的法律手段和衔 接不同规划层次的框架条件。 就具体内容而言,德国城市规划法实际上是一部 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律,它的核心任务是: 确定土地使用者在自由支配土地利用时必须承担 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义务。
1987年颁布的《建设法典》确定了德国城市规划 法的基本框架,主要由1960年出台的《联邦建设 法》以及1971的《城市建设促进法》这2部法律 合并而成。其中,《城市建设促进法》是解决旧 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特别法律。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各国规划师共同的任务是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 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我国现阶段的规划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 环境,保障和创造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 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 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美国1900年到1920年之间,美国一些城市和州自发地进行了总体规划和 分区规划—芝加哥市规划(1909)、洛杉矶区划法令(1909)、纽约区划法 令(1916)和威斯康星州的《城市规划授权法案》
日本1888年《东京市区改正条例》,1919年《城市规划法》和1968年 《城市规划法》

国 城 市 规 划 法 一 览 表
《里约宣言》——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框架性 文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
《21世纪议程》——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 它旨在建立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 各个方向的行动规则。
可持续发展已得到世界最广泛范围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3、相关法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3、相关法
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3、相关法
二、规划行政系统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和 地方自治两种基本形制。分别以英国和 美国为代表,但大多数国家都在这两者 之间寻求适合自己国情的规划行政体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二、永续发展的形成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 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
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观存在着很多误区(忽视环境、资源、生态
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无视自然成本、缺乏整体协调观念)
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们
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主要内容提要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行政系统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
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城乡规划体 制,这是进行城市改造建设的基础。城乡规划体 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 政系统、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城乡规 划体制构成了开展城市改造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 构。
英国、美国、德国三种不同类型的规划行政系统的比较: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管理 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主管形态发展和 规划,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城市重建局(URA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地区 政府(town councils)不具有规划职能。规划 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
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 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 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及安排。
市场经济体制:合理、有效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 生活空间环境。
日本——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技术手段,旨在合 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的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
为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 空间安排 这种空间安排意图从地域上分: 宏观: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 中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微观: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设计
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有效、公正地创造有序的 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英国在1909年制订了《住房,城镇规划诸法》(The Housing, Town Planning etc. Act 1909),这部法律奠定了英国城市规划核心主干法的 基石。1919年修订了其1909年制订的《住房,城镇规划诸法》的多项内 容,并将其改名为《住房与城镇规划法》(The Housing and Town Planning Act 1919)明确其规划针对性的重要的第一步。1946年的 《新城法》(New Town Act 1946)和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47)
不得不严肃思考,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
发展的历程,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
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臭氧空洞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沙尘暴中的兰州
城市与城市规划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经过4 年时间,调查了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后,于 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
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
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 诉、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二、规划行政系统
二、规划行政系统
三、规划技术系统
规划技术系统: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 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包 括一些技术规范。
分为两个层面:
任何规划都不可能 是脱离价值观的中 立的工作
美观与有序;
环境与资源。
——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是学科建设
发展的底线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三节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一、永续发展的概念
“ 既满足的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 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包含两个重要概念: 需要:尤其是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放在优先位置 限制: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 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济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四节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生态城市 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城市中、城市间不同文化背景和
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和谐 历史与未来发展的和谐——保持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保
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 新技术运用并为大众服务,追求文 化遗产与新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
我国一般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
四、规划的运作系统
规划实施操作机制的总和
城市规划实施控制可以分为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基本上 为判例式:
通则式和判例式的融合发展:
由于判例式和通则式的开发控制各有利弊,各国和地区可以 在两者之间寻求更为完善的开发控制体系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德国——建设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城 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英国——城乡规划.
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它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 种政策活动,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 经济的需要”。
前苏联: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是从更大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层次讨论确定城市功能 性质和发展规模。
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 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城乡规 划体制。各国的城乡规划体制不尽相同,因为城 乡规划体制受到了各国资源条件、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
第一节 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一、规划法规系统
1874年瑞典制订的《城市规划法》是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最早一部国家级《城市规 划法》,德国的称为《建设法典》(Baugesetzbuch);英国的称为《城乡规划法》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法国的第一部城市规划核心法称为《城市 规划法》(Loi Cornudet);日本的称为《都市计画法》;但它们有其共同的基本 特征,那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主干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