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珠是怎么形成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明珠是怎么形成的
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形成夜明珠有哪些条件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夜明珠形成过程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夜明珠形成的过程
夜明珠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

夜明珠是世界几个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

据史籍记,史前炎帝、神农时就已发现过夜明珠,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

春秋战国时代,如“悬黎”和“垂棘之璧”,价值连城,可比和氏璧。

当时只有大官家陶朱公(范蠡)和猗顿(战国时大商人)二人买得起。

晋国曾以“垂棘之璧”为诱饵“假首与虞以代编”。

楚、秦、魏等国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讨论国家大事。

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

汉光武皇后的弟弟郭况“悬明珠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

武则天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光照一室。

唐有车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

宋元明时,皇室尤喜夜明珠,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在台湾曾被偷盗,后被破案,物归原主。

元明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

明代内阁曾有数块祖母绿夜明珠,夜色有光明如烛。

夜明珠的分类参照
按材质分
“夜明珠”按照基体材质的不同可分两大类。

1、动植物性“夜明珠”:动物界有夜光者如著名的萤火虫,人人皆知。

唐代苏颚《杜阳杂编》记唐代宗宝历元年,南昌国献“夜明犀”。

植物界有夜光者很多,如《本草纲目》记载灵芝中的“木威喜芝”、“参成芝”、“七明九光芝”都发荧光。

2、矿物宝石类夜明珠:从固体物理学角度矿物性“夜明珠”的基体材料都是无机盐类晶体中的激活晶态磷光体。

所谓激活晶态磷光体是指由于晶体晶格点阵畸变而获得“发光”本领的晶体,而这种畸变,又多半是由于基质内含某些重金属杂质(激活剂)所引起的。

例如ZnS中含少量的Cu就能发出黄绿色磷光,此ZnS称为基质,Cu称为激活剂。

按磷光体
由于激活晶态磷光体中激活剂的不同可将激活晶态磷光体也就是“夜明珠”分两类:
1、永久发光的夜明珠: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能量进行激发,而是靠自身含有激活剂,如14C、3H、147Pm、226Ra、232Th、等放射性同位素,能自身激发而发光的。

2、长余辉蓄光型夜明珠:磷光体中的激活剂没有放射性,必须靠外界的日光、紫外线等光源激发后才能发光的。

今常用的磷光体不下百种,它们的化学成分除了碱金属卤化物外,都是二价金属(Ca、Sr、Ba、Cd、Mg、Zn)的化合物——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硅酸盐,铝酸盐,钨酸盐,磷酸盐和卤素磷酸盐类。

其中,硅酸盐和铝酸盐类稀土蓄光性夜明珠由于采用新型稀土发光材料为主要原料,无毒无害无辐射,环保健康,已经得到较多应用,比如人造硼铝酸锶夜明珠、稀土夜光弹力球(寻龙珠)等。

天然夜明珠是极稀有和罕见的,我们鉴定它的真伪,除了用宝玉石方面的检测仪器科学进行鉴别外,还可以根据它具备的许多特性进行识别。

夜明珠的鉴别方法
天然
(1)须经光照15分钟,能在数十个小时内连续发光的浅灰色萤石。

(2) 具有磷光现象,既能产生夜明珠准效应者。

(3)颜色美丽,半透明,无须任何光照,即永久主动发光,并且发光能量较大。

(4) 一定要把萤石的萤光和磷光区分开来,磷光现象是在外加光源作用,去掉后还能保持一定的发光时间。

(5)观察它的发光长度、均匀度,及半衰期,余辉长短。

人造
(1)在自身不发光的萤石裂隙中填充萤光粉,仅局部或线条状发光。

(2) 发光部位通过光照后,时间短瞬即逝。

(3)填充发光物,破绽楚楚,有明显的痕迹,肉眼观看,比较容易识破。

由于纯天然夜明珠价值较高,在鉴定真伪时,要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应有国家宝玉石权威检测机构出具鉴定证书作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