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5周教学设计(南亚)(2021年整理)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南亚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南亚南亚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印度洋北岸,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南亚地理辽阔丰富,拥有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多种地理要素,也是人口众多、文化多样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教授南亚地理知识,以下是一个地理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国家。
2. 掌握南亚的地形地势特征。
3. 了解南亚的气候特点。
4. 了解南亚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二、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及周边国家a. 南亚的地理位置b. 南亚周边国家: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
2. 地形地势特征a. 南亚地区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b. 南亚地区的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c. 南亚地区的高原:甘达基拉山脉、德干高原等。
d. 南亚地区的河流:恒河、印度河等。
3. 气候特点a. 南亚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b. 南亚的季风现象:夏季季风、冬季季风等。
4. 自然资源及其分布a. 南亚的农业资源:稻米、茶叶、香料等。
b. 南亚的矿产资源:煤、铁矿、石油等。
c. 南亚的水资源:恒河、印度河等。
三、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南亚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南亚地理的特点,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堂内容。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地考察:利用南亚地理特点,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南亚地理景观,增强学生对南亚地理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南亚地图和周边国家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南亚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周边国家,讲解南亚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情况。
3. 讨论与互动: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思考,例如“为什么南亚的气候以季风为主要特征?”“南亚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
区域地理南亚课件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区域地理南亚课件教案2. 学科领域:地理3. 适用年级:高中4. 教学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分布等地理特征。
(3) 分析南亚地区的人口、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3) 南亚的主要国家、人口、宗教、文化等情况。
2. 教学难点:(1) 南亚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2) 南亚地区的人口、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探讨南亚地区的人口、宗教、文化等问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南亚地区的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
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的图片和视频。
(2) 地图:提供南亚的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和范围。
(3) 数据表格:展示南亚地区的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数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提问:请问同学们知道南亚吗?南亚包括哪些国家?2. 讲解:(1) 讲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讲解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3) 讲解南亚的主要国家、人口、宗教、文化等情况。
3. 互动:(1) 提问:请问同学们知道南亚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吗?(2) 邀请同学分享对南亚地区的人口、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看法。
4. 案例分析:(1) 分析南亚地区的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
(2)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的角度分析案例。
高二地理《南亚》教案

高二地理《南亚》教案第一篇:高二地理《南亚》教案一、南亚概述1、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在5°N~35°N、热带及北温带、6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南亚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月~次年5月,雨季为6月~9月。
受地形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雨极——乞拉朋奇(夏季风、迎风坡)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西北部印度沙漠三种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全年炎热干燥。
成因为:西北部降水稀少,人类破坏地表植被⌝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西北部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
(3)水文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来源:]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众多,三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大部分为白色人种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印度、尼泊尔——印度教;斯里兰卡——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英语为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2)经济经济较落后,都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较快(3)城市各国首都,印度的工业城市二、印度1、位置与范围纬度位置:热带及北温带(大部分在10°N-30°N)经度位置:7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2、自然地理特征(参看南亚概述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次年5月,雨季为6-9月(3)水文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人口问题突出——增长快(庞大的人口压力会带来什么问题?);多民族国家,印度斯坦族最多,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复习 南亚--印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南亚》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思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高中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的两大特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通过本节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类活动。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知识的基石,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目的就是要某个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出解释或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区域地理知识属于初中学习的内容,限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知识体系相对简单,强调感知;而高中区域地理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的前提下,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升华,更强调理性的思维。
学生要在并不牢固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澳大利亚是区域地理里面非常重要的一节,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因此这一节对高中区域地理来讲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南亚的基本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已遗忘。
高中区域地理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有待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并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
《南亚》(第1课时)教案多篇.docx

《南亚》(第1课时)教案多篇我为你整理了多篇《南亚》(第1课时)教案范文,但愿能对你的工作学习会带来帮助。
第1篇:《南亚》(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的主要国家。
(2)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过程与方法运用看图、读图等方式来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亚地区的读图训练,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的思想意识,体会读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南亚的地形及河流。
【教学重难点】分析南亚地形。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故事中的唐僧要到哪里去取什么经?(学生回答)明确:他们要到天竺国取《佛经》,天竺国也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南亚,首先来看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及地形特点。
二、新课讲授(一)位置与国家纬度位置: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00~35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南亚主要的国家:南亚地区包括的国家有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内陆国:尼泊尔、不丹;还有印度洋上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歌诀记忆南亚的位置和国家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中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是尼不,临海孟印巴;相邻有四国,尼不印巴。
(二)三大地形区活动:1.读图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
(学生读图找出)2.南亚自北向南可分为三大地形区。
读图说出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学生读图并回答)明确: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a:德干高原;b:恒河平原;c:喜马拉雅山。
过渡:由于南亚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但相对而言北部比南部更高,所以南亚河流自南向北流。
南亚教案课前导入

南亚教案课前导入标题:南亚教案课前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和文化背景;2. 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2. 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或视频素材;3. 学生参与互动的活动或游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南亚地区的图片或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南亚的好奇心。
2. 提问与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南亚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你们知道南亚地区吗?它包括哪些国家?- 你们对南亚地区有什么了解或印象?- 你们对南亚地区的文化和风俗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输入(10分钟)1. 展示地图:使用电子白板或黑板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指出南亚地区包括哪些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2. 介绍南亚地区的特点:简要介绍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规模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对南亚地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三、情感引导(10分钟)1. 观看视频或图片:播放一段有关南亚地区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南亚地区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来了解南亚地区的风景、人文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根据所观看的视频或图片,分享自己对南亚地区的感受和想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参与和学习兴趣。
四、互动活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南亚地区的文化、风俗、名胜等方面的内容,并记录下来。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讨论的结果,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观点。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他们对南亚地区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2.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南亚地区的文化和风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延伸:1.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南亚国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关于该国家的简短报告。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南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复习--南亚
课型
复习
教
学目标
1.了解南亚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2.记住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河流及其水文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主要地形区、河流等。
3.理解南亚季风气侯,能够根据气候统计表、数据等分析南亚季风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理解恒河三角洲地区多洪涝的原因。
重点
1.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2.南亚季风气侯
3.恒河三角洲地区多洪涝的原因
难点
1.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的成因分析。
启发式教学
教学
自主学习
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合作探究讲授教具多媒体课件
区域地理复习--南亚
依据区域地理学习经验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总结、回答出南亚的地形特征、气候成因分布、河流水文特征等并且识记。
讲解。
自 主 学 习二
南 亚 的 自然 地 理 环境
过渡
了解了南亚的自然特征,我们来探讨几个相关问题。
(1.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 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
原
2)地势:北南高中间低
2.南亚气候分布及成因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3.河流
1).三条河流的比较
2).印度河和恒河水文特征比较
4.自然资源:
煤炭、铁矿、锰矿等主要集中于德干高原东北部;巴基斯坦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
南亚初中地理教案

南亚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掌握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4)知道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清楚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6)了解南亚的工业开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开展概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2)以安拉阿巴德为例,分析南亚的气候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印度的人口问题的认识,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2)了解印度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在工业中的比重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及主要城市。
(2)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4)南亚的主要农作物、人口、经济。
2. 教学难点:(1)南亚地形区的分布及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南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提问:南亚有哪些国家?最大的国家是哪个?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提问:南亚的地形特点是什么?3. 课堂讲解(1)讲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以及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讲解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以及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讲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4)讲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人口、经济。
地理课时教案 南亚 1

总结:南亚位于亚州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东濒孟加 拉湾,西滨阿拉伯海,总面面积430万千米2。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教师]南亚共有几个国家?哪些国家与我国相邻?哪些国家属于岛国? [学生]通过读:在“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上,找出南亚所有的国家并 请学生代表陈述,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各国家,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印度(新德里)、尼 泊尔(加德满都)、不丹(廷布),两个岛国分别是马尔代夫(马累)和斯里 兰卡(科伦坡)。 [教师] 补充: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属于内 陆国,还有一个地区是克什米尔地区。 [学生]:①读图7-12,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 高原。②完成p42活动2和活动3。 [教师] 总结:南亚地形以高原、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南部 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 补充:①德干高原上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②根据高程表判读。因 此,地势西高东低。 [学生]读图7-11 和7-12,找出印度河和恒河,并完成p42活动4。 三 巩固小结 师生共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基训对应内容预习南亚的气候 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南亚》教学设计

《南亚》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适时点拨归纳总结 地:(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 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思考: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雨季(6月—9月)旱季(10月—次年5月)5月最热(雨季前一个月)①北面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南下;②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③西南季风尚未来临,天气晴朗干燥。
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5周教学设计(南亚)

南亚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
细校
但是
难免
会有
不尽
如人
意之
处,
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高二地理《南亚》教学设计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人教版教案范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人教版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人教版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了解其分布规律;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通过阅读形象直观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并由此达到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教学建议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教学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在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原有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会有所改变,因为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特别是对于北半球来说,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
冬季时北半球陆地是冷源,在大陆中心地区形成高气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这个冷高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夏季北半球大陆是热源,升温速度非常快,因而在陆地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这种高低气压的分布特点教材通过一、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阅读掌握。
由于这种高低气压的存在,因此在不同季节,陆地和海洋之间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下,就会出现随季节改变风向的风,这就是季风的形成。
应该明确的是季风环流也属于大气环流的一部分,通过知识间的相互关联,可以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但也有例外,南亚的夏季风其形成,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即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形成季风环流的因素应该由两个,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南亚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5、学生分组讨论,地形与河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知识延展
课堂练习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择题
2、了解南亚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
学生填写
学生分组讨论
利用白板的展示功能及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南亚的地理位置
南亚的主要国家
南亚的地形特征
南亚的主要河流
5.注重课堂中学生与电子白板的交流,生生间的交流评价,师生间的交流,老师、学生要注意聆听回答问题学生的想法。
6.有些问题问的过大,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要将问题细化,通俗化,学生易于理解,易于回答。
7.南亚的地势特征没有明确,却拘泥于德干高原的地势特征及德干高原上的河流流向。
8、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技能,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
作业设计
地理填充图册南亚部分练习
课后反思
(包括教学反思、教学资源应用反思)
1.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多动手多总结
2.注重知识的生成性,而不是老师给出答案或结论。
3.注重知识的严谨性,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不是全部。南亚大部分在低纬度地区、小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4.对于初一的学生要求太高,比如在空白政区图中填出南亚的七个国家和首都。
9、明确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课堂已被淘汰。
过渡,以上学习了南亚的地形,南亚的河流
知道地理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5、深化讨论
南亚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南亚河流对南亚两大平原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并了解教师资源包內的图片构成,以便使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的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的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程备教法,根据教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投资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2021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节联中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2021高一英语试题地理必修一第一节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演化成的各种地形;3.了解外力作用的重力场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海床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作用掌握各类峭壁形成的地质作用。
二、能力目标1.能够教程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充分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及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比较形成原因;三、德育目标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所致,地理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建立联系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物所形成的不同的已经形成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相互间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各不相同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看法。
教学过程【导入】营造地表型式的力量【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地表形态,即地貌。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学生讨论回答】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5周教学设计(南亚)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5周教学设计(南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5周教学设计(南亚)的全部内容。
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