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序与中国书法艺术》论文题目: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学生姓名: xxx 学生学号:xxx
成绩:任课教师:
学生序号:评阅日期: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摘要: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继王羲之的第二个高峰,他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是仅次于“二王”⑴的。
颜真卿出生于盛唐时期,同时他所在的
家族又是一个世代为官,以儒学传家的名门大族,据考证颜氏的第一世
是春秋末期孔子著名弟子颜回。
因此颜真卿从小就接触儒学,接触书法,
为他的书法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颜真卿对“二王”的书法体系加以
研究,依据他们的书法特色,灵活通变,推陈出新,创造了符合盛唐审
美追求的刚健雄浑的颜体。
颜真卿诸书体传世最多,被称为中国书苑的
一大宝库、百代楷模。
启功先生曾说:“鲁公书,非独为有唐八法之宗,
亦古今书苑不之祖。
其铭石之作,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莫不衣钵相沿。
”
⑵
关键词:颜体,笔法,艺品,儒学,学颜
一、艺术成就
1、楷书
文人楷书是唐朝书法中最为出类拔
萃的,而颜真卿的楷书又是文人楷书的卓
越代表。
颜体的楷书一改以秀劲取姿、欹
侧取势的圣教书风,融合了许多秦汉时期
的郁勃、两晋的古朴、北朝的雄浑、唐初
的秀逸和中唐的肥劲,颜体常被称为集诸
家之大成。
苏轼曾说:“颜鲁公书雄秀独
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
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
殆难复措手。
”⑶
颜体的楷书技巧多用外拓笔法,巧妙
地运用了藏锋和中锋,着力于点划的起
止,使点划更具有节奏感。
笔画的重量感
和力量感较强,横轻竖重、横细竖粗,且
轻时笔画园劲,重时筋骨内含,会给人一
种浮雕感,这是“二王”的书法所没有的。
附图1大唐中兴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另一宋拓本)
并且颜体更注重对称方正,外紧内松,给
人一种庄重雄浑的气度感。
2、行草书
颜真卿的行草书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唐代书风“尚法”和“尚情”的两大倾向,在注重法度的同时,融入了个性的创造和性灵
的表现。
颜真卿的行草书中常常可以见到篆、
隶、楷、籀的痕迹,线条多运用中锋、藏锋和
转锋,从而显得笔画苍劲有力,字形灵活多变,
墨色浓淡枯润,“有驰骋挥戈、拔剑起舞的叱咤
气概”。
⑷
历代书家评论颜体的行草书有如下三大特
点:一、笔法奇特,用笔中含有篆籀气韵,改
方为圆,前锋外拓,富有弹性,与王羲之用笔
迥异;二、结构自然,无雕琢痕迹,舒和遒劲,
自然朴实;三、字体英爽,一点一画顾盼有情,
丰丽超动,神采焕发。
此等评价是极高的。
这
种笔法的特点和颜真卿的为官经历以及他个人
的品性是分不开,所谓字如其人,这一点在颜
真卿的身上其实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清代的杨
守敬在《学书迩言》中曾提到:“行书自右军后,
以鲁公此帖(《争座位帖》)为创格,绝去姿媚,
独标古劲。
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
”⑸
二、不同时期特点
1、初期
50岁之前,是颜真卿书法成就的初期。
在这
一时期,颜真卿师从张旭,从艰苦地自我摸索期
中脱离出来,在张旭的指导和自我的创新中,颜
体初步形成。
这时的颜真卿主要追求用笔的沉着、
雄毅,以劲健立骨体,敷以较厚的血肉;结构上
整密、端庄、沉稳,由瘦长变为方正。
颜真卿在
初期时虽然在书法造诣上已经有了一些成绩,但
是显然还不成熟,一味地追求“雄媚”,所以留世
的并不多,其中属《多宝塔碑》和《东方朔画赞
碑》最为著名。
46岁时(天宝十四载),由于安
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也
无暇顾及笔砚艺事。
2、中期
附图2 乍奉辞帖(宋绛帖本) 附图
3 多宝塔碑(北京图书馆藏明整拓本)
50~65岁,是颜真卿书法创作的中期。
这一时期中,颜体逐渐趋向成熟。
此时的
颜真卿大胆变法,自出新意,使颜体形神
兼备。
他加强了腕力,圆转藏锋,中锋涩
进,如印印泥。
笔画多为横细竖组,钩捺
的末尾尖锋明显,捺笔有明显的一波三折
之节奏,折笔中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
以“折钗股”拟之。
结构趋向方正端庄,
外紧内松,不因字本身结构的重心欹侧和
松紧度而有所偏倚,而是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保留了不少篆隶的面貌。
其实这一转变,与颜真卿在这一时期的个人
经历密不可分。
由于正值安史之乱,唐朝的政治
局势动荡,作为忠臣的颜真卿自然受到不少奸臣
的恶意排挤。
唐肃宗乾元元年,颜真卿50岁,
因御史唐旻诬告,被贬为饶州刺史;乾元三年,
颜真卿51岁,因淮南节度观察处置使李峘以“无
故生事”参奏,入京任刑部侍郎;同年,又因率
群臣上表问候迁于西内的太上皇李隆基,被权臣
李辅国遣御史诬奏,被贬蓬州长史;永泰二年,
颜真卿58岁,摄祭太庙时,以祭器不修言之于
朝,元载以诽谤时政罪贬颜真卿为硖州别驾,后
又改贬吉州别驾。
同时,次兄允南和弟允臧也相
继在颜真卿54岁和60岁时辞世。
正是这些生活
景况的频繁转换和人生酸甜苦辣的体验,让颜真
卿对艺术的体味也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这一时期颜真卿留世的作品是最多的,有《颜允南碑》、《麻姑仙坛记》、《郭氏家庙碑》、《鲜于氏离堆记》、《颜乔卿碑》、《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逍遥楼刻石》、《颜含大宗碑》、《臧怀恪碑》、《殷践猷碑》等等。
3、后期
65岁以后,颜真卿的书法造诣进入后期。
这一
时期,颜真卿步入自己人生的晚年。
历经四朝的政
治风云,六十多年来的人事纷披,基于对儒、释、
道各家的深刻认识,颜真卿对生命与书艺有了进一
步的领悟。
此时的书法技艺,老辣中富有鲜活的生
机,疏淡中不乏质朴的风神,笔锋得意处更显功力
的炉火纯青。
书风更趋于豪迈奔放。
可谓“成熟中
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的进境,一碑存一碑的
异彩。
”⑹
著名的《颜氏家庙碑》和《颜勤礼碑》便是颜
附图4 鲜于氏离堆记刻石 附图5 麻姑仙坛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翻刻本) 附图六 颜勤礼碑(1992年初拓本)
真卿晚期的作品,同时期的作品还有《干禄字书》、《妙喜寺碑》、《李玄靖碑》、《颜氏告身》、《奉命帖》、《移蔡帖》等等。
在《齐鲁诸子名家志·颜真卿志》一书中,颜真卿的这三个时期被赋予了三重不同的意境。
初期的意境是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中期的意境是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后期的意境是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有如老枿枯林,却又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三、影响
在中国书法史上,艺术生命力最强,影响最广,使后世书家受益最大的。
莫过于王羲之与颜真卿。
颜真卿一生忠烈,在完善他刚介守正的人格同时,也完善了他刚健雄浑,超凡脱俗的书法艺术品格,这种人品与艺品的高度统一,一直受到历代书法家与评论家的推崇。
1、古代影响
颜体自出现以来,便成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一
面旗帜。
由于颜体端庄深厚,便于题署书丹、撰
写官场文书,所以很多士大夫和皇室贵族也很是
青睐。
唐朝时期,学颜体最出名的莫过于柳公权
了,有“公权之学,出于颜真卿,加以盘结遒劲,
为时所重”⑺之说,也有“曼卿之笔,颜精柳骨”
⑻之论,后世也多以颜、柳并称。
五代时的杨凝
式也是学颜的代表之一。
他学颜与柳公权有很大
不同,他专攻行书,且刻意求古。
他虽也爱好王
羲之与欧阳询的书法,但是他晚年的作品中全无
这两者的风格,全然颜真卿之笔。
宋代时期号称“宋四家”的苏黄米蔡也都学
颜真卿。
苏轼学颜不拘形质,唯求意趣,他从颜
真卿变古人之法中得到启迪。
苏轼的书法在法中
施意,“此‘无法’之法乃最高之法”。
黄庭坚如
此评价苏轼的书法:“东坡先生常自比颜鲁公,
以余考之,绝长补短,两公皆一代伟人。
至于行、
草、正书,风气皆略相似。
”⑼而黄庭坚本身学颜也多与苏轼相似,也以取笔意为主。
他的行书入古出新,兼容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多家风格和自己的狂放个性,也能在宋代书坛上独树一帜,后世亦有“黄体”之称。
米芾学颜是以颜体为入门,在熟通颜体的基础上,再学柳、欧、褚、苏、黄、王献之,从而领悟古人笔法,进而自成一家。
再而就蔡襄而言,他学颜可谓是宋人之最,结构用笔全得自颜真卿,有“宋之鲁公”之称。
但他唯取形似,已无真卿风骨,几有“奴仆之诮”。
元代沿习两宋余风,也多宗颜氏。
如,鲜于枢、董其昌等人,董其昌更是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入手,以颜楷书为经纬来创作。
清代中期以后,帖学由盛转衰,颜、欧、褚复为世人所重,习颜之人也随之日益增多,有刘墉、钱沣、伊秉绶、何绍基、翁同龢等人。
其中钱沣是地道的学颜正宗,他的楷书骨力强健,气势雄浑,既直逼颜字的形神,又富于跌宕变化,在细微之处给人新鲜空灵之感。
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也曾评价说:“自来学前贤书,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附图7 颜氏家庙碑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玮旧藏本)
者,独有南园⑽学颜真卿,形神皆至,骨力强健,人品气节,不让古人,非袭取也。
”⑾
2、现世影响
颜真卿书法艺术对现代人的影响,在广度
上超过王羲之,大众对颜真卿比对王羲之会
更加熟悉一点,颜体对于书法的普及起到了
很大的作用。
如今很多人,包括很多书法家,
都是以颜体为入门,打下坚实基础后,再学
习别家书体,从而各取所长,形成自家面目。
现代人学颜可分为一下三种,有的恪守颜法,
追求形似,如谭延闿;有的以形写神,形神
兼备,如舒同;有的熔古铸今,深化升华,
有我无人,卓然成家,如郭沫若、齐白石、
毛泽东。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
事家、思想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
袖,也是一位酷爱书法的大家。
他晚年的狂
草在书法界也是独树一帜,为我国的书法开
创了一代新风。
毛泽东早年也从颜体入手,
在写得一手好颜体字后,吸取“二王”的行草之长,融怀素、张旭之风,推陈出新,从而自成一家。
我从小练习书法就是专攻颜体的。
第一次接触颜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大气,而且端庄雄浑,字多端正对称。
楷体尤其讲究外紧内松,给人一种松散中却又不失法度的感觉。
在学习颜体的过程中,我也慢慢体味到颜真卿的性格品质,教会我要端正做人,严谨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颜真卿变法的成功,颜体的创立,对于中国书法史具有重大意义。
他打破了“二王”所确立的以“韵”为最高境界的观念,成为独一无二的颜式风格,并与“二王”同位千古绝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
⑵《启功论书绝句白首》自注
⑶《苏轼文集》卷六九《书唐氏六家书后》
⑷《齐鲁诸子名家志·颜真卿志》
⑸《学书迩言》
⑹《齐鲁诸子名家志·颜真卿志》
⑺《宣和书谱》
⑻《祭石学士文》
⑼《山谷题跋》
⑽ 南园:钱沣 号南园
⑾《学书迩言》 附图8 逍遥楼刻石(1972年重刻本) 逍遥楼刻石(明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