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 (5)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教案

4、教师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以后西欧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也与城市的重新兴起有关。
二、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教材以查理·马特改革为例,介绍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哪些特点?(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
2、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于是,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力量得到加强。中国古代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则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两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
板书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453年
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509年
→
公元前27年
→
395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
台伯河畔出现罗马城
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
进入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分裂
476年
西础教育资源网》
教学内容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教皇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复兴及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2.通过归纳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教学重难点】重点:查理马特改革;难点:罗马教廷的特点、西欧城市的兴起、拜占廷帝国衰弱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近代和现代的欧洲发达国家林立,但中世纪的欧洲却经历了漫长的黑暗时期。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封建制度逐渐在欧洲形成和确立。
你知道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吗?它有哪些主要特点?它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出示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教皇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复兴及对西社会的影响;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2.通过归纳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培养学生归纳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让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朗读,教师在学生读完后对重难点进行强化。
三、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自学指导1.通读课文,勾划、记忆“自学教材”问题并将疑难问题标出;2.请你将自学和测试中的疑惑写在横线上(要求:言简意赅,明确清晰,书写规范)学生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知识点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什么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些国家,其中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个?2.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拥有怎样的地位?(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知识点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主要城市有哪些?城市兴起的意义是什么?2.西欧争取城市自治权的原因、时间、斗争的方式分别是什么?斗争的典型例子是什么?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反映了的要求。
华师大版历史九上《中古时代的欧洲》word教案2

华师大版历史九上《中古时代的欧洲》word教案2【内容标准】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都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缘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都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专门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都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
【新课探究】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进展。
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同意采邑,其中专门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步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
随着封建制度的进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要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
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截了当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爱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
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截了当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益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截了当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
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学习主题 第三课《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

第三课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知道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比较5世纪前后西欧与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暗;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一、重点: 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
二、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欧洲的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西班牙大作家塞万提斯作品《唐吉可德》影视片断,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刚才影片中的主人翁是谁呢?(短暂停顿后教师过渡)他就是唐吉可德,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位真正的骑士”,其令人心酸又好笑的行为举止,他把我们带回到中世纪的欧洲——庄园遍布的封建社会。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叙述了5—15世纪欧洲社会的变迁。
本课一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是本课重点。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君、封臣通过土地联系在一起,大小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领主独立行使权力的结果是西欧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
庄园也是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随着封君封臣制度而产生的。
作为个生产单位,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
中古中后期,随着城市在西欧的兴起,国王利用城市的支持开始建立统一的王权国家。
在宗教上,中古西欧形成了教会和世俗政权并立的格局。
东欧部分主要谈了拜占庭帝国早期幸存的原因和《罗马民法大全》的编订;俄罗斯部分重在说明近代俄罗斯国家是在反抗蒙古统治以及随后的扩张过程中形成的。
仔细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变化”和“多元”这两个关键词是本课的关键。
作为起始课,这里的“多元”不仅仅是指欧洲文明内部是多元的(西欧、东欧),而且,从世界各区域来看,欧洲文明也是当时世界“多元面貌”的具体“一元”。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变迁和《查士丁尼法典》已有基本了解,对教会的发展演变和俄罗斯不甚了解。
总体而言,学生对于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只停留在知识识记层面,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缺乏深入认知,需要通过某一因素构建起中古时期欧洲社会发展的逻辑框架。
三、教学目标1.通过时间轴和地图,对中世纪的欧洲面貌有整体认知。
2.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观察示意图和补充材料,提取信息,具体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形成的条件与特征,理解其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3.通过图片和材料,认识教权的兴衰更替,理解教会在中世纪西欧二元制社会中的地位。
4.根据地图和材料,综合探究中世纪欧洲社会所隐藏的生机与活力。
5.根据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历史大事件时间轴,认识两者的共同点,理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通,彰显中古时期欧洲文明发展的多元特性。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3.7战争与民族交往【教学目标】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分析理解,认识战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重点知识】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流和各种文明的冲撞和融合,促进了人类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进程。
如何理解战争推动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客观进步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现实破坏性。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生读”单元导言”,思考:1、你所知道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史实;2、人类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3、如何看待战争在文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二、学习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生自学完成表格一、希波战争生归纳:起因:前5世纪,波斯西扩,入侵希腊经过:前490年,马拉松战役结果: 雅典以少胜多师示图——《马拉松战役》、《马拉松比赛》、《雅典银币》、《希腊战船》影响:希腊获胜,促进发展(课本46页第一段)问:希波战争的胜利,给希腊带来了什么影响?思路:一、对希腊各城邦来说,排除了地中海东部的强敌,取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由此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假如波斯获胜,希腊文明可能中断,西方文明的发展道路也许就会改写。
二、对雅典城邦而言,由于在战争中发挥了主力作用,战后的雅典繁荣昌盛,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在各邦中地位上升。
它的繁荣具体表现在:经济战争胜利为雅典开辟了市场和财源,成为希腊各邦和地中海的商贸中心。
军事雅典军队骁勇善战,特别是海军,确立了海上霸权,甚至超越了斯巴达在希腊的军事强邦地位。
政治雄厚的经济和强大的军事地位使雅典有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为希腊的经济文化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知识过渡】在希腊取得希波战争胜利之后。
在战争中发展壮大的各个城邦为了争夺联盟的霸主地位不断发生战争,这极大的削弱了希腊的势力,希腊逐渐衰落下去了,但是希腊文明并没有因此而衰落,反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广。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要从公元前4世纪,位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说起。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课件华东师大版

中世纪的欧洲(ōu zhōu)是“黑暗” 的中世纪。
第十六页,共33页。
圣索非亚大教堂 (jià otá ng)
第十七页,共33页。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tǎ lín)刺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
第三十三页,共33页。
答:赞同。①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达到了至高 无上的地位,政治上成为最大的封建统治力量, 《圣经》成为高于一切的法律准绳;②经济上是西 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并对 西欧全体居民进行剥削;③思想文化上推行愚民政 策,以宗教神学为一切知识(zhī shi)的顶峰;④ 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生产、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其黑幕严密地笼罩着 中世纪的整个西欧社会。
第八页,共33页。
归纳西欧的封建(fēngjiàn)等级制度的特点:
特点一: 采邑分封,权利对应义务 (yìwù)。 特点二: 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特点三: 国王的实际权力有限
第九页,共33页。
课外(kèwài)学史
第十页,共33页。
中世紀騎士
中世紀騎士盔甲 (kuījiǎ)
騎士受封仪式(yíshì)
第三十一页,共33页。
4、对15世纪中期的东罗马帝国(luó mǎ dì ɡuó)社
会述说不正确的是(
)
A、仅剩君士坦丁堡孤城一座
B、帝国已名存实亡
C、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D、但仍有具大的政治实力
第三十二页,共33页。
5.教会(jiàohuì)的统治是黑暗的统治。你赞同这一观点 吗?为什么?
[初中历史]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华东师大版
![[初中历史]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d1b82690c69ec3d5bb758a.png)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记住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比较5世纪叫世纪西欧和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暗;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
二、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教具:挂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一.封建等级制度1.读书,列表:欧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结合地图)法国:西法兰克→法兰西德国:东法兰克→德意志意大利:意大利王国英国:英吉利王国2.阅读教材,理解1)欧洲封建社会的核心是什么?2)欧洲封建等级制度采取什么形式?3)西欧封建庄园在封建制度中的地位。
回答,明确第一,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
第二,等级制度是由于实行采邑制形成的。
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改革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即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下属又将土地再分封。
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时期的欧洲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掌握中古欧洲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欧洲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古欧洲封建制度、基督教文化、十字军东征等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分析中古欧洲社会矛盾和演变,理解欧洲历史的变迁。
3. 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史料和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室展示。
2. 制作PPT课件,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讨论和发言。
4. 确定分组,分配任务,组织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学生简要回答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背景。
2. 引入新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奇特的欧洲中古文明。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中古时期的欧洲》这一课,了解这个时期欧洲的历史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1. 查资料:请学生查找关于中古时期欧洲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中古时期的欧洲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2)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有哪些主要的特征?(3)这个时期欧洲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重要成就?3. 全班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效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教室互动1. 提问:请学生回答教师关于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问题。
2. 讨论:关于中古时期的欧洲历史,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3. 辩论: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深入探讨中古时期的欧洲历史。
(四)小结作业1. 小结:简要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特色和重要成就。
2. 作业:安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深入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继续探究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
希望 1. 学生应该按照指定的阅读清单进行阅读,理解并掌握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方面的知识。
九年级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Medieval European Society instructional desi gn lesson 5, Volume 1, grade 9九年级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个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xx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处理办法:通过文字、图片增强直观认识和理解,编写学习提纲概括学习内容,便于记忆和掌握。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精选8篇)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精选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中古时代的欧洲》导学案备课人:杨筱审核人:复核人:【学习目标】1、知道采邑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罗马天主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复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2、归纳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3、理解宗教神权对西欧社会的影响;理解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自主学习】一、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1、推行制度的改革,史称从此西欧形成制。
2、内容:。
3、特点:分级基础;从属关系。
4、影响:。
二、罗马天主教廷1、通过“”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此后,教皇既是又获得了权利。
2、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是三、西欧城市的复兴1、世纪前后,随着的提高,西欧各地出现了城市的复兴的景象。
2、城市居民的主体是,他们以各种方式发起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或,或,其中最典型的是。
3、世纪前后,西欧诞生了一批最早的。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拜占庭帝国(又称):首都,疆域特点,存在时间,影响。
2、覆亡标志:年,的陷落。
3、覆亡原因:缺乏创新、故步自封;;。
【合作探究】1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同印度种姓制、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有何明显区别?2、为什么说罗马天主教廷居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罗马天主教廷为什么会居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3、你认为城市的复兴给中古西欧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中古时代的西欧社会有哪些特点?(政治、经济、思想)【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中,最强大的是( )A.拜占廷帝国B.法兰克王国C.英吉利王国D.德意志王国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启示是:()A国家分裂必然灭亡B. 只有不断侵略扩张才能发展C.缺乏创新、故步自封必然被历史淘汰D.封建制度必然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3、古代时代,居西欧封建制度中心地位的是:()A.教皇国B.罗马天主教会C.国王D.骑士4、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民族是()A.土耳其B.日耳曼C.蒙古D.法兰西5、推动城市复兴的根本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B.经济的繁荣C.生产力的发展D.天主教会的统治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影响;(2)认识西欧城市的兴起及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1)识记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2)结合“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上承古代希腊、罗马,下传文艺复兴后的近代,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理•马特改革教学难点: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和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三、教学过程【情境引入】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
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
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根基。
【自主预习】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人在其废墟上建立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
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和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6、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合作探究】(一)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的君主是查理。
为什么说查理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查理曼帝国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期查理在位四十多年,发动了五十多次战争,几乎和西欧尽管查理是一国之主,他还渴望得到帝王的尊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九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
第6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采邑改革”以及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能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分析西欧封建王权衰落、地方割据严重的原因;把握罗马天主教会势力发展的原因;同时能比较欧洲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不同之处;共同探讨拜占廷帝国兴衰的经过及原因。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本课的重点是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
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
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
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
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
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
“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
【疑难点拨】
本课的难点是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也由此出现了行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得到发展,13—14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两个
主要贸易区:即地中海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导致了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英国的国会和法国的三级会议逐渐形成,加强了国家的力量,也为文化、科学的发展和冲破教会统治创造了条件。
城市兴起后,经营工商业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大学、专业学校和城市文学逐渐产生、发展,学校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他们后来成为反封建、反宗教迷信的先锋。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元476年,日尔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的最重要的王国是()
A、法兰克王国
B、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西欧封建社会实行的经济制度是()
A、班田制
B、均田制
C、采邑制
D、租庸调制
3、对罗马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评述不对的是()
A、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世俗权力,还控制着思想、文化。
B、但在政治生活中,教皇必须服从国王的领导。
C、教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凌驾各国君主之上。
D、天主教还占有大量的土地,居西欧封建社会的中心地位。
4、对15世纪中期的东罗马帝国社会述说不正确的是()
A、仅剩君士坦丁堡孤城一座
B、帝国已名存实亡
C、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D、但仍有具大的政治实力
二、填空题
5、公元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推行的土地改革,史称“_____”
6、公元8世纪的土地改革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_____的封建等级制。
7、8世纪中期,通过“______”,罗马教会获得大片土地,由此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8、12世纪左右,西欧出现了地区性集市或____中心。
9、12世纪前后,西欧诞生了一批最早的___。
10、____年,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覆亡。
三、简答题
11、指出课文《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中所说的西欧封建制的特点是什么?
12、东罗马帝国的另一名称是什么?国力强盛时,也曾横跨过哪三洲?
【拓展提高】
13、你对西欧城市的复兴的作用有哪些特别的认识?
请看下面的对话:
男生说:我国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城市规模大的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
女生说: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产阶级文化和资本主义萌芽。
他们俩谁说的更有道理?
【史林采风】
古罗马金币的发现
英格兰萨福克郡有一个名叫霍克森的小村庄。
村子里的人都靠务农为生,他们
的生活宁静且平淡。
但是1992年11月16日,这种宁静和平淡被打破。
霍克森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到来了,这个村庄因为一份宝藏被意外发现而名噪全球。
头一天,霍克森发现平时用来敲打的小铁锤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没法,去买
一个金属探测器来找铁锤。
第二天中午,金属探测器突然发出警报声,劳斯以为发现锤子了,开始在院子里挖起来,可挖到50厘米深的地方时还没有东西。
劳斯并没有打算放弃,随着坑越挖越深,探测器发出的声音亦越来越大。
在挖到差不多1.5米深的地方时,一枚银币突然
跳了出来。
仔细一看,这是一枚古罗马时代的银币,虽然金属已经严重变色,但古罗
马帝王头像的浮雕还清晰可见。
劳斯继续挖掘,接下来的情景让他一辈子都忘不掉——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堆古罗马银币,中间夹杂着不少闪闪发光的金币,偶尔还有
银制的汤匙和小艺术品,他挖到了一个地下宝藏。
劳斯马上停止挖掘,并向萨福克郡文物管理委员会报告了发现。
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以最快速度赶到劳斯家。
经过专业人士一天的挖掘,所有宝物都重见天日。
其
中有14191枚银币、565枚金币、24枚铜币、一些工艺品、首饰和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