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玲珑山——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安玲珑⼭
临安玲珑⼭
玲珑⼭风景区位天浙江省古城临安钱王⼤街西端,⾯积六平⽅公⾥,交通便利。
玲珑⼭海拔353M,⼭虽不⾼,却两峰迤旎,盘空⽽上,游道古朴,沿涧⽽筑。
⼭体不⼤,却有泉、有瀑、有树、有寺、有亭、有摩崖⽯刻、有⼈⽂古迹。
早在唐宋时期就已成为浙西的⼀处游览胜地,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玲珑⼭素来有“⼭⽔玲珑”之说,她虽然没有“黄⼭之险峻”,没有“泰⼭之雄伟”,但她却有独特的“玲珑剔透、林茂径幽之俊美”。
玲珑⼭历史悠久,⽂化内涵丰富,其⾃然景观与⼈⽂景观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历史名⼈和⽂⼈雅⼠前来游玩观光,昔⽇苏轼、黄庭坚、佛印等名⼠⼏度登临,并留下许多诗篇和美丽的传说。
近代郁达夫、梅兰芳、蒋介⽯等也曾慕名⽽⾄。
⼀路沿步道⽽⾏,⼈⽂古迹随处可见,特别是北宋⼤⽂豪苏东坡在“醉眠⽯”上醉酒留诗,倚⽯⽽眠,被⼴为流传;千年古松——学⼗松也是他⼿植,如今叶茂根深,苍翠挺拔;他的红颜知已——北宋才妓琴操,当年也是经苏东坡点化⼤玲珑⼭出家为尼,死后也墓葬于此,并⾄今保存完好,还留下许多动⼈的故事。
沿途岩壁更是遍布南宋以来的摩崖⽯刻群。
始建于末的卧龙古寺,隐含在万⽊丛中,⾹⽕袅袅,钟⿎悠悠,倍觉玲珑⼭之“灵⽓”。
每逢⼆⽉⼗九,六⽉⼗九,九⽉⼗九的庙会,来⾃四⾯⼋⽅虔诚的信徒,都会上玲珑⼭点上⼀柱清⾹,许个愿,以保平安。
⼭脚下的卧龙潭碧波萦回、鱼群欢跃,画舫,⽪划艇泛⾈其上,其乐⽆穷。
⽔上餐厅更为风景区增添了⼀道特⾊风景线。
微风吹过,阵阵松涛伴随着泉声、鸟鸣,恰似⼀⾸迎宾曲,真诚的欢迎⼋⽅的宾朋。
玲珑⼭风景区位天浙江省古城临安钱王⼤街西端,⾯积六平⽅公⾥,交通便利。
玲珑⼭海拔353⽶,⼭虽不⾼,却两峰迤旎,盘空⽽上,游道古朴,沿涧
⽽筑。
⼭体不⼤,却有泉、有瀑、有树、有寺、有亭、有摩崖⽯刻、有⼈⽂
古迹。
早在唐宋时期就已成为浙西的⼀处游览胜地,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
公园。
玲珑⼭素来有“⼭⽔玲珑”之说,她虽然没有“黄⼭之险峻”,没有“泰
⼭之雄伟”,但她却有独特的“玲珑剔透、林茂径幽之俊美”。
玲珑⼭历史悠久,⽂化内涵丰富,其⾃然景观与⼈⽂景观相映成趣,吸引
了众多历史名⼈和⽂⼈雅⼠前来游玩观光。
昔⽇苏轼、黄庭坚、佛印等名⼠⼏
度登临,近代郁达夫、梅兰芳、蒋介⽯等也曾慕名⽽⾄,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
篇和动⼈的传说。
⼀路沿步道⽽⾏,⼈⽂古迹随处可见,特别是北宋⼤⽂豪苏东坡在“醉眠
⽯”上醉酒留诗,倚⽯⽽眠,被⼴为流传;千年古松--学⼠松也是他⼿植,如今叶茂根深,苍翠挺拔;他的红颜知已--北宋名妓琴操,当年也是经苏东坡点化⼤玲珑⼭出家为尼,死后也墓葬于此,并⾄今保存完好,还留下许多动⼈的故事。
景区内⼭径蜿蜒,林泉清幽,岩壁遍布宋代以来的摩崖⽯刻,其中“九折岩”三字传为苏轼之⼿。
⼭腰有始建于唐的卧龙古寺,隐含在万⽊丛中,⾹⽕袅袅,钟⿎悠悠,倍觉玲珑⼭之“灵⽓”。
每逢⼆⽉⼗九,六⽉⼗九,九⽉⼗九的庙会,来⾃四⾯⼋⽅虔诚的信徒,都会上玲珑⼭点上⼀柱清⾹,许个愿,以保平安。
⼭脚下的卧龙潭碧波萦回、鱼群欢跃,潭周苍松翠柏,鸟鸣枝头,泛⾈潭中乐趣⽆穷。
⽔上餐厅更为风景区增添了⼀道特⾊风景线。
微风吹过,阵阵松涛伴随着泉声、鸟鸣,恰似⼀⾸迎宾曲,真诚的欢迎⼋⽅的宾朋。
琴操墓是玲珑⼭重要景点之⼀。
琴操原是北宋杭州名妓,因东坡指点⽽⼊佛门,禅寂於玲珑⼭。
墓在钟楼北⾯太⽩。
碣题“琴操墓”三字,明许⼤颖题。
原墓⽯鳞切。
⼗年动乱中被毁,近年重修,为⽔泥砌筑。
相传琴操邂逅东坡,东坡怜其慧,劝及早从良,琴操信⼝歌⽈:“谢学⼠,醒黄梁,门前冷落稀车马,世事升沉梦⼀场,说什么鸾歌风舞,说什么翠⽻明档,到后来两鬓尽苍苍,只剩得风流孽债,空使我两泪汪汪,我也不愿苦从良,我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
”东坡为之落藉。
琴操削发为尼,于玲珑⼭别院修⾏,死后葬此。
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对仅“⼀捧荒⼟,⼀块粗碑”的琴操墓很有感慨,留下⼀⾸诗:“⼭既玲珑⽔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
卧龙寺在玲珑⼭上,建于晚清,由⼭门、天王殿、⼤雄宝殿、观⾳殿为纵轴线布局,左右配以钟楼、客厢。
⼭门呈拱圈形。
⼭门两边有围墙,天王殿与⼤雄宝殿之间,隔⼀长⽅形天井,两侧为东西客厢。
解放后定为临安县佛教点,有僧尼寓居。
钟楼为玲珑⼭寺院建筑之⼀,位于卧龙⼭寺外东侧⼭岗上。
呈⼋⾓形,飞檐翘⾓,内置钟⿎。
先前钟楼上有门联:“钟悠远⿎悠远钟⿎悠远,⼭玲珑⽔玲珑⼭⽔玲珑”。
“⽂⾰”中被损,后修复为浙江美院陆俨少教授的亲笔题联:“玲珑⼭中梵呗时传晨课起,⼈天界⾥钟声常绕苍林间”。
醉眠⽯在玲珑⼭⼭道东侧,南天门旧址之内涧⽔旁,其形如卧榻,能容坐卧。
⽯上有⾪书⽯刻“醉眠⽯”三字,是姚祖显于民国戊⾠年(1928 年)重刻的。
下端横列正书题识:“宋苏⽂忠公,爱玲珑⼭⽔,游辄醉眠于斯,戊⾠夏,余养病⼭中,为补镌字,以彰古迹,⾢⼈姚祖显识。
”“⽂⾰”初破“四旧”时,醉眠⽯被⼈砸去⼀⾓。
“玲珑虽⼩,苏轼曾登”,《玲珑⼭志》开篇⼋个字,便直⼊主题了。
⽽玲珑⼭确实很⼩,深居临安⼀隅,⼭如其名:“⼭玲珑,⽔玲珑,⼭⽔玲珑。
”短短的⼀句诗,却别有意境,让⼈联想到“⼭不在⾼,有仙则灵”,更何况是东坡先⽣这样的仙⾻!昔⽇苏轼、黄庭坚、佛印名师⼏度登临,近代郁达夫、梅兰芳、蒋介⽯也慕名⽽⾄,还有那些⽂⼈墨客留下的摩崖⽯刻,可见玲珑虽⼩,影响甚⼤。
沿⽯径⽽⾏,两旁古树葱绿成荫,⼭腰⼀亭“三休亭”,柱上有楹联“和风⼊座千景秀,明⽉来亭万象融”。
“三休”有何意?民间有“⼀紧、⼆慢、三休”之谣,或许是让⾛累了休息下。
佛家有⾔:“休妻、休官、休争”,此三休我们⼜休得了什么呢?
⼀边是泉⽔⽯涧,⼀边是摩崖⽯刻,这摩崖⽯刻已被覆上了层层青苔,字迹斑驳间透着历史的沧桑,我不懂书法,也⽆法辨认,倒是爱着⽑茸茸的细⼩青苔,⼈⽂与⾃然融为了⼀体,更显得有些灵性。
卧龙寺初建于唐,播名于宋。
南宋淳熙六年,将简陋原寺重开⼭径。
嘉定年间住持⾏善弘扬佛学,⼴交⽂友,该寺⼀时享誉东南。
此后⼏经更朝换代,寺多次毁于兵燹战⽕,⼜不断重修,⽽今的寺应该也是新修的。
对于我这样的凡胎,最令我眼前⼀亮的倒是那些不知名的黄花,满⽬绿⾊中的⼀抹黄,近看更加绚烂耀眼!古⼈已去,⽣命⼏度轮回,只有这花依旧笑眼看世间,在青⼭之间盛放的⾚裸裸......
关于玲珑⼭:玲珑⼭,位于临安城西,海拔567⽶,⾯积2.73平⽅公⾥,历史悠久,⽂化内涵丰富。
⽯径蜿蜒,林泉清幽,游道左侧崖壁上更有⾃宋朝以来的摩崖题刻,尤其珍贵。
苏轼、黄庭坚、佛印、徐霞客、郁达夫、林语堂、梅兰芳、蒋介⽯、杨虎城等诸多历代名⼈雅⼠曾踏迹此⼭,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与动⼈传说。
苏轼曾作《登玲珑⼭》诗赞之⽈:“何年僵⽴两荟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业,⽩云穿破碧玲珑。
⼭修亭上⼯延⽇,九折岩前巧宁风。
脚⼒尽时⼭更好,莫将有限趁⽆穷。
”
桃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及发展条件分析
陈孝青1王⼦夫1
姚斌2易勇1梁蓓1
(1.湖北⼤地风景规划研究院
4300712.湖北⽯⾸市桃花⼭镇政府
434400)
摘要:本⽂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对桃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进⾏了调查与评价,认为桃
花⼭景源具有“总体分散、局部聚集”分布特点,风景资源丰富、类型多、资源质量结构良好,并对评价结果进⾏了合理的分析,从正反两⽅⾯阐述了桃花⼭开发条件。
关键词:桃花⼭;风景资源;调查评价;开发条件;⽯⾸市
风景名胜
36··
⽂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得百度书包
园林科技
2010年第1期总第115期
表1
桃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分类表
民俗⽂化为突出特点的⿅⾓头⼭周边区域,集聚着龙泉寺、⿅⾓头、范蠡墓、仙⼈洞、跑马场、红军树等景源;傅家⽵园⼀带⾃然资源丰富等。
3
风景资源评价
3.1景源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3.2
景源的评价分级标准
特级景点:85分(含85分)以上为;⼀级景点:80分(含80分)以上85分以下;
⼆级景点:70分(含70分)以上80分以下;三级景点:60分(含60分)以上70分以下;四级景点:60分以下。
3.3景源质量结构良好
桃花⼭风景名胜区内参评的现状景源共72个。
依据参评标准,结果评出⼀级景源3个、⼆级景源
15个、三级景源19个、四级景源35个,景源质量颁
布呈⾦字塔形,桃花⼭景源开发后劲⾜,详见表3。
3.4评分结果分析
注:风物类景源因其统计⽅⾯原因,本次统计以风物主要类别作为景源数⽬;括号内数字为景源数。
风景资源分类
风景资源名称
⼤类
中类⼩类⾃然景源(59)
天景(2)⽇⽉星光(1)活佛⾦光彩霞蜃景(1)七彩飞虹
地景(18)
⼭景(7)九佛岗、果⽼⼭、倒马岩、跑马场、⿅⾓头⼭、望夫⼭、艾家咀峡⾕(2)青⽵沟峡⾕、韩家冲峡⾕洞府(1)仙⼈洞
⽯林⽯景(3)
巨⽯林、鸡头脑、斩龙⽯
洲岛屿礁(5)青龙咀、⽩虎咀、⼋⾓咀、鳄鱼头、缺⿐⼦⼭
⽔景(14)
泉井(7)蔡家屋场井、吕家台井、桂花庄井、仙⼈洞井、黎家湾井、乌龙岩井、古井⼝古井江河(1)长江
湖泊(6)
宋湖、中湖、三菱湖、⽩洋湖、杨叶湖、⼤汊湖⽣景(25)
古树名⽊(6)千年银杏、夫妻树、红军树、古桂花2株、古黄杨
珍稀⽣物(9)环颈雉、中华绒鳌蟹、野猪、⾹狸、狸猫、穿⼭甲、野⼭⽺、蟒蛇、猪獾植物⽣态群落(9)楠⽵林、杉树林、板栗林、柑桔林、茶叶林、桃树林、李树林、莲藕、傅家⽵园物候季相景观(1)
四⽉桃花⼈⽂景源(63)
园景(3)陵园墓园(1)将帅陵
专类游园(2)吴家垱桃花源、王李场茶园建筑(23)
民居宗祠(1)桃花⼭特⾊民居(易龙湾)
商业服务建筑(4)依⽔⼭泉、依⽔⼭庄、仙⼈洞度假村、李花⼭庄宗教建筑(4)吴王庙、吴⽥庙、龙泉寺、鸡头脑庙纪念建筑(2)红军树纪念亭、红军树浮雕墙
⼯程构筑物(12)
青⽵沟村⽔坝、吕家湾⽔库、⼤港湾⽔库、株树港⽔库、哑⼝⽔库、鸭⼦⼭⽔库、七顶岩⽔库、红旗⽔库、邹家湾⽔库、⽯华堂⽔库、乌龙岩⽔库、韩家冲⽔库胜迹(16)
遗址遗迹(14)红军树⾰命烈⼠纪念园、皇妃墓、范蠡墓、庵湾村墓群、商代⽂物遗址、将帅陵、⾼岭⼟采矿遗弃地、⽯⼈⽯马湾、江右军成⽴遗址、红军医院遗址、鄂西农民银⾏制币⼚遗址、江南挺进⽀队驻地遗址、华容古道、陡岭⼦遗址雕塑(2)
唐代⽯马、唐代⽯狮
风物(21)
节假庆典(3)江南桃花节、传统节⽇、建国后新增节⽇等
民族民俗(6)丧事做斋、打跳三⿎、请六合帮、送祝⽶、抓周、杀七不杀⼋等神话传说(5)九佛岗、果⽼⼭、鸡头脑、⿅头⾓、古井⼝等传说
地⽅物产(5)桃花⼭⼟鸡蛋、桃花⼭柑桔、桃花桃⼦、桃花⼭⼭泉、布朗李等其他风物(2)
诗词歌赋、⽥园风光
合计:2⼤类8中类28⼩类122处景源
37··
园林科技
2010年第1期总第115期
表3
桃花⼭风景名胜区景源分级评价表
表2
桃花⼭风景名胜区景源评价指标赋值表
桃花⼭风景名胜区景源从景源价值来看,评分在50分以上的就有22个,占资源景点的30.5%,⾜见桃花⼭的整体景源价值较⾼,其中超过60分的有
6个,分别是仙⼈洞、傅家⽵园、依⽔⼭庄、仙⼈洞度
假村、红军树⾰命烈⼠纪念园、千年银杏,说明突出的景源⽐较少,应该做进⼀步挖掘。
欣赏价值较⾼的有古桂花、红军树、千年银杏、傅家⽵园、红军树⾰命烈⼠纪念园、唐代⽯狮⽯马。
科学价值较⾼的有千年银杏、唐代⽯狮⽯马、商代⽂物遗址。
说明桃花⼭的景源具有较强科学价值的景源,但数量不多。
历史价值主要是历史或者传说的起源经典。
保健价值较好的有九佛岗,千年银杏、傅家⽵园、吴家垱桃花源、依⽔⼭庄、仙⼈洞度假村、王李场茶园、李花⼭庄。
游憩价值中桃花⼭绝⼤多数的景源都具有⾮常重要的游憩作⽤,游憩价值较⾼,且资源⽐较丰富。
从环境⽔平来看,除了正在实施加固的⼯程的吕家湾⽔库、⾼岭⼟采矿遗弃地和选矿遗弃地的环境受到破坏外,其余景源的⽣态环境都⾮常优秀,污染程度低,均为满分。
但在设施管理和监护管理⽅⾯较⽋缺,整体管理⽔平偏低。
从利⽤状况来看,桃花⼭风景名胜区交通⽹是⽐较畅通的。
⾷宿接待较为薄弱,客源市场有待开发,运营管理应加强。
总的来看,表明桃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的利⽤⽔平还普遍较低。
从规模范围来看,基本上⽔平都为4,规模⼀般。
4开发条件分析
4.1开发建设有利条件
4.1.1
⽣态条件
桃花⼭⽣态环境优良,⼭好⽔优空⽓佳、民风淳
注:括号内数值为赋分值;因⼦评价层部份项⽬后未有具体赋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其项⽬评价层赋分值范围内赋分。
综合评价层项⽬评价层因⼦评价层
景源价值(80)
欣赏价值(20)景感度(7)、奇特度(7)、完整度(6)科学价值(15)科技值(5)、科普值(5)、科教值(5)历史价值(5)年代值(2)、知名度(2)、⼈⽂值(1)保健价值(20)⽣理值(7)、⼼理值(7)、应⽤值(6)游憩价值(20)
功利值(7)、舒适度(7)、承受⼒(6)环境⽔平(10)
⽣态特征(3)种类值(1)、结构值(1)、功能值(1)环境质量(3)要素值(1)、等级值(1)、灾变率(1)设施状况(2)⽔电能源、⼯程管⽹、环保设计监护管理(2)
监测机能、法规配套、机构设置利⽤条件(5)
交通通讯(2)便捷性、可靠性、效能⾷宿接待(1)能⼒、标准、规模客源市场(1)分布、结构、消费
运营管理(1)
职能体系、经济结构、居民社会
规模范围(5)⾯积(2)、体量(1)、空间(1)、容量(1)
注:括号内数字为景源个数。
景源级别景源名称
⼀级景源(3个)红军树⾰命烈⼠纪念园、千年银杏、傅家⽵园
⼆级景源(15个)九佛岗、古桂花、鸡头脑、龙泉寺、三菱湖、仙⼈洞、吴家垱桃花源、范蠡墓、依⽔⼭庄、仙⼈洞度假村、株树港⽔库、杨叶湖、⼋⾓咀、江南挺进⽀队驻地遗址、红军医院遗址
三级景源(19个)果⽼⼭、皇妃墓、艾家咀、华容古道、青⽵沟峡⾕、中湖、⽩洋湖、依⽔⼭泉、王李场茶园、李花⼭庄、青⽵沟村⽔坝、哑⼝⽔库、鸭⼦⼭⽔库、夫妻树、商代⽂物遗址、鸡头脑庙、古黄杨、吕家湾⽔库、易龙湾
四级景源(35个)
倒马岩、跑马场、⿅⾓头⼭、缺⿐⼦⼭、望夫⼭、韩家冲峡⾕、巨⽯林、斩龙⽯、青龙咀、⽩虎咀、鳄鱼头、宋湖、⼤汊湖、乌龙岩⽔库、庵湾村墓群、⾼岭⼟采矿遗弃地、⽯⼈⽯马湾、古井⼝古井、吴王庙、吴⽥庙、蔡家屋场井、吕家台井、桂花庄井、仙⼈洞井、黎家湾井、乌龙岩井、七顶岩⽔库、红旗⽔库、邹家湾⽔库、⽯华堂⽔库、⼤港湾⽔库、韩家冲⽔库、江右军成⽴遗址、鄂西农民银⾏制币⼚遗址、陡岭⼦遗址
38··
园林科技2010年第1期总第115期
以优新品种⾦叶莸、黄花矶松为例,该品种在我国北⽅不同地区每年灌⽔2~4次,每次灌⽔30kg/m2左右,全年需⽔量达60~120kg/m2,是草坪耗⽔量的
1/10,可⼤量地节约城市⽤⽔,成为替代草坪优先选
择的观赏植物。
草坪每年需修剪20~22次,年管护费⽤达3~5元/m2,⽽应⽤节⽔耐旱型园林绿化观赏植物⾦叶莸年需修剪2~3次,投⼊修剪、除草等管护成本仅为
0.8元/m2,因此,控制草坪⼤⾯积发展,推⼴节⽔耐
旱园林景观植物势在必⾏。
朴,⼜是平原中的⼭岛,具有独特的⼩⽓候,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
4.1.2资源条件
桃花⼭地处鄂湘两省交界处,是江汉平原和洞
庭湖平原交汇处唯⼀的⼭脉;风景区⾃然资源丰富,由6⼤湖泊、10⼤⽔库、280座⼭峰组成,⼭势蜿蜒曲折,拥有“荆楚第⼀⽵乡”的天然景观、千年历史的活化⽯古银杏、枝结连理的“夫妻树”、见证历史的“黄芯树”等;历史传说众多,民俗风情淳朴,更还有湖北省重点保护⽂物、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鄂边重要红⾊旅游景点、湘鄂边界⾰命教育基地红军树⾰命烈⼠纪念园。
桃花⼭镇是国家“万村千乡百县旅游⽰范乡镇”,全国⽆公害⽔果之乡。
4.1.3政策区位
2000年⽯⾸市将桃花⼭旅游⼯作列⼊全市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荆州市将桃花⼭旅游⼯作写⼊“荆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五规划”;桃花⼭地处湖北长江经济带和鄂西⽣态⽂化旅游圈,随着湖北长江经济带和鄂西⽣态⽂化旅游圈建设进程加速,将为桃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带来⼀系列优惠政策,桃花⼭专门出台了招商优惠政策。
4.1.4旅游区位
桃花⼭位于长江三峡、古城荆州、名楼岳阳楼、
武陵源、张家界和松滋危⽔风景区的核⼼区域,是这些景区的中⼼地带和⾃然纽结点;同时,桃花⼭在平原中优势独特,将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及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登⼭保健⾸选之地。
4.1.5⼈⽂历史
桃花⼭⼈⽂历史厚重、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
间风俗独特丰富,同时也是湘鄂边界红⾊⽂化教育基地之⼀。
4.1.6基础条件
景区内部交通、⽔、电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4.1.7
其他条件
桃花⼭民风淳朴,⽬前居民多外出打⼯,景区建
设后能带动居民⾃主创业,所以居民对建设景区的积极性⽐较⾼,欢迎度⽐较⾼。
4.2开发建设不利条件
4.2.1
旅游开发滞后
桃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丰富,⾃然风光秀
美宜⼈,清新的⼭区⼩⽓候宜于休闲度假。
虽然开发时间⽐较早,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今旅游开发⽔平不⾼,品牌影响⼒较⼩,景区开发投⼊⼤。
4.2.2旅游景点分散
桃花⼭风景资源分布较散,给游览路线的组织、
游览设施的配套带来难度。
4.2.3当地居民散居、协调难度⼤
桃花⼭居民居住分布较散,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不利于景区开发⽤地的落实,景区开发难度加⼤。
4.2.4桃花品牌具有⼀定局限性
桃花⼭品牌之⼀是游赏桃花,但是桃花属于季
节性观赏,周期⽐较短;同时,桃树⽣长周期短,过⼀定时间就要轮作,且原地不适宜再栽种桃树,因此给景区带来⼀定局限性。
参考⽂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风景名胜
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9.12.
(上接第46页)
39··
第⼀章规划总论
⼀、⾃然地理条件
●地理区位
灵⼭风景名胜区位于上饶县西北部,距上饶县城、上饶市区25公⾥。
东邻⽟⼭县,西界横峰县,北接德兴市。
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7°40′—117°53′,北纬28°29′—28°41′之间。
●历史沿⾰
灵⼭⼜名灵鹫⼭,《⼴信府志》则称之位“信之镇⼭”。
灵⼭早在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先民在此⽣息繁衍。
●社会经济
灵⼭风景名胜区包括⽯⼈、望仙、清⽔和湖村四乡镇12个⾏政村和4个林场,⽬前区内⽀柱产业为第⼀产业,以林、农业为主,矿产业为辅。
●开发现状
⽬前以⽔晶⼭开发较为成熟。
⽯⼈殿、⽯城寺和芳殿进⾏了扩建修缮,每年庙会都吸引了来⾃闽、浙、赣、皖的⼤量⾹客。
⼆、规划范围
灵⼭风景名胜区范围东⾄⽔晶⼭⽔电站,西⾄茗洋湖,西北⾄道⼠仙峰,东北⾄⽯⼈殿,南⾄湖村乡龙井村⼀带⼭体。
风景名胜区总⾯积90.6平⽅公⾥。
在风景名胜区的外围,划出⾯积为119平⽅公⾥的外围保护地带。
三、发展优劣势分析
优势
1、区位优势
上饶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县所处地理位置⼗分优越,沿横贯中部的浙赣铁路、沪瑞⾼速公路、320国道交通运输⼤动脉,可东⾛上海,西抵南昌;横南铁路,可直通厦门;公路四通⼋达,已形成上饶⾄南昌、景德镇、杭州、武夷⼭等市区的公路⽹络。
2、与周边资源的互补优势
尽管灵⼭周围具有“道教历史名⼭”三清⼭和丹霞地貌的龟峰和龙虎⼭,但灵⼭以独有的风景资源形成了与这些风景区互补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
●与丹霞地貌资源互补
龟峰——为丹霞地貌
龙虎⼭既是道教圣地,⼜是丹霞地貌。
●与⼭岳景观资源的互补
三清⼭:以⾃然⼭岳风光称绝。
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上饶区内最著名的旅游点。
⼤茅⼭: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积154平⽅公⾥,主峰海拔1392⽶。
灵⼭与三清⼭、⼤茅⼭同属花岗岩地貌,但灵⼭有⼤⾯积花岗闪长岩出露,岩⽯规模巨⼤,节理少,从⽽形成绵延50公⾥以上的花岗岩⼭峰群,有三清⼭和黄⼭不可⽐的⼤⽓,⼭上泉⽔瀑布众多,⼭
势时疾时缓,旅游设施开发难度⼩。
●与⽔体风光资源的互补
茗洋湖为上饶县最好的⽔体风光资源。
在上饶县的附近地区,基本上⽆类似的竞争资源。
三清湖虽然知名度较⾼,⽔⾯⼤,但是离上饶市的距离较远,不处于上饶市的休闲娱乐带中。
所以上饶县应该重视其⽔体资源的开发和利⽤,作为旅游规划的重点开发项⽬。
●古代⽂化资源的优势
上饶县的古代⽂化资源较多,⽬前调查到的主要以灵⼭风景区蕴含的⽂化内涵为主。
3、政策优势
上饶市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常⾼,上饶将建成五个旅游域,重点是以上饶市为中⼼,建⽴⼀个中⼼旅游域。
中⼼旅游域将⼤⼒发展灵⼭、天象⼭、以及沿信江风景区等优质旅游资源。
灵⼭⼜位于这个中⼼旅游域的中⼼位置,具有依托上饶市中⼼旅游域来发展的良好时机。
4、客源市场优势
不仅可以接受本地城镇游客、地域性城镇游客。
还可依托三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成熟客源市场,从⽽成为赣东旅游⽹和省域主游览线的⼀个旅游节点。
劣势
1、灵⼭风景区的发展相对较晚,知名度不⾼,市场还处于起步
阶段。
2、风景区的各项建设⽬前还未形成规模,游览设施、从业⼈员、接待设施、基础设施薄弱。
3、有些景区的景观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为破坏。
例如劈⽯开路,开⼭采⽯等。
四、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19年。
近期:2007—2010年,为4年;
远期:2011—2025年,为15年。
五、规划原则
认真贯彻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的“科学规划、统⼀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的总原则。
概括起来即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原则●综合协调原则
●突出⾃然的原则●合理的环境承载⼒原则
●分区管理的原则●统⼀规划、分期实施原则
六、风景名胜区性质
灵⼭风景名胜区是以神龙踞⼭、灵峰秀⽔、道佛民间胜地、⾼⼭梯⽥为资源特⾊,以观光体验、宗教朝圣为主要功能的城郊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七、总体发展⽬标
在全⾯保护⾃然⼭⽔资源和⽣态环境的前提下,精⼼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将灵⼭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景观独特、⽣态优美、
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较强区域开放⼒及可持续发展的著名省级风景名胜区。
⼋、规划重点与对策
1、挖掘深厚的民俗⽂化,打造以“道、佛、儒”为主题的⽂化游览区。
2、发挥⾃然景观优势,打造以游览“灵峰”、“怪⽯”、“平湖”、“秀瀑”为主题的⽣态体验区。
第⼆章风景资源评价
⼀、风景资源调查与评析⽬的
1、全⾯调查、衡量和评估灵⼭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的地位。
2、综合分析各景区、景点的风景价值、环境质量和旅游现状。
3、通过调查评价,得出该风景名胜区景源的若⼲项综合特征,为风景名胜区定性、发展对策以及规划布局提供依据,以确保合理有序地开发。
⼆、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
灵⼭风景名胜区内风景资源分为⾃然景源和⼈⽂景源两⼤类;天景、地景、⽔景、⽣景、建筑、胜迹、风物共7个中类,35个⼩类,52处主要景点,约有景物景观400余处。
⾃然风景资源的景物景观数量为300余处,占总景源量的75%;⼈⽂风景资源的景物景观数量近百处,占总景源量的15%。
三、风景资源评分与分级
●⼀级景点:对风景名胜区起主要影响作⽤,评分值在80分⾄90分之间的景点,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的,为⼀级景点。
●⼆级景点:对风景名胜区起较重要影响作⽤,品位较⾼,评分值在70分⾄80分之间的景点,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的,为⼆级景点。
●三级景点:对风景名胜区起⼀定影响作⽤,具有⼀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有市县级保护价值,评分值在60分⾄70分之间的景点,为三级景点。
●四级景点:对风景名胜区起⼀般性影响作⽤,具有⼀般价值和构景作⽤,评分值在60分以下的景点,为四级景点。
●⼀级景点有5处,占参评总数的9.4 %。
包括: :“龙脊”型花岗岩群峰、“睡美⼈”群峰、⽯屏峰、夹层灵⼭、华表峰。
●⼆级景点有20处,占参评总数的37.7%。
包括: ⽯⼈峰、⽔晶⼭、茗洋湖、南峰塘、百⾕峰、⽔晶岭古道、灵鹫峰、芳殿、天梯峰、鞋峰⼀线天、⽼鸦峰、中台峰、圆墩峰、西台峰、乌鸦弄、⽔晶瀑布等。
●三级景点有17处,占参评总数的32.1%。
包括:迷仙坛、黄沙岭古道、天堂、⽯⼈源瀑布、岩底古道、⽟阶瀑布、道⼠仙峰、世永亭、双溪瀑布、平溪峡⾕、太极岩洞⽳群、尖⽯⽟龙瀑布、西⼭祠、红军放哨亭、三叠瀑布、回龙瀑布。
●四级景点有11处,占参评总数的20.8%。
包括:峰顶院遗址、扎马坑、⾥外揺⼋天⽵海、⾄德宫遗址、尖⽯陈家⼤宅、龙头峰、西台庵、东⼭岩画、庙背古村落遗址、三⼗六尖峰、朱熹理学祠堂。
四、风景资源特征概括
特⾊之⼀:神龙踞⼭——罕见的“龙脊”花岗岩峰群地貌景观
特⾊之⼆:灵峰秀⽔——灵秀的峰岩湖瀑潭泉景观
特⾊之三:道佛民间胜地——独特的“道、佛、儒”合⼀的民俗⽂化景观
特⾊之四:⾼⼭梯⽥——四季景⾊各异的⾼⼭⽥园景观
第三章功能分区与布局⼀、功能分区
⽣态保护区、风景游赏区、服务设施区、协调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