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寻梦环游记》为例,从三个方面浅析主人公人格特征及现实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寻梦环游记》为例,从三个方面浅析主人公人格特征及现实
思考
《寻梦环游记》这是一部由李昂克里奇执导的3D动画电影,影片于2017年11月在中国上映,并于次年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片奖。

与此同时,影片还获得了第75届金球奖最佳动画片奖,通过电影获得的这些奖项,我们可以看出影片受欢迎程度以及包含的艺术价值。

影片讲述了一个出生在墨西哥村的12岁小男孩米格尔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主人公追逐梦想和人生意义展开,通过对米格尔追求音乐梦的过程进行细致地刻画,从而侧面向我们揭露了实现梦想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米格尔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然而在他生活的家庭里面,音乐被视为一种不务正业的选择,米格尔通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心逃离家庭的束缚为了梦想开启一段冒险之旅。

《寻梦环游记》这是一部非常有温度的影片,主人公米格在寻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突破自我,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他的成长和变化,另一方面也能看到他为了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

当然影片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米格尔的人格,从最开始的懵懂和叛逆再到最后的稳重与坚强,这些都是寻梦途中给他带来的转变和收获。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主人公米格尔的性格特点。

通过分析米格尔的三重人格和具体表现,我会对这个人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在文章的每一部分,我都会结合全片的相关内容,谈谈我的一些现实思考和启发。

01、米格尔“本我”的主导是人格的基础,既包含了本能和欲望又能促使其违背父母意愿
不难发现,人格组成一定包含本我的成分,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有决定和选择,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本能的驱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也是主导人格的基础。

在影片中,米格尔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阻碍,这也来自于他的家庭。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梦想,无论这些梦想是大是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行为。

梦的来源一方面是基于我们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

结合这两个因素,我们可以知道米格尔是在这种本我力量的驱动下开始挣扎的。

在这个阶段,米格尔的本我人格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

他热爱音乐,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这份爱让他时刻保持激情和动力。

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他的一系列举动都会受到本能的驱使。

然而,这种爱与父母的反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开始大家都选择了埋葬梦想,压抑情绪,但这种行为就像是养汤不开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米格尔选择离家出走,独自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代价是断绝家庭关系。

在我看来,米格尔从最初的压抑到最终的爆发,本我人格在这里起了决定性作用,一边是自己最亲爱的家人,一边是自己热爱到痴狂的音乐,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使人圆满,选择家人就意味着要被你自己的梦想,追寻梦想又会加深家庭的矛盾。

最终在本我人格的驱使下,米格尔还是选择了跟随自己的内心,这样的选择对他而言至少能够让他不那么压抑,当然,我
们不能就此判断他对家人没有任何热爱,只能说他对音乐是真的热爱。

那么,生活中又该如何避免“本我”的负面影响呢?
布莱希特曾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
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首先思考,一方面可以减少我们的失误,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对问题加工的过程,没有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暂时不做决定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做决定之前先思考也是为了让我们不后悔,很多时候没有思考的决定大多都会出现纰漏,关键时候甚至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决定之前先思考能够减少我们的失误。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优点,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优点,这样就可以互相学习,在交流中提高自己。

自满自大只会让我们心胸狭隘,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个人发展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应该清楚,个人认知是有限的。

如果能结合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就能少走弯路。

一方面可以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自己的试错成本,从而增强信心。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听到的不一定是假的。

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做的是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我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需要做的是分析客观环境,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做到准确公正。

如果依靠主观判断去办事情,那么就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法和对事物价值的判断都不尽相
同,所以要放在具体的条件下并且抛却主观因素才能看得真切。

02、米格尔“超我”的主导是本我对立面,它代表社会道德层面的自我能够控制其行为
众所周知,法律和道德是约束我们行为的外在因素,其中道德约束属于超我,它和本我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在超我的主导下,自我行为是可以被克制和控制的,米格尔在影片中的人格也有超我。

《寻梦环游记》中米格尔最初为了梦想选择了抛弃家人,在这一阶段他是受本我的控制,随着时间不断向后推移,尤其是在米格尔进入亡灵世界以后,他首先经历了漫长的痛苦和十分迷茫的痛苦,尤其当他后面发现自己崇拜的偶像,竟然是杀害亲人的凶手时,他开始从内心深刻对自我进行了否定,从前的幼稚不理性开始逐渐褪去,此时的米格尔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梦想,这时他对家人和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全新的领悟。

从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得知,米格尔从最初的受本我主导转变为受超我主导,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道德感和归属感。

本我的主导会让人丧失对事物的准确认知,米格尔奋不顾身的选择追寻自己的梦想,但却没有考虑到家人的感受,后面看穿了偶像的面目之后他也成长了很多。

影片的后半部分,米格尔开始意识到光靠梦想是行不通的,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仅要有梦想,还要有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这仅仅只是受本我的驱使,愿意为了梦想和亲人奋斗,这就达到了超我的境界,从这里也能看出米格尔成长变化以及心路变化历程。

在我看来,本我的主导下所有行为都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我们每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从而选择和亲人反目成仇,因为
这个阶段我们在意的只是自我的感受。

相比之下,受道德约束的超我主导,人们会更加有动力和责任感,就像影片中的米格尔一样,学会了将梦想和家人统一起来。

03、米格尔“自我”的主导是后天习得,它既能促使其遵守社会规则又能满足本我的需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使我们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影片中米格尔的转变,在这一次的亡灵世界之旅中,米格尔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都更加完善,以往对他而言,生命的意义是模糊又未知的。

一方面他受本我的驱使为了追求音乐梦想选择和家人反目成仇,这一刻对他而言,家庭的意义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当他受到超我的主导之后,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行为显得有些幼稚和一意孤行,于是再次上升到自我主导阶段,通过后天的经历进而约束自己行为和认知。

其次,亡灵世界之旅中米格尔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不仅如此,他还明白了梦想的真实含义。

以往的他将梦想定义为热爱,再到后面他才发现,原来梦想是和家庭以及生命的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单独将他们孤立开来讲都是比较局限的。

米格尔回到现实生活中以后,他开始重新定义一家人的含义,为了能够让自己祖父的灵魂不在亡灵世界消失,米格尔打破家庭禁令弹奏了一曲歌谣。

最后,在这三种人格的引导下,影片中的米格尔逐渐走向成熟。

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化,米格尔开始明白自己在现实面前会遇到很多无奈。

当本我与超越发生冲突时,要想权衡好利弊,就要清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米格
尔明白了家庭和梦想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

这个阶段可以知道,纯粹追求梦想,放弃对亲情的关注,会让我们更加坚定。

当理想的自我形象开始崩塌,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做了一个选择。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提到:“树欲静而风
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现实生活中,追求梦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然而追求梦想的过程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亲情和理想之间要很好的协调,一股省只会让我们的路越走越窄。

《寻梦环游记》中米格尔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他学会了去反思然后加以改正。

在我看来,影片中米格尔这三重人格都是非常关键的,看似每一种人格都有一定的局限,但却是他不同阶段的真实反应,无论是对本我的追求,还是对超我的追求,甚至是对自我的追求,这些行为都能够表明米格尔在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和认知。

结语
《寻梦环游记》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追梦的过程当中也不要忘了亲情的统一,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鸿沟,想要突破这种限制就需要我们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知,实现梦想需要热爱但更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努力。

寻梦环游的过程需要亲人的陪伴,这样奋斗的途中才不至于孤立无援,面对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抉择,米格尔最初选择了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代价就是和亲人反目成仇,随后他选择了将梦想和亲情统一起来,最终也寻找到了梦想的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