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时一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知识点一分散的文明
1.原因
(1)物质因素: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使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
(2)文化因素: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3)自然因素:受生产力水平的局限,高山、大河等的阻隔,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
2.代表
伊斯兰教文明、佛教和印度教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印第安文明。
3.特点
(1)各个区域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2) 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预习评价】
1.(判断)早期人类文明处于隔绝、孤立状态,独立发展。
(×)
2.(思考)早期人类文明处于隔绝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试答:受生产力水平的局限。
知识点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1.原因
(1)手工业:以风力和水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取代人力和畜力;手工工场出现,劳动分工更加细密。
(2)农业:农村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商品化程度提高。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2.表现
(1)标志:商人与工匠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出现了面向市场的集中的手工工场。
(3)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预习评价】
1.(判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诞生的标志是出现雇佣关系。
(×)
2.(判断)农产品商品化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
(√)
知识点三文明的链接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和发展,西欧各国迫切希望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
(2)直接原因: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2.经过
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
3.影响
(1)引起“商业革命”。
①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成倍上升。
②市场扩大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③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价格革命”:
①西欧市场金银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②加速了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4)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①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②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
③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5)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预习评价】
1.(判断)最早开辟通往东方新航线的是迪亚士船队。
(×)
2.(判断)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重要性。
(√)
3.(思考)16世纪,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试答: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4.(思考)16世纪初,西班牙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试答:价格革命。
【图示巧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易错防范】资本积累≠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是指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变成资本投入到新的生产;资本原始积累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迫使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殖民掠夺等。
资本原始积累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另一方面使大量生产资料和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里,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图示巧记】新航路开辟路线图
【历史概念】“价格革命”
【历史概念】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
业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主题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史料探究]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史料……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往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传播基督教成为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思考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案宗教目标:传播天主教。
现实目的:追求黄金等贵金属。
2.条件
史料
注:“圣玛利亚”号远洋帆船是哥伦布探险船队的旗舰,它是一艘木结构远洋帆船,是一艘典型的中世纪西洋风帆船。
思考上述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哪些技术条件?
答案航海和造船技术发达,用于远洋航行的多桅帆船、指南仪器,地理知识丰富,地圆学说流行。
[史论形成]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2)社会根源:欧洲社会各阶层对黄金、香料的需求很大。
(3)宗教根源: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
(4)直接原因: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传统商路,引发商业危机。
2.条件
(1)政治条件:欧洲各国为强化中央集权,积极对外扩张。
(2)科技条件:航海造船技术先进,罗盘针普遍使用,“地圆学说”流行。
[拓展延伸] 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的原因
(1)地理位置有利,都在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
(2)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
(3)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洋航行必需的装备和费用。
(4)均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意图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主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史料探究]
1.“商业革命”
史料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思考史料反映了哪些重要信息?
答案新航路开辟后,市场扩大;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价格革命”
史料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
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思考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答案因素:开辟新航路后,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
影响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3.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史料
思考图示人物为什么“多谢哥伦布”?如何认识漫画信息?
答案原因:烟草、玉米是原产美洲的作物。
认识:新航路开辟后,各洲联系加强,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
[史论形成] 从不同史观的角度认识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连结通道,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给非洲黑人、亚洲人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带来了殖民灾难。
[名家论史]
观点:16世纪中叶,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会合的世界影响》导读:学者认为玉米在世界的传播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的发展尚未超出地域的限制,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前,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类文明的发展尚未超出地域的限制。
A、B、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答案 C
2.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
”这句话说明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
A.掠夺黄金
B.掠夺原料
C.开辟海外市场
D.传播天主教
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可知,葡萄牙、西班牙支
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传播天主教,故选D项。
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D
3.(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好望角,故选A。
答案 A
4.从图一和图二可以发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答案 C
5.(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500~1600年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欧洲
B.工业革命引起技术进步
C.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关系改变
D.经济危机引起物价上涨
解析根据材料“1500~1600年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可知其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故A项正确。
答案 A
6.(2016·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打破世界各地间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荷兰崛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故选择C项。
答案 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二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
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洲。
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第(1)问,应从商业革命、世界市场扩大、商品种类、殖民制度等角度分
析“地理大发现”对欧洲市场的影响。
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得出“促进世界物种交流”的结论;第二小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方面: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等。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现象: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
启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学习思考】
1.有人说,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以及安土重迁。
你如何评价这种说法?(教材第82页)
提示这两种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是各自不同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特征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尽相同,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近代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和扩张性导致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活动,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到来,而中国人的观念导致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最终落后于世界潮流。
2.如果这一测算基本符合事实,那么为什么中国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没有实现工业化呢?(教材第82页)
提示承认测算基本符合事实,可以从中国的经济形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严格限制工商业的政策、禁止海外贸易、人口激增等方面,分析中国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对比欧洲,则要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科学革命及工业革命、对外开放和采用市场经济作为基础等方面分析,说明欧洲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3.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一下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作物对人类的影响。
(教材第83页)
提示丰富了人类的粮食作物种类;给人以美味的饮料享受;烟草有一定药用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容易使人上瘾,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
【自我测评】(教材第84页)
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新航路开辟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提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解体,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文明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84页)
1.哥伦布的船队中有一名秘书和一名翻译,是准备在会见中国官员时用的。
看《哥伦布接受印第安人接济》图,想象一下,哥伦布刚到美洲时与印第安人交流会碰到哪些问题?
提示语言不通;相貌相异;生活习惯差异;价值观不同(如对待黄金)。
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中哥伦布航行美洲的成本与收益对照,哥伦布是否实现了其梦想?提示投入与收益差异很大。
哥伦布没有实现梦想,在贫病中死去。
3.美洲印第安人在哥伦布到来时为他们提供淡水、糖浆、“栗子味的”甘薯、美洲豆和木薯粉,而殖民者带来的是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屠杀。
双方的行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提示印第安人质朴的本性;认为哥伦布一行是天神派来的使者。
哥伦布一行为了寻找黄金,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欧洲生产方式领先,为发展本国经济,对印第安人进行奴役。
课时作业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解析“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宗教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思想骚动”是“寻金热”,“经济活力”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是航海、造船技术的提高,“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故选A项。
答案 A
2.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
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其根本因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
答案 D
3.观察下图,开辟图中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分别是()
A.迪亚士、哥伦布
B.哥伦布、达·伽马
C.达·伽马、麦哲伦船队
D.哥伦布、麦哲伦船队
解析观察此图,①显示的为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可知为达·伽马;
②显示了环球航行,可知是麦哲伦船队。
答案 C
4.15世纪末,某人想去印度淘金并达到了目的,他跟随的可能是谁的船队()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谁开辟了抵达印度的新航路。
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故选C项。
答案 C
5.(2017·河北保定高一期末)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
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
”材料主要反映了()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解析材料“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反映新航路开辟后黄金流入欧洲,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引发商业革命,故B项正确。
答案 B
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属于“商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 B
7.(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换取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
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各洲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美洲和亚洲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所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8.(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很多史学家把公元1500年前后作为全球一体化的开端,这可能是因为公元1500年前后()
A.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欧洲同其他地区开始经济文化交流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解析题干要求“全球一体化”的开端表现,是从全球史观认识的。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以“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评析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
解析依据材料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不同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言之
有理即可。
答案(1)“灾难说”。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来说是一场灾难。
但把印第安人的灾难完全归结到哥伦布个人身上也是不公正的。
殖民侵略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所决定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方式不是个人力量所能阻挡的,可以说是巨大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疯狂,丧失人性。
(2)“贡献说”: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融合。
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3)“灾难、贡献说”,综合以上论述进行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