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阅读及学生阅读能力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分级阅读与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杨建军雪X慧丽
负责人所在单位:XX加美学校小学部
课题负责人联系方式:0转220
填表日期:2012年03月22日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1、学生开展的需求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确实,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教育家们发现,学生阅读经历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
2、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
近年来,我校虽积极地开展了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还被评为省“书香校园〞,同时不断对阅读教学进展探索和研究,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仍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⑴阅读水平低,试卷失分多。
每次考试完毕,教师做试卷分析时,总是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学生阅读能力低直接造成了试卷中的失分。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减少失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⑵表达能力差,课堂不生动。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汇总,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些感受、体验、理解往往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向大家传达,可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高,课堂中很少发现精彩的发言,有些同学甚至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穿顺的句子都说不
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
⑶课外阅读的状况也让教师担忧。
如:A、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浓,有多位家长反映:学生利用大小周回家时间打电脑游戏,或者沉迷于电视动画片,读书要逼着看,缺乏阅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做好许多事情的教师,只有对这件事情有了兴趣,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做,去认真探索,只有培养了阅读的兴趣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B、缺乏指导,收效甚微。
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也不懂得如何去读精、读透一本书,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也比拟欠缺,许多家长也没有这个意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看到学生捧着书,怎么去读,是不是读出效果来,那么往往不被他们所关心。
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而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儿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方案,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分级阅读指导,旨在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几个方面出发,为学生搭建阅读的阶梯,提供适合的阅读资源。
教师如果能将“分级〞概念运用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方式,把阅读和相关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对于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解决阅读难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提出了“分级阅读与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方案。
二、课题的界定
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儿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方案,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分级阅读起源于兴旺国家,在XX、XX地区开展了十几年,分级阅读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
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
同的。
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开展,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
三、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使加美小学部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
2、使加美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不断总结方法,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普遍提高。
3、探索出提高小学各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以后的实践。
(二)研究任务: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系统的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参与课题人员的素质:
本组主要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他们善于学习,勤于调查,乐于实践。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之一,而且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于教改中,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接纳性。
2、申报的课题与教师的教学工作严密结合,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五、研究思路
1、我们对课题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着眼于教学一线,扎根于教学一线,让更多的孩子从本课题中受益。
2、研究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坚持以下三个原那么:
〔1〕主体性原那么
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因材施教原那么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好低段与高段、多数与少数、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在统一要求的根底上,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其所能,进展个性化阅读。
〔3〕实践性原那么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加阅读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六、研究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2、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分级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阅读能力现状。
3、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进展调查分析。
4、经历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展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七、研究步骤和具体做法
①研究启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通过校内了解,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本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状况进展调查分析;填写申报书,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强化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组织学生订购课外书籍。
②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4月—2014年4月〕
A、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开展规律和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体系〔包括:阅读情感,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方法等〕,并从从课堂学习、课外阅读、优秀诗文积累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优化。
B、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C、引领学生品读与课本教材相配套的校本补充教材的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自己
的
兴趣进展广泛阅读。
③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
系统地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进展课题总结、鉴定、验
收等。
八、推进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狠抓“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
以“分级阅读〞为主阵地,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阅读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
把阅读课纳入教学方案,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有目的、有方案地开展阅读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
开放学校图书馆,保证学生能借阅图书;在班级中成立图书角,同时可以在各班级之间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同时向家长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定期为学生购置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气氛。
3、指导落实。
除了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其它课外读物,也可以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
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利用晚修前十分钟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
4、检查落实。
对学生的分级阅读要经常检查、催促、交流、评价。
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小组调查或“课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展检查反应。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催促学生形成习惯。
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九、预期成果
1、阅读教学优秀教案选编。
2、论文、随笔、个案反思集?分级阅读与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之我见?。
3、优秀习作集〔学生习作、学生自创的童谣、诗歌等〕。
4、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的方案、图片、录像等。
5、研究报告。
十、理论依据和参考文献
〔一〕理论依据
1、教学认识论。
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
在分级阅读过程中,不仅能能结合学生实际差异出发去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
2、新课改理论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显然,要实现中小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就必须努力从小学阶段开场,让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参考文献
①?小学语文课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
②?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③?小学语文教学?XX省教育委员会
④?小学语文教师?XX教育
附:研究子课题
1、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诵读中华经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