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朱光潜三立座右铭的人生感悟故事
朱光潜三此主义作文

朱光潜三此主义作文你有没有听说过朱光潜的“三此主义”呀?这可真是个超酷又超实用的理念呢。
“三此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此身、此时、此地。
先说说“此身”吧。
咱们每个人都拥有这么一个身体,这个身体可是咱们在这个世界上闯荡的本钱。
就像打游戏,你的角色就是你的“此身”。
你不能老是想着让别人替你去战斗,去做事情。
比如说,你想要学习一门新技能,像弹吉他。
你不能总是幻想着自己有一天突然就会像摇滚明星一样潇洒地弹奏,而自己的手却从来不去碰吉他。
你的“此身”得动起来,去拿起吉他,去感受琴弦的触感,哪怕一开始弹得像锯木头一样难听。
这就是“此身”的意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梦想自己去用身体力行去追逐。
再聊聊“此时”。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总是想着明天再做,明天再开始努力。
但是“此时”就这么白白溜走了。
就好比你说要减肥,今天看到美食,心想“今天先吃吧,明天再减肥”。
可是明日复明日,减肥永远是明天的事。
而“此时”主义告诉我们,现在就去做。
你想减肥,那这一顿饭就开始控制食量,现在就放下那块高热量的蛋糕,出门去跑个步。
不要辜负了“此时”这个宝贵的时刻,每一个当下都是我们改变和成长的机会。
最后就是“此地”啦。
我们常常会眼高手低,看着远方的美好,却忽略了脚下的土地。
比如说,有些人总想着去远方寻找灵感,去大城市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却没有好好利用自己所在的“此地”。
也许你生活在一个小县城,但这个小县城也有它独特的资源和机会。
你可以在这里开一家有特色的小店,把当地的文化和特色融入进去。
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此地”的不足,幻想着远方的美好。
我们要在自己所在的“此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会发现原来“此地”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朱光潜的“三此主义”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我们积极生活的大门。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都能遵循“此身、此时、此地”的原则,那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不一样。
我们会变得更加自律,更加珍惜时间,也更加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
朱光潜三此主义作文

朱光潜三此主义作文看《朱光潜散文》读到他的座右铭: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很有感触。
朱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6年了,但是,他的循循善诱与谆谆教导依然清晰温暖地警策着世人。
三此主义首先叮嘱我们关注当下。
世务繁杂,但依然要有持有节,既不要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延宕贻误目前该做的事,又不要耽于故旧沦陷其中不能自拔。
人生几十年,时间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但真正能够把控掌握的只有眼前。
尊重当下,就是尊重生命;利用当下,就是耕耘人生;享受当下,就是丰盈岁月。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就是告诉我们幻想误人。
而回忆呢?人人都有往事,回忆往事能够醒炼人生,所以,回忆其实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
但是,也决不能沉迷于过去影响举进,否则,你失去的就不仅是现在,而是整个后半生了。
此身尊崇,我们自当无限珍惜,思前虑后,也是为了不负此身重任,但是,我们也要善于收心性蓄灵气,把主要的心力精力体力智力用于可创造实际效益的事物上,踏踏实实学习,兢兢业业工作,一心一意为奉献,无怨无悔于此身。
此身平凡,但亦可追求卓越。
不安想,不自闭,磊落持范,凡人亦能书写出华彩篇,其次就是提醒要人们认清时局,区辨缓急,知道这个时间节点应该放下什么,举重什么。
此时稍纵即逝,理当有为有不为,胸中有丘壑,才不至于晕头转向,碌碌庸庸。
此时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着生命效益的高低赢负,关系着一个人的未来和终生。
善于利用把控此时的人,才不致于顾东不顾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生不惧勤劳付出,更需要明理知道,把好做事的关口和分寸,不为琐细私欲分心耗神,不为小恩小惠拒弃集体利益和民族大义。
此时持好立场,站对行列,才能高瞻远瞩,举重若轻。
此时不多,瞬息万变,我们以怎样的心境和作为来对待操持此时,彰显着境界的`高下与人格的雅俗。
个人,要做的事情很多,当下却是一过性的,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岁月的洪涛巨浪中,把舵驶航,云帆满张,却是黑白分明地标注着人生的正负里程。
朱光潜有感5篇精选汇总

朱光潜有感5篇精选汇总朱光潜是中国的美学大师,是安徽桐城人,在桐城中学就读过,最先是从大学同寝室同座位的桐城籍同学口中得知。
每每提起这位大师,我的那位同学总是透露出十分的自豪感。
平时我们也会阅读朱先生的有关美学著作,虽然只是专业以外的书籍,随便翻翻,读得似懂非懂。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朱光潜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光潜有感1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理论著作《谈美》中关于审美与艺术创造的关系,也更近一部的阐述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朱光潜先生是美学界的泰斗,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而《谈美》是一本关于美学基本思想的论述,但朱光潜先生以极具亲和力的畅谈口吻代替了严肃的学术语气,用一种明白和畅的语言层层解析他对于美所坚持的理想。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写于民国时期的一本小书,由浅入深、鞭辟入里,系统地讨论了美的本质、美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欣赏的方法、艺术创作的方法等问题。
以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事的诠释手段来刻画彰显每一章节的精彩之处,并赋予独特的视角呈现其思想独特的美。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取及浅入深的方式,由“美感是什么”为开篇,最后将“美”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对最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对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谈美》一书共分为十五个章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如何欣赏美和”以及“如何创造美”。
前三章主要围绕“美感是什么”进行了回答和探讨;四至六章则针对“一般人将寻常快感、联想以及考据与批评认为美感的经验是一种大误解”这一问题进行说明;第七章和第八章则针对“自然美”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第九章到第十四章则引导读者“如何创造美”;最后一章则约略地探讨了人生与艺术的关系。
可以看到的是朱光潜先生从什么是“美感”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先是启发读者“如何欣赏美”,继而“如何创造美”,再到如何“将美与人生意义相结合”,让“零基础”的读者从最浅显的概念开始,一步步深入美学的世界,从对美的“欣赏者”的角度慢慢转变为“创造者”,最后在了解了这最基本的美学知识后开始尝试将所学融入到生活中,上升到“如何做人”这一看似“深奥”的话题。
朱光潜有感(精选4篇)

朱光潜有感(精选4篇)朱光潜有感篇1近日读朱先生的《谈美》,颇为喜爱,感觉收获颇多。
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涵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便是免俗。
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逾越,有一些精神的拜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此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逾越利害干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污染心灵,得到品德精神的提拔。
谈美鄙谚讲:距离孕育发生美。
卖火柴小女孩读后感其实朱老师在此明白的指出了艺术和生存的距离。
真实世界包围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遐想,其形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孕育发生了距离,因此有了从古到今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所谓:艺术泉源于生存又高于生存。
应该也是此中原理。
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计划在此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孕育发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明白,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谈美读后感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剧有唱、念、坐、打。
相声有说、学、逗、唱。
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纪律如夸张、变形等方式,拉开同现实生存的距离,而其内容又不脱离生存。
人们对于熟习的事物总是容易纰漏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现实生存中的利害干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奇怪的、不相识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孕育发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收回美感,使人向往。
如此所谓:政府者迷,观看者清。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一天的时光转瞬即逝,而就在本日,我度过了一个故意义的时光。
我读完了第一三封信。
然而通过这第一三封信,我对美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这便是朱光潜老师在八三岁那年写给青年的美学认识读物《谈美》。
朱光潜有感篇2寻美,撑一根心篙,向人流深处漫溯、漫溯,去探索并宣告美的真谛。
朱光潜: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作者:朱光潜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41期朱光潛,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
他学贯中西,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
朱光潜读书治学从不贪懒取巧,而是奉行“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治学理念。
仔细体味其在读书治学方面所蕴含的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的读书治学大有裨益。
“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主张做学问要有超强的意志、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
他在《谈修养》一书中谈到,“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
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但世间往往有很多人的惰性大于意志力,喜欢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遇到该做的事,拿不出一点儿勇气去做;遇到不该做的,而拿不出一点儿勇气去决定不做,只一味因循苟且,偷安取巧,缺少奋斗的精神。
他们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终将难以有所成就。
在香港大学求学时,朱光潜曾以“恒、恬、诚、勇”这4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其中的“恒”和“勇”,很好地诠释了他无论做人做事,都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朱光潜对这4个字终生恪守不渝。
他认定了抵抗力最大的路径,就坚持勇往直前,孜孜以求,笃志不废,终成美学界泰斗。
朱光潜在欧洲留学期间,兴趣广泛,学习了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等。
但经过比较和思索,他发现美学是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联络线索,也是他最感兴趣的学科,因此决定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的奋斗事业。
当时朱光潜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时的哲学导师——康德哲学专家侃普·史密斯教授并不主张他研究美学,并告诫他:“美学是一个泥潭,玄得很,既不能实证,又不能用严格的逻辑推理。
”朱光潜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不畏惧困难,选择了“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全身心投入到美学研究中,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
朱光潜进入耄耋之年后,依然坚持选择“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翻译了难译的巨著黑格尔的《美学》和维柯的《新科学》。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哲思人生

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哲思人生美学大师朱光潜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第二种,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他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而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
人模拟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人类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痛苦,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余的人重要。
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
像庄子所说,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赋予的本性。
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如何,决不追究生活为着什么,更不会怨天尤人、痛不欲生。
对它们而言,生活就是方法,生活就是目的。
他将自己的人生心得概括为“恒、恬、诚、勇”四个字。
他说:“恒,就是恒心、毅力、忍耐、执著。
恒,一个人无论求学问还是做事情,都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恬,是指物质上的追求少一点,精神上的追求上才会多一点。
诚,待人处事应该以诚相见,襟怀坦荡,不能自欺欺人。
勇,治学道路以至整个人生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这就需要有进取的精神。
”朱光潜生平最景仰两个人,一个是陶潜,一个是和他只有一面之缘的弘一法师。
他一生奉行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因做“入世”的事业,他有儒家兼济天下、学以致用的热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
因有“出世”的精神,他深得道家超然物表、虚静无为的精髓,具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神采。
不管是风平浪静之时,还是黑云压城之日,他始终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朱光潜认为,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是洞察人生价值的前提。
常人困于饮食男女、功名利禄的营求,心地昏浊,难以清明。
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又接踵而至。
因此,要善于在有限的世界中做一个自由的人。
有了这个本领,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庄严,朝内可以看出人心的伟大。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创造出庄严的世相、伟大的人心。
酸甜苦辣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元素。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作文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作文提到朱光潜先生,就不得不说一说他那三次立下座右铭的有趣经历。
这可不是一般的经历,而是充满了思考、成长和转变的奇妙历程。
朱光潜先生第一次立下座右铭,那还是在他求学的时候。
年轻的朱光潜,满怀热情和憧憬,一心想要在学术的道路上闯出一番天地。
那时候的他,就像我们刚踏上梦想之旅时一样,充满了朝气和冲劲。
他给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恒、恬、诚、勇”四个字。
这四个字,可不是随便想出来的。
“恒”,那是要告诉自己做事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就好比我们减肥,如果今天跑了两公里,明天就偷懒躺床上吃薯片,那能有效果吗?肯定不行!朱光潜先生深知这一点,所以要用“恒”来时刻提醒自己。
“恬”呢,就是要有一颗恬淡的心,不被外界的繁华和虚荣所迷惑。
在那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能保持这样一份心境可不容易。
想想我们现在,看到别人穿名牌、开豪车,心里是不是也会有点小波动?但朱光潜先生告诉自己,要淡定,要专注于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诚”,就是要真诚待人,真诚待己。
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与人交往更是要真心实意。
要是整天戴着面具做人,累不累呀?朱光潜先生可不想那样,他要以真诚的心去面对世界。
“勇”,就是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哪能没有坎坷?遇到难题就退缩,那永远也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朱光潜先生鼓足了勇气,准备迎接一切未知的困难。
有了这四字座右铭,朱光潜先生就像有了指路明灯,在学术的海洋里奋力前行。
他每天早早起床,读书、做研究,从不间断。
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到处请教,哪怕被人笑话也不在乎。
他心里就想着,我有“恒、恬、诚、勇”这四字真言,怕啥!然而,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朱光潜先生发现,之前的座右铭还不够。
于是,他第二次立下了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可做起来难啊!啥叫抵抗力最大的路?比如说,冬天的早上,温暖的被窝多舒服啊,起床去锻炼那就是抵抗力最大的路。
写论文的时候,找资料、整理思路很辛苦,随便拼凑一篇应付了事就是容易的路,但认真钻研写出有价值的论文,那就是抵抗力最大的路。
美学大师的哲思人生朱光潜

美学大师的哲思人生美学大师朱光潜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第二种,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他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而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
人模拟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人类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痛苦,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余的人重要。
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
像庄子所说,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赋予的本性。
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如何,决不追究生活为着什么,更不会怨天尤人、痛不欲生。
对它们而言,生活就是方法,生活就是目的。
他将自己的人生心得概括为“恒、恬、诚、勇”四个字。
他说:“恒,就是恒心、毅力、忍耐、执著。
恒,一个人无论求学问还是做事情,都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恬,是指物质上的追求少一点,精神上的追求上才会多一点。
诚,待人处事应该以诚相见,襟怀坦荡,不能自欺欺人。
勇,治学道路以至整个人生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这就需要有进取的精神。
”朱光潜生平最景仰两个人,一个是陶潜,一个是和他只有一面之缘的弘一法师。
他一生奉行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因做“入世”的事业,他有儒家兼济天下、学以致用的热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
因有“出世”的精神,他深得道家超然物表、虚静无为的精髓,具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神采。
不管是风平浪静之时,还是黑云压城之日,他始终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朱光潜认为,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是洞察人生价值的前提。
常人困于饮食男女、功名利禄的营求,心地昏浊,难以清明。
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又接踵而至。
因此,要善于在有限的世界中做一个自由的人。
有了这个本领,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庄严,朝内可以看出人心的伟大。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创造出庄严的世相、伟大的人心。
酸甜苦辣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元素。
朱光潜万事只求半称心读后感

朱光潜万事只求半称心读后感读了朱光潜先生这个“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观点,真像是在闷热的天气里喝了一口凉茶,那叫一个通透啊!你想啊,咱平常人总是追求十全十美,这就像追着天边那朵永远抓不住的云,累得气喘吁吁。
就说赚钱吧,总想着要赚个盆满钵满,成为大富豪,可这一路追啊追,把自己累得像条狗,还错过了好多生活中的小确幸。
而朱光潜先生说“半称心”,就像是给我们这种狂热的追求降了降温。
比如说旅游,我们总想着去那个传说中完美的地方,结果到了才发现,人太多啦,饭菜不合口味啦之类的。
要是按照“半称心”的想法,我们就会想,虽然人多,但这风景还是有几分美的嘛,饭菜不好吃,可咱体验了当地的氛围呀。
这“半称心”也不是让人消极对待事情,而是一种更加从容、乐观的心态。
就像谈恋爱,你要是要求对象得是完美无缺的男神或者女神,那估计得一直单着。
要是能接受对方有小缺点,两个人在有点小摩擦又互相包容的生活里,反而能过得挺有意思。
再看看那些一心想要事事顺心的人,稍微有点不如意就像天要塌了一样。
可按照朱光潜先生的说法,人生哪能事事都如我们所愿呢?接受这“半称心”,就像给自己的心穿上了一层铠甲,那些小挫折啊,就像小石子打在铠甲上,不痛不痒的。
这也让我想到自己的学习。
以前总想着门门功课都拿满分,压力大得晚上都睡不好觉。
后来想通了,能把大部分知识掌握好,考个差不多的分数,再留些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日子过得反而更滋润了。
朱光潜先生的“万事只求半称心”就像一句人生的魔法咒语,让我们在这个复杂又忙碌的世界里,能不那么纠结,能笑着面对生活里的七七八八,不至于被那些求而不得的东西搞得愁眉苦脸的。
这可真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值得咱把它放在心里,时不时拿出来提醒自己呢!。
谈人生价值 朱光潜

谈人生价值朱光潜
谈人生价值朱光潜
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钱,或为名位,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
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
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作是幸福。
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禽兽者在他的心灵。
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生活。
幸福是一种享受。
享受者或为肉体,或为心灵。
人既有肉体,即不能没有肉体的享受。
我们不必如持禁欲主义的清教徒之不近人情,但是我们也须明白:肉体的享受不是人类最上的享受,而是人类与鸡豚狗彘所共有的。
人类最上的享受是是心灵的享受。
哪些才是心灵的享受呢?就是上文所述的真善美三种价值。
学问、艺术、道德等无一不是心灵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这就是说,有无价值,就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
如果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漫不感兴趣,他就成为一种行尸走肉了。
这番道理本无深文奥义,但是说起来好像很迂阔。
灵与肉的冲突本来是一个古老而不易他除的冲突。
许多人因顾到肉遂忘记灵,相习成风,心灵生活便被视为怪诞无稽的事。
尤其是近代人被“物质的舒适”一个观念所迷惑,大家争着去拜财神,财神也就笼罩了一切。
末了,我希望我们青年人都及早确定自己一生的使命,自己去寻求自己的终身工作。
关于朱光潜的名言的联想与思考作文

关于朱光潜的名言的联想与思考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朱光潜爷爷说过的一句话吗?他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这句话可太有意思啦!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画画小能手小美。
她每次画画都特别认真,用彩色的笔把纸上的世界变得超级漂亮。
就好像她在创作一件特别了不起的艺术品。
其实呀,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
比如说,我们每天按时起床,认真学习,和小伙伴友好地玩耍,这些就像是在给我们的“生活画纸”涂上好看的颜色。
如果我们总是偷懒,不做作业,还和同学吵架,那就像是在这张纸上乱涂乱画啦。
所以,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就像在创作一幅美丽的画一样,把我们的生活变得超级棒!
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朱光潜爷爷的一句名言:“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
”
这让我想起了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
一开始,我觉得骑自行车肯定很简单,只要坐上去踩踏板就行了。
可是真正骑起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总是摔倒,身上都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当时特别想放弃,觉得这太难了。
但是后来我想,不能就这样算了,我要学会!于是我继续练习,虽然走了很多弯路,还摔了不少跤,但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开心极了!
就像朱光潜爷爷说的,做事情不会一直都顺顺利利的,会有困难和挫折。
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
希望小朋友们遇到困难也不要怕,勇敢向前冲!。
朱光潜的座右铭

朱光潜的座右铭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是:“言之有物,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句话乍一听好像很通俗易懂,其实并非如此。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见有些同学因成绩不好而破罐子破摔,终日里与游戏、网络为伍;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逃课去网吧玩,更别说什么书本知识了,有的同学直接对考试应付了事。
然而还有一部分同学呢,他们把精力都用在读书上,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头脑。
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把该做的事做好,才能把它做得最好。
有些同学觉得不需要花时间在上面,可你要知道学习就像沙漠,一点点进步都是突破,不学习,只会越落越远!所以,我们应当学习朱光潜先生做好每一件事,努力使自己言之有物。
但朱光潜先生却认为语言和思想、和修养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语言有没有内涵,和他的品德修养有很大关系。
他如果说出口的话毫无意义,或是话太偏激,那就表示他的思想没有深度。
《文心雕龙》中提到:“辞之待人也,犹衣服之于身也。
居其里而望其表,居其外而观其内,宜若是也。
”所谓“居其里”,即说话要中肯,不要偏激,要适中。
至于“居其外”,指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而今,“举止要端庄,态度要温和”也是不可少的一点。
“心底无私天地宽”。
思想深刻,有独特的见解,方能出口成章。
但事实上,许多人写作时,不但没有言之有物,而且他们为了使语言更华丽,经常堆砌一些词藻,无病呻吟。
“如果真正有本事,即使朴实无华,别人也会佩服;如果只是学舌,就算句句都是华章,别人听了也不会受感动。
”——朱光潜因此,我们平时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扩展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虽然现代社会发达,信息传递迅速,获取新闻资讯已十分容易,但仍然有必要坚持每天阅读报纸杂志等相关书籍,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另外,还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如演讲辩论赛、朗诵诗歌散文等,锻炼胆量,训练口才。
当然,除了掌握基础知识技巧外,广泛涉猎名家著述也是必不可少的。
朱光潜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作文

朱光潜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作文朱光潜,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级,好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但是,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悲剧色彩。
让我来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吧!朱光潜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他的父母为了让他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可是,就在他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突然发生了意外,不得不借了很多钱才能让他继续读书。
为了还债,他的父母不得不卖掉了家里唯一的房子。
朱光潜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但是他没有放弃,还是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大学毕业后,朱光潜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他的事业并没有一帆风顺。
有一次,公司遇到了困难,需要裁员。
朱光潜本来以为自己不会被裁掉,结果却被告知要走人了。
这一次的打击让他非常沮丧,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
可是,好景不长。
不久之后,他又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
这种病需要长期治疗,而且费用非常高昂。
朱光潜的家庭并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支付这些费用。
于是他们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度日。
可是,这些钱也不是那么容易借到的。
有些人看到他们家的情况不好,就不愿意借钱给他们了。
这让朱光潜感到非常失望和无助。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之后,朱光潜终于病倒了。
他的病情非常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才能保住性命。
但是手术费用依然很高昂,他的家庭已经没有能力承担了。
最终,他在病床上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时光......哎呀妈呀!听完朱光潜的故事我真的觉得心惊肉跳啊!这个人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和不幸,实在是太惨了!但是呢,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比如说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珍惜眼前人和事等等。
所以说嘛,虽然朱光潜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它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和感悟哦!。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学 学 习 时 遥朱 光 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 兴 趣 广 泛 袁 想 象 中 更 好 的 境 地 遥 在 这 条 座 右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
学 过 文 学 尧心 理 学 和 哲 学 遥经 过 比 铭 的 激 励 下 袁 朱 光 潜 先 生 不 断 地 中 袁我 们 除 了 看 到 一 个 自 我 砥 砺 尧
享 受 遥诚 袁是 指 诚 实 尧诚 恳 袁襟 怀 坦 学 曳等 具 有 开 创 意 义 的 论 著 遥
白 袁心 如 明 镜 袁不 自 欺 袁不 欺 人 遥
第 三 次 袁 是 在 20 世 纪 30 年
勇 袁则 是 指 勇 气 尧志 气 和 勇 往 直 前 代 遥 座 右 铭 共 6 个 字 院野此 身 尧此
黄 石 公 园 里 没 有 一 只 野 狼 能 躲 得 森 浴 冶看 着 秘 书 一 脸 的 惊 讶 袁罗 斯 们 袁更 没 有 被 他 们 的 溢 美 之 词 所
开 您 的 枪 口 浴冶而 威 尔 森 的 回 信 是 福 解 释 道 袁野原 因 很 简 单 袁因 为 从 左 右 遥 相 反 袁他 更 喜 欢 亲 近 那 些
了悠长的思索遥
光 潜 说 袁美 学 是 一 个 泥 潭 袁玄 得
第 一 次 袁 是 在 香 港 大 学 教 育 很 遥朱 光 潜 先 生 认 真 思 索 后 袁决 定
系 求 学 时 遥 他 以 野恒 尧恬 尧诚 尧勇 冶这 迎 着 困 难 上 遥这 时 袁他 给 自 己 立 下
四 个 字 作 为 自 己 的 座 右 铭 遥 恒 袁是 这 样 一 条 座 右 铭 院野走 抵 抗 力 最 大
指 恒 心 袁即 无 论 做 人 做 事 袁都 要 持 的 路 浴 冶从 此 袁他 全 身 心 地 投 入 到
朱光潜《谈美》: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美学

朱光潜《谈美》:座右铭“此⾝、此时、此地”、美学朱光潜先⽣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毕⽣在荒原播撒美的种⼦。
他终⽣恪守⾃⼰的座右铭“此⾝、此时、此地”——此⾝,是说凡此⾝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朱光潜写过为什么要研究美学,美⽆形⽆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情物理的深⼴真确的认识。
这三件事是⼀切真正道德的基础。
从历史看,许多道德信条到缺乏这种基础时,便为浅见和武断所把持,变为狭隘、虚伪、酷毒的桎梏”。
蔡元培说,⼀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所以他们这代⼈,试图在蛮荒上遍植青草,新绿烧成沙⼟,⼜有⼈在焦⿊中栽下。
1947年,朱光潜写⽂章说⽂艺的天性便是⾃由,“⽂艺不光本⾝是⼀种真正⾃由的运动,并且也是令⼈得到⾃由的⼀种⼒量。
”美是⽣活情趣的源头活⽔。
永不过时的美学经典,带你领略⼈⽣的情趣与诗意。
“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半在物,⼀半在你,在你的⼿⾥”。
枯荷、飞鸟、落叶、玻璃杯、信封......哪怕是这些⽇常⽣活中的事物,也能从中发现诗意与美好,只要你有⼀颗愿意欣赏的⼼。
世界上最快活的⼈,是最能领略的⼈。
所谓领略,就是懂得欣赏。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样的时间便不算真正的虚度。
朱光潜终⽣恪守⾃⼰的座右铭“此⾝、此时、此地”——此⾝,是说凡此⾝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
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
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恒、恬、诚、勇:美学大师朱光潜留给后人的“艺术化”人生心得

恒、恬、诚、勇:美学大师朱光潜留给后人的“艺术化”人生心得作者:陈勇钊美学大师朱光潜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第二种,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他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而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
人模拟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痛苦,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余的人重要。
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怎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
像庄子所说,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赋予的本性。
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如何,决不追究生活为着什么,更不会怨天尤人、痛不欲生。
对它们而言,生活就是方法,生活就是目的。
他将自己的人生心得概括为“恒、恬、诚、勇”四个字。
他说:“恒,就是恒心、毅力、忍耐、执著。
恒,一个人无论求学问还是做事情,都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恬,是指物质上的追求少一点,精神上的追求才会多一点。
诚,待人处事应该以诚相见,襟怀坦荡,不能自欺欺人。
勇,治学道路以至整个人生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这就需要有进取的精神。
”朱光潜生平最景仰两个人,一个是陶潜,一个是和他只有一面之缘的弘一法师。
他一生奉行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因做“入世”的事业,他有儒家兼济天下、学以致用的热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
因有“出世”的精神,他深得道家超然物表、虚静无为的精髓,足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神采。
不管是风平浪静之时,还是黑云压城之日,他始终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朱光潜认为,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是洞察人生价值的前提。
常人困于饮食男女、功名利禄的营求,心地浑浊,难以清明。
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又接踵而至。
因此,要善于在有限的世界中做一个自由的人。
有了这个本领,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庄严,朝内可以看出人心的伟大。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创造出庄严的世相、伟大的人心。
光潜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第一次确立做人求学之道的座右铭

光潜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第一次确立做人求学之道的座右铭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著作等身,建树颇丰。
他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
他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恒,是指恒心,即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
恬,是指恬淡、简朴、克己持重,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诚,是指诚实、诚恳,襟怀坦白,心如明镜,不自欺,不欺人。
勇,则是指勇气、志气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这四个字不仅集中反映了朱光潜先生求学时的精神状态,而且贯穿了他的一生。
朱光潜先生曾说:“这四个字我终生恪守不渝。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
朱光潜先生兴趣广泛,学过文学、心理学和哲学。
经过比较和思索,他发现美学是他最感兴趣的,是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联络线索,于是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
当时,他的指导老师著名的康德专家史密斯教授竭力反对。
他告诫朱光潜说,美学是一个泥潭,玄得很。
朱光潜先生认真思索后,决定迎着困难上。
这时,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中,终于写出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具有开创意义的论著。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
座右铭共6个字:“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拖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在这条座右铭的激励下,朱光潜先生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朱光潜先生三次所立的座右铭,由于环境不同,侧重点自然有异。
第一次,主要是确立做人求学之志;第二次,侧重点是理想、事业的抉择;第三次,在学有所成后,对自己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朱光潜人生如戏,导演是自己

朱光潜人生如戏,导演是自己朱光潜:人生如戏,导演是自己朱光潜:人生如戏,导演是自己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罣碍;去留无意,漫随天外幽幽。
”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对人生常态的深层解读,恬淡中透着深邃,直白中溢出哲理,值得一读。
对人生,我有两类对待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上的一切人和物在一起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后台,轻蔑袖手看旁人在那儿不屑。
站在前台时,我把自己看的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鸟兽和鸟兽虫鱼等嬉游也都一样。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极其重要就是因为人类把自己看的比其他物类重要。
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痛苦,就是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极其重要看的比其余的人重要。
比如事穿衣吃饭时极其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就因为有一部分人要亏人自肥。
再比如生死,这又是极其简单的事,无数人和无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
三只小虫让车轮轧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震裂了,虫和花自己都不计较或此时此刻,而有机体母体则在生老病死以后偏偏要加上一个“苦”字。
这无非希望人们是因为造物主待他们应该比草木虫鱼更优厚。
因为如此着想,我宁愿把草木自己看为草木虫鱼的一类,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
像庄子所说,他们“悠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他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安然蛰处,甚至顺着自然所一副赋予的那一副本性。
他们绝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决不什么,绝不追究都市生活是为着什么,也决不埋怨上天待他们刻薄,让他们供人类咎由自取凌虐。
对他们来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标。
根据山石虫鱼的生活,我得出一个经验:我不仅如此无此生活以外另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本意外另求生活目的。
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活着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大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朱光潜人生感悟

朱光潜人生感悟
朱光潜(1563-1628),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思想家,曾受到多位文人墨客的喜爱。
他的作品多以古文实践为主,著有《朱子家传》、《大兴说》、《耆经鉴》等著作,深受读者喜爱。
从朱光潜丰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人生哲学的犀利思考。
他以一种鲜活的手法,借古典之语探讨了人生本质,从重视功利利己之情调转为重视追求至善之修为。
他窥探到一种更深层的“原则”原则之所以为原则,是因为它提供人们必须遵守的准则,对于平凡的生活中的小事,也奉行着至善至美的修养。
朱光潜也曾论及“未来大任”,认为人们应当竭尽努力,去提升自身,做一番大事业。
他主张要“发挥自己的天赋,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任务,也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朱光潜的人生观,也体现在他的诗文中。
他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著名的诗句“拙荆谨慎,不累瑕疵,历世未及,一笑淡然”,这一句诗,正是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人们应当勤学努力,去发挥自身潜能,把每一件事情都精益求精,在受挫时保持乐观,永远不忘微笑,保持轻松和洒脱。
朱光潜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人生,把自己的理念延伸到了社会,传播他的忠告至今已生生不息,让我们也从朱光潜的观点中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
就如他曾经所言:“谨节以为生,退尔以得安,是也”,节制自我,把握安定情绪,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
朱光潜的人生观无论何时,也永恒不变。
他的思想为无数的当代人类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不同的时代,他的作品都深受普通读者和研究者的青睐,也让我们体味到了朱光潜深刻思想中的人生感悟。
徽人物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朱光潜

徽人物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朱光潜1986年3月6日,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
先生曾发表了著名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希望青年把读书变成一种嗜好,从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以抵抗社会习俗的引诱;在他即将熄灭生命之火的岁月里,先生不断越过隔墙,把旷世的风范吹进晚辈们的心灵中,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①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谈书》朱光潜先生在这一章“谈书”中提到“读书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对读书产生热情,在读书的过程中才会有思维的灵感。
这样的一种读书态度才会让我们爱上读书,先生用他略带风趣的语言给我们诠释了一种单纯的读书方式,让我们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②你大约记得晋人陶侃的故事。
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砖。
晨间把一百块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一百块砖由斋外搬到斋里。
人问其故,他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他又尝对人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其实惜阴何必定要搬砖,不过他老先生还很茁壮,借这个玩意儿多活动活动,免得抑郁无聊罢了。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二谈动》谈到为我们解决了如何排解烦恼的问题,他认为排解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动”,而何为“动”,就是就是游泳、慢跑等运动,也可以是单纯的肢体动作,不管怎样就是不要忘记“谈谈笑笑、跑跑跳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朱光潜三立座右铭的人生感悟故事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著作等身,建树颇丰。
他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
他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恒,是指恒心,即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
恬,是指恬淡、简朴、克己持重,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诚,是指诚实、诚恳,襟怀坦白,心如明镜,不自欺,不欺人。
勇,则是指勇气、志气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这四个字不仅集中反映了朱光潜先生求学时的精神状态,而且贯穿了他的一生。
朱光潜先生曾说:“这四个字我终生恪守不渝。
”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
朱光潜先生兴趣广泛,学过文学、心理学和哲学。
经过比较和思索,他发现美学是他最感兴趣的,是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联络线索,于是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
当时,他的指导老师著名的康德专家史密斯教授竭力反对。
他告诫朱光潜说,美学是一个泥潭,玄得很。
朱光潜先生认真思索后,决定迎着困难上。
这时,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中,终于写出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具有开创意义的论著。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
座右铭共6个字:“此
身、此时、此地。
”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拖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在这条座右铭的激励下,朱光潜先生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朱光潜先生三次所立的座右铭,由于环境不同,侧重点自然有异。
第一次,主要是确立做人求学之志;
第二次,侧重点是理想、事业的抉择;
第三次,在学有所成后,对自己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中,我们除了看到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以求的形象外,难道不应该获取更多的人格力量和思想的启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