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当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时,若有单位质量,即 m=l(1mg或1μg)的该组分加 到第0号塔板上,分配达平衡后, 由于k=l,即p=q,故p=q=0.5.
当一个板体积(1△v)的载气以脉动形式 进入0号板时,就将气相中含有q部分组 分的载气顶到1号板上,此时0号板液相 中p部分组分及1号板气相中的q部分组 分,将各自在两相间重新分配,故0号 板上所含组分总量为0.5,其中气液两 相各为0.25,而1号板上所含总量同样 为0.5,气液两相亦各为0.25。
K=
cs cM
= P/vs = q/vM
k .vM vs
=k . β
2 .气-液色谱的分配过程(固定相是液体) 溶解(在固定相上) ⇌ 挥发
| 挥发⇌ 溶解(进一步) 不同组分中溶解度大的,在固定相上停 留时间长。
3.气-固色谱的分配过程 (固定相是固体)
吸附⇌ 脱附 → 再吸附⇌脱附
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吸附能力不同。
7.2 基本原理
一.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图7-2 色谱图
1.流出曲线
以组分的浓度变化作为纵坐标,流 出时间作横作标,这种曲线叫流出曲线, 也叫色谱图。
2.基线: 当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
在实验操作条件下,反映检测器系统噪 声随时间变化的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 线是一条直线(或当有载气通过检测器 时产生的噪声信号是直线)。
峰宽或半峰宽是衡量柱效的指标或参数。
二.色谱分离的理论依据
(一)色谱过程及分配系数 1 .分配系数 2 .气-液色谱的分配过程 (固定相是液体) 3 .气-固色谱的分配过程 (固定相是固体)
1 分配系数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气相)之间发 生的吸附、脱附和溶解、挥发的过程, 叫分配过程。被测组分按其溶解和挥发 能力(或吸附和脱附能力)的大小,以 一定的比例分配在固定相和气相之间, 溶解度(或吸附能力)大的组分分配给 固定相多一些,气相中的量就少一些, 溶解度(或吸附能力)小的组分分配给 固定相的量就少一些,气相中的量就大 一些。
由于流动相在不停地移动,组 分就在这些塔板间隔的气液两相间 不断地达到分配平衡。
塔
△V(除去固定相,称为板体积)
板
数
(
柱
长
L )
H塔板高度
塔板理论假定: ⑴ 在这样一小段间隔内,气相平均组 成与液相平均组成可以很快达到分 配平衡,这样达到分配平衡的一小 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
⑵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而是脉动式 的,每次进气为一个板体积。
⑶试样开始时都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试 样沿色谱柱方向的(纵向扩散)扩散可 略而不计。
⑷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为简单起见,设色谱柱由5块塔板 (n=5, n为柱子的塔板数)组成,并
以r表示塔板编号,r等于0, 1,2, …,n—1,某组分的分配比k=1,则 根据上述假定,在色谱分离过程中该
组分的分布可计峰的顶点到基线之间的距离称之
为峰高,用h表示。
峰底宽(Y):从峰两边的拐点作切线与基线
相交部分的宽度,用y表示。
半峰宽(Y1/2 ):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度。 半峰高( h1/2):峰高h的1/2处。
A=h·Y1/2×1.065 ∴ 峰高与 峰面积是定量的指标或参数,
保留值是定性的指标或参数,
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是基于不 同物质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试样中的各组分 就在两相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得 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产 生很大的分离效果,从而各组分彼此分 离开来。
(二) 色谱理论
色谱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 色谱理论 (塔板理论)
色谱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
以后每当一个新的板体积载气以脉动式进入 色谱柱时,上述过程就重复一次,如下所示:
塔板号r
0
1
2
进样
q 0.5 p 0.5
进气1△V q 0.25 p 0.25
0.25 0.25
进气2△V q 0.125 0.125+0.125 0.125 p 0.125 0.125+0.125 0.125
进气3△V q 0.063 0.063+0.125 0.125+0.063 p 0.063 0.125+0.063 0.063+0.125
1. 塔板理论
将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作蒸馏过程,
引用了处理蒸馏过程的概念、理论和方 法来处理色谱过程。把色谱柱比作一个 分馏塔,色谱柱可由许多假想的塔板组 成(既色谱柱可分成许多小段),在每 一小段(塔板)内,一部分空间为涂在 担体上的液相占据,另一部分空间充满 着载气(气相),载气占据的空间称为 板体积△V。当欲分离的组分随载气进 入色谱柱后,就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叫保留体积。
⑶ 调整保留时间(t ′R):tR′=tR-tM 组分在固定相上滞留的时间。
不同组分tM均相同,但tR ′不同 调整保留体积( VR ′ ) VR ′=Fo tR ′
⑷ 相对保留值(r)
r2,1
tR(2) tR(1)
VR(2) VR(1)
1
也称色谱柱的选择性,r2,1越大,分离 的越好,色谱柱选择性越好。
3
0.063 0.063
按上述分配过程,对于n=5,k=1, m=1的体系,随着脉动式进入柱中板体 积载气的增加,组分分布在柱内任一板 上的总量(气相、液相总质量)见表7—1。 由表中数据可见,当n=5时,即5个板 体积载气进入柱子后,组分就开始在柱 出口出现,进入检测器产生讯号(见图 7—4,图中纵坐标x为组分在柱出口出 现的分数。
基线噪声: 指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起伏。
基线漂移: 指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
3.保留值:组分在色谱柱内滞留时间的 数值。
⑴死时间(tM):载气流经色谱柱的 时间。
死体积(VM):在死时间内流经色 谱柱载气的体积。
⑵ 保留时间(tR):tR=tM+tR′ 组分从进样开始到出现最大浓度时的 时间叫保留时间。 保留体积(VR): VR=FotR 在保留时间内流经色谱柱载气的体积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 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
cs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M
T、P一定时 , K为常数。
用K可以衡量不同组分与固定相作 用力大小及在固定相停留时间长短。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实际 工作中常应用分配比k表征色谱分配过 程的参数。
P → 组分分配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k= q → 组分分配在流动相中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