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市砀山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9八下·雅安期末) 选出加下划线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 . 如鸣珮环,心乐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C . 选贤与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是谓大同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2. (6分)(2019·江西模拟)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只有香如故。

(3) ________,雉从梁上飞。

(4)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5)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

(6) 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

(7)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8) 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3分)
3. (8分) (2020九下·龙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英雄,是民族的脊①(A.jǐ Bjí)梁,是时代的先锋,古往今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历史的转折处,,在命运的转折点,,英雄伟大,是因为他们的事业伟大,英雄不朽,是因为他们的功业不朽。

“ ”这是少年英雄的气概,“ ”这是老英雄的壮志。

中华民族是一个甲(A.崇拜B.崇尚)英雄,英雄bèi②(A.倍B.辈)出的民族,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舞台上,用慷慨壮美的诗词,向英雄们致敬,向盛世荣光的乙(A.缔造B.制造)者们,道一声最美英雄。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第一段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英雄常常视死如归,勇赴国难②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③英雄常常横刀立马,力挽狂澜④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 . ①③②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③④②
4. (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近年来,以《战狼Ⅱ》《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了广大观众和青少年的追捧。

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②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

《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

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③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

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

电影《战狼Ⅱ》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

④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下面是该频道以对联的形式为此次展播拟定的宣传语的上句,请结合上述材料,补写出下句。

主旋律电影彰显阳刚之气
________
(3)材料中的四个画线句子有两个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5. (8分)名著《格列佛游记》。

“我不时地可以分辨出有一个词是“野胡”,它们都把这词儿反复地说了好多遍,虽然我猜不透那是什么意思,可当这两匹马忙着在那里交谈的时候,我就试着开始学习这个词。

它们的交谈一停止,我就壮了胆子高声地叫了一声“野胡”,同时还尽量地模仿那种马嘶叫的声音。

它听了之后都感到很惊讶。

我就尽力跟着它学了几遍,虽然还远谈不上尽善尽美,但发现每一次都有明显的进步。


(1)上面这段文字记述了主人公在(国名)的奇特见闻。

(2)作者斯威夫特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请简述书中一个运用讽刺手法的情节,并说一说它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6.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词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宜付有司论其行赏论:判定
B . 由是感激感激:感动振奋
C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义:意义
D . 临表涕零涕:眼泪
(2)下列词句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 . 宜付有司论其行赏其真无马邪
C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 躬耕于南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①段分析天下大势,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B . 第⑥段中诸葛亮自叙生平及以身许国的经历是告诉后主自己精诚报效先帝的原因。

C . 文章第⑦段诸葛亮希望后主能支持攸之、祎、允等一起随他率师北伐。

D . 文章第⑧段诸葛亮在北伐前划定了各方责任。

(4)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7.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一段中“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2)“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这句话里含有什么情感?如果“我知道她的病到了那步田地”,又会怎么做?
(3)第三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4)你觉得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吗?为什么?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6)文中写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要好好儿活”有什么作用?
8. (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粽子
①“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

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

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

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

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

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

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

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

我捧起一只粽
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

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

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

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的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时间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

(2)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3)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可为什么“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6八·大石桥期中) 作文:
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
请以“生活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入恰当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3分)
3-1、
3-2、
3-3、
4-1、
4-2、
4-3、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5-1、
5-2、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6-1、
6-2、
6-3、
6-4、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7-1、
7-2、
7-3、
7-4、
7-5、
7-6、
8-1、
8-2、
8-3、
8-4、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