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登山
小学语文说课稿:登山
登山说课稿说教材《登山》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通过记述列宁隐居在普罗宁,有一天,为了看日出主动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
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他仍旧走那条小路的经过,赞扬了列宁同志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本文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是:这篇课文记述列宁和巴果茨基一天内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因此在一篇文章中含有两个起因、经过、结果,这点是不同于学生常见的写事文章,需要渗透,为抓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是:课文主要用巴果茨基和列宁的几次对话,将两次登山有机地串成了一条线。
第一次登山通过人物的对话,突出了列宁主动选择走险路的过程。
第二次登山时则通过人物的对话,不仅突出了与第一次登山的不同之处,而且揭示了中心思想。
文路清晰,层层深入,充分反映了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品质。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一是根据这篇课文所反映的中心思想来决定的。
课文通过记述列宁两次走那条险路的经过,赞扬列宁自找苦吃,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列宁的这一精神从他决定走险路时就充分体现出来了,而决不只是表现在下山时。
虽然第一次走险路有为了看日出的原因,但经过钻研教材,深入分析,联系全文来看,列宁选择走这条险路,已经充分体现出这位革命领袖的勇气和魄力,说明了列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
这是应该把握的基调。
教学目标二是根据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决定的。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社八册教材中的阅读重点训练项目之一。
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进行概括能力训练的课例。
《登山》作为这一训练项目的第二课,起着巩固、强化训练的作用。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方法进行训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教学目标三是根据课后“思考·练习”5题制定的。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登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登山所引发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联想等方式,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登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
(2)如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图片中的登山场景,激发学生对登山活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登山》,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并和同桌分享。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登山》。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登山的短文。
2. 拓展作业: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登山的经历,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登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对问题的思考程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拓展活动评价:关注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登山活动的感悟和体验。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登山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小学三年级语文《登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登⼭》⼀⽂既是⼀篇训练学⽣⽤概括段意的⽅法,抓住课⽂主要内容的好作品,⼜是⼀篇激发学⽣从⼩不怕困难,锻炼⾃⼰意志品质的好范例,使学⽣不管从思想、知识、能⼒⽅⾯都有所受益。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登⼭》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登⼭》原⽂ 普罗宁四周都是巍峨的⾼⼭。
⼀天早晨,列宁请波兰⾰命者巴果茨基做向导,上⼭顶去看⽇出,但是出发晚了点⼉。
“有没有到⼭顶去的近路呢?”列宁问巴果茨基。
“有是有,可就是……” “什么?” “路太窄,⼜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
” “你⾛过这条⼩路吗?” “⾛过⼏次……” “我们就⾛那条⼩路吧!” 不⼀会⼉,他们就来到了⼩路跟前。
路宽只能容下⼀只脚,⼀边是峭壁,⼀边是深渊。
“您看看,是这样的路,”巴果茨基说,“您不能从这⼉过。
” “那么您呢?您能过去吗?”列宁问。
“当然能。
不信,我⾛给您看看。
” 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碎⼩的步⼦在狭窄的⼩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过了最险的地⽅,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才回过头来看列宁。
这⼀看,吓得他险些掉进深渊。
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停住了。
他知道列宁头晕⽬眩了。
“往回⾛!”巴果茨基⼤声喊。
列宁站⽴了⼏秒钟,定了定神,⼜⼩⼼地向前移动脚步。
终于,他⼀步⼀步地⾛过了这段危险的⼩路。
他们登上⼭顶,⼀道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
远处,蔚蓝⾊的湖⽔反射出耀眼的亮光,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也闪烁着光芒。
鸟⼉们放开歌喉,欢快地歌唱着。
⼤约过了⼀个⼩时,他们开始往回⾛。
“回去不必着急了,”巴果茨基说,“我们不必⾛那条险路了。
” “可是我,”列宁说,“我打算仍旧⾛那条⼩路。
” “为什么?” “很愿意解释⼀下,但是必须在⾛过那条⼩路之后才⾏。
” 于是,他们⼜来到靠近深渊的那条⼩路。
“这⼀次我先⾛。
”列宁说完,就毅然决然地⾛了过去。
巴果茨基也顺利地⾛了过去。
小学生爬山作文400字(通用34篇)
小学生爬山作文400字小学生爬山作文400字(通用3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爬山作文4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爬山作文400字篇1今天,我和妈妈、表姐。
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旁边的那三座山去爬山。
刚到那里,我就看到了三排娱乐场地,有:单杠、双杠、摇木马……,我们在那玩了一会儿,就开始向山顶出发了,刚上山脚,我看见了一根根、一块块木头和石头做的楼梯。
我们顺着一直沿到山顶,又一直沿到另一边山脚的路走了下去。
我到山顶的时候,几乎看到了龙岗的美丽面貌,还看到了山上的风光,山上有很多白杨,长的郁郁葱葱。
不过由于山的倾斜,使有些白杨弯了,挺不直了。
不过,我被白杨的精神给感动了!因为它不惧山之倾斜,而是坚强的挺拔在高高的山上,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因而努力生长,长出更高的大树!我记得我在五年级(第十册)时候读过一篇作文,是《白杨》,但是,它那里面并不是讲我看到的景物,而是用心去想出来的知识,文章写的是爸爸在通向新疆的车上所发生的事,在车上,爸爸因为在车上看到了白杨树而陷入沉思,因为他想的事情是:老一辈如何把白杨树的精神传下去,使孩子们也成为戈壁滩上的白杨树?通过这次爬山,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多锻炼、多运动、多健身,才能有一身强劲的身体!小学生爬山作文400字篇2今天,我们全家去爬山,到了山的脚下,我们看到一座像狮子一样的山,村里的人都叫这座山是狮子山。
这座山很高,长满了郁郁苍苍的树木。
看到了这一切,是我充满了幻想。
于是,我们就继续向前爬。
到了半山腰时,我已经气喘吁吁了,忽然,我看见一块大石头,于是,我便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去坐在那块大石头上,休息一会吧!”妈妈便叫姐姐和爸爸去休息一会儿,于是我们全家就停下来休息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登山》记叙了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列宁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本课生字。
2 了解本课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读理解,讨论交流,朗读感受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2 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
3 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联系列宁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难点弄清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字幕投影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倒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预习了关于伟大导师列宁的文章《登山》这一课,这个故事发生在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当时的反动政府逮捕,就改名换姓来到波兰,继续革命工作。
这个登山的故事,就是写他在波兰时和波兰的革命者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的情景。
现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 刹(cha四声)的刹闪烁(shuo四声‵)的烁解释( shi‵四声)的释(2) 区分多音字。
刹薄似得2 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总结几个问题。
(屏幕)1 从哪看出路险?2 列宁第一次是怎样走小路的?3 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上看到的美的景色?4 下山时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这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压倒自己自己,咱们得每时每刻锻炼自己的意志。
”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学生四个人一组,自读以后,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探究。
2 集体交流。
(1)师:列宁和巴果茨基为了看日出,他们只有走小路才来得及。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
(2)学会欣赏美丽的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述课文中的登山过程及景色。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及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谈论关于登山的话题。
(2)板书课题《登山》,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互动练习。
(3)分组讨论,让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表达能力。
(3)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景色。
4. 巩固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反馈。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及原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自然。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登山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拍摄一张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题:《登山》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登山的过程、技巧和安全有初步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词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辨认课文的关键信息,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 进行课文改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准备:1. 课文《登山》的课本2.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3. 板书工具(黑板、彩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第二步:预习(5分钟)通过观察课文的标题和插图,引导学生思考登山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步: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登山》,学生跟读。
2.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a.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b. 文中提到的登山技巧有哪些?c. 登山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第四步:课文讲解(1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解释核心词汇和句子结构。
第五步:课文改编(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加工课文内容,改编成自己的故事。
可以改变故事的情节、人物和环境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改编作品,进行同伴评价。
第六步:课堂练习和总结(10分钟)教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然后,要求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和写作任务。
板书设计:登山- 过程、技巧、注意事项。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四篇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对思考.练习1中的第一小题“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到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列宁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走,正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
深渊--很深的水。
头昏目眩--眩,昏花。头发晕,眼发花,课文中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往下看,发生眩晕的感觉。
毅然决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6.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句段赏析
1.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析这里描写道路窄小难走,非常危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果断地决定走这条近的危险小路,目的是为了烘托列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登山》一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登山》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登山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登山的印象,分享自己的登山经历。
2. 展示登山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景。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登山》,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确保正确掌握。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文章主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 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登山故事或人物?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课文的理解。
2. 布置作业:熟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学习课文时的感悟和心得。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
七、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登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全文按事情的开展顺序可分为三局部。
先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待了他第二走险路的原因。
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
第一次走险路是为了赶上看日出,写得比拟详细。
从“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句话,可以体会到这条路的小和险,这样的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决定走这条小路。
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是有点提心吊胆的。
列宁走险路的表现反映了路很“险”,他“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昏目眩”。
“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说明他有点害怕。
但他只是“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
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1.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2.列宁先走;3.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列宁的话解释了原因。
列宁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讲小路令人望而生畏,列宁坦率地成认自己“害怕它”。
第二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第三句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时机。
列宁下山时还走那条险路,正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1.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登山》。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登山》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课文主要内容的复述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生词和短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对课文细节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写作练习的构思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登山》的文本。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写作练习的模板和指导。
3.2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以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白板。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问题引入,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登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课文《登山》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4.2 朗读与理解: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和模仿发音。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时间、地点等。
4.3 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巩固与拓展5.1 写作练习:给定一个登山的情景,要求学生以课文为参考,写一篇小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给予指导和反馈。
5.2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登山主题的项目,如制作登山指南或登山故事分享。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强调课文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登山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一:《登山》
教学目标:
1.了解《登山》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2.学习《登山》中的生词,掌握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登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来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登山》、课件、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具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曾经爬过山的经历,询问他们对山的印象和感受。
2.通过引入一些图片和短视频来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Step 2:阅读课文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登山》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标题和开头部分。
2.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自然。
3.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Step 3:生词解释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生词,给出读音和汉字意思。
2.引导学生一起读词和记住词义,初步掌握这些生词。
Step 4:理解课文
1.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动手实践。
2.分组讨论,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归纳。
Step 5:语文拓展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和理解课文意义。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登山的经历和感受。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登山》。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登山场景。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登山场景,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登山的认识和经历。
2. 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登山》。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深入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4.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或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登山》。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反思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关注其情感投入和语音准确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的能力。
小学语文 登山范文
小学语文登山范文
在一个美丽的早晨,我和我的同学们来到了一座青山前面,这座山有点陡峭,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害怕,因为我们心中有一股无比的勇气,在团结合作下,我们劈山开路,齐心协力登上了这座高山,到达了山顶,看到了秀美的风景,我们惊呼不已。
在征服这座高山的过程中,我的感受很多,是勇气,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座高山,克服恐惧心理,才能够达成登山的目标。
是团队合作精神,没有一人可以独自攀登这座高山,只有我们合作,才能够突破重围,征服高峰。
我们还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梦想。
持之以恒地攀登,不放弃,才能真正达到成功。
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感悟。
登山,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挑战,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突破自我。
同时,登山需要大量的耐心和细心,不断探索路线,避免危险,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世界上许多事情是需要我们耐心和细心去慢慢经营的。
我们还学会了独立思考,灵活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登山是一种既有颠覆性又有挑战性的体验,在其中我们获得了全新的感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人生处处充满着风险、困难,但只有充满信心和勇气,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感受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
(2)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
(2)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登山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登山运动。
(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经历的登山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讨论,分析生字词的含义。
(3)教师解释生字词,学生跟读。
4.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5.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下收集关于登山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1、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
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
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
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
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
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
(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
(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
(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
(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
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
(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
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
(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
选择了它。
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
……走了过去”。
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
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
(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
(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
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
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第一次必须走在后停住
第二次仍旧走在前毅然决然
(学生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