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利益共同体”1

合集下载

从浅入深,构建利益共同体_构建利益共同体

从浅入深,构建利益共同体_构建利益共同体

从浅入深,构建利益共同体_构建利益共同体如今,省市报纸之间的合作逐渐增多,不仅是数量,而且合作规模和深度也在推进中。

省市报纸的合作,是为了实现报业资源优化重组,提升竞争力,做强做大报业。

下面,结合实例,分析一下省市报纸合作的优势及合作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合作趋势:从单一向纵深发展2010年10月14日,山东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临沂新闻大厦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此次大众报业集团和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的深度合作,被业界称为“省地报业的合作典范,资源重组的破冰之举”。

2009年12月31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肇庆市委机关报西江日报签订资产合作原则协议,成立南方日报肇庆新闻部、西江日报特别报道组以及西江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并且共同出资成立了传媒有限公司。

由最初的加盟合作发展到深层次的资产合作。

2009年12月17日,黑龙江省市两级报业结成战略联盟。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的生活报与齐齐哈尔、佳木斯、伊春、鸡西、绥化、黑河、七台河等省内7个城市报,组成省市两级报业战略合作联盟,成立了生活报传媒集团,共组建7个地方版。

随后,大兴安岭的地市报也加入进来,形成了“8+1”的合作格局。

2009年11月18日,大众报业集团属下的半岛传媒与潍坊报业集团合作,共同成立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以资本联姻形式,整合报业资源,打破了省内报业市场的地域壁垒。

2009年5月1日,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与辽阳日报社、营口日报社达成战略合作,7月30日,与本溪日报社签订合作协议,实施辽宁中部城市群报业合作战略。

2009年3月2日,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创刊,有独立刊号,它是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二家省报地方版。

楚天都市报与地市级晚报合作,把地市级晚报变成楚天都市报的地方版,成功做到了当年创办、当年赢利。

黑龙江、江苏、山东、辽宁、浙江、广东等省均出现了省市报业资源整合的样本,其原因在于两个层面。

其一,在文化体制纵深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趋势下,政府积极主导省市报纸之间的合作,以此提高本省文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2011-11-17 14:29:00作者:易鑫樊曜来源:中国教育报查看评论(0条)字号:大中小一方是发展迅猛、转型成功、迫切希望参与人才培养的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一方是需要通过寻找新的突破点和载体,实现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成立利益共同体,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放大、倍增、传递了双方的共同利益。

一拍即合——企业、行业、政府与学校“两情相悦”应该建立一种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目标、以合作发展为动力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来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1997年,23岁的徐伟强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家浙江省金华市,接手了父辈的家族企业——皇冠集团。

和父辈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不一样,他选择每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国际化的视野让徐伟强对企业有了更为远大的规划,他不想如同父辈一样,把企业的发展简单地局限于电动工具制造。

“金华的民营企业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而不考虑竞争环境的变化,结局只能是倒闭。

”徐伟强说。

事实上,皇冠在这个踌躇满志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手上确实走出了金华,走出了浙江。

短短十几年时间,皇冠已经由一个中小型的电动工具制造公司,发展成为中国工具行业名列前茅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并改名为中国皇冠投资集团。

但徐伟强始终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发展真正的问题是新时代下经营思维、工作精神、管理方法的彻底转变,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和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徐伟强说。

于是,在壮大企业之余,徐伟强开始苦苦思索,如何为自己的企业快速搭建一个可以进行有效国际化管理模式探索、产业知识更新、相关人才培养的平台。

与此同时,金华民营企业的另外一匹黑马——众泰控股集团的掌门人吴建中,与徐伟强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人才供应机制?在国外,吴建中见过企业办大学的例子,但众泰并没有成熟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利益共同体理论在企业合作中的应用

利益共同体理论在企业合作中的应用

利益共同体理论在企业合作中的应用企业间的合作本质是在追求利益的基础上达成一种互惠合作关系,因此,如何在合作中明确待分配的利益、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保障各方利益成为企业合作的核心问题。

而利益共同体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价值观,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利益共同体理论的含义及特点利益共同体理论是指在一个共同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和福利不是独立而是相互交织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该理论要求大家把自己的眼光从个人的狭隘利益转向整个群体的利益,倡导全体成员为实现统一的目标而共同努力,这可以带来双赢的局面。

利益共同体理论的特点在于:意识上的统一、利益上的紧密联系。

意识上的统一,是指各成员在决策、行动上都以整个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其他成员的意愿和需要。

利益上的紧密联系,则表现为各成员利益的交错和互补,相互之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利益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成员之间不但要合作共赢,还要对其他成员的利益考虑充分,做到关爱、尊重和包容。

二、利益共同体理论的实践意义利益共同体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并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构建和谐的企业氛围一个企业中,成员之间若无法形成利益共同体,就会出现各种内耗和利益冲突。

而利益共同体理论倡导的是在彼此共享资源的基础上,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建立和谐、友爱、团结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素质。

2. 促进企业协同发展在利益共同体的理念下,成员的利益相互依存,大家只有协同发展,才能获得更加可观的利益回报,达到互惠互利的局面。

因此,企业间实行利益共同体理论,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整体实力。

3. 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在多元合作的情况下,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分配成为一大难题。

而在利益共同体理论的引导下,不仅参与各方的利益得到平等考虑,而且可以协调、调节各方的利益关系,优化和完善各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达到最优化效果。

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使命与路径

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使命与路径

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使命与路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需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

因此,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使命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和平、繁荣和幸福。

我们需要协作共赢,打造强有力的全球环保体系,并且秉持共同利益与共同责任,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举措,为人类创造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以下路径:1. 坚定环保理念,理性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的核心。

我们需要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建立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大力推广低碳经济、可更新能源,持续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加强环保合作,构建全球生态文明环保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全球环保合作机制。

通过国际合作,加强环保监督和信息交流,支持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落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互利共赢。

3.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需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完善,落实各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和法律监管,加大对环保行业的投资力度,支持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保产业的竞争力。

4. 推动公众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问题的意识和关注度。

通过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多渠道开展环境教育,引导公众逐步形成“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等的良好习惯。

激励各界人士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打造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

总之,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不仅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的体现。

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秉持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原则,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环境建设和保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的重要途径。

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产业创新能力,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

首先,构建利益共同体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

校企合作需要双方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紧密合作机制。

企业需要为高校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科研项目合作和职业规划指导等资源支持,从而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高校则能够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人才供给等服务,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持。

只有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双方才能真正形成合作共识,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蓬勃发展。

其次,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由于校企合作能够使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

企业的参与将实际的行业需求引入教育过程中,帮助高校教师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

因此,校企深度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

再次,校企深度合作有助于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在科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创新平台。

而企业在市场运作和商业模式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实践能力,能够为高校的科研成果提供转化渠道和市场化指导。

双方的合作,既能够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也能够加速技术创新的落地推广,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构建利益共同体和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构建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企业的需求和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企业也能够通过与高校合作获得人才和技术支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近年来,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双赢的有力途径。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的共赢,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储备和科技支持,为高校提供更多的项目支持和实践机会。

然而,当前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期战略,难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等。

为了优化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非常重要。

一、探索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在实践中,校企合作可以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实现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提高合作效率。

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根据双方固有的优势和需求来进行具体定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定制合作方案。

企业和高校之间需配合、沟通完善,优先选择相互配合度高的方案,建立灵活、开放、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2、资源共享。

高校和企业双方能共享资源,不仅共享技术资源和知识资源,同时把资源与价值链的顶部、中间和底部连接起来,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平台。

3、共同发展。

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是永远不能单向,企业不是高校的“顺手拿来”,高校也不能成为企业献身的工厂。

双方紧密合作,相互探讨彼此的优点,为实现长期利益合作奠定稳固的基础。

二、建立合作协议机制校企合作必须通过基于鲜明的共识和底线的协议建立机制,规范合作进行,含括费用分配、时间安排、产品原则、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实现质量检测等内容,“硬件”性协议和“软件”性协议。

1、制定明确的协议内容。

具体的协议内容包括了解双方目标、资源的共享、协作的目标、合作周期、责任分工、产权归属等,在协议内容制定的过程中,需考虑实际合作情况,合作周期和责任分工优化协议方案。

2、执行阶段全面监管。

协议签署后需要进行全面的监管,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合作的责任,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协作人员及管理规范化联合创新要求企业和高校的管理人员具备领先水平,强调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经验的长期积累。

构建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走中国特色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构建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走中国特色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效, 以苏果超市 、 中国农资 为标志 的一批 现 代流通企业崭露头角。 回顾 中 国合 作经 济 3 0年 改革 发 展历 程 , 少可 以得 出三 点基本 结论 :、 国的 至 1中 改革, 必须 针对体 制这一根 本 , 它是绕 不过 去的坎。 论在哪个层面 、 无 哪一领 域 , 回避 都 不 了计 划经济体 制向市场 经济体 制转 变这
《 农民专业 合作社 法》 的颁布 实
施 ,为农 民专业合 作社 的发展 提供 了法律保障 , 但并不意味着农 民专 业
务 ,并 且 这 个 机 构 还 必 须 由 农 民 主
根本问题 , 改革 中任何企 图迂 回甚至 回避 的做 法 , 只会增加改革成本 、 拖延 时间、 丧失
机遇。 、 2 中国的改革 , 必须面对 旧体制 , 不 而
正 建 立 起 了服 务 组 织 , 幅度 提 高 了 自 大
合作 社委派 , 其他工作人 员 由秘书长 聘 身 的服务能力。一旦农民 习惯 了接 受这
民专业合作社 , 真正从 源头上保 证农
协会服务 面比较窄 ,服务容量有 限,
无法 民的 自身权益 , 有效实现合作 社的核 只能 为某一具体 行业提供服务 , 心价值 观 , 要有一个机构专 门为农 就 民专 业合作 社提供 所 急需 的各类服 满足农 民的多样 化需求。因此 , 一 这

基本价值 观 的基础上 , 照“ 按 四项改 造” 的原则 要求 , 走出一 条具有 中国 特色 的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建 立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的培 育 载体 ,实现 供 销合 作 社 与农
中 华 全 国 供民合 作 经济组 织 的功 能对接长 刘 初 明 销合作总社监察局副局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义和实施方案(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义和实施方案(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义和实施方案一、引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重要而深远的概念,旨在强调全球各国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合作共赢。

它体现了人类社会在面对共同挑战和问题时的团结合作精神,强调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义和实施。

二、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应超越狭隘的国家利益,以全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

这要求全球的经济、政治和科技合作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寻求共同的发展机会,使所有人民都能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益。

2.共同责任: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所有国家都有责任采取措施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贫困和恐怖主义等问题。

这种责任不仅体现在行动上,也体现在共享信息和知识、提供援助和支持等方面。

3.共同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

这意味着各国应该推动公平的贸易和投资,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并推动教育和学习的机会。

4.共同安全: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任何地方的冲突和不安定都可能对全球产生影响。

因此,各国应共同努力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冲突,打击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同时也要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

5.共同文明: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智慧。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文明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理解和友谊,推动文明的多样性和共生。

6.共同治理:全球治理需要所有国家的参与和贡献。

各国应共同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以使其更加公正、有效和包容,确保所有国家在决定全球议程和政策时都有发言权。

7.共同人类价值观:尊重和保护人权、基本自由和人类尊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各国应共同维护这些基本价值,推动人类社会的公正、平等、包容和互利,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三、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在于:1.促进全球稳定与繁荣: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命运越来越紧密相连。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1. 引言1.1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内部成员通过协商、合作和共同决策,管理和解决社区内部事务的过程。

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实现社区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

在当今社会,社区治理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良好的社区治理体系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共享资源,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有效的社区治理也可以提高社区的管理效率,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治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权力过度集中、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来解决。

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

它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提高社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可以实现社区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目标,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真正利益共同体的社区,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社区治理是保障社区安定和谐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社区内部矛盾和冲突,维护社区内部的稳定和谐。

社区治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减少因利益冲突而导致的矛盾,为社区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社区治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有效的社区治理,可以促进社区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激发社区成员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社区治理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

社区是文明的基石,社区治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社区文明程度。

只有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机制,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不断提升社区文明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探讨

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探讨
查 , 深 入 调 研 、 分 论 证 、 极 实 践 的 基 础 上 , 出 在 充 积 提
方 经 济 , 会 发 展 和 支 撑 产 业 升 级 的 能 力 , 区域 产 社 为 业 发 展 培 养 急 需 的 高 端 技 能 型 人 才 .达 到 缓 解 就 业 压 力 、 障 民 生 、 进 和 谐 的 目标 。 保 促
政 府 、 业 、 业 与 高 职 院 校 以 互 利 共 赢 为 前 提 . 契 行 企 以 约 和 协 议 形 式 建 立 的相 互 联 系 、 互 开 放 、 互 依 赖 、 相 相
等 , 企 业 、 校 提 供 信 息 服 务 . 导 职 业 教 育 贴 近 为 学 引 行 业 、 业 实 际需 要 , 实 现专业 与产业 、 业 、 位 企 为 企 岗 对 接 引线 搭 桥 , 宏 观 组 织 、 调 、 理 和 监 督 行业 并 协 管 内校企合 作 . 证 产学 合作 有序进 行 。 保 企 业 是 职 业教 育 的坚 强 后 盾 和直 接 受 益 者 。 参
法 律 法 规 不 健 全 , 府 推 动 力 度 不 够、 乏 利 益 机 制 政 缺
府 虽 然 不 参 与 内 在 运 行 和 具 体 项 目 。但 依 然 是 校 企 合 作 、 学 结 合 强 有 力 的 推 动 者 , 主 要 通 过 完 善 法 产 它 律 、 定 政 策 、 通 协 调 等 方 式 对 校 企 合 作 产 生 重 大 制 沟
相 互 促 进 、 同 发 展 的利 益 实 体 或 实 体 联 盟 , 核 心 是 共 其
职 院 校 “ 行 企 校 ” 益 共 同 体 长 效 机 制 的 研 究 与 实 政 利
通 过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规 划 、资 源 整 合 、政 策 制 定 等 方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不同角色的组织,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并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员工。

校企合作也可以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局面。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拓展人才来源,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已经成为教育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优势、关键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将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探讨建设“利益共同体”的实际意义,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优势和关键因素,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旨在总结出成功的合作模式,为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我们还将展望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合作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加深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建设更加紧密的校企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建议,促进双方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稳固且持续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和产业的发展。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探讨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形式,包括实习实训、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

实习实训是最为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一,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机制,提升实践能力。

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养殖规划化——访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领导团队

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养殖规划化——访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领导团队
相 比 之 下 我 们 的 得 利 斯 ” 模
作社 养殖模 式。 在这一模 式下 农户
增 收 、疫 病 防控 、食 品 安 全等 系列 问题 都 迎 刃 而解 !
式 就 更 注 重 商 品 猪 的 质 量 由 于 产 业 链 条 完 整 我 们 就 能 更 好 地 为
新:“ 利 斯 ” 式 与 近 年 来 出 得 模
养 殖 户 提 供 规 避 风 险 的 环 境 。 要 做 到 这 两 点 我 们 与 养 殖 户 的 合 作 就 更 紧 密 更 全 面 地 为 他 们 提 供 服务 。
“ 得利斯”模式
现 的 “ 料 企业 加 养 殖 户 模 式”有 饲
何 区别 ?
新 兽 医》 以 下 简称 “ ”: ( 新 )
公 司提 供 给养 殖户 的饲料 又不 能
赊 销 , 能 现 款 交 易 , 殖 户 因 此 只 养
时得知 ,当地的农户认为我们公司 的浓缩料价 格太高而不愿意 用。当 时他们用的全价 料是 1 7 元每 k , .4 g
1 万 元 , 用 比 较 多 的 资 金 , 时 0 占 同
接受新 的养殖理念和方法 。
有 一 次我 到 一 个 村 子 里 去 讲 课
得 :与我 们 合 作 的养 殖 户 的母 猪 规 模 必 须是 1 头 以 上 , 需 要 的 0 这 投 资就 得 达 到 1 万 元 , 样 的 规 模 0 这 是一 般 养殖 户 不 易做 到 的 。另 外 出
共 同体 殖 规范化
访得利斯畜牧科技有 限公 司领 导 团队
文 / 本刊 记 者 刘 欢 申 凌
高效 益 ” 的小 区 养殖路 子 。在 这 条
道 路 上 行 进 的 时候 你 们 遇 到 了哪 些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有效的治理。

社区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机制和手段使社区内部和谐稳定、发展有序的过程,是发挥社区功能及保障社区居民福祉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一、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的概念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是指社区内部居民在发展过程中建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种社区内部成员通力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建立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可以充分体现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促进社区内部各种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提高社区竞争力和治理水平。

1.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社区成员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仅仅是为了交流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关切。

只有当社区成员之间有足够的相互了解,才能够在发展中形成通力合作的格局,实现社区居民利益的最大化。

2.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社区内部的信用方面问题通常都不大,但是社区内部利益的公平与否却会大大影响居民的信任与参与度。

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社区要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让社区成员感到在其中的利益都被充分保障,从而提高社会信用度。

3.激发社区居民的创新意识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社区居民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力,共同推进社区的发展。

社区可以鼓励居民提出创意和建议,建立奖励机制,让居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从而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

4.强化社区自治意识社区成员要自觉将社区作为自己的家园来维护,从而形成强烈的自治意识。

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居民议事会、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同时,居民要自觉遵守社区规定,维护社区的安全和秩序。

三、总结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的建立需要社区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和支持,社区的治理水平和发展水平也将在这种环境下不断提高。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区管理机构要通过不断改进社区治理方式,促进社区成员间居住质量、生活质量、文化水平等各个方面的提升,推进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固定地区内,通过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协调管理社区事务,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有效供给,提升社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社区治理的目标是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同时保持社区的安全、公正、透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在社区治理中,关键的一点是要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

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是指社区内的居民和组织,围绕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建立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社会群体。

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 强化社区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能够促进社区内部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提高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形成了一个自治、民主、和谐的社区。

2. 推动社区治理机制的优化和协调。

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还能推动社区治理机制的优化和协调,激发社区内的社会资本,引导社区内的利益冲突和合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3. 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也能够帮助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推动社区内的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提高社区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依靠社区居民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建立一个共同发展、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社区治理体系。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构建社区参与的多元化平台,鼓励居民和社区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共同促进社区发展。

总之,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区发展和管理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有效的共同体建设,才能实现社区治理的公正、透明和高效,建立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发挥工会作用构建企业利益共同体

发挥工会作用构建企业利益共同体

发挥工会作用构建企业利益共同体工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为工人谋福利的组织,是劳资双方之间的重要桥梁和工人一家的亲密守护者。

作为一个企业的团体组织,工会应该具备群众基础,广泛代表职工利益,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构建企业利益共同体。

下文将从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劳工权益保障、员工团结协作等角度,深入探讨构建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方案。

一、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工会组织应该扮演企业与工人之间的桥梁,并在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工会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依法合规,自觉维护工人权益,并与企业管理团队积极协作,共同推动企业经营发展。

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中的组织协调作用,调解并化解各种纠纷,维护企业稳定团结。

工会应该在企业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反映职工的诉求,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企业制定出更加公平合理、有益于工人的政策。

工会应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企业发展规划,为工人经济福利、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建议方案。

二、劳工权益保障工会应该在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工会应该不断地学习国家的劳动法规,了解工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制定出适合企业的职工权益维护措施,并通过工会网络等媒介向职工广泛宣传,加强职工知识储备。

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险、职业安全、工作时间、年假等方面,工会都应该为工人争取更为优厚的福利待遇。

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时,要注意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要理智地处理每个问题,不主张盲目维权,要尊重企业的合法权益,表达劳工的理性诉求和合理要求,通过与企业方面的沟通,实现职工权益和企业合法利益的平衡。

三、员工团结协作工会组织应该积极推动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

一方面,工会组织应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强调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和促进关系。

工会组织应该精心组织各种体育、文艺和其他文体活动,凝聚员工力量,增进员工间的联系和感情。

另一方面,工会组织应该多组织员工参加学习培训,努力提升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加员工自主发展的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全方位构建“利益和利害共同体”——面对全球发展趋势和共同挑战的选择

全方位构建“利益和利害共同体”——面对全球发展趋势和共同挑战的选择

全方位构建“利益和利害共同体”——面对全球发展趋势和共同挑战的选择特稿…一第44期2010年11月1日面对全球发展趋势和共同挑战的选择往将要进入2l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此时此刻,作为"走和发展道路"与"构建和谐世界"的进一?步具体化,中圈期望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之点,全方位地与不同圈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具有不同内涵和特点的"利益和利害共同体"文/郑必坚在2I世纪第一和第二个十年交汇点上,作为一个观察者,研究者,就"全球发展趋势和共同挑战"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关于未来十年世界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八点估计人类将迎来2l世纪第二个十年.今后十年,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相交织期,而且机遇和挑战又都前所未有.就此稍加展开,至少可以提出八点估计:第一,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互依存的深度和广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第二,大国关系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和竞争更加明显.主要大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推动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大国既认识到必须在合作中求发展,又都在竞争中谋优势.第三,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特别是亚太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和平崛起的势头不可阻挡.今后十年是其发展和崛起的关键十年,它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更希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新兴国家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第四,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世界范围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性新飞跃.一个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重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发达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大国加快启动,并日益展露其锋芒.第五,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局势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利弊共生的新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能源,资源,粮食,金融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同时,危机还把全球治理结构的重大调整的问题,日益紧迫地提到议事El程上来.'第六,基于上述态势,各大国经济发展方式势将发生重大变动,由此又将决定各大国的相对地位,原有发达大国与新兴大国的相对地位,在基本面不变的前提下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发生重大变化.第七,还有一个在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总判断下,清醒估量战争危险的问题.热点地区国家间及某些国家内部的各种尖锐矛盾,加上大国背景,决定了各种形式的剧烈动荡或武装冲突,以至传统形式的较大规模战争危险,仍严重存在.人们对此既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能掉以轻心. 第八,这样一种积极面和消极面并存而积极面是主要的国际关系态势表明,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仍籽呈现机遇与挑战相交织,而机遇大于挑战的根本走向.因此,我们对未来十年世界和中国的和平发展仍然充满信心.关于中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前景分析中国在21世纪第zA'-十年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可以看到,21世纪整个头二十年,是中国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现在二十年时间已过去一半,总的来说中国干得不错.那么在第二个十年,将怎样发展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内需拉动阶段.由l此而来的,就是社会结构加快转型,消费结构迅速升级,加快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劳动力和资金供给充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更加牢固,企业竞争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等优势将继续得到充分发挥,中国社会大局将总体保持稳定.当然,我们又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障碍.比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在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明显增多.党和政府将严肃认真对待这些问题,新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妥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力方案.可以预期,在21世纪第z-4"十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远道路上,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将能oUTLO0KWEEKLy隙望新闻周刊第44期2010年11月1日够建成更高71<-'7-的小康社会,从而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居于世界前列,集"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于一身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全方位构建"利益和利害共同体"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郑重提出了广为人知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努力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过去十年,中国就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走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美国,欧洲,171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互利共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今天,在将要进入2l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此时此刻,我们又看到,作为"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和谐世界"的进一步具体化,中国又期望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之点,全方位地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具有不同内涵和特点的"利益和利害共同体".并且期望,这个观念能在国际广大范围赢得认同和形成共识.我们是怎样考虑这个问题的呢?首先,当今世界出现的复杂深刻变化,呼唤我们妥善处理大变局中的利益和利害关系.人们看到,当前国际关系矛盾重重,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诸多方面,各种保护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也随之抬头. ■—■■_.特稿如果任其发展,将把世界重新推向对抗与冲突的深渊.可以说,建立"利益和利害共同体"适逢其时,这也是构建和谐世界,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可靠路径. 其次,结成"利益和利害共同体",也是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和新的发展趋势所要求的.当今世界正面I临金融,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以及气候变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世界正处在新能源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的前夜.这种利弊共存的国际环境,也是我们趋利避害,推进构建"利益和利害共同体"的极好时机.此外,国际格局的新变化,要求我们自觉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正在变化,中国与美国,欧洲,日本之间的矛盾虽然有所发展,但过去十年促进中美欧日关系大发展的动力依然存在.这也要求我们以建立"利益和利害共同体"的新观念,更加自觉地寻找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系发展新的增长点,以实现互利共赢,各得其所.实际上,在新形势下结成双边或多边"利益和利害共同体"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仅以中欧关系为例,2003年中欧贸易额仅1252亿美元,而到今年7月,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已飙升至3060亿美元, 欧盟已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总之,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科技先进,『=l¨J市场成熟,在很多方面引领世界潮流.因此,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超越历史恩怨和纠结,超越封闭式排他式狭隘眼界,共同致力于推进构建双边和多边不同形式, 不同层次的"利益和利害共同体",其空间是巨大的,其成效是不可估量的.事实上,努力构建中欧"利益共同体",已成为中国政府的明确方针.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所鲜明强调的,亚欧会议成员, "真正成为一个紧密相联的利益共同体". 关:tI11I任IIf=界人变动巾.j别国的相处之道相咱处之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俞推进新形势下世界范围内"利益和利害共同体"建设,需要加强各种对话,沟通和交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再以中欧关系为例, 我们有一切理由,毫不动摇地坚持和促进中国和欧洲携起手来,精诚合作,构建"利益和利害共同体",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以推动中欧关系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实现新一轮持续,稳定发展,从而为在世界更大范围推进建设"利益和利害共同体"作出表率.这不仅将造福于中国和欧洲,而且将造福于全世界.这就叫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还可以说,这也就是中国在世界大变动中与别国的相处之道和自处之道.11(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BMW鼎力支持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1O月19日,作为在中国西部市场领先的豪华品牌,宝马获誉首次成为2010年"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指定贵宾用车.由15辆全新BMW5系长轴距和创新的BMW5系GT组成的贵宾车队将承担迎接世界各地贵宾的使命.这是宝马积极参与和支持西部地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又一表率.'一年一度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举行.经过1O年的努力,西博会已发展成为国家在西部地区的重要贸易合作平台,投资促进平台和外交服务平台.宝马遵循对西部地区市场持续发展的长期承诺,通过广泛参与当地重大活动,开展内容丰富持续不断的公益行动的形式,全面支持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201off-,宝马公司在成都设立的西区办公室正式成立,使宝马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茜部地区发展的洪流.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段建军表示,西博会是西部大开发的总展台,宝马非常高兴能与四JII博览事务局合作,成为本次西博会的特许合作伙伴,为大会提供贵宾用车.作为一个国际品牌能够参与进来,为西部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这对宝马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将为此做出长期承诺和持续努力.近年来,宝马不断深化本地化战略,紧跟中国社会发展脉动,积极参与和支持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自2009~:至201O年,宝马入围了中央国家机关"2009~2010年汽车协议供货采购项目"和公安部"2010年度公安机关警用车辆集中采购谈判项目";并在2009年推出60台BMW760Li"中国60周年"纪念版,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推出"悦世版"车型.此外,宝马还积极支持各种高端国际会议和论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宝马赞助了中国发展离层论坛2010年会,提供1O台BMW5系轿车作为礼宾车,另外还赞助了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一东盟商各与投资峰会等。

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协调机制

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协调机制

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协调机制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越来越需要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建立关系,以构建利益共同体。

企业合作伙伴大多是企业在生产、销售、研发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对象,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来探讨企业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协调机制。

一、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合作伙伴的概念1.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经营等方面所涉及到的所有与自己相关方的利益聚合体,包括所有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社会组织、股东等,是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围绕企业目标展开协作、协调、合作和共同成长的过程。

2.企业合作伙伴企业合作伙伴是指那些与企业在生产、销售、研发等方面具有密切合作关系,拥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机构和个人。

企业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政府、社会组织等。

二、构建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协调机制1.组建跨部门协作团队为了确保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利益互补和协同发展,企业需要组建跨部门的协作团队。

协作团队由企业内部关键岗位负责人、重要客户、供应商、社会组织等相关方人员组成,共同协商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制定发展战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2.强化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对利益共同体和企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双向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可以使企业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更加顺畅,有效的共享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企业战略,同时也能够增强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

3.合理分配利益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成果需要得到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维护合作双方的权益。

企业应该在与利益相关方建立关系的初期就明确利益分配原则,并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企业也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供应链安全、人员收入等,以保证利益的公平分配。

4.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建立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中,激励与约束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企业应该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来激发合作伙伴的创新、探索和积极性。

利益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就是利益密切相关、共赢共损的一些人和团体。

利益共同体是通过制度建设、思想建设、利益分配或其他方式让一个团体的不同成员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

利益关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最重要的几种关系形式之一。

而利益共同体作为利益关系的一种协同性模式,其存在自然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不管是人或团体,要形成利益共同体,至少要达到四个条件:
1、拥有一致的目标,并均能在目标达成后获益。

2、为了目标的达成,均需投入相应的资源(包括钱和劳力等等)。

3、为了目标的达成,关系需维持一定的时间。

4、如果目标未能达成,均会有不同程度利益受损。

利益共同体的概念

利益共同体的概念

利益共同体的概念什么是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指由一群人或组织共同分享利益、目标和价值观的社会集体。

在利益共同体中,成员之间通过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相互联系和依赖。

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

利益共同体的特征利益共同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共同利益:利益共同体的成员共享相同的利益和目标。

他们通过合作和协调来实现共同的利益,而不是彼此竞争。

2.互相依赖:利益共同体中的成员互相依赖,彼此之间的行为和决策会相互影响。

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利益最大化。

3.共同价值观:利益共同体的成员共享相同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可以是道德、伦理或社会的,它们在整个共同体中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4.共同责任:利益共同体的成员对共同体的利益和目标负有共同责任。

他们愿意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做出牺牲和努力,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利益共同体的重要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促进社会和谐: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有助于减少社会的冲突和分裂。

通过共享利益和目标,成员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互信,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实现共同繁荣:利益共同体的成员通过合作和协调实现了共同的利益最大化。

他们共同努力,共同分享资源和机会,从而实现了集体和个体的共同繁荣。

3.提升社会效益: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效益。

通过共同合作解决社会问题和挑战,成员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推动社会进步:利益共同体的成员共享相同的价值观,他们共同追求社会公正、平等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通过共同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促使社会变得更加进步和先进。

利益共同体的案例分析企业利益共同体在企业中,利益共同体的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

企业利益共同体是指企业与其股东、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社会各界形成的共同体。

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利益共同体”1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5年5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由我国主导和推动实施的“一带一路”“亚投行”战略都着眼于命运共同体。

随着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发展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推进,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任。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型企业,两者在人才供求的生态上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而校企合作是利益共同体的最佳组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

但目前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令人忧虑,部分企业未能对学生进行跟进培养、长期培养,学生对企业缺乏了解和认同;技能培养上,校企不能迅速对接,毕业生发展空间狭窄。

我们聚焦分析以下三点:1.校企合作要成功,如何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2.校企合作要维护,如何获得企业的持续关注和投入?3.校企合作要长效,如何固定成效、拓展优势?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全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企业——圣象集团共同开发了“圣象模式”,将校企文化和技术优势融合,以利益共同体为纽带,走出校企合作的新境界。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学校的“三有”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改革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有17位教师先后获得省技能大赛表彰。

但在实际办学中还有“四缺”:一是“缺钱”,专业建设均依赖政府资金的投入,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耗材多,设备越来越旧;二是“缺变”,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无法跟上市场和企业的变化,对于企业与市场的变化难以追踪;三是教学环境“缺真”,机电技术教学设备和场地是真实的,但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却是模拟的,这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训练是一种“硬伤”;四是各专业知识之间“缺链”,知识点分散、孤立,没有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办职业教育要有气场,要踏着经济发展的脉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黄晨校长说。

作为一所国家示范学校,丹阳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拥有普通车床、数控车床、PLC、单片机、传感器、光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电器安装与维修等各类实训设备200多台套,设备总值853.83万元,这些资源必然要有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经济‘一盘棋’的思想。

丹阳是我国重要的木业基地,仅中国驰名商标就有“圣象”“肯帝亚”“合雅木门”“欧圣”等。

借助这个区域产业发展优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负责人带领教研组长和“名师工作室”教师团队先后六次走访圣象木业,全面了解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理论、技术技能方面的需求,研究在教学、实训中实现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的可能性。

在建设过程中学科链与地方产业链紧密对接,拓展了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数控维修专门化方向。

2013年12月,学校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2014年5月,学校召开了“校企合作委员会”。

“两会”穿针引线,主动促进政府、学校、企业构筑合作联盟,将政府的引导与资源、企业的人才与技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聚拢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政府宏观、行业动态、企业技术、学校人力资源的共享。

这一运作方式的创建与运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文化融合为先导,以生产衔接为教学目标,以教学、研发、生产为基点。

2014年5月7日,江苏圣象木地板制造企业和丹阳中专机电部举办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校企双方达成“五合一”“五对接”,形成利益共同体。

一、学校教育理念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合一校企共商后认为:学生对企业不了解,对今后工作方向和方式不了解,那么就要消除学生对工作契约的陌生感,初步建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以及企业生活产生兴趣。

我们采用了六个步骤:开办“圣象讲坛”,培养学生“企业感”。

企业高管、各部门负责人、优秀毕业生、成功人士定期授课,让学生了解企业、认知企业、展望行业远景、规划个人发展。

2014年5月起,已经举办了8场讲坛,把学校教育理念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合一。

校企联谊,带学生接触“企业人”。

举办篮球、足球友谊赛、植树造林等活动,切磋技艺、交流联欢,让学生接触企业员工。

活动前短暂沟通,活动中切磋技艺,活动后交流联欢,让学生认识企业人,消除陌生感,寻找共同语言。

参观展厅,向学生展示“企业美”。

学生参观企业展厅,感受产品之美、艺术之美、风格之美。

组织座谈,引学生增强“企业能”。

企业各部门主管详细介绍生产流程、技术标准、设备养护要求,引导学生开始思考自身怎样苦练技能、适应岗位。

车间体验,激学生营造“企业梦”。

带学生有针对性地走进车间,身临其境地感受生产氛围,逐渐消除畏难情绪,萌生“做做看”的念头,激发学生的“企业梦”。

捐赠“圣象读书角”,丰富学生“企业心”。

圣象集团鼓励员工“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在订单班教室建了“圣象读书角”、捐赠书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

二、专业教育与企业管理合一我校毕业生调研情况显示:企业喜欢用中专生,中专生只要经过半年的磨合和培训,基本上能成为员工中的骨干,并且中专生直接从学校到企业,始终在团队里面成长,便于企业管理。

因此,丹阳中专校从三个方面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管理的合一。

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其课程贯穿六个学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创业教育等课程进行融合,构建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为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学业职业的贯通。

二是组织劳模进校园。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宣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品德。

学校多次邀请市劳模和“圣象”企业劳模进班级,让劳模生动地进课堂、有效地进头脑。

三是将“7S”管理全面纳入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结合校企共同拟定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优、理论功底厚、技术技能精,企业意识强。

目前,“圣象机电班”涌现出几名表现突出的学生。

袁子轩同学入学时综合素质相对薄弱,且性格内向、不善沟通。

在圣象机电班中,他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锻炼了团队精神,提高了身体素质,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现在的袁子轩,专业成绩优秀、充满自信,已经成为企业的阳光员工。

郭俊杰同学口才甚佳,业余时间自学公关、营销课程,在生产一线深得好评,经企业面试,转岗销售部,现参加“圣象黄埔训练营”,结营后将被派驻福建分公司营销团队。

三、专业学习与企业生产合一,推动校企“五个对接”课程建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横向上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三维”课程体系;纵向上开发“以典型工作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木材加工产业需求对接,钳工、装配钳工、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等课程与木材加工职业标准对接,钳工、电工实训过程与木材加工生产过程对接,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及“圣象机电班结业证书”对接,企业出资鼓励学生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课堂教学从创新教学生态入手,将项目教学法、微课、慕课引入教学中,构建了“先教后学,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的“三阶段五环节”教学模式。

三阶段即自主学习阶段(自学)、交流讨论阶段(互学)、巩固提高阶段(好学)。

五环节即设置情境——分配角色——情境模拟——评价总结——反思巩固。

课程体系的“三课型”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三阶段五环节”解决了“怎样教”的问题。

四、实习管理和企业指导合一以“车间”为课堂,“企业导师、学校教师”携手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一是教师驻厂,会同“企业导师”从车间到餐厅、从岗位到宿舍全天候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

一方面鼓励学生勇于吃苦,努力坚持,干出成绩,争取进步;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技术技能上获得提高。

二是校企共同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跟踪记录学生在厂表现,结合学生个体特质,为学生量身打造发展规划,谋求学生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星辰同学在岗位勤奋善思、表现突出,在实习教师指导下撰写的《截锯设备粉尘控制技术改进方案》被设备部评为优秀提案,其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得到企业认可,被选拔为后备干部,送总部深造。

五、学生发展标准和企业培养目标合一探索“中专后”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开拓三个发展方向,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一是校企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资料汇总和分析,共同拟定下一阶段、下一批次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二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根据工厂设施设备运行的观测数据,提出操作、维护、保养、维修的优化方案,谋求技术改进,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设备使用率。

三是根据学生个体发展和意愿,结合企业需求,帮助学生开拓在岗晋级、横向跨岗和离岗自主创业三个发展方向。

四是企业出资支持签约就业的学生参加在岗学历提升和业务进修。

五是校企根据自主创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现,择优颁发“圣象机电班结业证书”并提供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圣象模式”被企业作为亮点多方推广、宣传,推动了大亚车轮、大亚滤材等企业与我校机电专业的合作。

校企联合举办“圣象地板钳工技能大赛”,实现了校企设备资源共享。

经过“圣象模式”的“五合一”“五对接”,学生了解了企业、确立了目标、找准了方向,进入企业后能迅速上岗、熟练操作,缩短了成长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成为企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首批入厂实习20名学生中,18人被企业留用,另外两人实现自主创业。

其中王鹏同学顶岗实习期间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善于捕捉商机,2015年初申请学生创业无息贷款,并多方融资,自主创业,开办广告公司,已获得营业执照,目前正扩大规模,为圣象集团旗下的销售商以及其他客户提供广告宣传服务。

从“圣象模式”我们也归纳了几条推进建设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经验:政策激励,让企业主动热。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有热心,企业有热情,还需要政府有热忱。

丹阳市制订了《关于加强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实行政策优惠”,给企业吃了定心丸。

协同成长,让企业放心热。

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

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丹阳中专校制定和完善了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

同时,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应自觉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规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履行自身的职责。

通过规范约束,让企业放心参与校企合作。

情感投入,让企业内心热。

校企合作的另一面是人际合作、感情沟通,情感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投入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两会”外,我们还成立校企合作联谊会,定期举办;召开校企合作年会,邀请企业前来沟通,通报交流各自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规划,获得用工需求信息和往届生的发展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