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小故事 古人感恩 感恩教育 作文素材 学会感恩 受益终生
古代感恩的故事
古代感恩的故事在古代,感恩是一种美德,人们相互之间常常表达感激之情。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古代感恩的故事。
故事一,《孟子》中的感恩故事。
孟子曾经讲述了一个感恩的故事。
有一个人叫做顾武,他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在家里照顾她。
有一天,他听说孟子来到了附近,于是他就去拜访孟子,希望能得到一些医治母亲的方法。
孟子见他如此孝顺,便教他一些药方,并告诉他如何照顾母亲。
顾武非常感激孟子的帮助,回去后,母亲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从此以后,顾武更加孝顺,感恩之心更加深厚。
故事二,《三国演义》中的感恩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则感恩的故事。
曹操的父亲曹嵩曾经在野外行走时迷路了,幸好有一位老者帮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曹嵩感激不尽,便请老者到家中做客,并赠送了许多礼物。
后来,曹操成为了一方霸主,老者的子孙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好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之心能够换来更多的友谊和帮助。
故事三,《史记》中的感恩故事。
在《史记》中,有一则感恩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叫做孟尝君的人,他曾经在齐国为官,深受国君的信任。
后来,国君犯了一个大错,被囚禁起来。
孟尝君得知此事后,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拯救国君。
他不仅成功救出了国君,还帮助国君重新夺回了失去的领土。
国君对孟尝君的感恩之情,也是无以言表的。
这些古代感恩的故事告诉我们,感恩是一种美德,能够换来更多的友谊和帮助。
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感恩之心,尊重他人,感激他人的帮助,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别人的恩情。
只有懂得感恩,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愿我们都能铭记古人的感恩之道,传承美德,让感恩之心在世间永存。
细数中国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
细数中国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伯乐遇到千里马,总是会尽力地提拔,所以千里马总是感谢知遇之恩。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故事知遇之恩,希望对你有用!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1: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2: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
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
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
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
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
”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3:《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
韩信感激,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
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报答!”韩信以后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4:《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
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
古代关于感恩的故事大全_作文素材.doc
古代关于感恩的故事大全_作文素材古代关于感恩故事大全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感谢”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漂母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
也正在附近躲雨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古今中外的感恩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的感恩励志故事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
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古今中外的一些感恩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今中外感恩1:一饭千金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2:感谢两棵树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
上学时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
17岁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
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过马路时,一辆飞驰而来的车辆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和左手。
面对这飞来横祸,他没有被打倒,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完全部大学课程,后来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家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企老总,并当选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
名人感恩的事例简短8篇
名人感恩的事例简短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名人感恩的事例简短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关于感恩的名人事例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
从小就很孝顺父母。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
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1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精忠报国的岳飞热爱国家,报效祖国,是一个人应有的素质。
翻阅史册,古今中外的爱国名人比比皆是。
宋代名将岳飞,自小立下报国之志,为了不会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其母自小在其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字。
自此岳飞怀揣爱国之心,苦练报国本领。
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爱国名将,书写了《满江红》的悲壮故事,为世人所景仰,为后世所传颂。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2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
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
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小学生感恩发言稿:古代感恩故事
小学生感恩发言稿:古代感恩故事小学生感恩演讲稿:古代感恩故事小学生感恩演讲稿:古代感恩故事小学生感恩演讲稿:古代感恩故事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7、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古今中外感恩的故事
古今中外感恩的故事感恩的故事能给我们人生很多启迪和感动,感恩的故事能照进我们的心房,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能量,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你提供的感恩的故事,欢迎阅读。
想了解更多感恩的故事,请继续关注本栏目。
古代感恩的故事1、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
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
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感恩的故事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
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
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
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2、《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
韩信感激,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
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报答!韩信以后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
3、《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
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
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顾荣问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6、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以感恩为话题的事例
以感恩为话题的事例一、古代感恩事例1. 衔环结草- 事例内容:- 衔环:东汉杨宝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
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每天以黄花喂它。
百余日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
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
- 结草: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
魏武子生病时,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
”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名小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
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军。
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草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 题目解析:这两个事例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感恩故事。
从“衔环”中可以看出,杨宝的一个善举得到了黄雀化作童子的感恩回报,这种回报不仅是物质上(白环)的馈赠,更是对其家族命运的庇佑。
“结草”的故事里,魏颗因一念之善,违背父亲不合理的遗命,放走小妾,得到了小妾之父灵魂的感恩相助。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感恩是一种跨越物种(人与动物、人与灵魂)的情感,善有善报,倡导人们多行善事,同时也反映出古人相信因果报应,感恩是一种美德传承的观念。
2. 漂母饭信- 事例内容:韩信年少时家中贫寒,他虽然有远大的抱负,但却无法养活自己。
古代关于感恩的小故事【推荐】
古代关于感恩的小故事【推荐】导语:古代关于感恩的小故事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关于感恩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古代关于感恩的小故事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7、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古代感恩的故事
古代感恩的故事在古代,感恩是一种被重视和传承的美德。
古人们常常以感恩之心对待亲人、师长、朋友甚至陌生人。
他们深知感恩之道,懂得感恩的重要性,因此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感恩的故事比比皆是。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大儒。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却勤奋好学,渴望成为一名有德行的君子。
孟子的母亲非常辛苦地抚养他长大,她常常对孟子说,“儿啊,你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孟子从小就被母亲的教诲所感动,他发誓要将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孟子长大后,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他游历四方,传播正义之道,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天,他听说他的老师因为年迈体衰,生活非常困难。
孟子立即前去探望老师,他不仅给老师送去了精心准备的食物和衣物,还亲自为老师理发、擦洗身体。
孟子对老师说,“老师,您当年的教诲之恩,我永远铭记在心。
如今老师年迈衰老,我孟子虽然力量微薄,也愿竭尽所能,尽孝报师。
”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孟子啊,你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我真为你骄傲。
”。
孟子还曾经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了一个陌生人。
这个陌生人穷困潦倒,身体瘦弱,几乎没有力气。
孟子看到他的样子,心生怜悯,便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了他。
陌生人感激地看着孟子,说,“孟子啊,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
”孟子笑着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微薄之力,希望你能早日康复。
”。
古代还有一位名叫屈原的伟大诗人。
他在一次政治斗争中受到冤屈,被流放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流放的岁月里,屈原深受孤独和寂寞的折磨,但他并没有沉沦,反而写下了许多感恩的诗篇。
他感恩故乡的山川河流,感恩亲人的关怀,感恩朋友的支持,感恩国家的培养。
他的诗篇感动了许多人,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古代感恩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首感恩之歌,唱响着古人们对亲情、师恩、友谊和国家的深深感恩之情。
古人们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感恩的真谛,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用心去感恩,用行动去回报。
懂得感恩与回报的古人故事
懂得感恩与回报的古人故事一、韩信报恩汉朝的韩信,处在一个饥寒交迫的时刻,他身上只剩下几文钱,刚买了碗豆汤,正准备喝,这时,一位老婆婆走过来,把食物递给了他。
一连几天,老人每天把饭食送到韩信面前。
韩信十分感激,说:“婆婆,将来我有出息了,一定会报答你对我的恩情。
”老人笑道:“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吃什么,我跟你一起去吃,我不要你什么报答。
”韩信听了,就把老人当作母亲来供养。
二、斗米养活知恩图报的少年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少年,家里很穷,每天除了上山砍柴,还要到山边的荒地垦荒,一天到晚忙忙碌碌。
可他孝顺父母的心感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于是,太白金星决定暗中相助。
有一年,这个少年家得了场大病,家里田地被洪水冲毁了。
眼看家里就要颗粒无收,家里每天都在坐吃山空。
这时出现了一个怪事,他每天上山砍柴或垦荒的时候会带回家很多斗米。
他跟母亲说:“咱们家每天都能吃上白米饭了,我挖回来的这些米是太白金星变的。
”母亲听了他的谎话也就信了。
过了几天后家里又缺粮了,这时他又去垦荒,可这次带回来的不是斗米而是一把又细又粘的稻谷。
他跟母亲说:“这次太白金星给的又是粘谷了,可咱们家只有斗没有碾子,这可怎么办?”母亲这时已经完全相信这个孩子的话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少年刚要上山砍柴突然听见邻居家的鸡在叫,他以为天亮了,可仔细看窗外还是一片漆黑。
他刚要再躺下睡觉的时候听到母亲在叫他:“孩子你怎么还不起床呀?要上山砍柴了。
”他急忙跑出屋外一看天还没亮呢!这时他突然明白了一切。
于是他什么也没说拿起斧头就上山了。
等他砍完柴回家后把事情全告诉了母亲。
这时他母亲才明白太白金星暗中相助这个孝顺少年。
这个少年后来成了一个大富翁从那以后他做了很多好事来回报太白金星的救命之恩。
三、华佗虚心求艺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自幼刻苦钻研学问拜师学艺,经过近四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医术高超名扬四海的医生。
华佗给穷人看病分文不取,但对那些有钱人却乘机索取钱财过着奢侈的生活。
关于古人感恩的小故事大全
【导语】感恩是每个⼈⾝上都应该具备的美德,哪怕是在古代,有出现了许许多多古⼈感恩的⼩故事。
那你都知道哪些呢?下⾯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古⼈感恩的⼩故事⼤全,希望对你有帮助!【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传说,出⾃《左传》。
前者讲⼀个⼠⼤夫将其⽗爱妾另⾏嫁⼈,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亲为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敌⼿;后者讲有个⼉童挽救了⼀只受困黄雀性命,黄雀衔来⽩环四枚,声⾔此环可保恩⼈世代⼦⼦洁⽩,⾝居⾼位。
后将⼆典故合成⼀句,⽐喻受⼈恩惠,定当厚报,⽣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中写道:⼤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死不负。
【漂母⼀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母双亡。
他虽然⽤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以为⽣,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家吃“⽩⾷”,为此常遭别⼈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就来到淮⽔边垂钓,⽤鱼换饭吃,经常饥⼀顿饱⼀顿。
淮⽔边上有个为⼈家漂洗纱絮⽼妇⼈,⼈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饭之恩,派⼈四处寻找,最后以千⾦相赠。
【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擅长弹奏琴弦,钟⼦期擅长听⾳辨意。
有次,伯⽛来到泰⼭(今武汉市汉阳龟⼭)北⾯游览时,突遇暴⾬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
也正在附近躲⾬樵夫钟⼦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每奏⼀⽀琴曲,⼦期都能听出它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惊喜异常。
⼆⼈因此结为知⾳,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
可第⼆年伯⽛来会⼦期时,得知⼦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伯⽛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难得知⾳。
【⼠为知⼰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着名刺客豫让说,强调感恩报恩。
因为对⾃⼰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所杀,豫让认为“⼠为知⼰者死,⼥为悦⼰者容”,决⼼刺杀赵襄⼦为智伯报仇。
第⼀次攻击失败以后,他⽤漆疮烂⾝体,吞炭弄哑声⾳,残⾝苦形,使妻⼦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时机。
古代感恩的故事
古代感恩的故事故事一,《孟子》中的感恩故事。
在《孟子》中,有一则关于感恩的故事。
故事中,有一位叫做梁惠王的君主,他对待身边的臣子非常宽厚。
有一次,梁惠王的臣子管仲因为一次失误,遭到了一位叫做申包胥的臣子的严厉批评。
管仲听后非常生气,决定要报复申包胥。
于是,他设法让申包胥被流放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
然而,申包胥并没有因此而对管仲心存怨恨,反而在偏僻的地方默默地为管仲效力,为梁惠王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梁惠王知道了申包胥的事迹,深感惭愧,便将申包胥召回国内,并对他表示感激和赞赏。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们对待感恩的态度,他们懂得感恩之道,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故事二,《史记》中的感恩故事。
在《史记》中,有一则关于感恩的故事。
故事中,有一位叫做蔡文姬的女子,她的丈夫被囚禁在敌人的监狱里。
蔡文姬为了救出丈夫,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敌人的监狱里探望丈夫,给他送去食物和衣服。
在监狱里,蔡文姬还和丈夫一起弹琴唱歌,给他以慰藉。
后来,敌人知道了蔡文姬的行为,他们对蔡文姬表示赞赏,并放了她的丈夫。
蔡文姬的感恩之举感动了敌人,也感动了后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不分敌我,只要你对别人真诚地付出,就会得到真诚的回报。
故事三,《古典诗词》中的感恩故事。
在古代的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感恩的故事。
比如《离骚》中的“於穆清诚,於缟纻丝”、“於皇武王,於穆清诚”,表达了屈原对君王的忠诚和感恩之情。
还有《诗经》中的“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表达了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这些古代诗词中的感恩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们对待感恩的真诚和坦荡。
古代感恩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感恩之道的伟大和真谛。
古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感恩的真谛,他们懂得感恩之道,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让我们从这些古代感恩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让感恩之情在我们心中永远发光。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一起铭记古代感恩的故事,让感恩之情永远传承下去。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导读:本文中国古代感恩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一)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
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
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二)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三)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
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
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
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
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
”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四)《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
小学生感恩演讲稿:古代感恩故事
小学生感恩演讲稿:古代感恩故事姓名:XXX学校:XXX时间:XXX第1 页共5 页小学生感恩演讲稿:古代感恩故事小学生感恩演讲稿:古代感恩故事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第 2 页共 5 页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7、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古代感恩老师的小故事
【古代感恩老师故事一】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古代感恩老师故事二】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
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
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
"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古代感恩老师故事三】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古代感恩老师故事四】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古人感恩的故事
古人感恩的故事 篇一:三下感恩朋友古代故事 羊角哀和左伯桃 春秋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归,西羌积石山,有 一个贤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那时候 左伯桃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侯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所以一向没有做官的念 头,后来听 说楚元王慕仁为 义,遍求贤士, 乃携书一囊,辞 别乡中邻友,迳 奔楚国而来,迤 逦来到雍地,时 值严冬,雨雪霏 霏, 再加一阵阵如刀如刺的狂风, 左伯桃走了一天, 衣裳都湿透了, 勉强忍住寒冷前进, 看看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远远望见远处竹林之中,有一间茅屋,窗中透出一点灯亮来,伯桃大 喜,就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屋里 出一个书生 来,四十四五 纪,知道了左 桃的来意,便 口欢迎他进 走年伯一屋 去。
左伯桃进得屋内,上下一看,只见屋中家具简单,而且破陋不堪,一张床上满堆了一 些书卷,左伯桃请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爱好读书,想救国 救民的人, 二人三言两语, 便十分投机, 大有“恨相见之太晚”的意思, 两人便结拜做异姓骨肉。
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这个心思。
一 日天晴,两人便带了一点干粮往楚国而去。
晓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粮将要用尽,而老天 又降下大雪来,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一人受用,还能到得楚国,否则两个人都 要饿死 。
他自己知 道学问没有羊角哀的渊博,便情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
想罢便故意摔倒地 下,叫羊角哀去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
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了一口气。
羊角哀大恸而号。
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速 去 求取功名。
言毕死去。
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 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
中华民间传统中的感恩故事
中华民间传统中的感恩故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感恩故事。
这些故事通过文字和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华民间传统中的感恩故事,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份传承于心的美好情感。
故事一:《孟子慰母》在秦汉时期,孟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感恩之心体现在与母亲的关系上。
相传,在孟子的弟弟病重时,孟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亲自担负起照顾弟弟的任务。
他每天亲自送饭给弟弟,并将食物亲自喂给他吃。
当弟弟不慎烧痛手时,孟子也将自己的手放入热水中与弟弟一同承受疼痛。
孟子的母亲无比感动,她深深地明白到,无论怎样的辛苦与苦难都不能动摇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孝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不仅是表达口头上的谢意,更是一种行动上的付出,是关爱与尊重的体现。
故事二:《钟馗的故事》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祗,他身具威严的形象,被视为驱鬼神的神明。
有一个叫做阎十五的人,阎家生活困苦,他乞讨时常常遇到不理解和歧视。
但是,在一次遇难时,钟馗出现在阎十五的梦中,告诉他:“感恩之心,感天动地。
” 从此,阎十五铭记于心,每日早晚向钟馗神像谨行拜祭,同时也以此来提醒自己要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凭借着对神明的感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阎十五逐渐摆脱了贫穷的命运,最终成为了一位富有善心的慈善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的力量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在生活中开创出新的希望。
故事三:《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白娘子为救夫君小青而展开的感人爱情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白娘子和小青都表现出了对人间恩情的感激之情。
通过各种努力和不计代价的帮助,他们最终从水族之中,修炼成了具有仙法的人形。
在白娘子得知自己的丈夫行将离世时,她毅然决定以自己的仙法之力来救夫,并为了救夫不惜与天庭为敌。
这个故事表达了一种无私的感恩,白娘子用自己所能的一切来对待一个他所感念的人。
故事四:《孝感天地》这个故事发生在北京的著名景区“中华民俗村”中,是一家餐厅的感人真实的服务故事。
传统感恩故事
传统感恩故事传统感恩故事篇(1):孝亲感恩的传统美德故事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敬老孝亲是个大词,做起来其实都是一些细微的小事。
以下是孝亲感恩的传统美德故事,欢迎阅读。
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
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
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时间:2013-11-28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5979次
•
1、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
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
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
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
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 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 2、《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 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 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 韩信感激,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她却凛 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伶 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报答!”韩 信以后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 金。 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 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
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
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
为教子醒世用。
• 6、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
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
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 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 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3、《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 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 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 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 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每到 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顾荣 问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 人”。
•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 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 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 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 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 的“感谢”吧。
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
让他砍一刀。
这是春秋末期
晋国着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
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
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
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
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
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
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
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
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
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
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这个知恩
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
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
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 10、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
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
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
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
• 8、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
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
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
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
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
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
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
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
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
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
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
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
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
久前已经因Leabharlann 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
11、士为知己者死
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
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 9、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
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
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
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
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
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