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胸鹀专业知识

合集下载

山斑鸠保护级别

山斑鸠保护级别

山斑鸠保护级别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森林等自然环境的扰乱越来越多,导致许多珍稀动植物面临生存威胁。

其中,山斑鸠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然界的一张名片,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山斑鸠山斑鸠,又名黄鹀斑鸠,是斑鸠科鸟类,分布于中国中东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区。

其体型较小,但具有独特的美丽外观和典雅的鸣叫,深受人们喜爱。

由于其适应性强,常出现于城市公园、林荫道等场所,成为人们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

二、山斑鸠的保护级别山斑鸠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保护级别非常高。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山斑鸠属于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同时,《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对其实行严格保护,禁止各种野生动物的狩猎、捕杀、收购、运输、售卖等活动,违者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制裁。

三、为什么要保护山斑鸠1. 保护生态平衡山斑鸠是森林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是松鼠、果实等很多动植物的食物来源。

如果山斑鸠数量减少,会导致食物链中上下游物种的失调,破坏生态平衡。

2. 维护生物多样性山斑鸠属于森林鸟类,与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其生存状态和对森林环境的适应程度,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保护山斑鸠也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3.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护山斑鸠不仅是维护自然环境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只有保护野生动物、呵护自然环境,我们才能建设更加美丽的世界。

四、如何保护山斑鸠1. 加强管理。

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力度,对于非法猎杀、捕捉、交易等违法行为,要予以有效打击,遏制破环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2. 增加监测和研究力度。

加强对山斑鸠生态习性和栖息地的研究,推进保护措施的完善。

同时,也要加强监测和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公众环保教育,提高广大市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形成公众保护山斑鸠意识。

只有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够真正地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黄藤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黄藤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黄藤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黄藤鸟,又称黄鹀,是一种美丽而珍贵的鸟类。

在养殖黄藤鸟时,需要注意饲养环境、饲料的选择和定期健康检查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黄藤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新手饲养者成功繁育和养护这一可爱的鸟类。

正文:一、饲养环境黄藤鸟是热带鸟类,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需要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

鸟舍的气温控制在25-30摄氏度最为适宜,同时要保持通风良好。

清洁卫生是饲养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定期清理笼底杂物和饲料残留物,保持鸟舍的干净整洁。

二、饲料选择黄藤鸟的饲料主要包括种子和蛋白质补充物,如虫子和蛋白饲料块。

黄藤鸟的种子主要以燕麦、小米、胡麻等为主,可以根据鸟的需要适当调整比例。

此外,应提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作为额外的营养补充,可以增加鸟儿的饮食平衡性。

三、定期健康检查黄藤鸟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鸟儿的健康进行检查,保证鸟儿远离疾病。

外貌、羽毛的状况、精神状态是判断鸟儿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如果发现鸟儿出现异常症状,如食欲减退、羽毛蓬松、行动迟缓等,需要及时请教兽医并进行治疗。

四、日常护理在黄藤鸟的日常护理中,需要定期给鸟儿修剪羽毛,以维持其身体的平衡和外观的美观。

此外,为了保持鸟儿的活动和锻炼能力,可以加入一些适量的游乐器具,如吊摆和爬梯等。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鸟儿的免疫力和活力。

五、繁殖和后代饲养黄藤鸟在合适的繁殖季节下会自然产卵,并进行孵化。

雌鸟孵化期为13-14天,幼鸟孵化出来后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和舒适的环境给予呵护。

雏鸟刚羽化时,需要比较高温和稳定的环境温度,并在其每日作息时间里保持恒定的亮度,这对于幼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六、注意事项1. 黄藤鸟是珍贵而受保护的鸟类,养殖时需要遵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切勿违规养殖和交易。

2. 要谨慎选择购买黄藤鸟的渠道,务必确保鸟类的合法来源及健康状况。

3. 对鸟儿的饲料和食物要严格控制质量和卫生,避免食物变质或含有有害物质。

4. 饲养者应定期学习相关知识,了解黄藤鸟的养殖技巧和科学繁育方法。

“极危”鸟类——黄胸鹀

“极危”鸟类——黄胸鹀

伯 利 亚 等 地 , 飞行 4 公 000 里 甚 至 更远 来 到 我 国 东 北 地
区 ,
然 后 继续 向 南 飞 行2 000多 公 里纵 越 中 国 大 陆 ,

往 我 国 南 方沿 海 、 海 南 岛 及 中 南半 岛 越 冬 。

体 态 颜 色 随 季 变化
黄胸鸿体型娇小 ,
属 小型鸟类 ,
体 仅 长
厘 4 6 ?


米 体 重 不 足 3 0克 其胸 部 金 黄 色 的 羽 毛 是其 重要 的


识别特征 。
黄胸 鹈雌鸟 与雄鸟羽 毛颜色 不尽相 同 ,

且 会随 着 季节 变化 ,
从 繁 殖 羽 替 换 成冬 羽 或 秋羽 。
内侧 次级飞羽黑沾褐色 ,

棕 褐 色宽缘 。
胸部 横 贯一 条栗 褐 色带 ,
似项 圈 状 。 下体
余 部黄 色 , 向 后 渐淡 , 至 尾 下 覆 羽 几 为 A 色 。 两 胁 散有
棕褐 色纵纹 ,
翼下 覆羽 及 腋 羽 均 白 。
相较而言 ,
雌 鸟 的 羽 色 就低 调 、
但 小 覆 羽 白 色 端 斑 较小 , 而 沾 棕 。 颏 和 喉 近 白 。 下 体 余
部 黄色 ,
两胁杂以暗褐 色细 纹。
尾 下 覆 羽 纯 白 。
过 了 繁 殖 季 , 雄 鸟 换 上 了 颜 色 相 对朴 实 的 冬 羽 ,
头 部 的 颜 色换 成 了低 调 的 苍 黄 色 , 眼 先和 颊杂 以 赭 和
开始 着 手选择 巢 址 、 筑巢 的工作 。 它 们 分工 明确 , 雄 鸟 负

禾花雀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禾花雀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禾花雀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导语:禾花雀是一种随这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候鸟,每天晚上都喜欢待在江边的忙草丛中,因为它的样子跟麻雀长得比较像,但是禾花雀的脚要比麻雀的脚禾花雀是一种随这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候鸟,每天晚上都喜欢待在江边的忙草丛中,因为它的样子跟麻雀长得比较像,但是禾花雀的脚要比麻雀的脚要长上这么一点。

到了晚稻开花的时候,三水县的西、北、绥三江的洲滩芒草地中,栖落着一群群禾花雀。

它们是从远方飞来三水繁殖后代的。

禾花雀的药用价值是什么?禾花雀,学名黄胸鹀,雀形目,雀科。

体长约15厘米,形似麻雀。

每年夏天,繁殖于西伯利亚一带,以及我国北部。

迁徙时经华北、华南,抵我国华南及东南亚等地越冬。

典型的河谷草甸鸟类,杂食性,主食植物种子和昆虫。

繁殖期间以昆虫喂雏,1只禾花雀1年觅食的害虫等于5个农民1年灭虫数量的总和。

禾花雀肉嫩、骨脆、味鲜,营养价值高. 无论蒸煮或铁板烧制,都一样甘香脆口,回味无穷。

每年禾花雀上市的时候,许多华侨、港澳同胞慕名前来,举行禾花雀宴。

禾花雀肌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它还有滋阴补肾、壮血健体之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禾花雀,是一种候鸟。

身形个小肉厚,肚的羽毛呈淡黄色,羽肩斑白,每只重四、五钱,肌肉丰满,肥嫩鲜美,味道甘香。

禾花雀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等,食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禾花雀性温、味甘,有滋补、通经络,壮筋骨、祛风、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肾亏、中气虚弱、阳衰不举等症,有滋阴补肾、壮血健体之功,被人们称为“天上人参”。

看了以上我们介绍的关于禾花雀的一些药用价值,相信我们对这样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黄胸鹀有何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黄胸鹀有何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黄胸鹀有何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黄胸鹀又称禾花雀、黄麻雀、麦黄雀、青黄雀、黄胆、老铁背、黄豆瓣等,属雀形目雀科。

(1)形态特征
该鸟成鸟体长约l5厘米,形似麻雀,稍苗条些,羽衣华丽,头侧、额部均为黑色,背羽栗红色,翼上覆羽为白色,其余翼羽和尾羽为黑色,胸前有栗红色项圈,胸腹部鲜黄色中稍带绿色。

雌鸟头顶栗褐色,后颈灰褐色,背和肩黄褐色;肩、腰和尾七覆羽栗色;翼上小覆羽和中覆羽暗褐色;颏和喉近白色,下体余部黄色。

(2)生态特征
黄胸鹀是典型的河谷、草甸鸟类,除栖息于草甸、河谷外,还常见于柳、榆、槐树的稀疏林中,也栖息于草原或森林草原。

该鸟春季从印度半岛飞经西伯利亚到西欧繁殖,秋季依该路线返回,在迁徙时遍及我国大部分地区。

(3)生活习性
黄胸鹀主要食物为野生植物种子,也啄食稻谷,麦子、谷子、高梁等作物种子,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

在野生自然环境中,该鸟营巢于草丛间,巢呈碗状,由草根、草叶、马尾松毛等构成。

5-7月繁殖,产卵4枚。

蛋为灰绿色,并有灰、
褐色的斑纹。

在繁殖期间也吃一些昆虫。

在广东,人们根据其昼飞夜伏的特点,在其栖宿的河边草丛中张网,待天黑后燃放鞭炮,黄胸鹀慌忙起身,结果撞到网上而被捉到。

黄胸鹀 从灭绝边缘到曙光重现

黄胸鹀 从灭绝边缘到曙光重现

黄胸鹀从灭绝边缘到曙光重现积极现象表明,我们不仅有能力避免黄胸鹀沦为东半球的旅鸽,更有机会将其塑造为鸣禽中的朱鹮,成为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和我国迁徙林鸟中的旗舰物种。

1914年9月1日中午1点,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一只名叫玛莎的温柔小鸟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它的离世却在人类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旅鸽(Ectopistes migra-torius)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玛莎的死亡正式宣告了一个物种的灭绝,意味着我们再也不能看到这种鸟儿展翅飞翔,并时刻提醒着我们,即使是一个多到足以遮天蔽日的物种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CRISIS◎编辑|刘伟鹏|封面故事|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对黄胸鹀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早期以自食为目的的地方性小规模捕捉逐渐演变为以贩卖为目的的全国性大规模围捕,这给黄胸鹀带来了灭顶之灾。

1992—1997年的禾花雀美食节期间,上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消费的黄胸鹀多达数十万只。

而随着黄胸鹀数量的逐年减少,其市场价格开始急剧攀升,引起了更多捕鸟人的觊觎,加剧了黄胸鹀的生存危机。

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更是为捕鸟人打开了便利之门,使之可以赶在黄胸鹀飞抵广东之前两三个月,便前往河北、天津等地捕捉购买最早一批迁徙进入关内的黄胸鹀,通过航空冷链运送到广东各地,以满足食客们第一时间品尝禾花雀的口腹之欲。

相关资料表明,2000年前后,津唐地区每年被非法猎杀的黄胸鹀多达数百万只。

如此巨大的捕食压力之下,即便是数以亿计的黄胸鹀也难以为继。

到2008年,其全球数量已减少至12万至100万只。

似乎所有证据都表明黄胸鹀正在重蹈旅鸽的覆辙。

———————————————来自旅鸽的警示———————————————4500年前美洲原住民遗址中发现的旅鸽骸骨表明人类捕食旅鸽的传统由来已久。

直到18—19世纪,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和随之而来的铁路、电报等技术发明极大地推动了针对旅鸽的商业化猎捕和贩卖,海量的旅鸽被捕杀后通过火车运往美国各地,或变成餐桌上的菜肴,或绞碎为牲畜的饲料。

要养好黄喉鹀应掌握哪饲养要点

要养好黄喉鹀应掌握哪饲养要点

要养好黄喉鹀应掌握哪饲养要点黄喉鹀是一种有着独特鸣声和美丽外观的鸟类,在国内外广受爱好者喜爱。

然而,想要让黄喉鹀在家庭中良好生存,除了需要注意饲养环境、饲料营养以外,更需要熟悉其饲养要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饲养环境、营养要求、饲料选择、及时接种等角度为您介绍如何养好黄喉鹀。

饲养环境黄喉鹀是生活在山林、半山草地等自然环境下的鸟类,饲养时需要模拟自然环境,为其提供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一般来说,黄喉鹀饲养环境应注意以下要点:鸟笼饲养黄喉鹀的首要条件是一个宽敞、明亮的鸟笼,其大小应根据黄喉鹀体形而定,一般建议尺寸在30×30×40cm左右。

此外,鸟笼的材质应选用不易残破、易清洗的材料,比如金属、塑料等。

土质介质鸟笼内需铺设一定厚度的土质介质,黄喉鹀习惯于在地面上觅食、打滚等活动,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土壤厚度,并且应定期清理,保持干爽,避免潮湿感。

洗浴设施黄喉鹀喜欢沐浴,因此需要一定的水源设施,鸟笼内可设置水盆、淋浴喷头等,确保它们能随时进行洗浴。

同时,水盆也应经常更换或清洗,避免污水积聚滋生细菌。

温度控制黄喉鹀出生后,体温较低,容易感冒,因此饲养时需要控制好温度,宜保持在20℃到25℃之间。

在冬季,可采用加温装置,保持较温暖的环境。

营养要求黄喉鹀需要一定的高蛋白、高营养食物来保证其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合理的饮食能为黄喉鹀的健康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发育和羽毛美观程度。

基本营养成分黄喉鹀以种子、水果、昆虫等为主要食品来源,相应的饲料中应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一般来说,每日喂食可包括糙米、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种子、水果、虫子、蚕蛹等营养食品,注意不要以单一食品喂养。

营养配比不同年龄段的黄喉鹀所需的营养配比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幼鸟期(0-60天)需要高蛋白成分的饲料,而成鸟期(60天以上)则需要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的饲料。

因此在饲喂的时候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配比,避免长时间单一食品喂养。

观鸟:遇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

观鸟:遇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

观鸟:遇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
时间:2021年5月16日;地点:北京西郊砂石坑公园;天气:多云、3~4级风、最高气温25摄氏度;用时:3.5小时;步行:3公里。

主要事宜:周末人多,在附近的小公园走走,顺便查看鸟况。

以下为当日拍摄的部分图片,谢谢欣赏,欢迎指正!
极北柳莺
冠纹柳莺(疑似)
褐柳莺
红尾伯劳
白头鹎
理氏鹨
存疑莺科鸟类,请求高人指点。

谢谢!
池鹭
小鵐
矶鹬
灰头鹀
苇鹀
黄胸鹀俗称荷花雀,原本为常见普通物种。

在中国北方,此物种作为一种宠物进入贸易市场,因其雄性外形优美叫声悦耳而受到欢迎;而在中国南方,此物种作为食品进入市场,由于中医理论认为该物种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因而在广东民间人们将中医理论加以衍生,错误地宣传食用以禾花雀为主要原料堡制的汤可以补肾壮阳,极大地提高男性的性能力。

这两种南北文化给黄胸鹀带来了灭顶之灾,并造成野生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

今年黄胸鹀正式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

黄胸鹀(雄鸟)
黄胸鹀(雌鸟)。

黄胸鹀百科-黄胸鹀的品种简介

黄胸鹀百科-黄胸鹀的品种简介

黄胸鹀百科-黄胸鹀的品种简介
黄鼠,又称达乌尔黄鼠、蒙古黄鼠、草原黄鼠,啮齿目松鼠亚目松鼠科黄鼠属。

为群体散居性的地栖型动物,通常栖息在典型的草原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带。

主要吃农田作物、牧草的绿色部分及种子,秋季也常扑食昆虫、青蛙和其它小型鼠类等。

它们是一种危害性比较严重的物种,由于其数量多,食量大,对当地的农作物危害极大;又是鼠疫菌的主要携带和传播者,为重点杀灭对象之一。

黄胸鹀的品种简介
黄胸鹀(Eerizaaureola)别名禾花雀,目前共有两个亚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该物种现面临着濒危,10年内很有可能灭绝。

现在国家将该物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目前黄胸鹀主要分布在北欧至西伯利亚,北部和中国,冬季在印度等地。

中文学名:黄胸鹀中文别名:黄胆、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详情介绍)、老铁背二名法:Eerizaaureola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鹀科属:鹀属种:黄胸鹀分布:朝鲜半岛和列岛、千岛群岛黄胸鹀特征及生活习性
繁殖期5-7月。

在4月末5月初可听见雄鸟站在草茎和灌木顶端长时间鸣叫、求偶,鸣声清脆婉转。

巢多筑于草原、沼泽和河流与湖泊岸边地上草丛中或灌木与草丛下的浅坑内,利用四周的草丛和灌木隐蔽,一般很难发现。

巢呈碗状,外层由枯草叶和草茎构成,内层由
更细的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内垫有牛毛、、马尾和兽毛等。

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6枚,通常4-5枚。

卵绿灰色、被有灰褐色或褐色斑纹,卵为卵圆形。

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化期13±1天。

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3-14天。

黄河濒危物种演讲稿范文

黄河濒危物种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关注黄河濒危物种,共建美丽家园”。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黄河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黄河流域的濒危物种,呼吁大家关注并保护它们。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黄胸鹀。

黄胸鹀,又称禾花雀,是一种小型鸣禽,体长14~15厘米。

它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但近年来,由于栖息地破坏、捕杀等原因,其数量锐减,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据相关资料显示,黄胸鹀曾在20世纪90年代拥有数十万只,如今却不足百只。

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要为黄胸鹀等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做出努力。

其次,我要提到的是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鸟类中的王子”。

它生活在黄河三角洲等湿地地区,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

近年来,随着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东方白鹳的数量逐年增加,繁育雏鸟数量已超过3000只。

然而,仍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一己私欲,非法捕杀东方白鹳,给其生存带来威胁。

除此之外,黄河流域还有许多其他濒危物种,如黑鹳、灰鹤、鸳鸯、白琵鹭等。

它们都是黄河生态环境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为了保护黄河濒危物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立法保护。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捕杀、贩卖濒危物种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加强栖息地保护。

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恢复和改善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为濒危物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三、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黄河濒危物种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四、加强科研监测。

对黄河流域濒危物种进行长期监测,掌握其生存状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各位领导、同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黄河濒危物种,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而努力!谢谢大家!。

怎样饲养和繁殖好唱的黄胸鹀

怎样饲养和繁殖好唱的黄胸鹀

怎样饲养和繁殖好唱的黄胸鹀
(1)饲养管理
黄胸鸱用点颏笼饲养,笼底加一块塑料承粪板,板£铺细砂。

平时饲料可按谷子(或稻子)、稗子、黍以5:3:2的比例混合后喂养,再适量喂一些面包虫、皮虫、玉米螟幼虫等昆虫,以及叶菜、水果,也可喂蛋小米。

换羽期可喂些鲜谷子穗或黍子穗,如遇羽毛脱换不下,可喂蝉蜕或由鸡蛋壳内膜浸泡的水。

鹀鸟一般不太怕冷,夏季要避免阳光直晒,但不能缺少阳光。

黄胸鸦不喜水浴。

食缸、水缸每1-2天要清洗1次,鸟笼每周要洗刷消毒1次。

(2)繁殖方法
用亲鸟繁殖黄胸鸦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①保持笼内清洁卫生笼内设椭圆形洗浴杯,使雌鸟不会把污染的东西带入巢内。

②保持环境的安静在鸟繁殖期间,饲养者尽量不干扰或少干扰亲鸟的孵化,产卵的巢窝要固定在笼内的栖架上方,防止震荡,洗浴杯要放在笼内下方,以防水湿巢窝。

③避免近亲配对。

④种卵保持清洁,不要水洗或用布抹,宜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温度保持14-16℃,相对湿度75%-80%,洗净后吹干便可孵化。

关于黄胸鹀动物品种的简介

关于黄胸鹀动物品种的简介

关于黄胸鹀动物品种的简介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别名禾花雀,目前共有两个亚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该物种现面临着濒危,10年内很有可能灭绝。

现在国家将该物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目前黄胸鹀主要分布在北欧至西伯利亚,日本北部和中国,冬季在印度等地。

以下是5068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动物知识,希望大家喜欢!黄胸鹀品种简介中文学名:黄胸鹀中文别名:黄胆、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详情介绍)、老铁背二名法: Emberiza aureola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鹀科属:鹀属种:黄胸鹀分布: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千岛群岛黄胸鹀形态特征黄胸鹀从背面看羽色与麻雀非常相似,都属于小型鸟类,成年后的体长可达15cm左右。

比较典型的特征就在于该鸟的下体尤其是胸部是呈淡黄色。

雄鸟额、头顶、颏、喉黑色,头顶和上体栗色或栗红色;尾黑褐色,外侧两对尾羽具长的楔状白斑;两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横带和一宽的白色翅斑。

下体鲜黄色,胸有一深栗色横带。

雌鸟上体棕褐色或黄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中央纵纹,腰和尾上覆羽栗红色,两翅和尾黑褐色,中覆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大覆羽具窄的灰褐色端斑亦形成两道淡色翅斑,眉纹皮黄白色。

雌鸟及亚成体顶纹沙色,两侧冠纹略深;眉纹皮黄色较明显;背部颜色和纵文教雄鸟的略浅;肩上的白斑和翅斑较雄鸟的灰暗,下体黄色较黯淡。

无论雌雄,腰和尾上覆羽都为栗红色;外测两对尾羽外测具楔状斑。

飞行时翼上的白色斑块明显可见,配合体色,是辨识的主要特征。

上喙灰色,下喙粉褐色;脚是淡褐色。

黄胸鹀饲养环境由于黄胸鹀已受到国家的保护,现已不允许人工饲养作为宠物鸟了,但依旧有很多人在饲养,那么人工饲养黄胸鹀应提供怎样的饲养环境呢?黄胸鹀是食谷鸟,粪便量小而干,宜用封闭底的鸟笼。

单养雄鸟可用黄雀(详情介绍)笼、沼泽山雀笼或金丝雀(详情介绍)笼。

对于极度濒危的黄胸鹀,这些人都做了什么?

对于极度濒危的黄胸鹀,这些人都做了什么?

对于极度濒危的黄胸鹀,这些人都做了什么?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谢谢你们,我要回家啦”—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无疑是最珍贵的东西,对动物来说同样如此;而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捕猎等行为愈发猖狂等原因,不少的动物都濒临灭绝。

珍稀动物(rareanimal)是在自然界较为稀有和珍贵的动物。

国际上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珍稀动物灭绝的问题。

黄胸鹀(禾花雀)就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珍稀动物的例子。

不起眼的鸟类,却面临巨大危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很多人盯上了《食神》中“乾坤烧鹅”——禾花雀(黄胸鹀)。

这原本是极为普通的生物,经过人类的捕杀,在短短不到7年的时间里从无危变为了极危,现在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保护动物。

迁徙路上,黄胸鹀不幸撞到捕鸟网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制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项将物种受威胁程度依次分为6个等级的名录,分别为:无危、近危、易危、濒危、极危、野外灭绝。

黄胸鹀的评级经历了“五级跳”。

2000年为“无危”,2004年改为“近危”,2008年“易危”,2013年“濒危”,到2017年变为“极危”。

“极危”,意味着其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灭绝的机率非常高。

2021年2月初,在国家最新颁布的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里,黄胸鹀也被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候鸟迁徙季,为保护黄胸鹀(禾花雀),让候鸟飞各地志愿者,每年都会展开【黄胸鹀保卫战】行动。

2020年,一线护鸟伙伴成功解救94只黄胸鹀。

2020年,一线护鸟伙伴成功解救94只黄胸鹀。

2020年1月3日,让候鸟飞伙伴哈尔滨野保团队与职能部门联动进行2020年第一次野生鸟类巡护,当天现场拆除捕鸟网13片,成功解救各种小鸟70只,其中包括2只极度濒危的“禾花雀”。

2020年1月3日,哈尔滨志愿者团队与职能部门联合巡护,集中对挂网高发区域进行重点巡护,行程150多公里遍及双城区周边的10余个村屯,当场拆除捕鸟网13 片,销毁网杆36根、各类捕鸟用的' 拍笼' 等50个。

动物世界-黄胸鹀

动物世界-黄胸鹀

动物世界-黄胸鹀
黄胸鹀俗称黄胆、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

是候鸟,分布于亚洲东部和欧洲东北部。

黄胸鹀体形中等,长度约14-16厘米,重量17-26克。

雄性黄胸鹀与人手的比例参考。

雄性黄胸鹀繁殖羽头顶、颈及背部栗红色,脸和喉部为黑色,颈下有一宽边黄色环,与黄色的胸部间有一条栗色胸带相隔。

雌性黄胸鹀与人手的比例参考。

雌性黄胸鹀及亚成体顶纹沙色,两侧冠纹略深,眉纹皮黄色较明显,背部颜色和纵文较雄鸟的略浅,肩上的白斑和翅斑较雄鸟的灰暗。

黄胸鹀喜欢在平原的灌丛、苇丛、农田等低矮植物构成的生境中活动,它们常常结成较大的群,穿梭于农田苇丛之间,群的大小不一。

黄胸鹀的喙形适合咬开谷物的壳,是一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鸟类,他们取食的食物主要为稻子、麦子。

随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进一步认识,认为原有的以有益有害区分野生动物的二分法有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现在已经不再强调黄胸鹀所谓害鸟的身份了。

黄胸鹀在每年的5-7月份繁殖,每巢产卵4-5枚。

本物种作为食品进入市场,由于中医理论认为本物种有滋补强壮的作用,错误地宣传食用以禾花雀为主要原料制的汤可以补肾壮阳,极大地提高男性的性能力。

虽然这一说法没有得到现代药理学的实验支持。

黄胸鹀的繁殖习性

黄胸鹀的繁殖习性

黄胸鹀的繁殖习性
李世纯
【期刊名称】《动物学杂志》
【年(卷),期】1980(0)2
【摘要】黄胸鵐(Emberiza aureola ornata)是一种小型经济鸟类。

其食性及经济意义等问题已有讨论。

我们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郊及虎山地区,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现整理如下。

【总页数】4页(P28-31)
【关键词】雏鸟;羽毛;雄鸟;雌鸟;巢域;巢区;幼鸟;初级飞羽;主翼羽;繁殖习性;杂草草甸;尾羽
【作者】李世纯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
【相关文献】
1.繁殖期黄喉鹀的领域鸣唱及其种内个体识别 [J], 李佩珣;于学锋;李方满
2.黄喉鹀繁殖生态的研究 [J], 杨学明
3.黄喉鹀繁殖期鸣声结构的初步研究 [J], 李佩珣;于学锋;迟清
4.三道眉草鹀的繁殖习性 [J], 彭开福
5.赤胸鹀的繁殖习性 [J], 袁守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要养好黄喉鹀应掌握哪饲养要点

要养好黄喉鹀应掌握哪饲养要点

要养好黄喉鹀应掌握哪饲养要点黄喉鹀又叫黄眉子、黄蓬头,属雀形目雀科,是我国有名的一种笼养鸟。

(1)形态特征
黄喉鹀体长约16厘米,比麻雀稍大一点。

头顶和冠羽以及头侧均为黑色,眉纹前白后黄,直达枕部,后颈和腰及尾上覆羽等大都灰色,背栗褐色,具黑色羽干纹。

两翅和尾大都黑褐色,羽缘棕白色,在翅上形成两道横带,最外侧尾羽几乎纯白色,次一对具楔形白斑。

颏黑色,喉鲜黄色。

胸部有一半月形黑斑,下体其余部分均为灰白色,两肋具黑褐色细纹。

雌鸟与雄鸟形态特征上的不同点在于:雌鸟体色较浅谈,头部为褐色,喉部黄色较浅,胸部黑斑不明显。

(2)生态特征
夏季主要分布在内蒙、东北,春季在这两地域繁殖,秋季迁至长江以南的山地疏松或灌木丛间越冬。

其喜栖居于山区疏林或溪旁灌木丛间,也栖居于草地。

平时成小群活动,很少结大群。

春天鸣声婉啭,常站在树枝上高声呜叫。

(3)活与繁殖习性
黄喉鸱以植物种子、昆虫为食物。

5-6月间在林中或灌丛间地上
营巢,巢由禾本科植物的细茎、叶片及毛发等造成,很隐蔽,不易发现。

卵白色,杂以稀疏黑点的淡紫色斑。

每窝产卵5枚。

(4)饲养管理要点
其较易饲养,生鸟开始需捆膀,但经过一段时间很快便能驯熟。

饲料以粟、黍、稗等,平时可喂芙蓉食,稍加些芙蓉粉,并经常给些面包虫、水果、蚱蜢等。

要经常为其水浴,并注意鸟笼的清洁。

每天要更换饲料和饮水。

黄喉鹀的挑选、饲养与催性

黄喉鹀的挑选、饲养与催性

黄喉鹀的挑选、饲养与催性
黄喉鹀,又称黄蓬头,眉子,虎头凤。

很不错,主要是叫口好,在雀类鸟中又比较漂亮。

但生鸟性比较大,选购时应该挑新鸟,新鸟腿呈粉红色并有光泽。

挑选
好的黄喉鹀在选购时请留意以下几点:
1,必需是雄鸟
2,喙基部要宽,前面要尖,并选长一些的,俯视整个喙应有蜂腰状。

3,性旺时喙黑,落叫时色浅。

4,喉部黄色色斑要亮。

5,黄喉下方的半园黑斑(俗称月儿或月子)要大,半园下方呈尖型的叫口更勤。

6,背羽尽量选择红色多的。

7,腿要高。

8,此鸟爪尖常有残缺,务必检查。

饲养
1,此鸟日常管理比较简单,主食谷子,鸡蛋黄拌小米,少量苏子和面包虫。

2,黄喉鹀不大喜欢吃蔬菜,个个别的吃少量黄瓜心。

3,鹀类鸟的洗澡是以水浴为主,但是也有喜欢沙浴的。

4,定期喂一些营养土或者陈年老土。

5,黄喉鹀换羽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受风,并且尽量不挪移地方。

6,换羽如果不顺利,可加喂稗子及小鸡饲料。

催性
在每年开春后,鸟逐渐起性时,可以用多只一茬毛以上的黄喉鹀隔开笼子相斗,这时黄喉鹀相互发出“咂咂”声(新雏不可),这样鸟很快就可以上性。

以上拙见,供爱好者参考。

刚抓回家的虎头凤怎么养

刚抓回家的虎头凤怎么养

刚抓回家的虎头凤怎么养
主食谷子,鸡蛋黄拌小米,少量苏子和面包虫。

黄喉鹀不大喜欢吃蔬菜,个别的吃少量黄瓜心。

洗澡是以水浴为主,但是也有喜欢沙浴的。

定期喂一些营养土或者陈年老土。

黄喉鹀换羽时尽量不挪移地方。

选取虎头凤的注意事项:必需是雄鸟。

喙基部要宽,前面要尖,并选体型长的。

性旺时喙黑,落叫时色浅。

喉部黄色色斑要亮。

黄喉下方的半园黑斑要大,半园下方呈尖型的叫口更勤。

背羽尽量选择红色多的腿要高。

虎头凤又名黄喉鹀,又称黄蓬头,眉子。

为中等体形的鹀属鸟类,体长约15厘米左右。

雄雌个体同形异色,但无论雄雌,头顶均有一束羽毛高高翘起形成凤头,这是其他许多鹀属鸟类所不具有的,也是本物种的一个鉴别特征。

本物种雄性头顶的额部、凤头、枕部、颊部以及喉部均为黑色,眉纹分为三段,眼先一小段眉纹纯白,其后骤然转为亮黄色,亮黄色的眉纹一直延续至脑后,形成一道环绕头顶后侧的黄色条带,第三段眉纹为白色,向下弯曲;颌部黄色,上喉部纯白,下喉部黑色;肩部、背部、腰部和尾上覆羽均为栗色,上背部杂以黑色纵纹,且羽端为白色;尾羽黑色,两条中央尾羽偏灰色,两条外测尾羽的外甲白色,这也是所有鹀属鸟类共有的特征;翅上覆羽与背部同色,中覆羽白色,大覆羽褐色,羽端白色,飞羽褐色;下体自喉部一下均以黄白色为
基色,上胸部和两胁被粗大的栗色纵斑。

雌性的凤头没有雄性那么明显,雄性头面部的黑色区域在雌性均为较不鲜明的褐色,眉纹和颌部的黄色亦不如雄性那般鲜亮,雌性的下喉部不具有黑色的围脖,其余部分与雄性基本相当。

虹膜为栗褐色;上喙近黑色,下喙浅;双足浅灰褐色。

中国有分布的31种鹀,多数被拔毛以冒充禾花雀

中国有分布的31种鹀,多数被拔毛以冒充禾花雀

中国有分布的31种鹀,多数被拔毛以冒充禾花雀黄胸鹀,俗名禾花雀,本来有着庞大的种群,却在10多年期间生生被吃成世界极危。

其他鹀鸟,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

有的叫声婉转,或者外形可爱,被捉去做笼养鸟,而有的则被捉去拔毛,充当禾花雀卖给野味馆。

鹀,主要分布于欧美亚洲,少数见于非洲和大洋洲。

中国分布的鹀科鸟有6属31种,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鸟类红色名录。

1.凤头鹀雄鸟雌鸟俗名凤头雀。

2.蓝鹀雄鸟摄影/ 自由人雌鸟摄影/ 自由人体长约13厘米,属小型鸣禽,为中国特有鸟类。

3.黍鹀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西部,不常见。

体长19厘米4.黄鹀羽色、体型与禾花雀相近者都处于危险中,容易被捕捉充当禾花雀。

小型鸣禽。

头黄而腰棕。

5.白头鹀别名白发鹀、白冠雀、松树巫。

6.灰眉岩鹀小型鸣禽,又叫岩鹀。

7.戈氏岩鹀(淡灰眉)俗名灰眉子、灰眉雀。

8.三道眉草鹀雄雌别名大白眉、三道眉、犁雀儿、韩鹀、山带子、山麻雀、小栗鹀。

9.栗斑腹鹀俗名红肚麻雀。

属小型鸣禽,珍稀鸟类。

10.灰颈鹀头颈灰色,下体偏粉色,眼圈白色。

11.圃鹀分布于欧亚大陆,秋天集成大群迁徙到非洲北部和中东。

国内不常见于新疆西北部。

12.白眉鹀雄雌俗名白三道儿、小白眉、五道眉。

13.栗耳鹀又叫赤胸鹀,俗名高粱颏儿、赤脸雀。

14.小鹀俗名麦寂寂、花椒子儿、高粱头、铁脸儿、虎头儿。

15.黄眉鹀雄摄影/车神雌俗名金眉子、黄三道、五道眉儿、大眉子。

16.田鹀雄雌俗名花九儿、花嗉儿、田雀、花眉子、白眉儿。

17.黄喉鹀雄是小型鸣禽,体长约15cm。

又称黄蓬头、黄眉子、虎头凤。

黄喉鹀无论雄雌,头顶均有一束羽毛高高翘起形成凤头,这是其他许多鹀属鸟类所不具有的,18.黄胸鹀雄鸟母鸟又名黄胆、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金鹀、白肩鹀。

在2000年,黄胸鹀仍是数量丰富的无危物种,在过去短短的十多年,黄胸鹀种群数量经历三级下跌,至2013年列为濒危物种,2017年12月5日IUCN公布其数量骤减,已经成为极危物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而悦耳。 黄胸鹀的食性随季节而不同,繁殖季节主性食物。所吃昆虫主要有甲虫、蚂
蚁、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螟蛾科等昆虫和昆虫幼虫。迁徙期间
主要以谷子、稻谷、高粱、麦粒等农作物为食,也吃部分草子和植物果实与种子。[1]
黄胸鹀是食谷鸟,粪便量小而干,宜用封闭底的鸟笼。单养雄鸟可用黄雀笼、沼泽 山雀笼或金丝雀笼。成对饲养,进行人工繁殖可用金丝雀繁殖笼或十姐妹、灰文鸟的箱 笼。黄胸鹀在自然界营敞口的碗状巢,故应使用金丝雀的敞口草巢。为隐蔽,可稍遮掩。 黄胸鹀在秋季繁殖期过后呈大群迁徙,容易捕捉,也好饲养,可选一只羽色鲜艳、羽毛 整齐的雄鸟笼养观赏。为了繁殖,最好掏取出壳 10 多天,长出羽锥的雏鸟喂养。[4] 2、饲养管理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黄胸鹀
[2]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芬兰,香港,印度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
鲜,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俄罗斯
联邦,新加坡,泰国,越南。 旅鸟: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文莱,塞浦路斯,
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国,德国,希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爱尔兰,
以色列,意大利,约旦,拉脱维亚,马耳他,荷兰,挪威,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沙
特阿拉伯,西班牙,瑞典,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
美国。[3]黄胸鹀分布于亚洲东部和欧洲东北部,繁殖区东抵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千
岛群岛一线;越冬区则在南亚和东南亚,几乎覆盖整个印度支那半岛和大部分的南亚次
人们饲养黄胸鹀多是为了观赏,故多养雄鸟。若欲繁殖,最好能掏两窝雏鸟,用鸡 蛋小米(或蛋黄搓鸡用混合料面)拌菜泥喂养大后混群同笼饲养。发现雌雄关系较好, 有可能配成对的鸟移入繁殖笼,并根据黄胸鹀的习性结合养鸟经验不断调整饲料和笼的 小环境。一旦适宜,鸟就会交配、产卵,初次产卵可让金丝雀代为孵育
平时可以稗子、谷子、稻子、黍子、高梁等谷物种子和杂草种子为常备饲料。可只 给一种,最好是几种按比例混合。各种粒料的比例根据鸟取食情况适当调整,以满足其 营养需要。还应常喂些叶菜和草芽。砂粒和饮水要保持干净、充足。春季,为了促使鸟 鸣叫的“冲”或欲繁殖,应补充鸡蛋小米或黄蛋搓鸡料面、昆虫幼虫及蛹。秋季,为促 秋鸣,也宜适当补充上述营养较丰富的饲料。 黄胸鹀一般不水浴,但笼底宜铺细 砂。为保持砂土清洁,每周应更换一次,食、水隔日清换一次。尽量多争取日光浴,但 夏季不能太阳直射,否则会因为饮水蒸发而将鸟渴死。[4] 3、繁殖
亚种分化 保护级别 人工饲养 1、鸟和笼的选择 2、饲养管理 3、繁殖 展开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黄胸鹀(图册一)(40 张)黄胸鹀属小型鸟类,雄鸟额、头顶、颏、喉黑色,头顶和上体 栗色或栗红色;尾黑褐色,外侧两对尾羽具长的楔状白斑;两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 白色横带和一宽的白色翅斑。下体鲜黄色,胸有一深栗色横带。雌鸟上体棕褐色或黄褐 色、具粗著的黑褐色中央纵纹,腰和尾上覆羽栗红色,两翅和尾黑褐色,中覆羽具宽阔 的白色端斑,大覆羽具窄的灰褐色端斑亦形成两道淡色翅斑,眉纹皮黄白色。下体淡黄 色,胸无横带,两胁具栗褐色纵纹。 雌鸟及亚成体顶纹沙色,两侧冠纹略深;眉 纹皮黄色较明显;背部颜色和纵文教雄鸟的略浅;肩上的白斑和翅斑较雄鸟的灰暗,下 体黄色较黯淡。 无论雌雄,腰和尾上覆羽都为栗红色;外测两对尾羽外测具楔状斑。 飞行时翼上的白色斑块明显可见,配合体色,是辨识的主要特征。上喙灰色,下喙粉褐 色;脚是淡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0-29g,♀18.5-24g;体长♂134-159mm, ♀130-158mm;嘴峰♂9-12mm,♀10-12mm;翅♂70-79mm,♀69-79mm;尾 ♂53-70mm,♀50-63mm;跗蹠 ♂19-22mm,♀18-22mm。[1] (注:♂雄 性;♀雌性)编辑本段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 地和林缘地带,尤其喜欢溪流、湖泊和沼泽附近的灌丛、草地,也栖息于有稀疏柳树、 桦树、杨树的灌丛草地和田间、地头,不喜欢茂密的森林,是典型的河谷草甸灌丛草地 鸟类。[1]编辑本段
关于黄胸鹀专业知识
黄 胸 鹀 ,( 学 名 : Emberiza aureola ) 属 小 型 鸣 禽 , 体 长 14-15cm,有 2 个亚种。额、头顶、头侧、颏及上喉均黑,翕及尾上覆羽栗褐;上体 余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颈胸部横贯栗褐色带;尾下覆羽几纯白; 下体余部鲜黄色。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 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 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分布于北欧至西伯利亚,日本北部和中国,冬季在印度等地。
大陆。 在中国,分布于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各省区
以及西北的部分省区均可见该物种在迁徙季节过境,亦于越冬季节见于西南和华南各省。 其在中国的分布西线可抵内蒙古西部、青海、甘肃至西藏东部一线,在台湾岛和海南岛 等里岛,该物种均为偶见冬候鸟,此外在新疆天山山脉附近也有黄胸鹀指名亚种的分布。 另据研究,黄胸鹀的繁殖地一般在北纬 50 度以北而越冬地一般在北纬 20 度以南,分 界比较明显。[1]编辑本段繁殖方式 繁殖期 5-7 月。在 4 月末 5 月初可听见雄鸟站 在草茎和灌木顶端长时间鸣叫、求偶,鸣声清脆婉转。巢多筑于草原、沼泽和河流与湖 泊岸边地上草丛中或灌木与草丛下的浅坑内,利用四周的草丛和灌木隐蔽,一般很难发 现。巢呈碗状,外层由枯草叶和草茎构成,内层由更细的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内垫有牛 毛、猪毛、马尾和兽毛等。1 年繁殖 1 窝,每窝产卵 3-6 枚,通常 4-5 枚。卵绿灰色、 被有灰褐色或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 黄胸鹀 拉丁学名: Emberiza aureol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鹀科 属: 鹀属 种: 黄胸鹀 亚种: 2 种 命名者及时间: Pallas, 1773 英文名称: Yellow-breasted Bunting
目录
外形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保护级别 人工饲养 1、鸟和笼的选择 2、饲养管理 3、繁殖 展开外形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褐色斑纹,卵为卵圆形。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化期 13± 1 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 13-14 天。[1]编辑本段亚种分化 黄 胸鹀(2 种) ?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黄胸鹀指名亚种 Emberiza aureola aureola 2. 黄胸鹀东北亚种 Emberiza aureola ornata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 年 名录 ver 3.1——易危(VU)。[3]编辑本段人工饲养 黄胸鹀是羽色漂亮的观赏岛, 鸣叫似“拉拉犁犁、拉拉犁犁”的简单重复,但很好听。它的羽衣和鸣叫与灰文鸟、十 姐妹等家鸟相比都不逊色。在中国分布广,数量多,很容易获得。若能驯化培育成家鸟, 一定会象灰文鸟、十姐妹那样传播全世界。[4] 1、鸟和笼的选择
生活习性
黄胸鹀(夏日季风摄影)(9 张)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别
是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达 3500 只-7000 只。白天在地上、
也在草茎或灌木枝上活动和觅食,晚上栖于草丛中。性胆怯,见人即飞走。叫声低弱,
似‘ti-ti’或‘di、di’。繁殖期间雄鸟站在幼树、灌木顶枝或草茎上高声鸣叫,鸣声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