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思考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描绘湘江秋景图的,找出你认为 精彩的字,并加以分析。
• 李可染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Biblioteka Baidu
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红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化静为动,写出秋色之深浓
漫江碧透 “透”突出江水清澈见底
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 人泪”的名句。
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
• 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鱼翔浅底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争:写出群舟争相行驶,盎然奋进之动 态,充满活力,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 场面。
击:有“搏击”之意,显示出雄鹰展 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仰视
静 结
翔 俯视 合
角 度 有 哪 些?
“意象”简释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 的思 想感 情与 客观 物象 融合, 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品赏诗歌首先要捕捉意象 意象:意即感情,象是景物。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 感情的具体可感的客观景物。
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 “击”“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竞”字, 有力地 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 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用四字短 语概括景物的特征。
一幅(
)湘江秋景图
沁 园 春 ·长 沙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2.掌握写景角度的变换。 3.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区别与联系。 4.学习作者对景与情关系的处理
赏析用字之妙
1.齐读上阙,看“看”字统领哪几句。
•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 这样的字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
意找出这种领字。 • “看”是领字,读时要稍加停顿。
意象: 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霜天 、 寥廓 、 苍茫大地
意境 ——壮阔
以壮景抒豪情
翔:本是写鸟的动词,用在此,写尽了 鱼在水中的自由、轻快的状态,充满了 无限的生命力。犹如在天空飞翔。
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秋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旺盛景象, 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 “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 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 艳鲜明。
• 色彩绚烂、生机勃勃、壮丽开阔……
这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景物的赞美和欣赏, 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作者在湘江秋景图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
特点?写景的角度是怎样变换?

考:
山 林
红 远景 染
远 近 相
写 景 的
湘江秋景图 江 舸 鹰 鱼
碧 近景 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