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试题汇编
古代诗歌李商隐《无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无题李商隐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①。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②冤魂终报主,阿童③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注:①夷犹:犹豫,迟疑不定。
②益德:指三国时的张飞。
③阿童:西晋文官刺史王潜的小字,他曾率水军先入金陵灭东吴,后加封龙骧将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首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宦途比作险恶的风浪,写自己像一一叶扁舟在风波中颠簸无靠。
B.领联,澄澈江水边,诗人因祖国山河的秀美壮丽而激动万分,不忍在黄鹤楼边久立。
C.该诗结构严谨,首尾联点明题旨,颔颈联讲“夷犹”的原因,为“思乡”埋下伏笔。
D.诗人面临建功立业与回归家乡的艰难选择,在未能作出选择之前,头发已经白了。
15.用典分为正用和反用。
请简要分析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何体现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是一4杏定句,同时有违常理,以这样的虫容为标題更易吸引讣者的罔读兴趣,(2分)②以“我不想知道小筍是诈"为越.与内容联系电紧密,利于突显主人公的粘伸胳质。
“我不想知道小偷是淮”是文中唐拉法埃尔先生的原话,也是臬中体现倍仁爱赫坤的关堆句子,(3 分)(慰超按近即可,其他畫之皮理的答案的情洽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渎(19分)10. ( 3 分)C11. (3分)】)(应为”帶有条瞇意又的林号”)12. (3分)B(“况疾病,乘典数自临车"不走耿弃。
)13. (1)(5分)耿穽頊从光衣帝幻厶陵,趁机希见,自巴请•旅北上收聚上谷没有征用的部队,列渔阳平定彭老("罚” “上$斤耒发者” $1分,旬意2分)(2)(5分)将军做官,仝家为国,所到之处,攻陥敌阵,功劳直犬・有什么嫌疑,要请求召见?(“举"“所向•'“尤"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4. (3分)B (理解错決,错在“讨人因祖国山河們旁美壮丽而菽动万分,不忍在黃鸽楼边久立”。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五、慈悲为怀送惊喜,善良无价赢人生(10分)佚名①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②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
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
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多多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的动了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
小男孩感激的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的小跑着离开了。
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③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的一干二净。
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的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
小男孩气喘吁吁的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④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
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进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
”沃尔特神秘的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⑤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说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
他诧异地出去一看,就见那个小男孩兴奋的跑过来,一脸天真的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的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无题》李商隐测试题
《无题》李商隐测试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班级:姓名:一、理解性默写: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选择题: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解析】B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全诗公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与照。
无题,,习题及答案
无题,,习题及答案《无题》试题汇编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答: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答: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答:(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答: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答:(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
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
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答:思方尽相思之泪才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1、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用来比喻答:恋人之间情意默契,心心相通。
12、说说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答:表达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古诗阅读《无题》试题及答案
古诗阅读《无题》试题及答案古诗阅读《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分析: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寓情于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分析:颔联运用了双关的修辞:“丝”字与“思”谐音,和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现在用来歌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女子早晨照镜子担忧自己青春的容颜逐渐消失,夜里吟诗应该能感觉到月光的寒冷。
分析:颈联前一句以一个女性的口吻写自己夜间因痛苦而无法入睡,清晨起来看见自己青春的容颜逐渐消失,可见不是一夜,而是夜夜如此。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蓬山:蓬莱山,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指对方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西王母派去探望汉武帝的信使,这里指能为自己传递消息的人。
分析:尾联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主旨:本诗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
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
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专题3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梳理+真题演练(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专题3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梳理+真题演练(含答案))30.中考必背古诗词之《无题》原文诗意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②〔丝〕这里与“思”字谐音。
③〔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
④〔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
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
⑤〔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⑥〔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
后为信使的代称。
2.文题解读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其中一首。
3.写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其中一首。
二、主题思想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深挚的感情,含蓄委婉地咏叹爱情的忠贞,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表现出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三、写作特色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
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无题练习题语文版
24《诗词五首》无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夜。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23.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24.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
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
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答案1、(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5、思方尽相思之泪才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
《无题》选择题、简答题
《无题》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选择题: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解析】B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全诗公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与照。
D.末联中说:我俩相隔不远,可以经常互通音讯,这是自欺欺人之说,与上文主旨不大吻合。
【解析】D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融情于景,两个“难”字概括了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比喻新颖,语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颈联“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设想,笔法曲折奇丽。
《无题》试题及答案
《无题》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难”,在句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色彩?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解释。
2. “东风无力百花残”中的“残”字,在这里具有怎样的意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3.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尽”字,反映了什么样的生命状态?请结合诗句进行阐释。
4. “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灰”字,在诗中象征着什么?请详细说明。
5. “晓镜但愁云鬓改”中的“愁”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10分,共40分)1. 请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析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2. 请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两句诗中的比喻手法及其效果。
3. 请将“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讨论这两句诗如何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
4. 请将“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翻译成现代汉语,并阐释这两句诗在诗中的深层含义。
三、默写填空与诗意解读(每题5分,共20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离别场景?请结合诗句进行解读。
2. 春蚕到死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生命的无常?请详细解读。
3. 晓镜但愁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感悟?请阐述。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中的“蓬山”和“青鸟”分别象征着什么?请进行解读。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情感以及诗人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请从全诗中选择至少三种不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如何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六、句子赏析(15分)请任选两句诗句进行深入赏析,从语言、意象、情感、哲理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无题》李商隐选择题
《无题》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选择题: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解析】B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全诗公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与照。
D.末联中说:我俩相隔不远,可以经常互通音讯,这是自欺欺人之说,与上文主旨不大吻合。
【解析】D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融情于景,两个“难”字概括了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比喻新颖,语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颈联“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设想,笔法曲折奇丽。
无题的诗歌题材
无题的诗歌题材一、选择题(1 - 10)A. 蜡炬成灰泪始干。
B. 青鸟殷勤为探看。
C. 夜吟应觉月光寒。
D. 东风无力百花残。
解析:A。
这句诗将春蚕的执着精神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相类比,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贞。
A. 只是单纯写爱情。
B. 寄托诗人的身世之感。
C. 描述宫廷爱情故事。
D. 批判封建礼教。
解析:B。
李商隐的无题诗,表面写男女爱情,实则往往寄托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等身世之感。
3. 在唐代诗人中,写“无题”诗最著名的是()A. 李白。
B. 杜甫。
C. 李商隐。
D. 杜牧。
解析:C。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唐代众多诗人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A. 心有灵犀一点通。
B. 隔座送钩春酒暖。
C. 分曹射覆蜡灯红。
D. 嗟余听鼓应官去。
解析:A。
这两句诗写出了恋人之间虽不能像彩凤比翼双飞,但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相通。
5.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艺术表现上常常采用()A. 直抒胸臆的手法。
B. 白描手法。
C. 象征、隐喻等手法。
D. 写实手法。
解析:C。
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无题诗的内涵更加隐晦、深邃,留给读者更多的解读空间。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A. 意境朦胧。
B. 情感真挚。
C. 语言直白。
D. 用典较多。
解析:C。
李商隐的无题诗语言含蓄,而非直白。
其意境朦胧,情感真挚且用典较多。
A. 梦为远别啼难唤。
B. 书被催成墨未浓。
C. 蜡照半笼金翡翠。
D. 刘郎已恨蓬山远。
解析:A。
这些诗句共同营造出一种孤寂、哀怨的氛围。
8.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爱情往往具有()A. 喜剧色彩。
B. 团圆结局。
C. 凄美、哀怨的色彩。
D. 轻松欢快的氛围。
解析:C。
诗中的爱情多受到阻碍,充满了无奈和哀怨,具有凄美之感。
9. 从诗歌体裁看,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属于()A. 乐府诗。
B. 律诗或绝句。
C. 楚辞体。
D. 古风。
解析:B。
大多为七言律诗或绝句,在格律上较为严谨。
A. 时光的流逝。
席慕容《无题》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合集5篇)
席慕容《无题》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合集5篇)第一篇:席慕容《无题》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无题在旧的户籍法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
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
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
慈儿甚至还说过我:“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
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
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妈妈,带我去蒙古。
”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
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
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一点。
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
《无题》试题汇编
《无题》试题汇编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答: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答: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答:(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答: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答:(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
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
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答:思方尽相思之泪才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1、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用来比喻答:恋人之间情意默契,心心相通。
12、说说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答:表达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无题》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
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晓镜但愁云鬓改, 蓬山此去无多路,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夜吟应觉月光寒。
青鸟殷勤为探看。
(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①,"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②的代称。
(2)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分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
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晓镜但愁云鬓改”意思是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所以“晓”的意思是早晨。
“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是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信使的代称。
(2)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上句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之“泪”,形神极似。
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
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确实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答案:(1)早晨信使(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无题》阅读题参考答案
《无题》阅读题参考答案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在平时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无题》阅读训练试题及其部分参考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起来看看吧!无题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97.5元。
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里的汗浸湿了。
他不得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
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钱的……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
“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没说完,母亲已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上学的渴望。
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
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⑧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看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⑨愕然无语!《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问:文章写了什么事,请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字数不得超过20字。
问:第⑦自然段在“啊”后连用“!”“?”,你觉得这两个标点里包含了什么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写。
问:西欧阿婆说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
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不超过40字)参考答案学生入学时交学费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
李商隐诗词专题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赠荷花、夜雨寄北》
李商隐诗词专题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赠荷花、夜雨寄北》初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材料【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
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作品风格】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作品一】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译文展示】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考题在线】《无题》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思想内容】写的就是恋人间的分离和相思。
【名句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了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黑板上赫然写着:学费总计97.5元。
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里的汗浸湿了。
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
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角里出那线的……“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
“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个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
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有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吗?” ‘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为这个项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
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
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老师拿着他的成绩单,看着这几十元钱和一篮鸡蛋—一愕然无语!阅读题:1.阅读文章,试复述故事梗概。
2.他为什么在走向校门口时一步一回头?3.他真的觉得读书不好吗?原因是什么?4.他为什么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5.试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
6.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续写此文。
参考答案:1.(略)2.学费不够,但又舍不得离开学校3.他想读书,但又不愿为本来就贫穷的家里增加负担4.对母亲的感激,重返学校的喜悦5.(略)6.(略)。
李商隐 无题 练习题
李商隐无题练习题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家之一,他的诗作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写意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便是《无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解读并练习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文章。
《无题》原文: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分忆旧江山红。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尘满折柳衰荣。
首先,让我们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这首诗非常典型地展现了李商隐的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手法。
他通过对昨夜星辰和昨夜风的描绘,打开了一幅壮丽的景象。
接着,他细腻地刻画了画楼西畔桂堂东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美丽的氛围。
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表达,则表达了诗人心灵上的孤独与升华。
下面是我们对这首诗的解读。
李商隐以“昨夜”为诗句的开头,为读者展开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夜晚。
夜晚中的星辰和风,为整个诗歌增添了一层亮丽的色彩。
他说“画楼西畔桂堂东”,通过对区域的描写,突出了诗中的一种空灵氛围,也给读者一种遥远的感觉。
接下来,他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进行了情感的表达,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心灵的升华。
最后,他以“隔座送钩春酒暖,分分忆旧江山红”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尘满折柳衰荣”作为诗的结尾,交代诗歌中的情节,并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情。
既然是练习题,我们还可以尝试自己写一段关于这首诗的文章。
李商隐的《无题》以其独特的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引发了读者对于诗歌的思考。
通过描写昨夜星辰和风,李商隐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
画楼西畔桂堂东的情景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而空灵的世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心灵的升华。
作为读者,我们或许也有类似的感受。
有时候,我们身处繁忙的生活中,内心却感到孤独和迷茫,渴望和他人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共鸣。
诗歌中的描写和抒发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结起来,《无题》是一首颇具意境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夜晚的星辰和风,以及描绘一个画楼和桂堂的情境,展现了李商隐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写意风格。
无题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篇一:李商隐《无题》教案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
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 绞尽脑汁, 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1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2、译诗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是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九年级语文《无题》测试题(含答案)
《无题》测试题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分)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如果让你根据本诗的内容和情感拟写一个题目,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是( )A.思乡B.相思C.咏蚕D.怀古答案:B解题思路: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已经揭示主题,可见诗人表达的是离别相思之情,故以“相思”为题最为合适。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2.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始”的意思是( )A.最初的B.刚刚C.才D.开始答案:C解题思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其中“始”字的意思是才。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3.诗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历来被奉为经典,这两句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A.比喻、拟人B.双关、比喻C.双关、拟人D.拟人、夸张答案:B解题思路:“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因此这两句运用双关、比喻两种修辞。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写作手法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奉献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无比真切,读后使人落泪。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试题汇编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无题》试题汇编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答: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答: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答:(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答: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
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
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
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答:思方尽相思之泪才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1、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用来比喻答:恋人之间情意默契,心心相通。
12、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
答:表达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答:“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比兴手法和蚕吐丝与蜡流泪的巧妙比喻
用与“到死”、“成灰”和“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了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
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