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北岛《无题》
《无题》原文及赏析
《无题》原文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无题》原文及赏析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北岛诗赏析
北岛诗赏析北岛的诗就像一扇神秘而迷人的大门,一旦推开,就能走进一个充满力量与深度的世界。
北岛的诗里有着独特的意象。
你看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简单的两句话啊,就像两把锐利的剑。
卑鄙者以为自己拿着通行证能畅通无阻,多可笑啊,就像小偷以为自己偷东西的小伎俩能永远得逞一样。
高尚者的高尚在这个有些荒诞的世界里,却好像只能成为死后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深刻洞察,他用这样鲜明的意象把社会上那些不合理的现象一下子就戳破了。
再看他诗中的“网”这个意象,这多像我们生活中的层层束缚啊,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蜘蛛网里的小虫子,想挣脱却又被紧紧缠住。
这“网”可以是社会规则的限制,也可以是人际关系的复杂交织,北岛把这种无形的压力具象化了,让我们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同身受。
北岛的诗在语言上也是一绝。
他的语言简洁有力,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就好比一个功夫高手,出拳简单直接却又能直击要害。
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挑选的士兵,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表达整首诗的情感和思想冲锋陷阵。
他不会堆砌华丽的辞藻来迷惑读者,而是用最质朴、最有力量的话语来打动人心。
你读他的诗的时候,就像在听一个智者在耳边低语,虽然声音不大,但是每一个字都能重重地敲在你的心上。
北岛诗中的情感也是非常复杂的。
有对现实的不满,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还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小情绪,而是像一个站在荒原上的独行者,周围都是茫茫的未知,他只能坚定地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前行。
他对理想的执着就像夸父追日一样,明知道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甚至可能无法实现,但就是不肯放弃。
这种情感在他的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读的时候也会被这种情绪感染,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
北岛的诗在艺术风格上很有特色。
他的诗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就像在听一首节奏感十足的摇滚乐。
有时候是那种缓慢而沉重的节奏,就像一个老人在缓缓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有时候又像急促的鼓点,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跳也跟着加速。
《无题》赏析
(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阳(今河南郑州)。
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重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题解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
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
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语言多姿,落笔非凡。
颔联以春蚕绛蜡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
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
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
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
春蚕两句,千秋佳绝、传诵千古。
北岛《无题》诗的多义结构探析
北 岛有一 首无 题诗 : 比事故 更 陌生/ 墟 “ 比废 更完 整/ 出你 的 名字 / 远 弃 你 而 去/ 说 它永 钟表 内 部/ 青 春的水 泥 ” 留下 。长 久 以来 , 读 者难 以准 解 确对 该诗 的具 体 内涵 加 以把 握 ,因 而将其 视 为 当代 “ 胧 诗 ” 朦 的典 型文本 之一 。 雷马斯 在 《 格 论 意义》 中指 出 :……要 理 解语 义 结构 , “ 最好 的 出 发 点 似 乎 是 索 绪 尔 的 语 言 观 :语 言有 两 个 层 面— —表 达 ( 式 ) 内 容 , 达之 存 在 被 认 为 形 与 表 是 意义 存 在 的先 决 条 件 ” 【 还指 出 , 。 他 在表 达
除 此外 ,义 项 6 1 、61为 关 于 “ 虚作 、4 1 1 1 1 弄 假 ” “ 伪 , 人与 人虚情 假意 ” 、巧 即“ 。
1 “ 和 “ 都取 事情 的义项 。 . 事” 故”
偏正 型 :
2 “ ”1, 情 。 故 ” )原 因。 事情 的 . 事 () 事 “ (, 2 即“
《 无题》 一诗的句法结构做出描写。
f ) 一 比事故 更陌 生 比 事 故 更 陌 生
= 二 二= 二 二 i 二I = 二
上 图表 明 ,这一 话 语 片段 实 际 可 以切 分 出 两个层 次 : A. 比+ 故 ; + 事 更 陌生 B 比事故 + 陌生 . 更
北岛《 无题 》 诗的多义结构探析
陈 菲 ( 海 大 学 文学 院 , 宁 锦 州 1 1 1 渤 辽 2 O 3)
摘
要 : 岛是 中 国当代 朦胧 诗创 作 中最具代 表性 的诗人 之 一。 久 以来 , 究者对 北岛《 北 长 研 无题 》 诗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1无题二首故乡黯黯锁玄云,皓齿吴娃唱柳枝。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古诗简介《无题二首》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两个不同的事件。
第一首为“卮酒食河豚”,第二首为“吴娃唱柳枝”。
这两首诗虚实结合,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祖国长夜漫漫,杜鹃啼血的政治环境,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与渴望光明的情怀。
翻译/译文其一祖国正在黑云笼罩之下,漫漫长夜隔住了新春。
岁尾之际怎禁得起再悲伤,权且拿起杯中酒吃河豚。
其二牙齿洁白的苏州姑娘唱着柳枝曲,酒阑人静像是暮春的时候。
没来由的旧梦赶走了残剩的醉意,我独自对着灯光的阴影想起啼血的杜鹃。
注释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滨之上,即滨之上信隆(1899--1967),日本鹿儿岛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耳鼻喉儿科医生。
黯黯:气象惨淡的样子。
锁:笼罩,封闭。
玄云:黑云。
遥夜迢迢:长夜漫漫的意思。
上春:古时正月称谓上春。
岁暮:年底。
何堪:哪能够。
卮(zhī)酒:杯酒。
卮,酒器。
河豚:一种有毒的海鱼。
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坪井芳治。
坪井芳治(1898一1960),日本东京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儿科医生。
皓(hào)齿:洁白的牙齿。
吴娃:泛指江南苏州一代的年轻姑娘,吴人称美女为娃。
柳枝:原为古代民歌曲调,名《折杨柳》或《折柳枝》。
唐代进入教坊,名《杨柳枝》。
白居易有《杨柳枝词》八首,其中有“古歌旧曲君休问,听取新翻《杨柳枝》”的句子。
又在《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
”诗中指歌曲,又以“吴娃”而引出“杨柳枝”。
酒阑(lán):指酒席将尽未尽之时。
阑,尽,晚。
无端:没有来由。
旧梦:往事,犹言旧事如梦。
残醉:酒醉将醒。
子规:即杜鹃。
师旷《禽经》:“春夏有鸟如云不如归去,乃子规也。
北岛的诗《无题:一切都不会过去》赏析
北岛的诗《无题:一切都不会过去》赏析《无题》把手伸给我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不再打扰你假如爱不是遗忘的话苦难也不是记忆记住我的话吧一切都不会过去即使只有最后一棵白杨树象没有铭刻的墓碑在路的尽头耸立落叶也会说话在翻滚中褪色*、变白慢慢地冻结起来托起我们深深的足迹当然,谁也不知道明天明天从另一个早晨开始那时我们将沉沉睡去赏析:那个特殊的时代已经远去,我只能从人们的回忆中,去感受当时的激情和恐乱。
在这个春日的下午,我一边忙着家里的活计一边读北岛的《无题》。
陽光从屋檐上倾泻下来,铺满水泥路面,泛起耀眼的白。
然而,在北岛写下的文字中,我却感受到无边的-阴-影和黑暗,和那黑暗中渴望自由的呼吸。
“把手伸给我/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不再打扰你”一句呼唤,开始了他的诉说。
是的,这是一首对爱人诉说的诗,从头至尾,都是以低沉的语气向爱人揭露着世界现实和残酷。
在残酷的世界中,诗人渴望爱人走进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肩膀保护她,虽然他的肩膀比起“世界”来说,显得那么的孱弱。
“假如爱不是遗忘的话/苦难也不是记忆”她为什么曾经逃避?诗人没有指明,指明的是两个人的爱没有消失,并没有被彼此“遗忘”。
爱,一旦滋生了,开出花来了,结出果来了,又怎么会被心灵遗忘。
外界的力量,也许可以使两个人的身体分开,而心潮,却依然呼应着彼此。
“苦难也不是记忆”现实总是残酷的,它横在道路的中央,你不去看它,它依然存在。
“记住我的话吧/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诗人的感慨,也是诗人的无奈。
爱不会遗忘,苦难看不到尽头,可生活依然要继续。
“即使只有最后一棵白杨树/象没有铭刻的墓碑/在路的尽头耸立”多么恐怖和-阴-森。
“即使最后一棵”那么,就是不只一棵了。
有多少呢?有多少白杨树曾经耸立于天空下?那是精神。
那些墓地里长眠的人,名字也没有的人,死去了,记忆却传递下来。
他们的精神已成为一棵棵白杨树,耸立在天空下。
谁在砍伐这些耸立的白杨树?黑暗。
看不见,却无边无际。
然而,就算它们倒下了,那些“落叶也会说话”,并且将一直说下去,在“褪色*”、“变白”中说下去,一边走向死亡一边说下去。
《无题》原文及鉴赏
《无题》原文及鉴赏第一篇:《无题》原文及鉴赏《无题》原文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无题》鉴赏《无题》诗里说,我已挂印退隐而去,这事稀松平常,官衔名位早成过眼烟云,想找当年的某某老已不可得,有的只是乡下赵家老四了。
由达官显贵而布衣平民,角色转换反差如此强烈,但赵佧却能坦然处之,可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大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旷达。
这首诗透露出的“个中消息”,表现了赵佧先生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洒脱,是历经宦海沉浮,生命航船终于泊靠故家锚地后的宽慰,是大象无形的超拔。
相信他不会患什么“退休综合症”的,大概也不会千方百计发挥“余威”吧?第二篇:无题的全诗鉴赏无题其二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文解释】相见不容易,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
春蚕吐丝直到死了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烬,烛泪才流干。
早晨照镜子忧愁年华消逝,乌黑的鬓发变成白发,夜里吟诗只觉得月光寒冷。
蓬山离这里没有多少路,请青鸟作为信使常去殷勤探望。
【注解】: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丝:和“思”谐音。
蓬山:此处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鸟,传信的使者。
【韵译】: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一:诗人描写了忠贞不渝,至死不变的爱情,并以“春蚕”、“蜡炬”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深情。
全诗缠绵悱测,刻骨铭心,构思精巧,比喻贴切,优美精辟,撼人心弦。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
《无题》的赏析
《无题》的赏析
《无题》的赏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下载全文。
无题古诗词赏析
无题古诗词赏析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世界中,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凝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韵律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无题古诗词作为其中的一种,以其特殊的形式和丰富的意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对几首经典的无题古诗词进行赏析,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第一首诗:无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出自唐代文学家王之涣之手,自古以来广为流传。
四句简短的句子却蕴含着深意。
首先,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描绘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展感,意在表现人类探索事物规律和追求进步的决心。
其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则直接点出了人类追求进步的核心,即不满足于眼前所见,要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王之涣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追求和奋斗的主题,使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首诗:无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作者佚名。
四句简短的诗句却饱含着浓烈的情感。
诗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则表达了诗人为了心爱之人而长久的沉思的状态。
这首诗以深沉动人的情感和简练的文字,抒发出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恋爱之中的柔情和痴情。
第三首词:无题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词出自南宋文学家杨万里之手,以其婉约秀丽的风格脍炙人口。
此词以描写美丽风景和愉悦的心情为主线,以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来揭示人生的美好。
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渴望,"春风拂槛露华浓"则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最后两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则暗示了诗人的内心追求,他希望能与美好事物相遇,以求得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无题二首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翻译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
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
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
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
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
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
注释偷:指羞涩,怕人看见。
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芙蓉:荷花。
《离骚》:“集芙蓉以为裳。
”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筝:乐器,十三弦。
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
悬知:猜想。
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着女伴。
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招邀:邀请。
裛:沾湿。
风蝶:风中之蝶。
娇饶:柔美妩媚。
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
赏析其一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
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
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
十岁时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
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
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
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诗歌第一单元《无题》写作特色赏析 《无题》的白描手法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无题》的白描手法
《无题》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画面。
譬如“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天、水、鸟、鱼、风这些意象组合到一起,表面看来只是自然地呈现,没有加入感情色彩,却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的拼搏奋斗而得来的,从而使“我们”的牺牲彰显出它应有的意义,也传达出了战士以热血换来新世界的欣慰之情。
定义: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作用: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韵味;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觉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精心校对版本。
《无题》诗词鉴赏
《无题》诗词鉴赏
《无题》诗词鉴赏
《无题》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由的思考和追求。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鉴赏与拓展。
诗的开篇:“风,吹过你的脸庞。
”这是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描写,诗人用风来象征人生的变幻无常,以及外在世界对于个体的影响。
风的吹拂可以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也可以使人感到迷茫与无助。
这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中,开启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
随后,诗人以“天,使你的悲哀愈演愈烈”来表达对于生活的无奈与沮丧。
天空是人们生活的舞台,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诗人通过“天”这一象征性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边的悲哀。
接下来的两句:“雨,将你的泪水无限的洒向大地”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情感氛围。
雨水是无私的,它洒落在大地上,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
诗人把自己的悲伤与泪水与大地相融合,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助。
在诗的结尾,“而我,站在彼岸,默默地凝望”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
的孤独与无助。
他站在彼岸,远离世界的喧嚣和纷扰,孤独地凝望着,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存在。
这种凝望既是对于外在世界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思考,是诗人对生命、自由和真相的追求。
总体来说,《无题》这首诗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自己的心境与外在世界相结合,以此展现了对生命和自由的思考与追求。
这首诗激发了读者对于人生、自由、孤独等主题的思考,引发了共鸣与共同的人生关怀。
《无题》赏析(含答案)
《无题》赏析(含答案)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夜。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断句2/2/3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属于七言律诗,近体诗爱情诗1.说说这首诗的主题:一、湖北十堰2009无题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二、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
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
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6.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三、20.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颔联通过哪些意象的创设,表达了什么情感?现在人们赋予它怎样的新意?《无题》(含答案)1.答案:本诗写与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2018最新】鲁迅无题赏析-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鲁迅无题赏析篇一:赏析北岛《无题》赏析北岛《无题》永远如此火,是冬天的中心当树林燃烧只有那不肯围拢的石头狂吠不已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生活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原诗是这样的,现在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这首诗应该表现了两种复杂的情绪,先是看它的第一节,描述了一个在外界都强大的破坏与压力下,坚贞不屈的形象,联系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和他的经历,主要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然后九十年代至今一直漂泊海外,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遭到政府的“迫害”而不能回国,当然这与他反对强权,追求自由平等的言论触犯了当局有关,如果你读了它的《宣告》《一切》《回答》〖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等诗就会发现他的那种冷峻而又理性的批判及深刻的思辨性,他诗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由,美好,正义的追求在他前期的诗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义无反顾的,大胆的说出了那代人的心声,在经历了文革十多年的强大政治压力和对人性的压制后,人们的压抑已久的心像火山一样爆发积蓄了无尽的能量,然而在八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的政府仍旧继续那种高压的政策,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这引起了很大一部分的不满,当时的一批诗人孕育而生,他们就是所谓的“朦胧派”诗人,但北岛自己从来就不赞同自己是什么朦胧派诗人,这只不过是官方后来为了宣传教育他们的诗歌一厢情愿贴上的标签。
而北岛前期的诗作大多都是表现在这样的一个主题,反对压迫,反对中共采取的文化高压政策及强大的政治压力,反对灭绝人性的文化控制。
不过后来由于漂泊海外,远离了中国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他的诗作在表达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更多的关注了人的内心深处的那种对生命的理解上,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对寂寞孤独心理的探讨,对理想生活的怀疑等,其表达的主题更多的是更通向于人心灵的深处及他内心的表达,比之前少了些情感的外在直接直白的表达,但作为一个诗人其还是不可能完全逆转自己的思想隅地,仍然不会丢弃自己原有的思想战斗的利器。
论北岛的“无题诗”
文学LITERATURE1 无题诗含义和发展无题诗至少有两个含义:其一包括没有题目或者本有题目而后来流传过程中佚失的诗,该种情况属于“无意识”的状态。
这种情况,诗的题目“无题”与诗的内容并无关联,如《诗经》中的某些诗;其二包括诗人故意或无奈以“无题”命名的诗歌,属于作者“有意识”的状态,作者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不愿给诗歌命题。
如:对诗题的不重视、诗歌主题和内容比较丰富而以至于无法用单一题目命名,如李商隐“无题”诗。
第一种“无题诗”是主观不能控制的,第二种“无题诗”则是主观有意为之。
本文则主要探讨第二种无题诗。
唐代李商隐开创“无题诗”,利用“无题”作为诗歌题目,大大拓展了诗歌的书写内容。
尤其是在爱情的题材上,运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为后代留下了许多缠绵难解的无题诗。
宋代诗人陆游说:“唐人诗中有曰‘无题’者,率杯酒狎邪之语。
以其不可指言,故之‘无题’,非真无题也。
近吕居仁、陈去非亦有曰‘无题’者,乃与唐人不类。
或真亡其题,或有所避,其实失于不深考耳。
”在宋人眼里,无题诗更多所言应是“杯酒狎邪”。
直到苏轼所写的“无题”诗,与所谓的“杯酒狎邪”不再有关系。
这也就是说,从苏轼开始,“无题”诗再一次扩大写作内容,而不仅局限于李商隐最初写的“无题”诗范围之内。
现当代则有更多诗人模仿进行创作,如:胡适、卞之琳、何其芳、北岛等。
废名曾就无题诗的创作发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卞之琳、林庚无题诗的创作进行过评论。
可见自无题诗出现以来,一直以一种不绝的生命延续至今。
在国外,则有华兹华斯创作了大量的无题诗,如《无题(虹)》,将童心与自然掺入诗中,不仅为自己的无题诗进行了创新,也为国外的无题诗书写树立了典范。
除此之外,还有策兰写过多首无题诗《无题(用一把可变的钥匙)》等,一方面丰富了外国的无题诗创作,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岛无题诗的创作。
北岛也曾特地为策兰的无题诗写过一些解读性文章。
这在解读北岛无题诗的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北岛无题诗的表层形式北岛的十九首无题诗多在10-16行之间,最多的22行,最短的6行。
北岛的诗无题
北岛的诗无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我国现代诗人北岛的诗歌之一《无题》?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岛诗歌无题与赏析,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北岛诗歌无题与赏析北岛《无题》永远如此火,是冬天的中心当树林燃烧只有那不肯围拢的石头狂吠不已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生活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赏析北岛《无题》永远如此火,是冬天的中心当树林燃烧只有那不肯围拢的石头狂吠不已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生活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原诗是这样的,现在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这首诗应该表现了两种复杂的情绪,先是看它的第一节,描述了一个在外界都强大的破坏与压力下,坚贞不屈的形象,联系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和他的经历,主要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然后九十年代至今一直漂泊海外,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遭到政府的“迫害”而不能回国,当然这与他反对强权,追求自由平等的言论触犯了当局有关,如果你读了它的《宣告》《一切》《回答》〖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等诗就会发现他的那种冷峻而又理性的批判及深刻的思辨性,他诗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由,美好,正义的追求在他前期的诗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义无反顾的,大胆的说出了那代人的心声,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强大政治压力和对人性的压制后,人们的压抑已久的心像火山一样爆发积蓄了无尽的能量,然而在八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的政府仍旧继续那种高压的政策,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这引起了很大一部分的不满,当时的一批诗人孕育而生,他们就是所谓的“朦胧派”诗人,但北岛自己从来就不赞同自己是什么朦胧派诗人,这只不过是官方后来为了宣传教育他们的诗歌一厢情愿贴上的标签。
而北岛前期的诗作大多都是表现在这样的一个主题,反对压迫,反对中共采取的文化高压政策及强大的政治压力,反对灭绝人性的文化控制。
不过后来由于漂泊海外,远离了中国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他的诗作在表达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更多的关注了人的内心深处的那种对生命的理解上,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对寂寞孤独心理的探讨,对理想生活的怀疑等,其表达的主题更多的是更通向于人心灵的深处及他内心的表达,比之前少了些情感的外在直接直白的表达,但作为一个诗人其还是不可能完全逆转自己的思想隅地,仍然不会丢弃自己原有的思想战斗的利器。
唐诗《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
唐诗《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李商隐这首《无题》诗写于任职于秘书省时,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歌。
在诗歌中,诗人表达了对情人难以遏制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发出了肺腑之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无题》作者: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注解1.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3.灵犀: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4.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5.送钩:也称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
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6.分曹:分队,分组。
7.射覆:行酒时的游戏。
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8.射:猜。
9.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
这里表示天亮。
10.应官:上班应差。
11.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12.类:像。
13.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无题》翻译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无题》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北岛《无题》
北岛《无题》《无题》我看不见清澈的水池里的金鱼隐秘的生活我穿越镜子的努力没有成功一匹马在古老的房顶突然被勒住缰绳我转过街角乡村大道上的尘土遮蔽天空【赏析】短短十行诗,句子简单,意象明洁,但到今天也不认为已完全读懂了它。
甚至连该归为哪一类手法也拿不准,只知它采用了非现实的手法。
该划为“超现实主义”么?好象也不是。
“表现主义”?好象更似是而非。
好在分类并不重要,我们只读诗,只享受诗本身。
这里有“我”密切相关联的,只有两大重要元素:“金鱼”,和“马”。
轻轻的起句“我看不见/清澈的水池里的金鱼”,从人们熟悉的平凡场景入手,虽然在常识之内,但结果却在衣料之外。
为什么不能看见“清澈的水池里的金鱼”?这调动起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隐秘的生活”一句,是非常关键的句子。
它巧妙而不露痕迹地起到了上承下连的作用。
既可划为第一个句组里的结句“我看不见/清澈的水池里的金鱼/隐秘的生活”,又可划为第二个句组里的始句“隐秘的生活/我穿越镜子的努力/没有成功”。
第一节合起来,构造了非常神秘而困惑的场景:“水”和“镜子”有异质而同理的功能,它们既隔断现实世界,又反射现实世界;既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又营造出虚幻世界。
理解了“水”在这一原理上和“镜子”的同一性,就豁然开朗为什么作者上来就要观察“水”里的金鱼,和为什么想穿越“镜子”。
作者想从一个世界,钻入另一个世界。
但失败了。
这与其说是物理上的逃逸愿望,更不如说是精神世界里的一种逃逸潜心理。
接着,作者塑造了更超现实的画面:“一匹马在古老的房顶突然被勒住缰绳”“马”是无论如何不会跑到房顶上的,在房顶上不合时宜,既无法奔跑,也陷入险境。
“马”危险,“古老的房顶”也危险。
好在,“突然被勒住缰绳”,否则全完了!但这一“突然被勒住缰绳”,又陷马于不能动弹的巨大痛苦——不能奔腾跳跃的精神悲伤。
空间,哪里才是自由奔越的精神的空间?或许,它在另一地方。
接下来会是什么呢?“我转过街角乡村大道上的尘土遮蔽天空”“古老的房顶”不是,那么,乡村呢?远方呢?另外的一些地方呢?转过街角作者在远处就已看到的是,“乡村大道上的尘土/遮蔽天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北岛《无题》
永远如此
火,是冬天的中心
当树林燃烧
只有那不肯围拢的石头
狂吠不已
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
生活是一次机会
仅仅一次
谁校对时间
谁就会突然老去
原诗是这样的,现在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
这首诗应该表现了两种复杂的情绪,先是看它的第一节,描述了一个在外界都强大的破坏与压力下,坚贞不屈的形象,联系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和他的经历,主要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然后九十年代至今一直漂泊海外,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遭到政府的“迫害”而不能回国,当然这与他反对强权,追求自由平等的言论触犯了当局有关,如果你读了它的《宣告》《一切》《回答》〖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等诗就会发现他的那种冷峻而又理性的批判及深刻的思辨性,他诗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由,美好,正义的追求在他前期的诗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义无反顾的,大胆的说出了那代人的心声,在经历了文革十多年的强大政治压力和对人性的压制后,人们的压抑已久的心像火山一样爆发积蓄了无尽的能量,然而在八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的政府仍旧继续那种高压的政策,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这引起了很大一部分的不满,当时的一批诗人孕育而生,他们就是所谓的
“朦胧派”诗人,但北岛自己从来就不赞同自己是什么朦胧派诗人,这只不过是官方后来为了宣传教育他们的诗歌一厢情愿贴上的标签。
而北岛前期的诗作大多都是表现在这样的一个主题,反对压迫,反对中共采取的文化高压政策及强大的政治压力,反对灭绝人性的文化控制。
不过后来由于漂泊海外,远离了中国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他的诗作在表达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更多的关注了人的内心深处的那种对生命的理解上,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对寂寞孤独心理的探讨,对理想生活的怀疑等,其表达的主题更多的是更通向于人心灵的深处及他内心的表达,比之前少了些情感的外在直接直白的表达,但作为一个诗人其还是不可能完全逆转自己的思想隅地,仍然不会丢弃自己原有的思想战斗的利器。
这首无题是他后期的诗作。
结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推测他要变现的主题。
一是:表层的对时间悄无声息逝去所表现出的感伤,这从最后两句中得到最明显的体现,生活很无奈,仅仅只有一次的机会,没有重生的机会,凤凰涅槃已是不可能的,它也无情,校对时就猛然发现原来时光已经远去,而此时的自己或许可能已经银丝已上白首,怆然感慨。
它就是这样悄悄的,在你身旁溜走,不留一丝的痕迹,待回首已是感喟长叹,抱膝遗憾了。
二是:当然不要忘记的还要前面一节,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的,前面的“火”“树林”“石头”等意象怎么理解呢??表面上可以代表一个人奋斗的一生及态度,我们即使是恶劣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及誓死不屈的品格,像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说的那样。
但联系全文这样理解好像有脱离了下节,因此这样理解不免偏颇。
我的看法是:他是在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前面说的那种刚毅不畏强暴的品质正是五四时期,“四五运动”时期那些热血青年所表现出来的,他们为了自由,独立,平等而奋斗,不畏权势,不畏
当权者的高压依然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只为了心中对自由,平等,民主等的追求而敢于冲破政治的束缚及层层高压,表现自己的心声,而如今这一切仍旧未曾改变,我们依然生活在强权,专制之中,前期那些浴血奋战的斗士已经倒下,但如今后来者却然沉浸在这种枷锁中,不知前行,有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伤感,“校对时间”,发现那样一个时代已经“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