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古诗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古诗赏析【作品介绍】《马诗二十三首·其五》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1卷。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
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甲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
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原文】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作者: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何当:何时,何日。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
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赏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原文、赏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创作背景:
赏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鉴赏
李贺《马诗·其五》鉴赏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鉴赏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鉴赏:《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马诗·其五》原文及赏析
《马诗·其五》原文及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及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赏析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鉴赏
李贺《马诗·其五》鉴赏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鉴赏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鉴赏:《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古诗原文及赏析
李贺《南园·其五》古诗原文及赏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古诗原文及赏析《南园十三首·其五》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为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属于七言绝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古诗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
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李贺的诗的原文和译文
1.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大沙漠里的沙子像雪一样白,燕山的月亮弯弯像钩子。
啥时候能给马戴上华贵的马笼头,在清爽的秋天飞快奔跑呢?例子:你看那幅沙漠的画,沙子白得像雪,就像诗里说的“大漠沙如雪”,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要是你骑着马在这样的地方,肯定想让马跑得飞快,就像诗人渴望马能有机会驰骋一样。
这诗里有诗人的抱负呢!2. 《雁门太守行》原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黑云压向城头,城墙好像要被压垮了,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耀下像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号角声在秋色里响遍天空,边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中凝结成紫色。
半卷着红旗来到易水旁,寒霜浓重,鼓声低沉不响。
为了报答君王在黄金台上的恩情,愿意提着宝剑为君王战死。
例子:电影里那种大军压境的场面,就像“黑云压城城欲摧”,紧张得很。
战士们穿着铠甲,太阳一照,金光闪闪,多壮观。
他们为了国家,就像诗里说的,愿意为君王拼命,这种忠诚太让人感动了,就像我们现在敬佩那些为国家奉献的人一样。
3. 《李凭箜篌引》原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在深秋,吴地出产的丝弦、蜀地出产的桐木制成的箜篌弹奏起来,空山里的浮云都凝住不再飘动。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是李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像昆仑山美玉碎裂,又像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感动了天上的紫皇。
乐声传到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补天的五色石被震破,引出一场秋雨。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拼音版
马m ǎ诗sh ī二èr 十sh í三s ān 首sh ǒu ·其q í五w ǔ【唐t án ɡ】李l ǐ贺h è大d à漠m ò沙sh ā如r ú雪xu ě,燕y àn 山sh ān 月yu è似s ì钩ɡōu。
何h é当d ān ɡ金j īn 络lu ò脑n ǎo ,快ku ài 走z ǒu 踏t à清q īn ɡ秋qi ū。
【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注 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白话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鉴赏】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赏析李贺
有关李贺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赏析李贺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照,若是感觉很不错,欢迎讨论和分享。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描绘了特别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诗人李贺所作。
全诗以下: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简析李贺的《马诗》共有 23 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生气和立功立业的理想。
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荒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
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 ;可是,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荒野的景色 ;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希望自己碰到重用,一展雄才弘愿。
赏析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关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平时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文学分享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猖狂的时代,而“燕山”表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残忍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很有现实感想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战场冷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庄严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树伟绩呢 ?《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 ”“无人织锦襜”二句的痛惜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希望把良马看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名贵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立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赏析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描绘了非常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诗人李贺所作。
全诗如下: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简析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
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
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
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赏析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
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那么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那么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
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
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
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
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
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
成功因素。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诗歌鉴赏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诗歌鉴赏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诗歌鉴赏《马诗》是通过咏马、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解析:《马诗》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解析:《马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释义】大漠:广大的沙漠。
钩:古代兵器。
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简析】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
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1.《马诗・其五》1.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3.赏析:前两句展现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不仅生动形象,还含有思战斗之意。
后两句借马抒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赏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此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别具一格,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马诗・其四》1.原文: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2.译文: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嶙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3.赏析:诗中运用了“马为房星之精” 的典故,托物言志。
以马的瘦骨和铜声,来表现马的精神和素质俱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现状,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3.《马诗・其一》1.原文: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2.译文: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3.赏析:首句描绘了马的奇特外观,展现出此马的非凡。
然而,良马却无人赏识,无人为其配备好的鞍具,诗人借此寄寓了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感慨。
边塞诗: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最丰富,艺术性的⼀部分:⼀些有切⾝边塞⽣活经历和军旅⽣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些诗⼈⽤乐府旧题来进⾏翻新的创作。
参与⼈数之多,诗作数量之⼤,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
下⾯是为⼤家带来的边塞诗:李贺《马诗⼆⼗三⾸·其五》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马诗⼆⼗三⾸·其五唐代:李贺⼤漠沙如雪,燕⼭⽉似钩。
何当⾦络脑,快⾛踏清秋。
译⽂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下功劳呢?注释燕⼭:⼭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是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赏析 ⼀、⼆句展现出⼀⽚富于特⾊的边疆战场景⾊,乍看是运⽤赋法: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平沙万⾥,在⽉光下象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般⼈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
“燕⼭⽉似钩”与“晓⽉当帘挂⽟⼸”(《南园》其六)匠⼼正同,“钩”是⼀种弯⼑,与“⽟⼸”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燕⼭”暗⽰的幽州蓟门⼀带⼜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凛凛,但它是英雄⽤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云:“龙背铁连钱,银蹄⽩踏烟。
⽆⼈织锦襜,谁为铸⾦鞭?”“⽆⼈织锦襜”⼆句的慨叹与“何当⾦络脑”表达的是同⼀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鉴赏
李贺《马诗·其五》鉴赏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鉴赏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鉴赏:《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
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篇1《马诗》唐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马诗》赏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
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马诗(其五)的诗意
马诗(其五)的诗意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翻译:
大漠里,沙子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如同白雪一般,燕山的月亮弯弯地像钩子。
什么时候能够披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驰骋上疆场。
这首诗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下的沙子比作雪,燕山的月亮比作弯钩,描写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后两句写马希望披上金络脑,驰骋疆场,实际上表面诗人希望收到朝廷重用,能够为国建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
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
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