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与环境问题

必修Ⅰ 71页
河流:
动物:
多样性减少,栖 息地被破坏,种 类和数量都可能 减少
植被破坏
地下水:
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土壤:
水土流失加剧,土层 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三)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一、本章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选修Ⅵ 环境保护 协 调 自然地理规律 必修Ⅰ 人类活动状况 必修Ⅱ1~3
具体、深化
对 立
• 全球变暖需掌握
• 1、原因 • 2、危害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 3、防治措施
1. 原因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燃烧矿物燃料 毁林,特别是热 带雨林的破坏
人为原因:
其他温室气体
太阳活动. 大气环流. 火山活动. 地壳运动等 自然原因:
2. 危害
1)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威 胁沿海低地国家、地区; 2)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
物质需求 超出环境 供给资源 的能力
资源 短缺
废弃物排 放超出环 境自净能 力
生 态 恶 化
环境 污染
环 境 问 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
威胁生态平衡。 危害人体健康。 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试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 降,农业减产。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2.下游河床抬高,水库淤积,湖泊淤塞。 ……
4. 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 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效措施:研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我国的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 北方酸雨较轻的原因
表现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形象。

因此,深入探讨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1)大气污染:我国许多城市饱受雾霾之苦,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超标,不仅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还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江河湖泊水质恶化,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型缺水。

地下水污染也不容忽视,修复难度极大。

(3)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使得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2、生态破坏加剧(1)森林资源减少:过度砍伐、森林火灾等原因导致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森林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2)草原退化:超载放牧、盲目开垦等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3)湿地萎缩:湿地的围垦、开发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湿地面积减少,生态调节功能下降。

3、资源短缺压力大(1)水资源短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短缺状况。

(2)能源短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不足。

能源的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给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

4、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1)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不足,对一些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2)监管执法不到位:环境监管部门存在人员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监管不力。

(3)公众参与度不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机制。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

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

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3.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威胁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科学研究的成果:环境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存在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即是这一事物的环境环境的组成人类环境由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质资源等。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物质空气2能量温度3自然现象水循环)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其中自然环境可以看作由地球环境和外围空间构成人类与大气圈大气结构特点1对流层:分为两层,10~20千米以下为低层大气,称为扰动层,含大量水气和尘埃,低云和雾发生在此层,污染也发生在此层。

10~20千米以上,称自由大气,降水等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2平流层:其中的臭氧层(20~50千米)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减少了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3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在该层顶部,气温降至-83摄氏度一下,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热成层:空气稀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将电磁波反射回地球,对全球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具有重大意义。

5逸散层:空气极为稀薄,再向外就为宇宙空间。

大气的组成1恒定组分:主要包括氮、氧、氩,以及微量的气体氖、氦、氪、氙、氡、甲烷等2可变组分: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其含量受地区、季节、气象及人类活动影响3不定组分:根据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不同而组分不同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酸雨温室效应南极臭氧层空洞大气氧平衡失调阳伞效应人类与水圈水圈:海洋和陆地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的一个大体连续的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圈层地球上的水循环:水循环使物质传递,包括生命所需物质和污染物质更新水资源对生态、地貌、气候产生深刻影响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人类对水圈的影响:人类的活动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影响水循环和水平衡。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与环境问题

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在金属颗粒物 催化下生成SO3、硫酸,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
重金属粉尘和SO2随煤尘进入肺部 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甲基汞,被鱼、贝类摄入,并在 鱼体内富集,当地居民食用含甲基汞的鱼而中毒 用河水灌溉稻米,使米中也含镉,变成镉米
米糠油 食品 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富山
性目标和政策。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庞大的人 口压力 资源 短缺
深刻的环 境危机
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
基本思想
鼓励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观
保证满足发展需要的能力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l)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即:不能损害环境支持人类生存的能力。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 环境的综合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 ) M 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环境污染严重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资源、能源不足 。 (3 ) N 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 气候干早、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 范畴?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在江南丘陵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 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 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 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 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 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 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 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 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复习课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 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 的含义也不同。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 心 事 物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其他生物 人
非生命物质
中心事物不同 周围事物不同
其他非生命物质 生物
环境的范围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当代社会 人类创造了空前灿烂的物质文明 谋求人地协调 ,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四、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地理环境决定论 理论产生的前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
造自然的能力相对低下,对地理环境依赖性大。 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
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 ,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行动结果: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理论评价: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人地关系 的一种极端认识。
格陵兰东南海岸的冰川景观,显示冰川正在断裂和消融
国内真实的污染照片
江苏泰兴化工园区的化工废料堆放长江堤上
河南安阳市范家庄离炼钢炉只有一墙之隔,村里每 天都下铁雨,村民在这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生活
浙江萧山化工园区的工业污水排放河道后再经过河闸排放钱塘江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环境现状分析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

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世界环境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森林锐减、耕地减少、酸雨严重、臭氧层空洞增大、水资源危机、物种灭绝速度惊人二、环境问题成因分析1、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2、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3、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四)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也是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之一三.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造成三大严重后果第一大后果是直接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后果是直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人体健康问题、环境公平问题都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第三大后果是带来严重的国际问题。

现在各主要西方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和人权宗教联系在一起,变成对华外交的主题。

四.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笔者以为,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1994年3月,我国政府编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列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近年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都是在不断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一)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

首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治理方案

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治理方案

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治理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泛黄的报告纸上,我拿起笔,开始梳理那些关于生态环境的问题和治理方案的思绪。

这些年来,我见证了太多的破坏与恢复,每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一、问题篇1.森林覆盖率下降想象一下,那些曾经郁郁葱葱的森林,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山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导致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

这不仅让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也让我们的家园变得不再美丽。

2.水资源污染河流、湖泊,这些曾经清澈见底的水域,如今却被污染得让人心疼。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让我们的水资源变得岌岌可危。

3.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让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

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4.空气污染雾霾、沙尘暴,这些原本只在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如今却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汽车尾气、工厂排放,让我们的天空变得不再湛蓝。

二、治理篇1.森林植被恢复我们要加大对森林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砍伐。

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

还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治理对于水资源污染,我们要从源头抓起。

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确保达标后再排放。

同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让它们付出代价。

还要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土壤治理针对土壤污染,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

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地,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比如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方法。

4.空气治理空气污染的治理,同样要从源头入手。

加大对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

同时,加强对工厂排放的监管,确保其达标排放。

还要加大绿化带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三、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希望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壤肥沃、天空湛蓝,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环境卫生存在问题和措施

环境卫生存在问题和措施

环境卫生存在问题和措施一、问题的背景环境卫生是指人类生活或工作空间的清洁程度和健康状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环境卫生的问题不容忽视。

不良的环境卫生状况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环境卫生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二、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1.垃圾处理不当:随意乱扔垃圾导致环境脏乱。

街道、公园、校园等公共场所经常能见到垃圾散落的景象,影响了环境的美观和公共空间的使用。

2.不洁的卫生设施:公共卫生间的清洁问题存在普遍性。

卫生间内部的清洁度不高,卫生设施维护不到位,使得人们在使用时感到不便和不舒适。

3.空气质量问题:尤其在城市地区,空气质量经常受到污染的困扰。

工业排放物、机动车尾气和燃烧废气都对空气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人们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4.污水处理问题:一些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污水无法进行有效处理。

污水直接排放或通过不合格的处理设施处理后,严重污染了水体,对水生生物和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5.不合理的废弃物处理:电子产品、塑料等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这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1.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建立垃圾分类系统,鼓励居民按照可回收、有害、湿垃圾等分类要求进行投放。

同时,推广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加强卫生设施的清洁:加大对公共卫生间的投入,增加卫生设施的数量并提高清洁频次。

加强对卫生设施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

3.控制空气污染源:加强环境监测,对大气污染源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管。

鼓励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尾气和工业废气的排放。

4.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保护水体质量。

5.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废弃物处理的宣传教育,提倡环保的生活方式。

鼓励居民购买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并支持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防治知识讲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防治知识讲解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防治考点解读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知识清单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分类:___环境和___环境(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___与___(3)环境问题的表现:______、______(4)环境问题的原因:①___的有限性与____的无限性的矛盾;②短期____与长远____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____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5)环境问题的特点:危害的____性、过程的____性、规模的___性。

(6)解决环境问题的思想:在鼓励____同时,保证资源的____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____进步。

2.环境污染与防治(1)水污染及其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____,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主要水体污染现象有____、____、____。

(2)城市垃圾的特点:____、____、____。

(3)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对____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____的影响。

(4)大气污染:____属于地方性大气污染,___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5)大气污染的防治:___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有:____、调整____(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____、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____、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污染等。

参考答案:1.(1)自然人文(2)对立统一(3)环境污染、生态破坏(4)资源人类需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个人行为(5)不可预见不可逆全球(6)经济增长可持续全面2.(1)自净能力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海洋石油污染(2)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3)大气环境土壤环境(4)可吸入颗粒酸雨(5)能源植树造林能源结构清洁生产利用率要点精析要点一: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环保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环保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环保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

尽管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探讨目前环保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排放污染物治理不彻底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排放污染物治理不够彻底。

虽然我国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了环境影响,违反排放限制,并存在造假行为来逃避监管。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威慑机制。

其次,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落实责任制。

同时,在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方面加大投入,推动环境治理技术的突破与发展。

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当前环保工作中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资源效益不高。

例如,在能源领域,传统的火力发电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能源利用率偏低;在农业领域,化肥使用不合理造成了土地质量下降和水体污染等问题。

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意识。

其次,在政策层面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并给予相应支持。

同时,鼓励跨行业合作与创新,在生产流程中追求资源最大化利用。

三、重视绿色发展而非单纯增长当前环保工作中还存在一种思想倾向就是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注重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倾向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变对发展的理解与观念,并践行绿色发展战略。

政府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并设立相应指标来评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绩效。

同时,鼓励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重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

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和难点解析

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和难点解析

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和难点解析一、前言环境保护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关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难点。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问题和难点1.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尤其是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问题突出。

城市雾霾、河流污染、土壤污染等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

2.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我国传统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转型升级困难。

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导致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矛盾突出。

3. 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部分法律法规仍存在漏洞,执法力度不足,导致企业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薄弱。

4. 环保投入不足我国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环保资金不足,导致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滞后,环保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5. 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环保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和短视行为。

环保意识不强导致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推进。

6. 环境监测能力不足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尚显不足,监测网点布局不完善,监测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

环境监测能力不足,导致环境保护工作缺乏科学依据。

三、对策建议1. 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资金使用效益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资金占GDP比重,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资金需求。

同时,优化环保资金分配,强化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政府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逐步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占比。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3.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力度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填补漏洞,提高法律法规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树立法治权威。

4. 强化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加大环境监测设备投入,完善监测网点布局,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与改善策略一、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1.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导致地球变暖。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2.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许多地区正在经历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

人口增长、城市化以及过度使用和污染造成了水资源紧缺情况,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风险。

水污染主要源自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生活污水,包括有害物质和微塑料等。

3. 生物多样性损失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导致大量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习惯性滥伐森林、湿地开发和过度捕捞等破坏性行为,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环境保护的改善策略1. 提倡可持续能源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气候变化的关键。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取代传统化石燃料能源,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推广节能技术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2. 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再利用。

通过将废弃物重新加工制造成新产品,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规并提供激励措施,促进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并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

3.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针对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管力度。

推广节水措施,促进合理用水和高效灌溉技术的应用;同时,减少污水排放和农药化肥的使用,加强水体环境治理,保护水质。

4.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

发展自然保护区网络并加强管理,限制破坏性开发行为,并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意识。

5. 强化环境法律与执法力度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与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而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本文将从环境问题的定义、重要性、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案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环境问题的定义环境问题是指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受到的各种不利影响或损害。

这些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环境问题对于地球和人类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需要全球范围内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更是为了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良好的环境可以保证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身心发展。

而环境问题的加剧将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健康风险,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工业废弃物和大量排放的污染物直接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壤。

其次,能源的过度消耗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

此外,乱砍滥伐和过度捕捞引发了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过度消费习惯也是环境问题加剧的原因之一。

四、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全球各国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其次,重要的环境污染企业应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理念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构建绿色发展的社会。

个人观点:我认为,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浪费和污染。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只有全球各国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让人类能够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和绿色的土地。

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然而,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讨论几个在环境保护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简单的解决策略。

1.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是环境保护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倾向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砍伐森林和捕捞海洋生物,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这对环境的可持续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解决策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应该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限制资源的开发,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技术的使用。

2. 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是另一个环境保护中常见的问题。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导致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壤。

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解决策略: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措施,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此外,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采取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

3. 水资源的短缺与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是环境保护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全球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水体也受到了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的威胁。

解决策略: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政府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鼓励节水措施的采用,并加大对污水处理和农业环保的投入。

此外,公众也应该增强对水资源的意识,减少浪费和污染。

4.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环境保护中的一大挑战。

过度的开发和环境破坏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解决策略: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应该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非法捕猎和非法采伐的打击。

此外,教育公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倡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结论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和困难是复杂而严峻的,但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投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学 第一讲(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学 第一讲(环境与环境问题)
*
*
三、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
(一)早期环境问题 (人类出现~20世纪70年代) 工业革命以前: 代表性的问题为生态环境破坏 严重水土流失 水旱灾频繁 沙漠化问题
*
*
第一次产业革命 (18世纪后半叶-20世纪30年代): 这个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染。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全球角度看,危害还是局部的
海啸 (2005)
*
*
海啸 (2005)
*
*
2)次生环境问题 (第二类环境问题) Second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
*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a.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破坏 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
*
*
2、环境要素的属性
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 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 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电子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周边的事物。

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引言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对策。

主要问题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污染排放过多: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污染排放过多: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2. 资源过度开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快速耗竭和不合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资源过度开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快速耗竭和不合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 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的开发和生境破坏导致了大量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的开发和生境破坏导致了大量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 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对策分析为解决环境保护中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各行业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限制污染物的排放,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

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各行业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限制污染物的排放,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

2.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境行动。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境行动。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 高,环保行动将成为全民参 与的社会活动,推动环保工
作取得更大成果。
06
结语
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生态破坏严重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环 境保护的紧迫性不容忽视。
资源过度消耗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加速了环 境破坏,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污 染排放。
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鼓励使用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交通运 输领域的大气污染。
保护土壤生态,防止土壤污染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污染源,防止其对土壤造成污染 。
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与修复,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确保农业 生产安全。
美丽家园。
THANK YOU
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保技术将越 来越成熟,为环保工作提供更强大的 支持。
环保政策与法规的完善
问题
当前环保政策和法规在执行 过程中存在不严格、不完善 等问题,导致一些企业或个 人能够逃避环保责任。
• 原因
环保政策和法规制定过程中 参与方不足,执行力度不够 ,监管机制不健全。
• 对策
加强环保政策制定过程中的 公众参与,加大执法力度, 完善监管机制,提高违法成 本。

技术水平落后
部分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环保设 施不完善,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
下,污染物排放超标。
追求经济利益
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忽视 环保责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
取短期经济利益。
城市化进程
城市扩张与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 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 产生影响)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 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21世纪,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石化区废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遗址,发展旅游业。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2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 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补充)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1)资源短缺说明: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

(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说明: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

通过该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的阅读,需要了解以下知识: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事实,知道它们不仅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更是20世纪中期环境向人类因环境问题激化而鸣响的警钟。

每个公害事件都是一个生动、深刻而悲惨的故事从而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二)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全球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例如,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等的争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内部冲突和一些国际争端乃至武装冲突的根源。

1.从速幅漫画中你想到了什么?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

2.用人口增长、资源需求、影响环境、经济发展等主题词写一篇短文。

最好应加入一些数据。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近代历史的经验证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少地区在迅速致富愿望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建设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造成环境污染。

探究:为什么在近代经济发展,人们总是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呢?(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原因1)。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

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促使环境污染全球化。

如:发达国家(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通过高烟囱等形式将污染转移到周边地区(或贫困地区);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如:不节约用水,在个人是件小事,但是积少成多,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在今年很多城市对于用电的要求非常严格,大厅内一般不允许使用空调,空调的调温也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内,但是一些人却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损坏了大众利益。

课下探究:人们为什么对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不加以限制?为什么不顾长远环境效益,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只顾自身利益忽视大众、整体的利益呢?(提示:向自然作无休止索取的传统的征服论环境观在作祟。

)1.整理上述意见,说说他们主要有哪几方面的考虑。

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你认为这件事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3.对这场争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与社会成员内部原因,并为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当代环境的特点与新的环境观、发展观)准备好条件。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如:⑴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⑵氟利昂(氯氟碳)具有许多优秀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无数喷雾器小罐中,几十年后却发现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⑶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大量排放后引起全球性增温,这个结果也是跟踪观测了几十年才得出的结论。

⑷原来深埋于地下的矿物被采掘出来,进人大气、水、土壤,甚至生物体中,散布在世界各地,现已查明其中多种重金属有毒性和致癌、致畸变作用。

⑸人工合成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如DDT、多氯联苯、氟利昂等,它们广泛扩散于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有害影响。

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如:⑴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⑵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地面下沉了9米,至今难以复原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面(图1.8,已经灭绝的物种不能重新出现;⑸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圈CO2度的持续增加,等等,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

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

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通过材料的阅读能够了解到:1.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就连北极地区也遭到化学污染(一些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水体的搬运与输送,飘洋过海,甚至到达几乎无人类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而要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人类社会已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解决好当代环境问题,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

2.正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所以要深入研究环境问题,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