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1d7d2632cc58bd63086bd60.png)
《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武公娶于申②,日武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
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
![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3a01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b.png)
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齐桓公伐楚》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学习《齐桓公伐楚》中的部分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3.分析《齐桓公伐楚》的结构和意义;4.提高古代汉语阅读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齐桓公伐楚》的主要内容;2.掌握《齐桓公伐楚》中的重要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3.分析《齐桓公伐楚》的结构和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汉语的上下文语境;2.把握《齐桓公伐楚》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齐桓公伐楚》的背景;二、阅读分析(30分钟)1.学生轮流朗读《齐桓公伐楚》的文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讨论《齐桓公伐楚》的结构和情节;3.引导学生分析《齐桓公伐楚》中的主题和意义。
三、语言点讲解(30分钟)1.教师解释《齐桓公伐楚》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模仿书写古代汉字。
四、练习巩固(20分钟)1.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关键词,要求学生用古代汉语造句;2.出示几个古代汉字,让学生简述其含义和用法;3.分组进行小组竞赛,比赛中学生要用古代汉语回答问题。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自觉进行课堂总结,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合作讨论,教师能够对他们对《齐桓公伐楚》的理解情况进行初步评价;2.通过学生的书写和回答问题,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3.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参与度高、思维活跃的学生组成小组,开展课堂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能力。
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资料要点
![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资料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7d1c451711cc7931b716a2.png)
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资料要点《齐桓公伐楚》教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选,它选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书,叫做《左传》,《左传》是左丘明所著,与它并称春秋三传的还有《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三传”都是对《春秋》进行补充说明的。
《左传》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它善于善于叙事和刻画人物、擅长写战争场面以及外交辞令。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左传》中描写外交辞令的代表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它到底精彩在哪里。
,一, 题解齐桓公(?—公元前643),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侯爵,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曾九合诸侯。
,所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出自《史记?管仲列传》,意思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
,桓公时期,北方的狄族相当强大,曾于鲁闵公元年打败邢国,于鲁闵公二年灭掉卫国。
南方的楚国其时也迅速壮大起来,并企图扩大势力向北方发展。
当时中原诸侯国面临着南北夹击的威胁,《公羊传》形容当时的形势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就是在南北夹击的形势下,中原各诸侯国形势危急,就像快要断掉的线一样,。
齐桓公即位后,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强盛,先后率领诸侯军打败狄族,帮助邢国迁都,今山东聊城一带,,使卫国重新得以封立。
齐桓公伐楚发生于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
公元前770年中国进入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各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几个大的诸侯国经常发生兼并战争。
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桓公由于重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达到了空前的强盛,齐桓公也因此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
桓公看到当时周王室地位日渐衰微,周围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进攻,于是号召各诸侯国“尊王攘夷”。
本文讲的就是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中原其它诸侯国,向南进攻楚国。
攘,排除,夷,是对华夏民族之外其它各民族的泛称,当时楚国地处长江中游一带,楚人被中原人视作南蛮之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所以也是“夷”。
齐桓公伐楚 古代汉语第一册
![齐桓公伐楚 古代汉语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80d7968cec3a87c24028c4e1.png)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第一册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b0591d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3.png)
43
15
风马牛不相及
❖ 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关。 ❖ 原意的几种解释: (1)风,放逸、走失。(齐楚相距甚远)
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 (2)风,牝牡相诱。马与牛不相类,虽发
情也不致相诱相及。
43
16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 虞:料想,预料。 ❖ 涉:进入。 ❖ 之:连词。注意:这种“之”,教材称“连
43
23
徵≠征
❖徵:
❖征:
❖ 1.徵召、徵收、徵求、 ❖ 遠行、征伐、奪取 ❖ 徵詢、徵兆
❖
❖
征 簡化爲
❖ 2.Zhǐ,五音之一。
43
24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 征:巡行。 ❖ 寡人是徵=寡人徵是。 ❖ 寡人是问=寡人问是。
43
25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敢不供给?
❖ 之:连词。 ❖ 寡君:谦辞。 ❖ 敢,謙敬詞,等於説“豈敢”、“胆敢”。
问也。”《礼记·曾子问》:“召公言于周 公。”孔颖达正义:“言,犹问也。”
43
14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 马牛不相及也。
❖ “北海”、“南海”,犹言极北、极南的地 区,非指“海洋”之海。《尔雅·释地》: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 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hé、齿革、 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杨倞 注:“海,谓荒晦绝远之地,不必至海水 也。”
❖ 岂不谷是为=岂为不谷 ❖ 先君之好是继=继先君之好
43
33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 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 惠:谦敬词,表示对方做某事是给自己施以恩惠。 可加在很多动词之前,如“惠存、惠收、惠领、惠 顾”之类。
王力《古代汉语》目录
![王力《古代汉语》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c8fe45f99e3143323968939b.png)
王力《古代汉语》目录(第一册)绪论第一单元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搴之战楚归晋知荦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常用词(一)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聋说趟太后常用词(二)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第三单元文选: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常用词(三)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也字(八)叙述句,矣字,焉字(九)否定句,否定词(十)疑问句,疑问词第四单元文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弈秋舜发于畎亩之中常用词(四)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第二册)第五单元文选: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疱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荀子劝学(398)吕氏春秋察传(405)韩非子五蠹(409)常用词(五)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第六单元文选:诗经国风关雎卷耳桃夭苤苢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节南山大雅公刘颂噫嘻常用词(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第七单元文选楚辞离骚山鬼国殇哀郢卜居渔父常用词(七)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十八)古书的注解(下)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附录四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第三册)第八单元文选:史记汉书常用词(八)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識(一)天文,曆法,樂律(二十)古代文化常識(二)地理,職举,科举第九单元文选:贾谊论積貯疏鄒阳獄中上梁王书枚乘上书谏吴王司马遷报任安书杨恽报孫会宗书李密陈情表常用词(九)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識(三)姓名,禮俗,宗法(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識(四)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第十单元文选:韩愈答李翊书送孟东野序送李愿追歸盤谷序柳子厚基誌铭柳宗元愚溪诗序答中立论師道书段太尉逸事状永州使君新堂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王安石遊褒禪山记苏轼贾谊论喜雨亭记常用词(十)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二十四)古书的句讀第十一单元文选:沈约谢靈连傅论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顧章书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文心雕龙·镕裁萧统文选序庾信哀江南赋序王勃滕王阁序常用词(十一)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體文的构成(上)(二十六)骈體文的构成(下)(第四册)第十二单元文选:贾谊吊屈原赋扬雄解嘲刘伶酒德颂陶潜自祭文孔稚珪北山移文江淹别赋庚信春赋李华吊古战场文韩愈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倾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赤壁赋常用词(十二)古汉语通谕:(二十七)赋的构成(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第十三单元文选:[两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孤儿行陇西行上山采蘼芜[汉魏六朝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390)庭中有奇树(1391)迢迢牵牛星(1392)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丕燕歌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曹植白马篇左思詠史陶潜饮酒读山海经詠荆轲谢云运登池上楼……附录一天文图附录二诗韻常用字表附录三词谱附录四曲谱附录五曲韻常用字表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常用词笔画检字总表编后记重排校改后记二○○四年重印校改说明。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62c1036bd97f192279e981.png)
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齐桓公伐楚译文:鲁国国王僖公既位四年的春季,齐国国王(齐桓公)率领个诸侯国侵略蔡国,蔡国被击溃,便讨伐楚国。
楚国国王派人对(来犯的)军队说道:“你们居住北方,我们居住在南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没想到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为什么啊?”管仲回答说:“以前姜太公命令我的先君太公说:‘所有的诸侯国,你都可以讨伐它,用(这办法)来监督它们辅佐周朝王室。
’(并)赐给我先君鞋,东可以到海,西可以到黄河,南可以到穆陵,北可以到无棣。
你们楚国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周朝)国王祭祀缺乏供应,没有东西用来滤酒,我就是来征收的。
周昭王南巡却没有回去,我问你这是怎么会事。
古代汉语上(10)齐桓公伐楚
![古代汉语上(10)齐桓公伐楚](https://img.taocdn.com/s3/m/aaa968cc4028915f804dc2a7.png)
• 對曰:“君惠(惠为敬辞,表示对方做某事是给自己 施以恩惠。可加在很多动词前,如“惠存”“惠顾”) 徼福(yāo,求;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於敝 邑之社稷(“社稷”在这里仍是两个独立的词,社指
土神庙,稷指谷神庙。因为前文是说的“徼福”(求 福),求福当然是到神庙。所以这里的“社稷”不同 于后来用以指代国家政权的“社稷”。承蒙您向我们 国家的社稷之神祈福),辱(谦辞。意谓对方做某事 是使他受侮辱了,降低了他的身份)收(收容)寡君,
四、语法方面 1.词类活用现象 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惊。 ⑵‚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合乎法度。 ⑶‚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生。‚民‛、‚心‛为‚生‛ 的双宾语,意为:不要使民生二心。 ⑷‚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做弟弟。
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以‛的宾语 直接放在前面。又如‚以一当十‛也可说成‚一以当 十‛。‚晚食以当肉,安今字】 1.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大—太) 2.王祭不共(共—供) 二、词汇 【古今异义词】 1.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 2.楚子使屈完如师。(如:往,到……去) 3.屈完及诸侯盟(盟,订立盟约) 4.西至于河。(河,黄河。特指) 【古今同形异构词语】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以,介词,凭, 为,作为,动词)
故?”
• 管仲對曰:“昔召(shao4)康公(召康公:周
文王庶子,名奭shi4,周成王时的太保,“康” 是谥号)命我先君(已故的君主)大(tai4) 公(太公,即姜尚)曰:‘五侯(五等爵位的诸 侯)九伯(九州之長),女(汝,古今字)實 (句中語氣詞,表示命令或祈使)征之,以夾 (jia1,在两旁,指辅佐)輔周室。’賜我先君 履(踐踏,用如名詞,指足迹所至之处):東至 於海(指渤海和黄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 陵(今山东的穆陵关,也有人认为指湖北麻城的 穆陵关,属楚),北至於無棣di4(齐国的北境, 在今山东无棣县,也有人认为在今河北卢龙县)。
古代汉语 第一册 王力主编 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 第一册 王力主编 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8dae905f12d2af90242e635.png)
《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郑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4040239eff9aef8941e0677.png)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郑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第一册共45页文档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第一册共4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3fcd8909e314332396893f1.png)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பைடு நூலகம்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第一册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e64d7ba7b0717fd5360cdcbf.png)
齐桓公伐楚(原文与译文)(西汉)左丘明【原文】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译文】春天,齐桓公以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
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纵使牛马跑散也不会到达彼此的边境。
不料君王来到我国境内,这是什么缘故?”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的祖先太公说:‘天下诸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从旁辅佐周室。
’赐给我祖先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你们的贡物包茅不进贡王室,天子的祭祀不能供应,没有什么用来滤酒祭神,我特来追究这件事。
周昭王到南方征伐楚国没有返回,我特来追问这件事。
”楚国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进贡王室,是敝国国君的罪过,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君王到汉水边上去查问吧!”诸侯军队继续前进,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
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
齐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
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收纳敝国国君,这乃是敝国国君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18
“之”字结构
❖ 不虞
❖ 省略
谓语
❖ 主语“吾”君涉来自君之涉吾地宾语
吾地
主语 谓语
宾语
43
19
类似的结构
❖ 貢之不入 ❖ 昭王之不復
43
20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 五侯九伯:五等诸侯,九州之伯。 ❖ 女:后来写作“汝”,你。 ❖ 实:可、得、能。 《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侯 卿
❖
郑伯
冉有
❖ 周 王 楚子 大夫(季氏)
❖ (天子) 许男 (家)
子路
❖
鲁侯
(家臣)
❖
晋侯
❖
(诸侯的国)
43
5
内容简介
43
6
齐国——齐桓公、管仲
楚国——楚成王、屈完
战争的原因:
周王室衰弱 齐国“尊王攘夷”
精彩的唇枪舌战:
齐国的理由: 包茅不入 昭王南征不复
楚国的回答: 寡君之罪 君其问诸水滨
问也。”《礼记·曾子问》:“召公言于周 公。”孔颖达正义:“言,犹问也。”
43
15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 马牛不相及也。
❖ “北海”、“南海”,犹言极北、极南的地 区,非指“海洋”之海。《尔雅·释地》: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 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hé、齿革、 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杨倞 注:“海,谓荒晦绝远之地,不必至海水 也。”
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
父谏曰:“夫以寢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
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
“必不得已,楚之为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
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
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因遂灭之。此义于
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
10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 以:率领。《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 率诸侯伐蔡。”《左传·僖公十八年》:“宋 襄公以诸侯伐齐。”《史记·齐太公世家》作 “宋襄公率诸侯兵送齐太子昭而伐齐”。
43
11
43
12
蔡溃,遂伐楚。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
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
大家好
1
齐桓公伐楚
《左传·僖公四年》
43
2
相关知识
43
3
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结构关系
❖ 最高统治者:周王(天子 拥有整个天下。《诗经·小雅·北 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其次:诸侯国的国君(按旧说分“公侯伯子男”五个不同等 级,各国君主即按照所封爵位称呼,如“宋公”“齐 侯”“郑伯” “楚子”“许男”——他们的封地称为 “国”。)
43
31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 于召陵。
❖ 如,动词,到……去。
❖ 据《史记•楚世家》:“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 兵御之。”
43
32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 乘:乘车,古注:“同载也。”
43
33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 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五候九伯实得征之。” ❖ 夹辅:辅佐。
43
21
夾
43
22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 赐给齐国的疆域?齐国可以征讨的范围?
❖ 穆陵:一说是齐国的地名,即山东临驹县的 穆陵关;第二种看法认为应该指现在湖北麻 城的穆陵关,当时在楚国境内。
❖ 无棣:一种说法是齐国北部的边邑,在现在 山东无棣县的北部;第二种看法认为是指现 在河北卢龙县。
43
16
风马牛不相及
❖ 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关。 ❖ 原意的几种解释: (1)风,放逸、走失。(齐楚相距甚远)
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 (2)风,牝牡相诱。马与牛不相类,虽发
情也不致相诱相及。
43
17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 虞:料想,预料。 ❖ 涉:进入。 ❖ 之:连词。注意:这种“之”,教材称“连
43
24
徵≠征
❖徵:
❖征:
❖ 1.徵召、徵收、徵求、 ❖ 遠行、征伐、奪取 ❖ 徵詢、徵兆
❖
❖
征 簡化爲
❖ 2.Zhǐ,五音之一。
43
25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 征:巡行。 ❖ 寡人是徵=寡人徵是。 ❖ 寡人是问=寡人问是。
43
26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敢不供给?
❖ 之:连词。 ❖ 寡君:谦辞。 ❖ 敢,謙敬詞,等於説“豈敢”、“胆敢”。
43
27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相当于“还是”、 “恐怕”。
❖ 诸:之于。
43
28
师进,次于陉。
❖ 次:军队临时驻扎,《左传•庄公三年》: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43
29
❖ 齐国进攻楚国的经过以及楚国使者同齐国的 初次交锋。
43
30
课文第二段
齐国的威胁: 谁能御之 何城不克
楚国的回答: 方城为城 汉水为池
战争的结果:
43
召陵结盟——楚国归顺齐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7
无棣
齐
桓 公 伐 楚 示 意 图
卫 朝歌
齐
临淄
穆陵
河
曹 鲁 曲阜
郑 新郑 宋 陶丘
许 宛丘 商丘
水
召陵 陈 淮
陉
新蔡
汉
水 方城山
蔡
楚
江
43
8
郢
课文串讲
43
9
课文第一段
43
43
23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 缩酒,寡人是征。
❖ 共:后来写作“供”,供应,供给。
❖ 无以——是一个凝固形式,后面接动词或动 词词组,表示“没有用来……的东西”,例 如“军中无以为乐”(《史记·项羽本纪》)。
❖ 徵:责。《史记·齐太公世家》:“王祭不具, 是以来责。”
❖ 寡人是征:宾语前置。
❖ 再次:诸侯国中的卿、大夫(他们也有自己所统治的区域, 即自己的封地,当时称为“家”,故“家”也同“国”一样, 是一级政权机构,所以后来组成双音词“国家”。)
❖ 最末:家臣——替在诸侯国中服务的贵族管理“家”的人员。 如孔子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是季氏的家臣。
43
4
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层次示意图
❖
宋公
❖
43 实。”
13
同义词辨析:征、伐、侵、袭
1. 同:进攻
2. 异:
❖ 伐:有理由的而且是公开的进攻。
❖ 侵: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用钟鼓。
❖ 袭:偷偷地进攻。
❖ 《左传》:“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轻曰袭。”
4❖3
征,褒义,上对下,有道对无道;伐,中性。 14
楚子使与师言曰:
❖ 使:动词,派遣使者。 ❖ 与:介词,跟,对。 ❖ 师:指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 ❖ “言”训为“问”。《广雅·释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