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5的分与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2—5的分与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2—5的分与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5的数的分与合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分解和组合2—5的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分与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2—5的分与合的概念和意义。

2. 2—5的分与合的方法和步骤。

3. 2—5的分与合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2—5的分与合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2—5的分与合的概念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2—5的分与合的概念和意义。

2.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分与合的任务。

3. 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发现2—5的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也可以由两个数合起来。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5的分与合。

2. 讲解概念(1)讲解分的概念:将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叫做分。

(2)讲解合的概念:将两个数合起来,叫做合。

3. 学习分与合的方法(1)学习分的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2—5的数的分的方法。

(2)学习合的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2—5的数的合的方法。

4. 练习分与合(1)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与合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2—5的分与合的方法和步骤。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2—5的数,尝试进行分与合的操作。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2—5的分与合》2. 板书内容:(1)2—5的分与合的概念和意义。

(2)2—5的分与合的方法和步骤。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9篇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9篇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9篇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2和5的倍数特征,这是一节概念课,对学生来说是极其枯燥无味。

于是我在备课时深入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们通过观察百数表,用○和△分别划出5和2的倍数,通过与同桌讨论来交流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然后请同学总结各自的发现。

在这样的观察——发现——归纳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在练习时,我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游戏,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

我任意说一个数字,请同学们通过击掌迅速判断出它是不是5的倍数,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一个个全神关注的听我报数,迅速做出反应,学习的气氛非常活跃。

趁着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我又让同桌间一个报数,一个做出反应,来判断出2的倍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精选篇2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

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啰嗦。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精选篇3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

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但是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年级上《2-5的分与合》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2-5的分与合》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2-5的分与合》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到5的分与合是学习6、7的分与合的基础,而每一个数的分与合都有他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

2的分与合是让学生掌握分和合的概念,3的分与合是解决成对的问题,4的分与合是有序、结构的问题,5的分与合是初步的用结构,6、7的分与合是熟练的用结构,8、9的分与合就是要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所以经过这一个单元的教材分析,就知道学生在每一节课上要掌握什么,每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而不是把绝大数已经懂了的问题进行反复强化。

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朦胧的认识(在幼儿园学过),但不是太清晰,而且学生没有有序、成对的意识,所以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帮助学生形成成对、有序的意识。

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2、3、4、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

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

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

这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学知识的迁移,从5分成1和4想到5分成4和1。

对于难点的把握我觉得到位了,在时间和教材内容上,这节课在40分钟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一点是过关了,但中间的一些环节的设计和细节的处理我觉得课上的不足还有很多,课设计的环节,方式比较多样。

(1)摆花片代替我课上的用手指,我觉得效果确实好多了。

(2)在教学完5后采用的是出卡片的游戏,避免了仍用拍手的重复,效果也比较好。

(3)对于黑板上式子的揭示她是采用半边遮住,有半边,因为学生好探究揭密,所以积极性很高。

有否所有的分与合一定要借助学具吗?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成对的意识。

举个例子,看到5可以分成4和1,就应该想到5也可以分成1和4,而在这个时候,前面5分成4和1,可以借助圆片来摆,5也可以分成1和4,就不需要学生摆圆片,这是借助学生的推想,属于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思维的深度提高了,如果再让学生借助小圆片来摆,有把他拉到了形象思维阶段,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像2和3的分与合,可以尝试让学生看图写出分与合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2至 5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31页的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知道2、3、4、5的组成2、掌握4、5的组成,能从4、5的一些组成中推想出另外一些组成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4、5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4、5的组成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5片红花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礼物,准备奖给上课时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回答声音最响亮的小朋友。

你想得到吗?那就加油吧!二、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出示:小猴)教师提问:小猴最喜欢吃什么呢?(出示:桃子)三、教学新课(一) 4的分与合1、教师接着讲述:今天,妈妈给小猴买了四个桃子,小猴高兴极了,刚想吃,这时,猴妈妈说:“小猴,请你把这四个桃子和我分着吃,好吗?2、学生讨论:小猴可能回怎样分呢?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根据回答分桃。

3、教师:根据这幅图,我们一起来想一想,4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回答,板书:4、师:既然我们知道了4可以分成几和几,那我们能知道几和几合成4吗?请你告诉边上的小朋友,并且告诉他你是怎么知道的?5、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想出了4的组成和分成,现在,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6、观察比较:小朋友,你们看看,哪两个式子长得比较像?(引导学生比较出和只是换了位置)那老师只给你其中的一个,你能马上想到另一个吗?(图象显示,消失,让学生看了一个算式想到另外一个)(二)第二题: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4的组成和分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的分与合。

(板书:分与合)1、师生共同操作教师:接下来要请小朋友自己学习5的分与合。

请学生拿出5个花片,分成两堆,看看可以怎样分的,再根据分得结果说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5的分与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5的分与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5的分与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分”和“合”概念。

2.掌握数字2~5的分与合运算规则。

3.能够应用分与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分与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实际应用中的分与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多张图纸,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分”和“合”。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的概念,并且观察物品分成若干份的情况。

•控制学生思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合”的概念,并且往一起合成的物品上加数字标牌。

2. 讲授新知识•教师将数字2~5的学习卡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让学生通过操作卡片,掌握数字2~5的分与合运算规则。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3. 拓展应用•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分与合运算在日常使用中的应用方法。

•带领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合作,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1.观察法:通过多张图片观察来让学生理解“分”和“合”的概念。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多次实际操作掌握数字2~5的分与合运算规则。

3.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愉悦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能够及时地判断和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2.通过个人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有效提升。

3.通过实际应用的情况检验,发现并尽可能解决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出现的问题。

六、课程反思1.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随时调整教学方式,避免出现负面情况。

2.慎重选择数字的大小和操作难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应对难度适宜的课程内容。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2-5的分与合(教案)

2-5的分与合(教案)

2-5的分与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的拆分及相应的数词,认识数形,发现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使用数的分与合。

3、情感目标:了解数的分与合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形。

2、掌握数的拆分及相应的数词。

3、发现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数的分与合的实际生活应用。

2、掌握灵活使用数的分与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数形,让学生观察,并请学生说出听到“2”时所对应的数词。

2、数的分与合的概念讲解:(1)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买糖果,购买到3颗糖果,但只想要两颗,问怎么办?(2)引出把“3”的糖果拆分成“2”和“1”的概念,然后把两颗糖果合在一起,问数有多少个,是多少?(3)解释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分是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合是把几个数合在一起。

3、数的分与合的操作:(1)老师出示“4”颗糖果,让学生把它分成“2”和“2”。

(2)学生回课桌后通过拼接函数模型搭建一面“2+2”的城墙。

(3)老师提问:再加一面“2+2”的城墙,变成了多少?请学生配合拼接模型操作计算。

(4)老师提出反问:我们若需要一面“3+4”城墙,该怎么办呢?(5)请学生手拿7个糖果模拟“3+4”城墙,然后拆成“3”和“4”的糖果,适当配合模型操作建成一座“3+4”城墙。

(6)老师让学生通过拆数模型探究出“两数之和等于数们合在一起的和,两数之差等于数们分开后的差。

”(7)让学生自主操作模型,实地感受数的分与合的运算。

4、练习:(1)10本书,分成5本一组,分几组?每组多少本?(2)老师拿出9个小木棍,请学生试着把它们分成3组。

(3)同桌互动练习,“5+3”和“8”,哪一个数更大呢?请解释原因。

(4)在操场上进行饭票领取活动,每个家庭一人一张饭票,根据领取饭票的情况进行现场分组,并计算组数和每组的人数。

五、教学延伸1、在课后可通过一系列数学游戏来加深学生对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和感受。

《教育随笔》《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教育随笔》《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学科内容在幼儿园已经有所接触,但课堂秩序永远是最头疼的问题,学生太小,自控能力不强,一节课下来似乎总在强调秩序。

多次强调无果,这次我准备反其道而行之,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结果让人眼前一亮。

《2~5的分与合》是第七单元的第1课时,分与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把几个物体分为两部分,或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相互交流探索简单的规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观意识,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让孩子们在练习中、活动中、游戏中记住分与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教学本课时,我分了三步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过数学王国,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复习数字1-5开始,课件展示4个桃子和2个盘子,用自己的话表达图片上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步,让学生动手合作交流把4个桃子分成两部分,体会分一分;接着,再邀请“小老师”在讲台上展示,学生一起说说,通过自己说初步体会分一分;再有老师板书书写记录形式,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4可以分成几和几;然后想想“几和几合成4”。

第一环节,是开放的,学生通过自己摆一摆能够发现三种不同的放法,这个过程也为学生理解和记忆4的组成提供了形象支持。

第二环节,让生从具体到抽象,是个渐进的过程,是重点,再让学生知道4可以分成1和3其实和4可以分成3和1是有内在联系的,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第三环节,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让生说几和几合成4.第三步,进一步巩固,完成5的分与合。

完成这部分,我还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然后进行交流汇报,通过知识的迁移,当学生说出5可以分成1和4时,让生说成5还可以分成4和1。

再推理出几和几合成5,这是思维上的一个跳跃。

整节课我是从整体上把握了,当然还是有以下几点不足存在的:1.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合作一起说的比较多,单独提问的比较少,导致可能有一部分后进生学的不太扎实,课堂练习比较生硬。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2-5的分与合(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2-5的分与合(教案)

第七单元分与合第1课时2~5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分实物的活动,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分”与“合”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合作、操作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出2、3、4、5各数的分与合。

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出示4个桃、2个盘子的图片。

提问:要把4个桃放在这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先想一想,再动手放一放。

2.学生操作,初步感知4的不同分法。

让学生在座位上用4个圆片代替4个桃,分成两堆。

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后.组织他们交流分的结果。

结合交流,依次呈现如下三种分法: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三幅图,再分别说说“4个桃可以分成几个和几个”。

3.引导抽象,探索4的分解。

(1)教师选择第①种分法,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4 )1 3让学生看着分解图式再说一说:4可以分成1和3。

(2)提出要求:根据另外两种分法,4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填一填,再说一说。

学生填完后,组织交流。

(教师板书: 4 4 )2 2 3要求学生按板书顺序依次读一读3个分解式,初步体会分解过程中的思考方法。

4.对比思考,探索几和几可以合成4。

提问:你能根据4的不同分法说出几和几可以合成4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4。

5.体会联系。

小结:刚才我们先学习把4分成几和几,再学习几和几合成4,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习了4的分与合。

(板书:分与合)让学生根据板书的每一道分解式,用分与合各说一句话。

二、巩固新知1.引导:我们已经知道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4,那么你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吗?2.让学生拿出5个花片,要求前后两人一组,把5个花片分成两部分,并根据操作的结果说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

《2-5的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2-5的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2-5的分与合》的教学反思《2-5 的分与合》的教学反思执教:易鑫言株洲八达小学指导:康梅红张绮株洲八达小学《2-5 的分与合》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 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习 6、 7 的分与合的基础,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也为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2-5 的分与合》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 1-5 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使学生通过学具操作感知 4 和 5 的组成,并能熟练的说出 5以内数的组成。

因此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初步观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以操作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帮助学生对分与合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 2-5 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朦胧的认识,但不太清晰,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抽象的思维能力,所以必须靠直观教具,以及操作活动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

因此,我会创设情境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 4 的组成,以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 2、 3 的分与合,并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练习分与合,更深刻的感受分与合。

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注重说出数的组成,锻炼1 / 4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时的分与合主要是对 4 和 5 的组成进行教学。

对于 4 和 5 的组成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分草莓,和摆小棒对 4 和 5 的组成进行感性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及游戏活动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与同桌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课堂上有请小老师带读的环节,这也是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5的分与合教案反思8篇

2-5的分与合教案反思8篇

2-5的分与合教案反思篇1活动准备1、一个小手锣2、彩绸花一朵3、拼音卡片若干活动目标1、在玩游戏中复习拼音。

2、通过传花练手的速度。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玩法: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大圆圈,教师拿小手锣站在中间。

从教师说开始时,就快速不停地敲锣,小朋友们把彩绸花向着一个方向传递,要求小朋友们要快速的把花传给另一个人,就这么依次的往下传,不要让花留在自己的手中。

教师说:停!这时所有小朋友都不许动,手中的.花也不要再传了,花停在谁手中,谁就要给大家读一边学过的五个拼音卡片。

玩法循环进行。

二、规则:1、不可以传错方向。

2、老师喊停!就不再往下传。

3、每个人都要传到,不能跳传。

4、所有在场人互相监督。

5、不遵守规则的幼儿也要读拼音卡片。

三、注意:1、幼儿不会读或读错的拼音卡片,教师要纠正。

2、表现好的幼儿掌声鼓励。

教学反思: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2-5的分与合教案反思篇2一、主题产生得背景平时在自由活动时、散步时,孩子们会说:“光秃秃得树枝变绿了,迎春花黄色得小花开放了,于是,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春天是黄色得,因为它是油菜花生长得好时间;春天是绿色得,因为它是小草得乐园;春天是红色得,因为它鲜艳。

孩子们对于春天得变化产生了许多疑惑,我们想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利用身边得资源环境,亲身体验感受春天得美丽,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得情感和体验。

二、实施过程我们采用家园配合进行得方法,请家长支持我们得活动。

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天,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春天。

去珠溪园、十字绿地、野外观察春天得景色,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你眼中得春天是什么样子得?你听到得春天是什么样子得?用符号、标志表示把十字绿地美景画下来,剪贴黄色迎春花、粉红色桃花、绿色得柳枝,丰富活动区“春天来了”墙面环境,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迎春花、桃花有几个花瓣?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开放得花朵,迎春花有四个花瓣,迎春花、桃花还有五个、六个花瓣,甚至有重叠得,利用自然角,我们培育了种子发芽,让小朋友观察、管理,在活动中丰富了孩子们对春天认识得词语:桃红柳绿、绿油油、春暖花开。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数学课后随笔《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数学课后随笔《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数学课后随笔《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教案《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如果拿三块橡皮,两只手都不能空,应该怎样拿?”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学生都会说一只手拿1个,一只手拿2个,再问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还是又学生说出将两只手里的橡皮交换一下这种方法,但大多学生没有想到这样的分法,因此我就注意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由一种分法联想到另外一种分法。

本节课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探索知识,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开始时我以为学生会不易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但实际上学生们都很清楚,知道怎么分,也知道了其中的规律。

今天在教学“5的分法”时,两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法,一个班是:另外一个班是:55
414114
3255
233223
14
不知道这两种板书的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什么影响,书上要求的是运用联想的方法,但我觉得第一种方法记起来更方便一些,看看以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

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教材第34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学生热烈鼓掌)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

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再指名示范)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把4个手指分成1和3。

把4个手指分成2和2。

把4个手指分成3和1。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

(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因为手反过来了。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我在一(4)班执教了《2-5的分与合》这一节内容,接下来我分如下几部分来反思一下这节课。

一.教学过程
1.以熊大熊二摘苹果的情景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熊大熊二和小朋友们做游戏贯穿整节课。

一年级孩子主要以趣味游戏和活动为主,在教学2-5分与合时,采用了对口令开火车等趣味游戏,但游戏形式较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一些优秀课件的游戏活动。

2.4和5的分与合,为了加强孩子记忆点,我选择让孩子齐读。

但是齐读,男生读,女生读,第一组背,第二组背等形式过于单调。

尤其注意不要集体诵读2遍以上。

3.4的分与合教学中应该稍微引导孩子观察4分合的有序性,先分成1和3,再分成2和2,再分成3和1,为之后学习5以上分与合的有序性做铺垫。

4.接着教学5的分合,设计的环节是请几个孩子上黑板摆一摆,这个环节可以修改为让每个孩子都动手操作,在自己的课桌上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要注重面对“整体”教学,而不是几个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

二.课件
对口令游戏环节,屏幕首先出示4,其次一个手掌出来就会播放一个声音如:我出1,那么孩子集体说我出3并出示手势.这个环节设计不足之处在于会的学生能够立马说出来,很多同学来不及反应跟着
其他同学一起说我出3,不妨在手掌上加上颜色如:声音说出我出1的手掌,由变为,也算是给反应慢的孩子一个小提示。

三.其他
一年级孩子知识点相对来说简单,因此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班级纪律的整顿。

多用表扬的方式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6篇

一年级数学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6篇

一年级数学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6篇一年级数学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1作为新教师,首次面对的就是教学一年级的新生。

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气、重拾起对教学的热情向前进,一学期过去了,有必要对这一学期进行下总结。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适当重组教材,做到能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

例如:在教学“第几”时,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厚。

先让学生一起准备好,我说:“第一排”。

那么第一排的学生就迅速的站起来。

在说第几排的时候,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把“第”字拖长声),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充分体会第几的概念。

2、要信任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

如教学“6的组成”时,学生不仅能总结出5种组成方法,还会把5种方法并成3种。

又如,在教学完0~10这11个数字,我让学生编一套操来形象的展示这11个数。

可以用身体,手等。

在第二天的汇报交流时,我惊喜的发现了学生巨大的创造能力,每个数字在学生的深动演绎下变得活灵活现。

3、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通过对房间里的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

同时,学生又对分好类的东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分鞋子时,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

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和分类带来的方便。

二、不足与困惑1、我虽然在师范的学习中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也看了较多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很多在书上介绍的教学方法照搬到现实教学中并不适用。

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显得有点无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学生一声高于一声,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实施。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1篇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1篇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1篇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457字)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与合,我想把知识讲得很细,便花了两节课的时间。

课前我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自己准备了小棒、例题上的桃子和盘子、各色小圆片等,也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小圆片。

1、教学4的分与合时,让学生探索不同分法,让他们充分地展示后,初步认识4可以分成几和几,接着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说说几和几合成4。

2、教学5的分与合时,让学生通过圆片探索不同分法,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

3、整节课重视让学生多说。

通过“大挑战”、“找朋友”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记忆这些数的分与合。

学生对分与合已有一些认识(幼儿园学过),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于是我便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让他们按顺序记住这些分与合的式子。

两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能按顺序(三种)背4和5的分与合的式子,有的还特别快。

个别学生学起来觉得吃力,需个别指导。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2(1274字)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陈美丽这节课学习的10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对于学习10以内的减法计算,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进一步学习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比较成功的地方:1.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了如何帮猴妈妈把10只小猴分成两部分作为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充分应用这些情景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做到在发现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如何教授25的分与合的计算方法——数学教案

如何教授25的分与合的计算方法——数学教案

如何教授25的分与合的计算方法——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教学,学生将掌握2-5的分与合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的计算出2-5的分与合的值,并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2-5的分与合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如何阐述2-5的分与合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三、教学方法本次数学教学采用“讲授+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2-5的分与合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确定本次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2.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的计算方法(1)2-5的分的计算方法例如:2分成3份,如何计算每一份的值?解析:首先将2分成3份,每份的大小同,那么可以先计算每份所占的大小。

因为要将2分成3份,所以首先需要将2分成2+1(即2=1+1+1)。

然后将每份的大小确定下来。

因为2分成了3份,所以每份的大小就是2/3=0.6667(可以四舍五入为0.67)。

因此,将2分成3份之后,每份的值就是0.67。

(2)2-5的合的计算方法例如:将2、3、4、5合并起来,如何计算总值?解析:将这4个数加起来即可,即2+3+4+5=14。

因此,将2、3、4、5合并起来,总值就是14。

3.练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巩固所学知识,梳理思路。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2-5的分与合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教学的不足,进行总结反思,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分与合教学反思

分与合教学反思

分与合教学反思铁铺镇中心学校尚硕教学《2—5的分与合》,反思如下:1、从教学内容来看,例题选择的是分花朵教学4的分与合、分玉米教学5的分与合,我找来了4朵花让学生上台动手分一分。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孩子更直观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对孩子来说,2—5的分与合已经不陌生了,大部分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所以让他们用小棒去分,似乎已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在教学4、5的分与合时,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即引导他们有序地归纳为一个总的分合式,我觉得这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应培养的一种意识和能力。

在这一环节上,我不是很满意,觉得自己引导的成分多了一些,原因是:1、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分与合就是分开的分合式,已形成定势,不愿再去接受一种新的形式;2、怕孩子的归纳能力达不到,没有怎么放手。

每学完一个分与合,及时通过游戏地形式加以巩固。

在之后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先读题,再审题。

在全课总结时,一位孩子的表现让我眼睛一亮,他准确地说出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条不紊。

2、从教学常规的训练上,说实话,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一个月不到的时间,绝大部分同学已做得不错(也许我的要求不是太高),因为孩子还小,一堂课40分钟能基本坐住已很不容易了。

从听课习惯上来讲,我注重培养孩子的听课习惯,如倾听,眼睛跟着老师转,等等,当然这需要假以时日,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但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在我讲课时不停地和我抢话说,折腾了半节课。

其实在课前我已单独做过他的思想工作,不知他是希望表现自己,还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或是已养成的一种坏习惯,这个情况还比较特殊,因为一般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都知道上课举手发言,更何况是这样旁若无人地在课堂上随便说话,这值得我去思考,找到一些解决办法。

我的困惑:1、一年级孩子大部分数学知识都在幼儿园已经学过,如何更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上课听课的积极性,是值得我研究的一个话题。

2、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放手,有时觉得自己把握不住。

3、让学生从错误中寻找正确的方法。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分与合的教学反思1今天上课的内容是第七单元的2-5 的分与合。

在这节课之前我还是做了一定的准备,也反复修改了一些内容与细节的地方。

按道理上下来会还不错,可能是趣味性不够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但最主要的是孩子的习惯仍旧有待提高。

现在就课堂中的一些教学反思一下: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受“分与合”的内容,在此之前虽然有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概念,甚至有个别孩子能够不用具体实物操作能说出2-5 的分与合,但在语言表达上和对分与合本质概念的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中例题教学的是4 的分与合,接下来的“试一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5 的分与合。

教材把2 、3 的分与合放在“想想做做”,可能编者认为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只在练习部分体现了出来。

但我却把这个内容作为课前导入,让学生在把两支铅笔用两只手来拿的过程中感受什么是分,怎么分成两部分,建立“分”的初步概念。

接下来要他们分三支铅笔,引导他们交换铅笔的位置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分法,为下面“一种分法两种写法”做铺垫。

这样下来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要顺利得多。

接下来的例题是以书中的小猴分桃为背景,要学生自己用学具圆片代替4 个桃子,两只手来代替两个盘来分一分,然后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字的分与合。

层层递进,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也扎实,特别是语言表达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最后安排了一个观察环节,要学生观察1 、3 和3 、1 两种分法有什么联系,为后面5 的分与合埋下伏笔,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5 的分与合中要突破“一种分法两种表达”这样一个重点,教材是用的摆圆片,两个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不同。

但这有些耗时,而且在课堂上要每个学生观察到也不是很现实。

刚好我们的`一只手的手指就有5 根,为教学5 的分与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

而且当用手指表示出一种分法后,把手反过来马上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分法。

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手指是同一种分法,但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通过放桃子这个情境,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幻灯显示后抽象出4的分与合。

2.让学生前后桌进行合作,自主探索5的分与合。

请同学上台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观察得到另外一种分法。

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3. 在已经掌握4、5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填出2、3的分与合。

并让学生进行记忆2-5的分与合。

4. 做手指操游戏。

既让学生加强了2-5的分与合的记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5.课堂把控不敢好,合作时花费时间过长,练习时掌握较好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出答案,没给中下生思考的机会,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