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案3

合集下载

《感受可能性》教案

《感受可能性》教案

(感受可能性)教案(感受可能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骰子活动,经历猜想、试验、搜集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感情态度价值观)初步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时间发生确实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树立肯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自然现象以及数学问题的图片并提问:图片上那些是必定发生的那些是不可能发生的(1)太阳从西边落下;(2)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3)水往低处流。

引出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那么(1)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2)掷出的点数肯定不超过6吗(3)掷出的点数肯定是1吗那么哪个是肯定发生的哪个是肯定不会发生的学生利用教具投掷骰子并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肯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肯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定事件。

组织学生列举一些身边中的不可能事件以及必定事件。

教师总结:从不可能事件和必定事件中,我们发觉,这两种事件都是确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因此,我们把这两种事件称为确定事件。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3)掷出的点数肯定是1吗又是什么事件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总结:我们了解,掷出的数值是随机的,不能确定的,所以能否掷出1,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

我们称这样的事件为随机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组织学生列举一些身边中的随机事件。

(三)课堂练习推断以下事件是必定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1)测得某天的最gao气温为100xC;(2)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180°;(3)100件某种产品中有2件次品,从中任取1件恰好是次品;(4)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xC时,沸腾;(5)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6)某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1次,恰好投中。

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感受可能性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等概念有初步体会,本节课既是对事件的继续学习,又是探索可能性的开始,为后继概率的计算打基础。

本节内容源于生活,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在学习中,通过实验活动、游戏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充分的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探索方法有具大价值。

让学生历经猜测、实验、分析、归纳过程,培养其数学直觉、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在感受可能性的实验和游戏中,需要学生大胆猜测、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学生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在小学六年级时接触过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发生可能性的意义,为本次课“培养学生从不确定(或统计)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教学目标奠定了一定的认识基础;2.活动经验基础: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本节课的游戏串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去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讨论,在直观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已进入初中近一学年,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已成常态,能很好地进行活动的配合,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活动感受。

3.情感动机基础:我班学生数学基础在年级排名靠前,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兴趣深厚,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上爱问好动,对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强。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事件的有关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并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初步建立正确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在此过程中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随机现象在我们身边大量存在,认识到概率思维方式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体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课题6.1 感受可能性玉林中学(石羊校区)初中数学组徐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 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不 确定的现象,但他们对这些不确定现象的观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暂的.同时,七 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敏感,对未知的事物既好奇又敢于质疑, 很愿意 投入到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去.所以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与交流, 帮助他们通过猜测、试验、直观形象地感知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是完成本节任 务的关键.教学目标1. 通过两个游戏,经历猜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体 会数据的随机性; 2. 理解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并感 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判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类型;难点:能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与转化关系; 理解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教学流程:教学活动 一游戏引入,感悟概念1. 游戏规则:三份扑克牌,每份 6张.选三名同学分别摸扑克牌,摸到的 花色为红色加1分,黑色不得分,摸了之后放回,摸三次.总分最高的同学评为 “幸运之星”.(1) 第1号6张花色全是红色,1号同学总分为3;(2) 第2号6张花色3张红色,3张黑色,2号同学总分为不确定; (3) 第3号6张花色全是黑色,3号同学总分为0.2.师:真的是 1 号同学的运气好, 3号同学的运气不好吗?我们来观察一 下三份扑克牌的秘密.师: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不公平.师:1 号同学一定能摸到红色吗?一定能摸到黑色吗? 生:.…师:揭示课题《感受可能性》 ,板书课题: 6.1 感受可能性师:2 号同学一定能摸出红色吗?一定摸出黑色吗?概念:(1)在一定条件下,肯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2)在一定条件下,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4)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5)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的不确定事件称为随机事件.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认识.二、自主学习,理解概念阅读教材,记忆概念,科代表领读例1. 指出下列事件中:a.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 °C时,水沸腾;b.随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的点数是10;c.随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的点数不超过6;d.随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的点数是1;e.13 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f.抛掷一百次硬币,全部正面朝上.必然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能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 ;不确定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写出生活中的几个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 师:请学生代表发言,引导学生分析确定事件的类别: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设计意图:通过举例,理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三、合作探究,运用概念游戏:准备的扑克牌数张,每个小组有6张扑克牌数字分别为:1,2,3,4,5,6,规则如下:(1)小组一起做游戏,每组选1 名同学摸牌,每组可以摸一次,也可以连续地摸几次;(2)当摸出的数字和不超过10时,如果决定停止摸,那么你组的得分就是所摸出的点数和;当摸出的数字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摸,并且你组的得分为0.(3)比较各组的得分,谁的得分多谁组就获胜.做4次上面的游戏,并将每次结果填入下表中:第1次数字第2次数字第3次数字1・・・得分第1次游戏第2次游戏第3次游戏总分・・・・・・・・・・・・小组讨论: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你组是如何决定是继续摸牌还是停止摸牌的?思考一下两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吗?小明:摸到的数字和已经是5,根据游戏规则,再摸一次,如果摸出的点数不是6,那么得分就会增加,而摸出的数字不是6的可能性比是6的可能性大,所以我决定继续摸.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 J小颖:摸出的点数和已经是9,根据游戏规则,再摸一次,如果摸出的点数不是1,那么得分就会变成0,而摸出的点数是1的可能性要比不是1的可能性小,所以我决定停止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板书: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例2 . (1) 一个袋中装有8个红球、2个白球,每个球除了颜色外都相同。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小聪和小明要进行一场射击比赛,比赛共分五局,在每一局中,谁射中靶心就得一分,射不中则得零分。

比赛开始了。

第一局:小聪射中靶心,小明没有射中第二局:小聪没有射中靶心,小明射中了比赛到这里,谁来说一下你觉得谁会赢得这场比赛?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比赛结果,我们只能说小聪可能会赢,小明可能会赢现在比赛接着进行第三局:小聪没有射中靶心,小明射中了第四局:小聪还是没用射中靶心,小明又射中了比赛到这里,谁想来说一下,你觉得谁会赢得这场比赛?对,说的很好,比赛到这里我们可以确定比赛结果,我们就说小明一定会赢,而小聪不可能会赢。

同学们,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我们只能说“可能”,确定的事情我们可以说“一定”或者“不可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感受可能性(板书)目的: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

二、思考猜测、探求新知活动内容:教师提问——“生活中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思考1: ⑴玻璃杯从10米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会破碎;⑵太阳从东方升起;⑶今天星期天,明天星期一;⑷太阳从西方升起;⑸一个数的绝对值小于0;(6) 从商店买的饮料中奖(7)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感受可能性》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学习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活动操作法,探究实验法,小组竞赛法教具准备:1.收集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2.制作转盘、学生座号卡、20个白色乒乓球、10个黄色乒乓球,小盒子。

学生准备:1.完成《感受可能性导学单》;2.收集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学习时小组进行交流。

3.教学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对象特征及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教学内容。

学生需具备初步的几何识别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的特点,要求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体会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章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的轴对称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领略对称现象的共同规律。

本章所涉及的学习素材首先包含大量和与轴对称有关的现象和实际问题,每节内容都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观察、折纸、扎眼、印墨迹、简单图案设计、艺术作品欣赏等操作性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轴对称的直观体验和理解。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章内容定位于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分析,这既不同于“变换几何”中的轴对称变换,也不是简单的轴对称现象欣赏。

《感受可能性》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感受可能性》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感受可能性》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语:本文是一份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题为《感受可能性》,适用于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通过这堂课,学生将学会如何探索可能性,并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按照教学设计的顺序,依次介绍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

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系统的方法探索可能性,并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可能性”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2.通过实例学会使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计算可能性;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引发学生对可能性的思考。

“你们认为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有几种可能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情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在导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可能性”概念,并解释其在数学中的含义。

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可能性的概念,并举几个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在概念讲解后,教师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可能性的概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如抽纸牌、抛硬币等,并引导学生尝试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四、排列和组合(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排列和组合的方法,并教授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

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排列和组合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五、活动设计(25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道问题,要求他们使用排列或组合的方法计算可能性。

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学生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在离开课堂后继续思考。

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2.检查学生在实例分析和活动设计中的表现;3.评估学生在排列和组合计算中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感受可能性》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可能性,并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1.2 教材目标•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认识概率的运用领域;•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能够运用概率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运用概率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1.3 教学重点•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可能性;•运用概率进行问题解答。

1.4 教学难点•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教学课件。

2.2 知识准备熟悉《感受可能性》教材内容,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运用技巧。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与引入首先,让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关联,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例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怎样估计事物的可能性呢?是否有过运用概率预测未来事件的经历?请举一个例子。

3.2 知识讲解在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对概率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如抽取彩票获奖的概率计算,通过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计算其概率,引导学生掌握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3.3 概念运用演练在讲解完概率的计算方法后,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概念运用的演练,让学生感受可能性,并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情境,如抛硬币、掷骰子等,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概率来进行问题的解答。

3.4 拓展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概率的运用能力,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是必要的。

选择一些较难的问题,涉及实际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条件下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 感受可能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概率问题,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学生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概率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概率这个概念,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对于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初步建立概率观念。

2.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3.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初步建立概率观念。

2.难点: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建立概率观念。

2.采用实验和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

2.准备一些游戏,如抽奖游戏、猜谜游戏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验和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概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概率的计算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概率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掌握概率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理解概率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游戏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如硬币、骰子等。

2.准备相关的游戏,如抽奖游戏、卡片游戏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随机事件的发生。

让学生初步感受随机事件的性质,引出概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抽奖活动、彩票中奖等,让学生尝试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统计实验结果,计算事件的概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如抽奖游戏、卡片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概率知识。

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学诊断等。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主要讲述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概率学习的一个入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概率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

2.准备实验指导书,供学生参考。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并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实验结论。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举手回答。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概率的基本概念和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1 感受可能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概率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引导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概率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能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如何运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

2.观察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事件的结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如:“抛一枚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多少?”“掷一个骰子,出现1的概率是多少?”等。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完成一些有关概率的填空题、选择题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

B、不太可能发生
C、不可能发生
D、很有可能发生
3、已知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均为 3:7 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 “落在海洋里”
与“落在陆地上”哪个可能性更大?
4、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
(2)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你体会到了什么? 3、 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
五、教学板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题 游戏 1 2
结论 1 2
3/3
(八)听故事,拓展新知
师:《阿凡提的故事》.(大意:国王以抽生死签决定死刑犯是生还是死。和死刑犯有仇的宰相改“生、
死”两支签为两支“死、死”签,非制死刑犯于死地不可。阿凡提给死刑犯出注意,抽签后立即吞下所
2/3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抽的签。结果死刑犯重获新生) (1)在法规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2)在国王的阴谋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3)在大臣的计策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可以互相转化.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使游戏公平,怎样改变条件打基础. (九)反思小结,回顾新知
的数学规律.本节将学习各种事件的分类,即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其中随机事件是本节
以及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会判断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件是可能发生的、一定发生的或不可能发生的.
并通过游戏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为以后系统学习概率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学会应用
随机事件等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022-2023学年 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数学 6.1 感受可能性 教案

2022-2023学年 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数学 6.1 感受可能性 教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 6.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能性的概念,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2.通过实际的举例和问题探究,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及其表示方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学会量化可能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可能性的概念;2.学会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学会量化可能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学会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学会量化可能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开始新课导入,游戏的规则是:学生们站成一排,每个人都有一次猜测硬币正反面的机会,猜对的可以获得一个奖励。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猜对了呢?2. 引入新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例如:正面朝上、反面朝上、每个人都猜对了、每个人都猜错了等等。

然后引出一个新的概念——可能性。

通过几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感受到可能性的大小和变化。

3. 学习用数字表示可能性教师向学生介绍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即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肯定会发生。

例如,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可以表示为0,一个肯定会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可以表示为1。

之后,教师通过一些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字表示不同事件的可能性。

4. 练习与拓展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运用可能性的概念来解答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拓展他们对可能性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学生要善于运用可能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 6.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可能性的概念- 学会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会量化可能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二、教学重点- 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学会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会量化可能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三、教学难点- 学会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会量化可能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引入新概念3. 学习用数字表示可能性4. 练习与拓展5. 总结归纳六、课后作业1.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以下事件的可能性:a)下雨的可能性;b)中午吃到米饭的可能性;c)千篇一律的事情会发生的可能性。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是初中数学概率初步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为后续概率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概率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可能性问题,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概率的本质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概率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定义。

2.能够用概率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

3.学会用列举法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定义及判断。

2.教学难点: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揭示概率的本质。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概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概率实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件,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4.计数器:用于计算概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可能性?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生活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概率现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记录下各种事件的发生次数。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用列举法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下《感受可能性》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下《感受可能性》教案

6.1感受可能性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重点)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难点)一、情境导入在一些成语中也蕴含着事件类型,例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水中捞月所描述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事件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类型一】必然事件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项A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况,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选项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确定事件.故选B.方法总结:事件类型的判断首先要判断该事件发生与否是不是确定的.若是确定的,再判断其是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还是必然不发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确定的,则该事件是不确定事件.【类型二】不可能事件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D.太阳从西边升起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类型三】随机事件下列事件:①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②测得某天的最高气温是100℃;③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④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180°.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书的页码可能是奇数,也有可能是偶数,所以事件①是随机事件;100℃的气温人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测得这样的气温,所以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属于确定事件;骰子六个面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因此事件③是随机事件;三角形内角和总是180°,所以事件④是必然事件,属于确定事件.故答案是①③.探究点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前5次朝上的点数恰好是1~5,则第6次朝上的点数() A.一定是6B.是6的可能性大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C.一定不是6D.是6的可能性等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解析:要分清可能与可能性的区别:可能是情况的分类数目,是正整数;可能性指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0到1之间的分数.要求可能性的大小,只需求出各自所占的比例大小即可.第6次朝上的点数可能是6,故A、D均错;因为一枚均匀的骰子上有1~6六个数,所以出现的点数为1~6的可能性相同,故B错,D对.故选D.方法总结: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骰子在掷的过程中,每个点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三、板书设计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无法事先确定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事件发生的情况作出判断,通过实测理解掌握定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复习并归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2.能够根据三角形全等测定两点间的距离,并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类型一】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物体的高度小强为了测量一幢高楼高AB,在旗杆CD与楼之间选定一点P.测得旗杆顶C视线PC与地面夹角∠DPC=36°,测楼顶A视线P A与地面夹角∠APB=54°,量得P到楼底距离PB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10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DB=36米,小强计算出了楼高,楼高AB是多少米?解析:根据题意可得△CPD≌△P AB(ASA),进而利用AB=DP=DB-PB求出即可.解:∵∠CPD=36°,∠APB=54°,∠CDP=∠ABP=90°,∴∠DCP=∠APB=54°.在△CPD和△P AB中,∵∠CDP=∠ABP,DC=PB,∠DCP=∠APB,∴△CPD≌△P AB(ASA),∴DP=AB.∵DB=36米,PB=10米,∴AB=36-10=26(米).答:楼高AB是26米.方法总结: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距离问题,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将这些距离进行转化,从而达到测量目的.【类型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物体的内径要测量圆形工件的外径,工人师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卡钳,点O为卡钳两柄交点,且有OA=OB=OC=OD,如果圆形工件恰好通过卡钳AB,则此工件的外径必是CD的长,其中的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A.SSS B.SASC.ASA D.AAS解析:如图,连接AB、CD.在△ABO和△DCO中,OA=OD,∠AOB=∠DOC,OB=OC,∴△ABO≌△DCO(SAS),∴AB=CD.故选B.方法总结: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来测量不能直接测量的距离,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类型三】与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相关的方案设计问题如图所示,有一池塘,要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请用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设计一个测量方案(画出图形),并说明测量步骤和依据.解析:本题让我们了解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的一种方法,设计时,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方案具有可操作性,需要测量的线段在陆地一侧可实施,就可以达到目的.解:在平地任找一点O,连OA、OB,延长AO至C使CO=AO,延BO至D,使DO =BO,则CD=AB,依据是△AOB≌△COD(SAS).方法总结:在解决方案设计探究问题时,符合条件的方案设计往往有多种,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进行解决.【类型四】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O处用钻头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B点处打开,墙壁厚是35cm,B点与O点的铅直距离AB长是20cm,工人师傅在旁边墙上与AO水平的线上截取OC=35cm,画CD⊥OC,使CD=20cm,连接OD,然后沿着DO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B点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呢?请你说出理由.解析:由OC与地面平行,确定了A,O,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说明△AOB≌△COD 可得D,O,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解:∵OC=35cm,墙壁厚OA=35cm,∴OC=OA.∵墙体是垂直的,∴∠OAB=90°.又∵CD⊥OC,∴∠OAB=∠OCD=90°.在△OAB和△OCD中,∠OAB=∠OCD=90°,OC=OA,∠AOB=∠COD,∴△OAB≌△OCD(ASA),∴DC=AB.∵DC=20cm,∴AB=20cm,∴钻头正好从B点出打出.三、板书设计1.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依据“SAS”“ASA”“AAS”2.运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了解到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小组间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充分展开联想,对三角形全等的利用进行深层的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公开课优质教案 (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公开课优质教案 (3)

6.1感受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准备,教学方法:PPT制作,班班通使用。

活动交流,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内容: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思考:1.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2.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3.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让学生们思考,并请学生回答。

目的: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

第二环节:思考猜测、探求新知活动内容:教师提问——“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思考1: (1)3个人分成两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同一组;(2) 太阳从东方升起;(3)如果今天星期二,那么明天是星期三;(4) 太阳从西方升起;(5) 负数大于正数; (6)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0 活动目的:通过点名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引出本节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板书概念,其中(1)、(2)、(3)说明“什么是必然事件?”(4)、(5)、(6)说明“什么是不可能事件?”进而让学生了解何为确定事件。

思考2:(1)大田2015年6月1日会下雨;(2)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3)买彩票恰好中奖;(4)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动画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下列事件各是什么事件:
1.从甲箱中摸到一球是红球.( )
2.从甲箱中摸到一球是白球.( )
3.从乙箱中摸到一球是红球.( )
4.从乙箱中摸到一球是白球.( )
5.从丙箱中摸到一球是红球.( )
6.从丙箱中摸到一球是白球.( )
想一想:
(1)在上面的摸球活动中,每次摸到的球的颜色确定吗?
(2)如果红球和白球的数量不等,那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吗?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通过常见的游戏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能直观地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②[讲授效果反思]
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类型,并能清晰、准确地判断事件类型.在掷骰子游戏中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③[师生互动反思]
在对常见问题的探究中,学生能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交流比较充分,思维比较活跃.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任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2)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
(3)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
《感受可能性》教案
课题
1 感受可能性
授课人




知识技能
理解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并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数学思考
在经历判断与试验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事情的发生有些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从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必然与偶然的观点认识和理解世界,逐步形成科学地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选做题:课本P139习题6.1T4,T5.
课后收集: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板书设计】
1感受可能性
投影区
事件
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1)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
事件
课堂检测,不仅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题目的设置上由浅入深,照顾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138习题6.1T1,T2,T3.
(3)在掷骰子游戏中,如果前面掷出的点数和已经是5,你是决定继续掷还是决定停止掷?如果掷出的点数和已经是9呢?
结论: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处理方式:(1)由学生自己发现结论,并小组探讨.
(2)最后一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适时加以引导,并进一步强调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例4小聪的弟弟还没有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他想用长度为10cm,20cm,40cm的小木条为边围成一个三角形,小聪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在小聪看来,以长度为10cm,20cm,40cm的小木条为边围成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事件?
例题由浅入深,照顾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练习,能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讲解习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情况,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游戏简单易懂,更直观地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也为上好下一节课做铺垫.
通过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渗透到游戏中,找到求随机事件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透明的桶子中有3个红球,1个白球,所有的球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认为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较大,说说你的理由.(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红球的数量多)
想一想:
甲箱中有10个白球,乙箱中有10个红球,丙箱中有红球、白球共10个,且三个箱子所有的球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
图6-1-6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说出下列成语或俗语反映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①水中捞月;②守株待兔;③杞人忧天;④天有不测风云;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例2有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它们的背面都相同,先将它们背面朝上,从中任意摸出一张.
图6-1-7
(1)摸到几号卡片的可能性最大?
(2)摸到几号卡片的可能性最小?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D.从13张方块扑克牌中任抽一张,是红桃10
3.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则下列事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
A.抽出一张红桃B.抽出一张红桃K
C.抽出一张梅花JD.抽出一张不是Q的牌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对生活中素材的理解和对比,明确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意义.同时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处理方式:同学之间做游戏,将结果记入课本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次游戏甲获胜;第二次游戏乙获胜;第三次游戏乙获胜.通过掷骰子游戏的结果可以看出: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教师板书).
举例: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结果是2的倍数比结果是3的倍数可能性要大.
十字路口红绿黄灯时间设置不同,黄灯的时间最短,碰到它的可能性最小.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1】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
思考下列事件:
1.3个人分成两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同一组.
2.太阳从东方升起.
3.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明天是星期四.
结论:这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4.太阳从西方升起.
5.负数大于正数.
6.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0.
拓宽学生的思路,对本节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并进一步的巩固加深,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拓展提升】例3袋子里有8个红球,m个白球,3个黑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则m的值不可能是( )
A.1B.3C.5D.10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活动内容:
图6-1-4 图6-1-5
1.抛硬币
如果我们将枚一元硬币向上抛起,然后让它自然下落到地面,国徽面一定朝上吗?
2.掷“骰子”
如果我们将一枚6个面上分布着不同点数的“骰子”掷出后,我想得到掷出的点数是“6点”,一定能做到吗?
使学生在有趣的问题中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掷骰子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结果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发现知识,总结知识,这样接受知识会更快、更自然、印象更深刻.让学生举例说明不确定事件的大小,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处理方式: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骰子)试验得出:将一枚一元硬币向上抛起,然后让它自然下落到地面,国徽面不一定朝上.将一枚6个面上分布着不同点数的“骰子”掷出后,想得到掷出的点数是“6点”,不一定能做到.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游戏直接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利用生活中的问题与课本的知识相衔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处理方式:
(1)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让学生明确不可能事件也是确定事件,搞清各种事件之间的联系.
试一试: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今天星期日,明天星期一.
2.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3.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4.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
5.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2的倍数.
6.早上的太阳从西方升起.
【探究3】 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利用质地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规则如下:(多媒体出示)
(1)两人同时做游戏,各自掷一枚骰子,每人可以掷一次骰子,也可以连续地掷几次骰子.
(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果决定停止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所掷出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掷,并且你的得分为0.
问题解决
通过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情感态度
认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识别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教学
难点
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2)太阳从西方落下;
(3)明天是晴天;
(4)掷骰子掷出点数是5;
(5)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